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实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实习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砂型铸造生产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
2.了解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的基本方法及铸造合金的熔化;
3.了解常见的铸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4.能独立进行手工两箱造型;
5.了解铸造生产的安全规范、环境保护措施及简单的经济分析。
二、示范讲解
1.手工造型:型(芯)砂的组成和性能要求。
手工造型的工具模样、铸 型的结构,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功用。
整模、分模、挖砂、活块、假箱造型的 灵活运用。
2.砂芯的制造:砂芯的作用、砂芯的定位与固定的方法,砂芯的特点与 组成,芯盒的结构、造芯的工艺过程、造芯示范。
3.合金的熔炼:铸造合金的种类及熔炼方法及设备。
4.浇注、落砂清理及检验工序:各工序的作用及所用的方法、设备、浇 注温度与浇注速度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落砂时铸件的温度,及影响铸件清理 的方法内容,浇冒口的切除方法。
常见的铸造缺陷及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三、独立操作
1. 造型操作练习:整模、分模、挖砂、活块等方法。
2. 浇注练习:进行手工造型(独立完成) ,参加落砂、筛砂和清理所做 的铸件。
3. 铸型的工艺分析:选择部分典型铸件造型工艺方案进行试做与比较。
4. 创新小设计。
四、专题讲课
1. 铸造的特点与应用。
2. 砂型铸造工艺:造型方法的选择,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及表示方 法、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型芯头的表示方法。
3. 铸铁的种类与牌号。
《铸造实习》教学细化方案
一、铸造实习的教学计划安排
铸造实习共 2.5 天,采取循序渐进的阶段教学方法,每一阶段以不同课题的形式来实施。
共分十二 个课题,详细情况如下:
课题一 铸造概述
课题二 基本造型方法一(整模造型)
课题三 型(芯)砂的性能和组成
课题四 砂型铸造工艺过程
课题五 基本造型方法二(分模造型)
课题六 分型面及浇注系统
课题七 基本造型方法三(挖砂造型)
课题八 铸造工艺及综合训练
课题九 金属的熔炼和浇注(铝合金的熔炼和实习铸件的浇注)
课题十 铸件的落砂、清理与质量分析(实习铸件的落砂、清理)
课题十一 特种铸造简介(观看录象与自修相结合)
课题十二 机器造型(观看录象与自修相结合)
二、安全操作规程
(一)手工造型
自己所用的造型及修型工具应放在工具箱内,砂箱不得随意乱放,以免损坏或防碍他人工作。
舂砂时不要将手放在砂箱上边缘,以免砸伤手指。
不要用嘴吹分型砂或型腔中的散砂,避免砂粒迷入眼睛。
在造型场内行走时要注意脚下,避免踏坏砂型或被铸件等碰伤。
(二)开炉与浇注
1.在熔炉间及造型场地观察开炉与浇注时,应站在一定的安全地带,不要影响浇注工作。
2.浇注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护脚步等防护用具方可进行开炉和浇注等操作。
3.所有开炉与浇注工作,未经指导教师许可,实习学生不得私自动手。
4.不得用冷工具进行除渣、挡渣或在剩余金属液内敲打,以免爆溅发生烫伤事故。
(三)落砂与清理
按示范要求进行落砂操作,不要用锤头直接敲打铸件。
敲打浇冒口时应注意周围,以免发生击伤事故。
必须将铁钉、毛刺等杂物从砂中清除后方可将砂堆入砂堆,以免造型时发生伤手事故。
三、铸造实习考核标准
(一)实习态度及平时表现(10 分)
实习态度端正、认真,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无缺勤。
尊重指导教师,服从教学安排。
遵守操作规程,无任何安全事故。
保管好自己使用的工具并保持工位整洁。
(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30分)
按时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内容正确、完整,字迹清楚。
