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鬼》为例,说明人物感情起伏变化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山鬼》为例,说明人物感情起伏变化的线索
《山鬼》是屈原组诗《九歌》中最后的一首,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山中精鬼神灵秀,思慕公子终不见。
身飘飘兮其眄缈,年煌煌兮其难老。
人常言,少女情怀总是诗,诗中又何尝不见屈子的赤子忠情?
一、《山鬼》赏析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在幽深曲折的山隅间,轻灵的人影若隐若现,身披薜荔,腰束兔丝,目似清波,螓首低垂,莞尔一笑。
慧心丽质,琼肌玉貌,令人神思倾倒。
赤豹驾着辛夷木质的香车,文狸随后,桂枝结成的锦旗在风中飘扬。
洁身自好的山鬼啊,载着石兰和杜衡,手拿芳香的花枝,想要赠送给她思念的人儿。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幽竹森森,昏暗如夜,道路险阻,而我独自来迟。
独自伫立在高山之巅,云翳在脚下层层堆积,幽深晦暗白日如夜。
东风飘然而起,神灵应之而雨。
其心宿留灵修,怅惘而忘却归路。
年华已老,谁能再许美人如花?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欲在山间采集灵芝以延年,奈何乱石峰叠藤葛杂陈终不能得。
心中怨念公子,惆怅而忘归,君在心中思念我,然而却不得空闲。
虽在
山中无人之处,犹取杜若以为芬芳,饮石泉之水,荫松柏之木,饮食居处,动以香洁自修饰也。
你纵然有时思念我,然奸佞在旁,心生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雷鸣猿啼,风雨交织,夜风狂乱,木叶摇落,思今日之欢而不得,徒离忧而已。
二、《山鬼》感情变化的线索
“山鬼”即“山神”,确切的说,就是山中女神,储斌杰先生在《楚辞要论》一书中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考证:“古代鬼、神二字义通,故亦常常连用,如《论语》:“鬼神而远之”(《雍也》)、《礼记》:“临诸侯畛于鬼神”(《曲礼》)、《吕氏春秋》:“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顺民》)等,故“山鬼”也就是“山神”,与《九歌》中的云、日、水神一样,均属于自然神。
学术界对于《山鬼》有不同的解释。
1、“山神”说:明人汪瑗云: “谓之山鬼者何也? 盖鬼神通称也, 此题曰山鬼, 犹曰山神, 山灵去耳。
”马茂元《楚辞选》曰:“山鬼即山神,称之为鬼,因为不是正神。
”可见, 这两位学者都认为“山鬼”的原型即“山神”。
2、“夔、枭阳”说:“夔与枭阳”都是可怕的凶残山怪。
《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名曰夔。
《张衡·东京赋》之“夔”的综注云:“夔,木石之怪,如龙有角,鳞甲光如日月,见则其邑大旱。
《山海经·海内南经》曰:“枭阳国在北朐之西,其为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左手操管。
”可见,夔与枭阳都是很丑陋的怪物, 但是有的学者却把“窈窕”的“山鬼”和它们联系在了一起。
3、“巫山神女”说:很多学者认为,“山鬼”乃民间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清代顾成天在其《九歌解》中谈到:“楚襄王游云梦,梦一
妇人名曰瑶姬。
通篇辞意似指此事。
”著名学者郭沫若也赞成此说, 并且在《屈原赋今译》中指出:“采三秀兮于山间, 于山即巫山。
凡楚辞兮字每具有于字作用, 如”于”非巫山, 则于字为累赘。
”他于是认定“山鬼”就是楚国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4、“人鬼”说:张元勋先生在《九歌十辨》一书中指出:“《九歌》的
《山鬼》本是祭坛上的歌唱,《九歌》的篇次是按照先秦的祭规一丝不苟地排列成章的, 当我们的问题讨论到《山鬼》之时, 实际上在祭祀的日程上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即祭祀“人鬼”的阶段,《山鬼》、《国殇》、《礼魂》皆是祭祀人鬼的纪实。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九德》之歌, 《九韶》之舞, 于宗庙之中奏之, 若乐九变, 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
