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题,1-11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15题多选题,多选选错不得分,选对3分,少选2分,共45分)
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A.研究自转中的地球B.研究百米冲刺奔向终点的运动员动作
C.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D.研究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答案】C
考点:质点的概念。
【名师点睛】对质点的理解
1.质点不同于几何中的“点”.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具有质量,没有大小、体积、形状;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的区别.
2.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实际中并不存在.它是抓住了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忽略了次要因素——大小和形状,是典型的物理模型之一.
2、3.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从离地面3 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 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
此过程中()
A.小球通过的路程是8 m B.小球的位移大小是13 m
C.小球的位移大小是3 m D.小球的位移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位移为由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知位移为3m,方向向下,C对、BD错;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轨迹为13m,A错。
考点:位移与路程。
【名师点睛】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3、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是( )
A .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800 m/s
B .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40 km/h
C .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90 km/h
D .小球在第3s 末的速度为6 m/s
【答案】B
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名师点睛】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1.平均速度
(1)物理意义: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间隔相对应.
(2)大小:由公式v =Δx Δt
计算得出;计算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3)方向:与该段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
2.瞬时速度
(1)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相对应.
(2)大小:当Δt 非常非常小时,v =Δx Δt
为瞬时速度.汽车速度计显示的速度是瞬时速度. (3)方向: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
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3)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不一定为零.
4、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3s 末开始改变加速度方向
B .物体4s 末开始改变位移方向
C .物体在第5s 内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第4s 内加速度的大小
D .物体在前5s 内的位移方向改变
【答案】A
考点:速度时间图像。
【名师点睛】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物体的位移.若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5、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 .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考点:重力、弹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名师点睛】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四同”和“三异”的关系)
“四同”表示:
(1)同大小:大小相等.
(2)同直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同存亡: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4)同类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一种类的力.比如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作用力是引力、反作用力也是引力.
“三异”表示:
(1)反向:方向相反.
(2)异体: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不同效果:在不同的物体上分别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因此,不能认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6、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A错;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因为物体之间不一定粗糙、也不一定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B错;有摩擦力的物体间一定由弹力,C对;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弹力无关,滑动摩擦力与弹力成正比,故D错。
考点:弹力、摩擦力。
【名师点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是粗糙的.
(2)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相对运动.
7、(3)两物体在接触面上有正压力(弹力).
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17N、3N B.17N、0 C.9N、0 D.5N、3N
【答案】B
考点:力的合成。
【名师点睛】合力范围的确定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范围
①最大值:三个力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 max=F1+F2+F3.
②最小值: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 min=0;如果不能,则合力的最小值为F min=F1-|F2+F3|(F1为三个力中最大的力).
8、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下滑力、摩擦力
D.重力、压力、下滑力、摩擦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力平衡。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因而物体一定受重力;重力会使物体紧压斜面斜面,因而斜面对物体有支持力;若斜面光滑,物体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面下滑,说明物体相对斜面有下滑的趋势,故物体受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由上分析知B对。
考点:受力分析。
【名师点睛】对于受力分析的三点提醒
(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
(2)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
(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
9、下关于分力和合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效果相同
C.一个力只能分解成两个分力
D.合力不可能小于其中一分力
【答案】B
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10、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通过向小桶中增加沙子来增大对小车的拉力F,小桶的质量忽略不计,则小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f随拉力F的变化关系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当F较小时,小车不动,与A间时静摩擦力,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当F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车滑动,与A间是滑动摩擦力,比最大静摩擦力稍小,之后F增大摩擦力不变,B对。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11、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为5 m,则该物体()
A.3 s内位移大小为40m B.第3 s内位移大小为20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答案】D
考点:匀变速直线的运动规律。
【名师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论:
(1)做匀变速直线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等于恒量,即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v t 2.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x 2= 1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6N 和8N ,其合力大小可能是 ( )
A .1N
B .3N
C .13N D.15N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两力合成时,同向时最大,反向时最小,可知最大值为14N ,最小值为2N ,故BC 对。
考点:力的合成。
【名师点睛】合力范围的确定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范围
①最大值:三个力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 max =F 1+F 2+F 3.
②最小值: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 min =0;如果
不能,则合力的最小值为F min=F1-|F2+F3|(F1为三个力中最大的力).
13、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图象如图4所示,由图象可知()
A、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
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在时间内火箭下落
C、t3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答案】AC
考点:速度时间图像。
【名师点睛】v-t图象
(1)概念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v,横轴表示时间t,画出的图象就是速度-时间图象.(2)基本特征
v-t图象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3)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14、关于摩擦力,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滑动摩擦力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并有一个最大值
D.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答案】ABCD
考点:摩擦力。
【名师点睛】对公式F=μF N的理解与应用
①公式中的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反映接触面本身的特性,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受力情况均无关,没有单位.