(三)操作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60 分)
1.造型操作
能正确使用造型及修型工具,造型工序正确无遗漏。
分型面位置正确。
整模及分模造型时,分型面平直、光滑;挖砂造型时分型面为曲面且平缓、光滑。
铸型型腔干净无散砂且轮廓清晰、无破损。
浇注系统和位置设置合理。
砂型紧实度(松紧度)适当。
2.铸件
按操作规程进行落砂及清理。
铸件无缺陷
对常见铸造缺陷能进行简单分析。
课题一 铸造概述
一、课题纲要
1.目的和要求
掌握铸造生产的作用及定义; 了解铸造生产一般工艺过程; 了解铸造方法分类; 掌握铸造生产特点。
2.教学时间:30 分钟
3.教学形式:教师集中讲解
二、课题讲解
1.铸造的作用及基本定义
铸造属于金属材料液态成形,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形成零件毛胚,铸造也可直接获得零件。
铸造 就是熔化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
2.铸造生产一般工艺过程
从铸造的基本定义中,我们不难知道:要想完成铸造过程,首先必须具有熔融金属和铸型,这是铸 造两大基本要素,其次,通过采取一定的工艺方法将熔融金属液浇入铸型,经过冷却凝固就获得铸件。
这就是铸造生产一般工艺过程,归纳起来如下:
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制造铸型熔化金属,获得符合铸造要求的金属液体将符合铸造要求的熔融金 属液浇入铸型金属液在铸型内凝固成形,就能获得铸件。
3.铸造方法分类
铸造生产的实质就是制造铸型,而铸型是由造型材料制成的,使用不同的造型材料,那么,造型工 艺也随之不同,通常根据所使用的造型材料、造型工艺和浇注方法的不同,对铸造进行分类。
造型材料 主要有型砂、金属、陶瓷和其他耐火材料等,如果用型砂做铸型,那么这种铸造方法就叫砂型铸造,同 理,还有金属型铸造和陶瓷型铸造等等;而按造型工艺和浇注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熔模铸造、压力铸 造、离心铸造,连续铸造、实型铸造等等。
由于砂型铸造是最基本的铸造方法,且应用最广,所以我们 将砂型铸造作为一种单独的铸造方法分列出来, 而将其他不同于砂型铸造的任何一种铸造方法统称为特 种铸造。
也就是说,铸造方法只有两类: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4.铸造生产特点
1)适应性广;
2)适合铸造的合金比较多:铸铁、铸钢和有色合金等;
3)铸件的形状和质量几乎不受限制;
4)成本低廉;
5)铸造原材料来源广泛;
6)节约原材料和加工工时;
7)生产方式灵活,生产准备周期短;
8)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序多,废品率高。
课题二 基本造型方法一 (整模造型)
一、课题纲要
1.目的和要求
1)熟悉造型的基本操作方法。
2)初步学会使用造型及修型工具。
3)了解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4)掌握分型面的概念
2.教具
1)整体模样
2)铸型装配图挂图
3)典型浇注系统挂图
4)造型材料(型砂)及造型工艺装备
5)造型及修型工具
3.教学时间:150 分钟
1)教师示范讲解 45:分钟,
2)学生实际操作 90:分钟
3)总结、分析学生造型操作过程:15分钟
4.教学形式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2)学生实际操作
二、课题讲解与示范操作
(一)课题讲解
1.砂型铸造的造型方法
由铸造生产一般工艺过程我们知道,首先必须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制造铸型,砂型铸造的铸型即砂 型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同学们可以看一下,砂型中的型腔是怎样造出来的(用模样在型砂中简单做一 型腔,然后介绍造型的定义),用型砂及模样等工艺装备制造铸型的过程就叫造型。
造型是砂型铸造的 主要工序之一, 按造型手段可分为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
手工造型方法很多,按砂箱特征分:二箱造型、 三箱造型、多箱造型、脱箱造型和地坑造型;按模样特征分: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假箱造 型、活快模造型、刮板造型、组芯造型和吊砂造型等。