5、“屈原自况”说:还有人认为既然《九歌》经过了屈原的改造,又处于当时被放逐且怀忧郁愁的情况下,那么他缘事而发,触景生情,以其擅长的香草美人之法,借《九歌》中的某种形象自况,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或者说,正是屈原的特殊遭际和情感,才使他运用祭歌塑造出具有特殊意味的神鬼形象。
在这里,我们采用“屈原自况”说。
诗人屈原以“山鬼”自喻,表达了自己不能实现君主遇合,不能集结志同道合者以通君侧,实现政治理想的追求。
接下来,我们将诗歌根据感情色彩的变化分为四部分,予以讨论。
第一部分“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欢快愉悦自得的心情。
“若有人”是诗人屈原的自喻。
接着诗歌从衣着、外貌等方面,细致的刻画了屈原自身的独特及品行高洁。
这时候,楚怀王欣赏屈原的才情美质,纳为己用。
赤豹、文狸、辛夷车、桂旗,暗喻了屈原当年春风得意之时。
本段的最后一句则写出了屈原感激楚怀王的赏识,欲用尽自己的才情智慧,报答楚怀王。
在这一段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屈原此时能遇合君王的欢快自得心情。
第二部分“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暗淡忧伤之情
一句“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使整个诗歌的感情色彩突然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屈原在第一部分的思想感情是逐渐高昂,然而到此时颇有戛然而止之感,感情转为郁闷忧伤。
诗人借“幽篁”“路艰难”来比喻谗邪填塞,自己无法前进,使自己在晚于奸佞之臣而不得见君。
他独立于山巅而自异,不与众人而同流合污。
奸佞小人遮蔽了像自己这般的贤人。
“东风飘兮神灵雨”表达阴阳同感,风雨相和,而屈原独无应和者,自伤诚信不能感君也。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言己宿留怀王,冀其还已,心中儋然,安而忘归,自己年岁已老,谁能让我恢复到当年的荣华啊?
在这个段落中无不充满着诗人暗淡忧伤的感情,欲帮助楚怀王,却怎奈奸佞之臣的谗言。
随着诗文的发展,诗人的情感愈发阴暗郁塞,又苦于上不达君,年华老去,既无奈,又愤慨。
第三部分“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阴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
沉重沮丧之情
《楚辞补助》中注释三秀为灵芝的别名。
这一点其他的注文也可以得到辅政,《山海经·中山经》中对灵芝的功用有玄妙的解释:“服之媚于人”,即吃了可以赢得异性的喜爱。
此刻的“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可以看出山神的心情是沉重的。
因为她的意中人未能到来,所以才在山间采集灵芝,以此延年益寿,留住美貌,进而让意中人爱上自己。
然而灵芝终不能得,却只见山石磊磊,葛草蔓蔓。
这就好比屈原自身的经历。
他用“三秀”的玄妙作用来比喻公子椒能够为自己通君侧,但却没有帮助他。
“怨公子兮怅忘归”则是更直接地埋怨公子椒明明知道自己的忠信,却不肯替他辩驳,屈原因此怅然矢志而忘归。
诗人将自己对公子椒的埋怨比作葛石之于三秀。
“君思
我兮不得闲”表明了楚怀王虽然思念屈原,却因为小人在侧,因此无暇召见他。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荟松柏”是说诗人虽然处于被冷落、孤立的境地,却仍旧以香洁修饰自身,隐隐透出其自怜、自惜之感。
“君思我兮然疑作”是说楚怀王虽然有时思念屈原,却为谗言所惑,是非交作,不知道如何做决断,对屈原更起疑心。
不得信任和召见,使诗人的心情愈发沮丧悲伤。
第四部分“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
悲伤绝望之情
这一部分的感情色彩是最为沉重的一段。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雷为诸侯,以兴于君。
云雨冥昧,以兴佞臣。
猿猴善鸣,以兴谗言。
风以喻政,木以喻民。
这段主要是指,奸佞之臣的谗言犹如风雨一般,使楚怀王愈发不信任屈原,使百姓因奸佞之臣的行为而摧残。
最后一句,则体现了屈原无奈绝望不甘之情,只能“徒离忧”。
从第二部分开始到最后的“思公子兮徒离忧”,诗人的悲伤无奈愈演愈烈。
从楚怀王对屈原的疏远、起疑到最后的不信任,屈原不仅仅遭受的是难以实现君王遇合的政治理想,还有思贤不得、却阿谀奉承之人缠身,难以通君侧的苦闷。
以上是我们四人共同讨论的结果,在文章的组织方面也是由我们四人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