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次的活动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B. 草坪上,一个个花枝招展的黎族小姑娘,踩着梦幻般的舞步,哼着不知传唱了
几千年的古老歌谣。
C. 面对记者们咄咄逼人的追问,美国外交部发言人先是闪烁其词,继而哑口无言,
拂袖而去。
D. 听说儿子考取名牌大学的消息,他真是喜出望外。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个学校的所有共青团员,坚决地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B. 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会隔绝来自外界的纷扰,为技艺的发展和传承奉献毕
生的精力与才智。
C. 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
旅游产业。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_________,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__________,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
________,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备选词语:①亮丽的色彩②昂扬的旋律③精彩的细节)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②③
二、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7.0分)
4.仿照示例,请任选一篇提供的课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拟写一句话。
课文:《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散步》
示例一:五幅图画,描绘美丽春景。
(《春》)
三个比喻,赞美成长历程。
(《春》)
拟写:______,______。
5.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
与解决。
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______ 》。
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6.名句默写。
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 。
(志南和尚《绝句》)
水何澹澹,______ 。
(曹操《观沧海》)
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 。
(《论语•雍也》)
为者常成,______ 。
(《晏子春秋》)
行远必自迩,______ 。
(《礼记》)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旧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诗人运用拟人和想象,把“愁心”寄与“明月”,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和同情的诗句是
______ ,___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一年四季的风景,一年四季的诗。
春天,草儿泛绿,树木发芽,鲜嫩的绿色透明发亮,明净的阳光在林间若隐若现,那隐在林间的鸟儿,歌曲清脆,潦亮。
夏日,竹木扶疏,绿地如毯。
炽热的阳光挡在林外,篷勃的绿色宁静荫凉,清新的空气让人沉醉。
秋夜,倦鸟归cháo,秋虫轻吟。
在静mì的森林,在温暖的小木屋里,带爱的人仰望星空,心生璀璨。
冬天,红日煦暖,落叶静美。
……“森”呼吸,“林”
距离。
背起行囊向东方,抵达大海,抵达森林,有了诗也有了远方。
给加点的字注音。
鲜嫩______ 荫凉______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倦鸟归cháo ______ 静mì ______
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__ 改为______
______ 改为______
五、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8.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______
A、《琐记》
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
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
她就从旁记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
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
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语段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 》,“她”是______ (人物名),常常两面三刀,背后使坏,文中“她”教唆“我”回家做的一件坏事是______ 。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9.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
诗句“红叶青山水急流”优美而富有诗意,请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分析。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
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
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
”遂与之俱。
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
”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
”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
”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
”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
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
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
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
⑤收藏:收养。
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
⑦服勤:勤劳服侍。
⑧尔:这样,如此。
⑨缣:细绢。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凌空而去______
②知其贤______
③天之织女______
翻译下面句子
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
本文表现了董永的哪些美好品质?
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3.0分)
11.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
可
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
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
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
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
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
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
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
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
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
羡慕死诗人呀!
(选自老舍《一些印象》)
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冬天的水,乙文写的是______ 的水。
甲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______ 。
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好不好?为什么?
12.看春
丁立梅①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着的,不过是人家窗台的一盆花,城边河畔的一排柳。
乡下的春天却全然不一样,乡下的春天,是极讲排场的,仿佛听到哪里“哗”一下,成桶成桶的颜料,就花花绿绿泼下来,染得满田满坡皆是。
这时的乡村,像油画,是最有看头的。
②于是去乡下看春天。
③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叫新曹的小镇,它有五万亩的油菜地。
车子在修得平坦
宽敞的乡间道上,一路奔去,奔向那菜花深处。
以为就到尽头了,哪知车子一拐,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绵绵不绝。
同行中一人问:“美吧?”