本次实习,我们将就以砂型铸造手工造型为基础, 通过造型操作训练以及参观铸件的浇注过程等, 来了解铸造生产的的实质,掌握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工 序——造型、合金的熔炼和浇注过程;了解铸造工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整模造型是手工造型中最基 本的操作方法,下面我将给同学们示范整模造型操作过程。
在造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典型浇注系统的组 成和作用。
2.典型浇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典型浇注系统一般由外浇口、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四部分组成。
其中外浇口起缓和金属液浇入 时的冲力并分离熔渣的作用。
直浇道使金属液产生一定的静压力从而能迅速充满铸型。
横浇道主要作用 是挡渣,截面形状多为高梯形,且位于内浇道上面,它的末端应超出内浇道一定的距离(10 毫米左右) 以使金属液始终充满横浇道,熔渣能上浮并储存在横浇道的顶部。
(二)示范操作
首先结合实物启发学生观察模样的结构特点,介绍造型材料、造型工艺装备及造型工具。
1.制造下砂型
1)安放模样和下砂箱
结合示范,讲解模样、下砂箱的安放要求,同时介绍铸型分型面的概念和形成方法。
2)填砂、舂实
介绍面砂、背砂及单一砂的使用情况,结合示范,提出填砂厚度和次数要求,舂实的目的与方法。
强调型砂紧实度对铸件质量的影响以及紧实度的合理分布。
3)翻转下砂箱
结合示范,讲解翻转前错动下砂箱以求获得平整的铸型分型面。
4)修光分型面
采用正误对比方法进行修光分型面的示范操作,介绍刮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2.制造上砂型
1)撒分型砂
结合示范,介绍撒分型砂的方法和作用,使学生了解上下砂型分离的重要性。
用吹风器或毛刷祛除 模样上的分型砂。
2)安放上砂箱、直浇道模样
结合示范,讲明安放要求、注意事项。
3)填砂、舂实
结合示范,讲解上砂型与下砂型在制造上的区别。
4)开设外浇口、扎透气孔
结合示范,介绍开开设外浇口和扎透气孔的方法与作用。
3.开箱、起模
1)开箱
结合示范,介绍两种开箱方法:垂直提取和转动开箱,开箱后上砂型的摆放要求。
2)开设内浇道
结合示范,介绍内浇道的开设方法及要求,起模前将分型面清理干净。
3)刷水
结合示范,讲解起模前在模样边缘的型砂上刷水的作用与方法。
4)松模
结合示范,讲解松模的间隙要求和松模操作要领。
5)起模
结合示范,讲明起模要领。
思想集中,手眼协调,小心细致,平稳垂直,开始缓慢,出时迅速。
6)修型
结合示范,应用正误对比的方法,介绍修型技术和修型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4.合箱
结合示范,讲解合箱要求及注意事项。
5.总结造型操作过程
三、学生操作
说明操作成绩的考核标准及操作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造出符合质量要求的铸型。
四、总结分析学生造型操作过程,评定操作成绩。
课题三 型(芯)砂的性能和组成
一、课题纲要
1.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型砂(芯)的性能和组成
2)了解型(芯)砂质量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教具
1)型(芯)砂
2)铸型装配图挂图
3. 教学时间:15 分钟
4. 教学形式:教师集中讲解
二、课题讲解
1. 型(芯)砂的性能
砂型铸造的铸型是用型砂制成的, 称之为砂型, 通过整模造型的操作, 我们对型砂有了一定的认识, 造型过程中,型砂要产生变形并要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砂型在浇注和金属凝固过程中要承受金属液的
冲刷,收缩压力和高温的作用等,因此,为满足铸造要求,获得优质铸件,砂型(中的型砂)必须具有 如下的性能要求:
强度:型(芯)砂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型(芯)砂强度高,砂型在搬运和浇注过程中不 易变形、掉砂和塌箱。
可塑性:指型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祛除外力后仍能保持变形的能力。
可塑性好变形容易,有 利于制造形状复杂的砂型,起模也容易。
