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语文大放送[下学期]-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一)
(26篇)
江西万载县教委教研室蓝寿明整理
一、温州市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
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
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
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
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
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
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
中的漏洞
....。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
譬如,十六、七岁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
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
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
它吧!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
..。
..,你都将是匹瘦马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A.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B.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自己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C.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
D.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9.第③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四个事例
....进行论证?(3分)
▲
10.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2分)
▲
11.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瘦马”比喻▲。
(2分)
12.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
(4分)
▲
8.A
9.(1)论证了“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观点
(2)四个事例分别从古今中外全面进行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0.(1)外部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材,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
(2)自身先天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
11.外部条件,或成长的环境;没有成材的人,或平庸的人。
12.例:我从小体质不好,体育成绩很差,但我不气不馁,寻找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如今的我身强体健,在体育中考时三项成绩均获得了满分。
二、宁波市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奥地利〕茨威格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写作。
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
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
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格尔哈仑的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
我年经而好饶舌,热烈地反对他的意见。
“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塑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拍拍我的背。
“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
凡是你这样赞美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
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那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
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
我们告别时。
罗丹转向着我。
“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说,“我恐怕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
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
不久,他凝视着我,温和的眼光充满着激励,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支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
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以粘土美好地塑成。
“这已完工了。
”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
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
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
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
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
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
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接着,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
“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动地紧握着。
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搀着我的肩头。
在麦东的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的东西都多。
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
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念之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
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3、如果把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请写出第二部分的起讫句,并用一句话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4分)
起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体味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所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4分)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肩苦恼地蹙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省略号,请你根据上下文发挥想象,推测一下罗丹可能会说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罗丹忘我工作冷落了“我”,“我”反而“感激地紧握着”他的手。
其原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明
B、感悟、崇敬
C、豁达、宽容
D、同情、安慰
17、初步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
字数80个左右。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一晚用手搀着我的肩头(“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也对)记叙作者拜访
罗丹、目睹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
14、①传递出罗丹在雕刻作品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变化:为成功而兴奋,为还未达到理想境界
而苦恼
②传神地写出罗丹在初步完成雕塑作品后,对心爱的女正身像倾注了深情,备受爱护。
15、略16、B 17、热忱、专心、忘掉一切18、略
三、南通市
感动是一种养分
①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②譬如看见一只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顾盼,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
又匆匆飞走。
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就在这一瞬间,我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
③其实,生活中让我感动的细节太多了。
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翼翼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想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
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视的场景。
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艰难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④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丢弃自己。
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
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
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
⑥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⑦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
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
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
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睦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
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每一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溃,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
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⑧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和激情。
⑨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
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15.阅读全文,归纳作者认为“感动是一种养分”的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给第②段空缺处补上一个让你感动的例子。
(答案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⑤段中,“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4分)
①殷雪梅同志生前是金坛市城南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今年3月31日中午,城南小学一、二年级数百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中排队前往影剧院。
当殷雪梅带着学生队伍沿斑马线过马路时,突然,一辆白色小轿车飞驰而来。
危急中,殷雪梅张开双臂奋力将五六名学生一起推到路边,而自己却被轿车撞飞。
虽经全力抢救,但她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去世。
殷雪梅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孩子们,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离开了她为之奉献了终生的教育事业。
②4月7日那天,整个金坛都在流泪。
十里长街,十万之众,为她送行。
人们自发地扶
老携幼,肃立路旁。
他们之中。
有学校师生,有公务人员,更多的是蹬三轮的、打工的、种
地的、卖菜的……殷雷梅的事迹令老百姓泪流满面,也一定会拨动你的心弦。
请写出令你感
动的原因和你从中吸取的“养分”。