②公式中的F N是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俗称“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压力的大小在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15、③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F N成正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图1中,一个质量均匀的球放在互成120°的两块光滑平面上,保持静止,OA是水平的.关于球的受力分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球受重力、平面OA和OB的弹力
B.球除了受重力外,只受到平面OA的弹力
C.平面OA对球的弹力,方向向上偏左
D.平面OA对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球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OA面给球的支持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竖直向上,若OB对小球由弹力,小球不可能平衡,故OB对小球无弹力。
由上分析知BD对。
考点:力的平衡、弹力的判断。
【名师点睛】注意:
1.压力、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接触面,确定它们的方向关键是找准它们的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
2.轻杆的弹力方向较为复杂,一般根据物体的平衡及运动状态确定杆的弹力的方向.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6、常见的矢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考点:标量、矢量。
【名师点睛】矢量和标量的区别
(1)矢量是有方向的,标量没有方向.
(2)标量的运算法则为算术运算法则,即初中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以后要学到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矢量大小的比较要看其数值的绝对值大小,绝对值大的矢量大,而“-”号只代表方向.
17、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到达A 点时速度为5m/s ,经3s 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为14m/s 则该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位移为__________。
【答案】 3m/s 2 28.5m
【解析】 试题分析:由加速度定义知:2/3s m t v a =∆∆=,位移为m t v v x 5.282
0=+=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三个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
at 2; 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 18、质点A 地面上方H 处自由下落。
则该质点落地的时间为 __________。
【答案】 g h
t 2=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点睛】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模型.当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物体的运动才可以视为自由落体运动.如空气中石块的下落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空气中羽毛的下落不能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
3.运动特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19、在弹性限度内一个原长为20cm 的弹簧,受到50N 的拉力时,总长为22cm 。
其劲度系数为_________。
【答案】2500N/m
【解析】
试题分析:由胡可定律知:x k F =得:m N x
F k /2500==
考点:胡可定律。
【名师点睛】对胡克定律的理解
(1)胡克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即必须在弹性限度内.
(2)F =kx 中的x 是弹簧的形变量,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总长度.
(3)F =kx 中的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弹簧本身的属性,由弹簧自身的长度、粗细、材料等因素决定,与弹力F 的大小和伸长量x 无关.
(4)由F =kx 可知,弹簧上弹力的变化量ΔF 与形变量的变化量Δx 也成正比关系,即ΔF =k Δx.
20、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物体间接触且_______,接触面_______,物体间有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答案】挤压、粗糙、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
【解析】
试题分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为物体间接触且挤压,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由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考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1、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_____________定则。
【答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考点:矢量的合成。
22、大小为4N 、5N 的两个力进行合成其合力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若再将此合力与一个大小为9N 的力进行合成,则新的合力取值范围为 _____________。
【答案】1—9 0—18
【解析】
试题分析:二力合成时,同向时合力最大,反向时合力最小,则大小为4N 、5N 的两个力进行合成其合力的取值范围为1—9。
三力合成时,若三力可以构成三角形的三边,最小合力为零,同向时最大,若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最小值为最大力与另外两力的差值,若再将此合力与一个大小为9N 的力进行合成,则新的合力取值范围为0—18。
考点:力的合成。
【名师点睛】合力范围的确定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范围
①最大值:三个力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 max =F 1+F 2+F 3.
三、②最小值: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其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F min =0;如果不能,则合力的最小值为F min =F 1-|F 2+F 3|(F 1为三个力中最大的力).
作图题(共5题,每图3分,共15分。
作图时保留作图痕迹)作图题见答题卷
四、计算题(共3题,每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28题8分,29题8分,30题10分,总共26分)
28、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s 后速度达到20m/s ,然后匀速运动了10s ,接着经4s 匀减速运动后静止。
求:
(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质点在16s 末的速度大小。
【答案】(1)5m/s 2 (2)10m/s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加速度定义知:
2/5s m t
v a =∆∆=
考点: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9、质量为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F .(g 取10m/s 2)
(1)当拉力大小为5N 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为12N 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减小为5N (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多大?
【答案】(1)5N (2)10N (3)10N (4)10N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的滑动摩擦力为N N F f 10==μ
(1)当拉力为5N 时,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静止,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5N
(2)当拉力为12N 时,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体滑动,为滑动摩擦力,故摩擦力为:
N N F f210==μ
(3)物体滑动,为滑动摩擦力,N N F f310==μ
(4)物体滑动,为滑动摩擦力,N N F f410==μ
考点:摩擦力。
30、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k =2000N/m ,用其水平拉着一个重为200 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当弹簧的伸长量为4 cm 时,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当弹簧的伸长量为6 cm 时,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多大?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多大?
【答案】(1)0.4 (2)120N,80N
【解析】
试题分析:(1)由胡可定律知:x k F =
物体匀速运动则:N f F F F μ==
竖直方向:N F mg =
考点:胡克定律、滑动摩擦力。
高考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