型砂中含水量和粘结剂高,可塑性高。
透气性:指型(芯)砂孔隙间透过气体的能力。
如果型砂的透气性太低,型腔内的气体排不出去而 留在型腔内,会使铸件形成呛火、气孔、浇不到等缺陷。
若透气性太高,会使砂型疏松,铸件会出现表 面粗糙和机械粘砂等缺陷。
退让性:指铸件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产生收缩时,型(芯)砂能被压缩、退让的性能。
退让性差,铸 件易产生内应力和开裂。
生产大铸件时在型砂中加入可燃性附加物,如锯末、焦碳粒等,就是为了提高 型砂的退让性。
耐火度:指型(芯)砂经高温金属液作用后不被熔融和软化的能力。
如果型砂耐火度不够,易使铸 件产生化学粘砂。
在型(芯)砂中加入少量煤粉或在型腔表面和砂芯表面刷一层
耐高温涂料,可有效防止铸件粘砂。
型(芯)砂的组成
铸件产生缺陷的原因很多,但大约有半数是由于型(芯)砂性能不良引起的。
为了获得优质铸件, 型(芯)砂必须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而控制型砂性能的主要途径,就是严格控制型(芯)砂的组成。
型砂不是由单一成分组成的, 它是由几种成分按照一定的质量百分比经过混制均匀后形成的一种混合材 料。
主要成分有原砂、粘结剂、水和附加材料组成。
原砂主要有石英质和非石英质两类,原砂的作用是 满足耐火度的要求,粘结剂的种类很多,其作用是使型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最常用的粘结剂是 粘土,此外,桐油、水玻璃、树脂、纸浆等都可以做粘结剂。
水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可塑性,附加材料主 要有锯末和煤粉,煤粉的作用是防止铸件表面粘砂,锯末的作用是增加型砂的退让性和透气性。
不同的 铸造合金,不同的铸件结构,对型(芯)砂的性能要求也不同,型砂的组成成分也不同。
一般中小铸件 使用的型砂,原砂含量达到 80%~85%以上就能满足耐火度的要求,粘结剂的含量为 4%~6%,水的含量为 4%~6%附加材料一般为 5%~8%。
型(芯)砂可以重复使用,经过浇注使用过的型(芯)砂,我们一般称其为旧砂,旧砂经过适当处 理后,参入一定量的新砂继续使用。
课题四 砂型铸造工艺过程
一、课题纲要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砂型铸造生产工艺过程。
2)进一步了解铸造生产的实质、特点和应用。
3)了解铸造工艺过程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教具
1)型(芯)砂
2)铸型装配图挂图
3)模样、芯盒
4)带浇注系统的铸件样品
3.教学时间:15 分钟
4.教学形式:教师集中讲解
二、课题讲解
通过整模造型的实际操作,我们已经对砂型铸造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型砂的性能和组成,掌握 了砂型中的型腔是借助模样来形成的,铸件上的孔和局部外型一般是由砂芯形成的,在造型前,我们必
须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制造模样和制造芯盒;准备符合铸造要求的型(芯)砂,而准备型(芯)砂的过 程就叫配砂。
砂型铸造中,将凝固成形的铸件从砂型中取出来的过程叫落砂,经过落砂以后的铸件,必 须祛除砂芯和浇注系统,清除铸件表面粘砂和毛刺等,这一过程叫清理,因此,砂型铸造工艺过程可以 归纳如下:
课题五 基本造型方法二 (分模造型)
一、课题纲要
1.目的和要求
1)熟悉造型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芯盒的结构和型芯的制作方法
3)正确使用造型及修型工具。
4)了解浇注系统的设置原则
5)了解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6)初步了解铸件结构、模样结构与造型方法的关系
2.教具
1)分体模样
2)对开式芯盒、芯骨
3)铸件样品
4)铸型装配图挂图
5)造型材料(型、芯砂)及造型工艺装备
6)造型及修型工具
3.教学时间:150 分钟
1)教师讲解、示范:40 分钟,
2)学生实际操作:95 分钟
3)总结、分析学生造型操作过程:15分钟
4、教学形式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2)学生实际操作
二、课题讲解与示范操作
(一)课题讲解