我笑无语,不堪说,只任一双眼睛,掉进那汪洋里。
古有女子“对镜帖花黄”,我想这花黄,该是菜花的颜色才对,眉心一点艳,有惊心之感。
④跟一些植物相认,不是初相识,是久别重逢。
牛耳朵、刺艾、乳丁草、三叶
草……这一些,我多么熟悉!乡下是草们的天堂,草们是羊的天堂。
小时养羊,天天提了篮子去挑羊草。
却贪玩,在草地里捉蚱蜢,或扣了篮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等到日落西山了,才想起篮子还是空的呢,野地里,随便找几根草秆,把篮子架空,然后割一把青草,摊上面,看上去,就是满满一篮子翠绿了。
回家,在大人面前晃一下,让他们看是满篮子青草呢,趁他们不注意,人已溜到羊圈边,把那把青草扔进去。
大人问起,草呢?响亮地回,羊吃了。
真是可怜了那些羊,半夜里饿得直叫唤。
⑤不知现在的孩子,玩不玩我们小时玩的游戏了。
不知现在的羊,还会不会半夜
饿得直叫唤。
我看到草地上有一群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同去的MM惊喜地叫:“羊哦。
”同去的老先生神态安详,说:“羊有什么看头?”莞尔。
⑥蚕豆花开了,星星点点,伴在菜花旁,像撒下无数的小眼睛。
白萝卜的花,是
粉紫的,小蜜蜂们围着它嗡嗡,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停在花蕊上,给它拍了一张照。
一种叫婆纳头的草,开粉蓝的花,花细小得像米粉。
我拉近镜头,拍下那粒粉蓝。
再看显示屏上,分明是一朵美得让人心疼的花呵,像乖巧的小女儿。
这野地里,到底还藏了多少美?无论卑微与否,它们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
我想,这才是活着的真姿态吧。
⑦看见养蜂人,正在路边忙碌。
头上裹着头巾,脸上刻着岁月沧桑。
这些养蜂人,
据说是从闽浙那一带来,他们天南地北地追着花跑,此处花谢了,又将迁徙到他方,去寻找花开。
一旦成为养蜂人,四处漂泊将贯穿他们一生,他们幸福吗?我看过商场货架上摆放的蜂蜜,一瓶一瓶,盛满甜蜜芳香,想那里面该有多少花的魂蜂的魄,还有养蜂人的颠沛流离?这世上,很多时候,苦乐自知,好好活着,才是本质。
我唯愿这个春天,他们是快乐的。
(选自《阅读与作文》)(1)如果将本文标题改为“赏春”,你觉得如何?
(2)请任选一个角度对开头一段略做赏析。
(3)第③段中加点的“掉进”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4)第⑥段描写的是田地里的野草野花,但作者通过这细微的花草,却看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试体会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5)文章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5.0分)
13.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
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
(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有误,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词义和“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矛盾。
BCD.正确。
故选:A。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2.【答案】C
【解析】A.有语病,成分残缺,在结尾加上“的号召”。
B.有语病,语序不当,应调整为“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C.正确。
D.有语病,成分残缺,在“既能”前加上“这”。
故选:C。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
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3.【答案】B
【解析】从搭配角度来选,根据语境“一本书”,后面填“精彩的细节”;“人生如一支歌”后面应该填“昂扬的旋律”;“人生如一幅画”后面填“亮丽的色彩”。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4.【答案】几声唠叨体现深沉母爱
【解析】首先要注意掌握三篇课文的内容,《济南的冬天》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秋天的怀念》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
《春》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展示出春的气息与魅力,抒发了对春的企盼和眷恋。
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或主题,拟写一句话即可。
答案示例:
几声唠叨,体现深沉母爱。
(《秋天的怀念》)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
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仿写句子原则是:既要做到“形似”,又要做到“神似”。
形似--结构、修辞、关联词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神似--语境契合、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努力创新。
5.【答案】【小题1】友谊模范展示
【小题2】
【解析】(1)此题解答,可结合语境理解,体现活动主题,再是不能与已有的重复,
再是体现层次性,注意语言简洁。
(2)口语交际题,一是要体现题目要求,二是要注意语意简洁,三是要观点鲜明。
答案:
(1)友谊模范展示。
(2)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年龄
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
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向身边朋友交流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但同时要也注意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谨防受受骗。
此题属综合题,(1)拟写标题题,(2)口语交际题。
此题解答,可结合语境的理解作答第一题,第二题作答要注意观点鲜明,语句简洁。
6.【答案】【小题1】吹面不寒杨柳风
【小题2】山岛竦峙
【小题3】枯藤老树昏鸦
【小题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5】行者常至
【小题6】登高必自卑
【小题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小题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答案:
(1)吹面不寒杨柳风(注意“柳”的书写)
(2)山岛竦峙(注意“竦”的书写)
(3)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的书写)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行者常至
(6)登高必自卑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意“郎”的书写)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小题1】nèn,yìn
【小题2】巢,谧
【小题3】潦,嘹,篷,蓬
【解析】答案:
(1)nèn yìn
(2)巢谧
(3)潦改为嘹篷改为蓬
(1)本题考查注音。
第一个字读作“nèn”,第二个字读作“yìn”。
(2)本题考查字形。
第一个字写作“巢”,第二个字读作“谧”。
(3)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
“潦亮”应写作“嘹亮”,“篷勃”应写作“蓬勃”。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8.【答案】【小题1】B
【小题2】琐记,衍太太,偷母亲首饰变卖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无常是传说中的鬼。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借众鬼嘲弄了人格不如“鬼格”的所谓“正人君子”之流。
故选:B。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把握。
怂恿孩子做坏事,又推脱责任的是,是《琐记》中描
述的衍太太。
她曾经教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鲁迅没有去做。
衍太太又散布鲁迅偷家里东西的流言。
答案:
(1)B
(2)琐记衍太太偷母亲首饰变卖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
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
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积累。
