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03-3-1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03-3-1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
减)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展开,帮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提高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同分母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方法;
3.提高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同分母分数的定义和性质;
2.计算过程的规范化。

教学难点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如:“小明有 2/3 块巧克力,小红有 1/3 块巧克力,两人共有几块巧克力?”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同分母分数的概念。

2. 讲解
教师通过举例子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如:2/3+1/3=3/3=1、4/5-
1/5=3/5。

讲解时可以将步骤分解开,如步骤 1:将同分母的分数相加/相减;步骤 2:
化简结果。

3. 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比如:
1.3/7+2/7=?
2.5/9-1/9=?
3.2/5+3/5=?
4.4/6-2/6=?
这些训练题可以增加学生的计算实战经验。

4. 拓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同分母分数的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
“某班有 30 人,其中有 3/10 的男生,有 2/5 的女生,问这个班级的男女比例是多少?”
这样的拓展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应用。

5. 总结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或者提问一些关键问题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评价
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评价方法,如:
1.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换作业进行评价;
2.出题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在学生作业本上进行点评。

思考题
1.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区别是什么?
2.同分母分数怎样进行加减运算?
3.能否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参考资料
1.《幼儿园至小学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2.《青岛市小学数学教育九年一贯制课程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