我们已经完成了整模造型的制作过程,对手工造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整模造型是手工造型 中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它只适合于结构比较简单的铸件,模样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最大截面 在端面,我们把分型面选在端面,其目的有二:其一,造型时可以获得平整的分型面;其二,开箱后便 于取模。
所以说,分型面一定要选在模样的最大截面处。
在实际生产中,铸件的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铸 件的结构不同,模样的结构也随之变化,而模样的结构是我们选择造型方法最根本的依据,那么,模样 的结构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同学们可以先观察一下,我手上的模样和用其造型而生产的铸件,在外 型和结构上有什么区别?铸件上的最大截面在中间部位,模样恰在最大截面处分开;铸件上有孔,而模 样上不但没有孔, 反而在两端各多出一部分, 多出的部分在模样上我们叫它芯头, 它在铸型中形成芯座, 顾名思义,其作用就是安放和固定砂芯。
因此,模样的结构主要由分型面的位置和砂芯结构决定的,这 就是此模样为什么在中间一分为二的主要原因, 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分模造型造型, 同学们应该有所了解 了。
下面将讲解、示范分模造型操作过程。
(二)示范操作
1.制造下砂型
1)安放模样和下砂箱
提示学生如何选择下型模样才能获得平整的铸型分型面。
2)填砂、舂实
提示学生根据模样的结构特点,在紧实型砂时注意紧实度的合理分布。
3)翻转下砂箱
提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如何获得平整的铸型分型面。
4)修光分型面
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刮刀。
2.制造上砂型
1)安放另半模
2)撒分型砂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分型砂的作用。
3)安放上砂箱、直浇道模样
结合示范,讲明要求、若砂箱无定位装置,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砂箱要对齐,为后面砂型做定位线做 好准备。
4)填砂、舂实
结合示范,讲解上砂型与下砂型在制造上的区别。
5)开设外浇口、扎透气孔和做合型定位线
提醒学生注意扎透气孔的深度。
3.开箱、起模
1)开箱
结合示范,提醒学生采用垂直提取法开箱,开箱后上砂型的摆放要求。
2)开设内浇道
结合示范,介绍内浇道的开设方法及要求,起模前将分型面清理干净。
3)刷水
结合示范,讲解起模前在模样边缘的型砂上刷水的作用与方法。
4)松模
结合示范,讲解松模的间隙要求和松模操作要领。
5)起模
结合示范,讲明起模要领。
6)修型
结合示范,应用正误对比的方法,介绍修型技术和修型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4.制造砂芯
结合实物和示范,介绍芯盒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讲解造芯工艺要求,具体过程如下:
1)填砂、紧实
结合示范,讲清填砂次数、紧实方法和技巧。
2)开排气道
结合示范,介绍排气道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3)安放芯骨
结合示范,介绍芯骨的结构、作用及安放要求和方法
4)砂芯表面刷耐火涂料 (略)
5)烘干砂芯(略)
6)下芯、
结合示范,讲明操作要领,并在铸型中开排气道,使其与砂芯排气道相通。
介绍如何防止排气道堵
塞的方法。
5.合箱
结合示范,讲解合箱技巧及要求。
三、学生操作
说明操作成绩的考核标准及操作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造出符合质量要求的铸型。
四、总结分析学生造型操作过程,评定操作成绩。
课题六 分型面及浇注系统
一、课题纲要
1.目的和要求
1)了解浇注系统的设置原则
2)了解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2.教具
1)整体模样
2)分体模样
3)手轮模样
4)浇注系统挂图
3.教学时间:40 分钟
4.教学形式:教师集中讲解
二、课题讲解
(一)分型面
通过造型操作,我们已经了解到,分型面是砂型铸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分型面即为相邻砂型之间 的结合面。