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9.【答案】【小题1】(1)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诗句进行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诗的第二句为景物描写,写法上可以看出动静结合,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2)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及对古诗抒发的感情的理解。
做此题首先要
了解古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诗句进行赏析,并体会古诗抒发的感情。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可抓住“日暮”和“满天风雨”,即写“日暮”时“满天风雨”,是一幅凄凉景象,可以想到是因“人已远”而产生的忧伤之情。
答案:
(1)示例: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红色的叶、青色的山、白色的水,色彩鲜明,相映
成趣;静的树、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形成对比,静动结合,充满情趣;全句以优美景色反衬离别的感伤之情。
(写出3点即可,每点(1分),计3分)
(2)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无比伤感、惆怅的思想感情。
从“送别”、“劳歌”、“水急流”、“人已远”可见不舍之情;从“日暮”、“酒醒”、“风雨”、“西楼”可见感伤、惆怅之情。
(每点(2分),计4分)
译文:
唱完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
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独自离开了那西楼。
【小题2】
【解析】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
前二句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二句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以描写景色作为反衬的手法表达情感,笔法富于变化。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赏析诗歌要注意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
10.【答案】【小题1】离开
【小题2】他
【小题3】的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升上高空而离去。
去:离开
②句意为:主人知道他贤能。
其:代词,他
③句意为:天上的织女。
之:助词,的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
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尔,这样,如此;但,只。
句意为: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由“董永,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可知,董永孝敬长辈、勤劳善良;由“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可知,董永知恩图报、恪守承诺。
答案:
(1)①离开 ②他 ③的
(2)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
(3)①孝敬长辈 ②知恩图报 ③恪守承诺 ④勤劳善良
参考译文:
董永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
(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在后面。
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
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
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
”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
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了你了。
”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
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
”主人说:“(这)妇女会做什么?”董永说:“会织。
”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
”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
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
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
”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语句和课文;还能对内容准确理解。
长期这样做的话,就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1.【答案】【小题1】秋天
【小题2】温柔多情
【小题3】甜美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
根据语段乙中的“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即可判断此段描写的是秋天的水。
(2)本题考查写作对象特点的概括。
甲文中写水,“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
萍上冒着点儿热气”可见水的温暖,“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一句,则重在突出水具有人情味,“不忍心”冻上。
乙文段中“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只有这个,是它们
的香甜的烦恼”可见秋水的清澈与甜美。
(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作者将“济南”比作是自然的“情人”,以生
动的比喻,突出了自然对济南的钟爱,所以才会给它其他地方无法可比的美,侧面表现
济南秋天的美丽。
(4)本题考查不同句式的比较。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是反问句,“哪儿的水都比不
上济南”是否定句,很明显二者的语气不同,原文句子语气更强烈,更能突出济南秋水
是其他地方水无法能比的。
答案:
(1)秋天
(2)温柔多情甜美
(3)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了济南秋天的美好。
(4)不好。
原句是反问,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本阅读题共给出两个语段,语段甲出自《济南的冬天》,主要以济南冬天水的清澈、温暖、多情来侧面表现济南冬天的温暖与美丽。
语段乙出自《一些印象》,以水的清澈、甘甜来表现济南秋天的美。
理解句子含义的角度有:
(1)句子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
从句子中
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意义,从而把握句子的含义。
(2)
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写文章时,为了突显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含义
深远的句子点明、突出或深化主题,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人寻味的
效果。
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进
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12.【答案】(1)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赏春”重在“赏”,给人一种高高在上,遥
不可及的感觉;“赏”直接就交代了事物的美好,没有了悬念.“看春”,看似平淡,但正如文章内容一样,是慢慢的看,带动了大家的情感,让大家感觉越来越亲切,越来
越美,有一个渐入的过程,这样更引人,所以不换最好.
(2)本题考查语段的赏析.题干要求角度自定,所以可从最容易的修辞入手.首两句
即可看出,将城里的春与乡下的春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乡下春天的美丽,引出下文.(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
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眼睛掉进“汪洋”,看似无理,但与前文内容结合,就明白了其意思.“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汪洋”指的就是无边无际的油菜花地,“掉进”形象地写出了目之所及处都是
黄色的花,目光已无法逃离这片美景,表现了花开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