令你感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从中吸取的“养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感动能够洗净灵魂中的斑点和污渍,斩断性情中的劣根。
使人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②感动能够让人健康成长。
③感动能够让人有智慧和激情。
④感动能够让人保持良知和天性。
(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
共3分) 16.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譬如)看见果实坠地,—枚青涩的苹果,从一棵树上冷不丁地落下,在尘土中打下一道轻痕。
(内容合理,2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
17.如果没有对美好事物的感动,就无法去追求求美,也就会丢弃自己,迷失自我。
(意思对即可,3分)
18.(令你感动的原因)舍已救人的壮举、崇高的师德、高尚的人格、平凡中的美丽等。
(答对一点即可,1分)
(你从中吸取的“养分”)不设统一答案。
要求:写出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迪,比如从人生意义、职业道德、如何做^等方面回答。
(3分)
四、盐城市
为别人鼓掌
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
一个人只要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就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长处。
因此,我们要乐意把掌声送给别人。
为别人鼓掌,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常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
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回国后,就受到一伙人的公然挑衅: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人去航海、去寻找,最终都能找到新大陆。
这些挑衅者自己不能成功,还不能容忍别人成功。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这种小肚鸡肠很可能会发展到害人害己的地步。
周瑜虽年轻挂帅,意气风发,却因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而自惭,责怪上天“既生瑜何生亮”,终因气量狭小而自夭;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妒孙膑之才,设下阴谋诡计以膑刑加害于他。
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
在我们的成长时期,成功人士的经历往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成功会正确指引我们,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
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鼓掌,也会获得别人的喝彩。
(选自2004年8月18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8.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在文中形象地说明了什么?(2分)
19.第2段中“为别人鼓掌”的含义是什么?“为别人鼓掌”的关键在哪里?(4分)
20.第3段中作者列举周瑜和庞涓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21.文末说“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友情提醒:如能谈出自己新的认识,另加1分)
18.周围的人(别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长处(2分)(答“乐意把掌声送给别人”给1分)
19.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或“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2分) 有正常的心态(或“及时调整心态”)(2分)(意思对即可)
20.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可能会害人害己。
(或:从反面论证了调整心态的重要性)(3分)
21.①别人的成功经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②别人的成功经历能正确指引我们,帮助我们。
③在走向成功时获得别人的喝彩。
(3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新的认识示例:要在为别人喝彩的同时,获得自己的成功。
(意思对即可,1分)
五、舟山市
(一)拒绝句号
⑴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
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
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⑵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
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⑶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
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
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
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
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⑷我说的是这种句号。
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
你呢,不知不觉地完
结。
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
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心情愿给自己画上的。
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⑸因而,我害怕句号。
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
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
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
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
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
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扬子晚报》2004年3月10日,作者:冯骥才)9.第(2)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10.有人喜欢句号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拒绝句号的原因又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4分)11.揣摩文意,在结尾画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句子。
(3分)
12.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一定有过与“句号”作斗争的经历。
请举出一例。
(3分)
9.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有人喜欢句号,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句号表示完成、圆满、成果与收获等。
作者拒绝句号是因为句号往往意味着对事业、对其它追求本不该有的终止和懈怠。
11.本题为开放题,如:最积极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成逗号的人生。
12.如:我初步学会游泳后,曾沾沾自喜,产生懒惰情绪,还原再去游泳。
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硬着头皮坚持游泳。
一年来不但游泳能力大有长进,而且品尝到了许多成功的快乐。
六、台州市
个人与集体
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做“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这种主张说:
像那种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是很卑鄙的,我也痛恨那种人。
但我又想,一方面大家都不剥削人,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另一方面也不必为别人牺牲自
己的利益,各人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都为集体做了事,也就取得了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表面上看,是人人为自己,实际上确实是人人为大家,这不是也很好吗?
这就是说:
个人主义十个人主义十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你瞧,这公式多妙!
检验一下:
假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国土的那些年月里,大家抱定“人人为自己”的各顾各的态度,请问,还有没有我们民族的独立与生存?
假定:我们的人民在四大家族的压榨下,挣扎呻吟在死亡线上,人人都为自己,请问,还有没有人民的解放?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事如此,小事也如此。
假定:在向秀丽的工厂里,即将爆炸的那一危急时刻,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避免许多生命财产的毁灭?
人人为自己,实际上是人人为大家吗?
必须改几个字:“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
”这才真正符合实际,这个“公式”才能成立。
(魏巍《小驳论两则》)8.作者所批驳的观点是什么?(2分)
答:
9.作者认为这种观点的错误实质是什么?(2分)
答:
10.加点句“大事如此,小事也如此”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11.请仿照画线句式“假定:在……时刻,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再拟写一个事实论据。
(4分)
答:
8.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9.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
10.承上启下。
11.略。
示例:“假定:在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药包的一霎间,如果‘人人为自己’,能不能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呢?”
七、嘉兴市
(-)
一支军队,不可能只有元帅、将军,没有士兵;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只有科学家、专家,没有工人、农民。
把“士兵”同“元帅”分割开来而过分看重“元帅”是不合适的。
客迅先生在北京师大附中演讲天才问题时,曾经告诫学生们不要把眼睛只盯着元帅。
他说,法国拿破仑有一次过阿尔卑斯山,说自己比那山还要高。
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身后跟着许多兵,倘没有兵,拿破仑一过山就得当俘虏。
军队需要元帅,同时也需要士兵,而且需宴戍千戌万的士兵。
大家都去当元帅,都去发号施令,那谁去开枪开炮,谁去冲杀拼博?
何况,一心想当元帅的不上定就真能戌才,当好一个兵未必就不是人才,其实当元帅往往还要从当一个好兵开始。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饱读兵书,纸上谈兵,有时连他老子都不是对手。
他自恃聪敏,一心娶戍为未来的统帅,而他父亲则最担心他这一点。
后来,赵括果真做了40万大军的统帅,可是没神气几天就全军覆没,连他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
相反,赵奢有一次率颔部队击秦救韩,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
当时赵军5万,秦军20万,众寡悬殊。
一个叫许历的士兵冒死向赵奢建议:“元帅必厚共阵,以防冲突,不然必败。
”赵奢认为很对,立即采纳。
接着,许历又建议派一支部队去占颔一座山头,居高临下,攻击敌军。
赵奢一听,又是好计,不仅采纳,而且干脆命令许历率一万兵去抢占高地。
结果大败秦军,连敌军统帅也差点活捉过来。
班师回朝,“赵奢荐许历之才,以为国尉”。
许历这住好兵,不就是一个极好的将才吗?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把“士兵”同“元帅”分割开来而过分看重“元帅”是不合适的。
10.找出文中画线句子“他父亲则最担心他这一点”中的“这一点”具体指代的内容。
(2分)
11。
作者运用赵括、许历这两个例子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4分)
12。
你认为一个士兵要成为一个元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根据节选的语段写出你的看法。
(3分)
9。
不能。
“过分”是表示程度的词,是指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本句意在说明“元帅”与“士兵”的作用是一样的,但也不排除元帅的作用大些,“看重”一些是可以的。
如果去掉“过分”,这层意思就无法准确表达。
这正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10.他自恃聪敏,一心要成为未来的统帅。
11.赵括的例子阐明“一心想当元帅的不一定就真能成才”;许历的例子阐明“当好一个兵未必就不是人才”。
12。
⑴首先要立志当一个好兵⑵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军事知识)和才能(分析能力、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