分型面的位置是确定模样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分型面位置是否合理,既影响模样的结构及 制造过程,又影响造型过程,因此,分型面位置的选择尤为重要,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分型面必须选择在模样的最大截面处,以利于取模。
2.分型面的数目尽量少,以简化制模、造型、合型工序。
3.分型面应尽量平直,以简化造型过程
4.分型面不能选择在重要的机加面处,重要机加面应位于铸型底部或与分型面垂直。
因为分 型面上易产生错箱、毛刺等铸造缺陷,且铸件下部晶粒细小,质量好。
5.尽量将铸件重要机加面或大部分加工面、加工基准面放在同一砂箱中。
以避免产生错箱、 披缝、毛刺,降低铸件精度和增加清理工作。
(二)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是为使金属液平稳流入型腔而在铸型中开设的一系列通道, 典型浇注系统一般由外浇 口、 直浇道、 横浇道和内浇道四部分组成。
其中外浇口起缓和金属液浇入的冲力并分离熔渣的作用。
直浇道使金属液产生一定的静压力从而能迅速充满铸型。
横浇道主要作用是挡渣, 截面形状多为高 梯形,且位于内浇道上面,它的末端应超出内浇道一定的距离(10 毫米左右)以使金属液始终充 满横浇道,熔渣能上浮并储存在横浇道的顶部。
浇注系统的设置及浇注系统位置选择正确与否,直 接影响铸件的质量。
浇注系统的位置,一般指内浇道的设置位置,内浇道的形状、位置和数量是决 定铸件质量的关键之一。
开设内浇道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使金属液进入铸型及在铸型中流动的路径最短。
2.应使金属液顺着铸型型腔壁流动,不使其正面冲击铸型和砂芯,尤其不能冲击铸型中突出 的部分,圆形铸件,沿切线方向流入型腔。
3.内浇道不要开在铸件的重要部位,因为内浇道附近的金属冷却速度慢,晶粒粗大,力学性 能较差。
4.对于壁厚较均匀、面积较大的盖、罩、盘类铸件,应增加内浇道的尺寸和数量,使金属液
均匀、分散地进入型腔,避免冷隔和变形。
5.壁厚相差不大的铸件(铸铁),内浇道多开在薄壁处,使铸件各处冷却均匀,有利于减少铸 件内应力;铸件壁厚相差较大,特别是收缩大的铸件(球墨铸铁、铸钢),内浇道多开在厚壁处, 以保证金属液对铸件的补缩,有利于防止锁孔。
6.内浇道与铸型的结合处,带有缩颈,以利于清除浇注系统。
课题七 基本造型方法三(挖砂造型)
一、课题纲要
1.目的和要求
1)熟悉造型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使用造型及修型工具。
3)了解浇注系统的设置原则。
4)了解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5)了解挖砂造型的适用范围。
6)进一步了解铸件结构、模样结构与造型方法的关系。
2.教具
1)手轮模样
2)手轮样品
3)造型材料(型砂)及造型工艺装备
4)造型及修型工具
5)成型底版
3.教学时间:150 分钟
1)教师讲解、示范:40 分钟
2)学生实际操作:95 分钟
3)总结、分析学生造型操作过程:15分钟
4.教学形式: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2)学生实际操作
二、课题讲解与示范操作
1.课题讲解
在进行分模造型时,我们已经知道,造型方法取决于模样的结构,而模样的结构主要由分型面的位 置和砂芯来结构确定,除此之外,确定模样结构时,还要考虑模样制作的难易程度以及如何简化造型工 艺的问题。
同学们看一下,我手中的铸件,它的结构和前面两个铸件相比,要复杂的多,铸件上的最大 截面在中间,按道理我们还可以采用分模造型方法,不同的是,最大截面已经不是平面而是一阶梯面, 如果模样制成分体结构,制造起来很复杂,无形当中增加了生产成本,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还是把 模样制成整体结构,但已不能采用整模造型方法了,而采用挖砂造型方法。
所谓挖砂造型,就是在造型 时,把防碍起模的型砂用造型或修型工具修挖掉,即人为修成分型面,此时的分型面已不再是平面,而 是曲面。
挖砂造型生产率低下,只适合单件生产,如果小批量生产,可采用假箱造型;如果大批量生产, 就采用成型底版造型。
2.示范操作
1)制造下砂型
(1)安放模样和下砂箱
讲明模样的安放要求,以简化挖砂过程和浇注系统的设置。
(2)填砂、舂实
提示学生根据模样的结构特点,在紧实型砂时注意紧实度的合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