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抽考生物试卷(宏志班)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1.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一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 H X h,Ⅳ-1的基因型是X H X H或X H X h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
2.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据此所作判断正确的是()
A.该患儿致病基因来自父亲
B.卵细胞21号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了该患儿
C.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而产生了该患儿
D.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为50%
3.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
)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4.检验429人的ABO血型,I A频率为0.24.I B频率为0.06.那么O型血的人数应是()
A.200人
B.210人
C.220人
D.230人
5.人的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性遗传病.在人类群体中,男性中患色盲的概率约为8%,那么,在人类色盲基因的频率以及在女性中色盲的患病率各是多少?()
A.4%,0.16%
B.16%,4%
C.8%.0.16%
D.8%,0.64%
6.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鱼基因组测序
B.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
7.人们常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上皮提取DNA,用限制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DNA“探针”去寻找特定的目的基因.DNA“探针”与相应的基因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被测试者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一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反复几次过程,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形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分辨率.请问,DNA “探针”是指()
A.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C.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D.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8.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该物种基因组测序应测_________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_____个四分体.
(2)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应选择_________做母本,得到的F
代中表现
2
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3)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提示: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结果预测:
如果________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如果___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9.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
为_________ 性突变.
(2)组数②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 表示).
_________
(3)解释组数③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_________.
10.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品系A和品系B.两个品系都是猩红眼,这是一种与野生型深红眼明显不同的表现型.品系A猩红眼基因与品系B猩红眼基因位于果蝇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这两个不同基因对眼色素具有类似的效应.
实验1:品系A雄性与品系B雌性杂交产生的F
1
中有200个野生型雄蝇和198个野生型雌蝇.
实验2:品系B雄性与品系A雌性杂交产生的F
1
中有197个猩红眼雄蝇和201个野生型雌蝇.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品系A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_________性,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2)品系B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_________性,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3)让实验1的F
1互交,预测F
2
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4)让实验2的F
1互交,预测F
2
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11.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 (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_________.(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 (♀)×
_________ (♂).
(4)实验得知,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 (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图2的裂翅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
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抽考生物试卷(宏志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0
1.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一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 H X h,Ⅳ-1的基因型是X H X H或X H X h
C.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
【考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伴性遗传--血友病,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或Ⅲ-3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X没有分开,A错误;
B、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 H X H或X H X h,而由于Ⅲ-2是血友病患者,所以Ⅳ-1的基因型是X H X h,B错误;
C、若Ⅲ-2(基因型为X h Y)和Ⅲ-3(基因型为X H X H或X H X h)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1/2=1/4,C错误;
D、若IV-1(基因型为X H X h)和正常男子(基因型为X H Y)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病图谱的知识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据此所作判断正确的是()
A.该患儿致病基因来自父亲
B.卵细胞21号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了该患儿
C.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而产生了该患儿
D.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为50%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21三体综合征,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所以+号基因来自父亲,由于是标记基因,不是致病基因,A错误;
B、如果卵细胞21号染色体不分离,则产生的该患儿标记的基因型应含有--,B 错误;
C、根据A的分析,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与正常卵细胞结合后,产生了该21三体综合征患儿,C正确;
D、21三体综合征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生异常配子,不是常发生的,所以无法确定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与不抗霜、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用抗霜抗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为母
)
B.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上述杂交结果无法判断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的显隐性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表格可知,不抗霜只有雄株,抗霜只有雌株,说明抗霜和不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和不抗病雌雄株都有,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子代雄性全是不抗霜,说明亲代雌性是纯合子,又因为子代有两种表现型,所以雌性是隐性纯合,即不抗霜是隐性,抗霜是显性,由于亲本都是抗病,子代
出现不抗病,所以抗病基因是显性,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抗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抗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
D、由B分析可知,抗霜性状和抗病性状都属于显性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的判断方法和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4.检验429人的ABO血型,I A频率为0.24.I B频率为0.06.那么O型血的人数应是()
A.200人
B.210人
C.220人
D.230人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专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的内容是:一个种群中假设A的基因频率为p,a 的基因频率为q,则有:AA=p2,aa=q2,Aa=2pq.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I A的频率为0.24,I B的频率为0.06,所以i的频率为1-0.24-0.06=0.70.由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可得:ii的基因型频率是=0.7×0.7=0.49,因此该人群中O型血(ii)的人数是429×0.49≈210人.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计算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对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5.人的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性遗传病.在人类群体中,男性中患色盲的概率约为8%,那么,在人类色盲基因的频率以及在女性中色盲的患病率各是多少?()
A.4%,0.16%
B.16%,4%
C.8%.0.16%
D.8%,0.64%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正推法;伴性遗传.
【分析】1、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男性的基因型为X B Y(男性正常)、X b Y(男性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X B X B(女性正常)、X B X b(女性携带者)、X b X b(女性色盲).
2、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解答】解:在人群中,男性患病(X b Y)的概率大约为8%,则在人群中的色盲基因频率是8%,女性中患色盲(X b X b)的概率是8%×8%=0.6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伴X
隐性遗传的特点,能结合两者进行相关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6.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鱼基因组测序
B.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
【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反转录法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之后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番茄组织块;最后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目的基因的番茄组织细胞培养成抗冻番茄植株.
【解答】解:A、图中①是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但不能用于比目鱼基因组测序,故A错误;
B、将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相连形成的能表达的新基因不再是抗冻基因,所以得不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故B正确;
C、②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基因表达载体通常由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和标记基因构成,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筛选重组质粒,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只能将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不能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故C错误;
D、利用DNA探针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到受体细胞,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来,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为素材,结合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7.人们常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其原理是:从被测试者的血滴或口腔上皮提取DNA,用限制酶将DNA样本切成特定的小片段,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DNA“探针”去寻找特定的目的基因.DNA“探针”与相应的基因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被测试者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一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反复几次过程,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形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分辨率.请问,DNA “探针”是指()
A.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C.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D.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探针是指以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进行标记的已知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可用于核酸分子杂交以检测目标核苷酸序列是否存在.据此答题.
【解答】解:A、探针不是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而是与目的基因互补的DNA单链,A错误;
B、探针不是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而是与目的基因互补的DNA单链,B错误;
C、探针是单链DNA,C错误;
D、探针是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DNA探针的概念,要求考生识记DNA探针的概念,明确探针是与目的基因互补的DNA单链,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8.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该物种基因组测序应测5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5个四分体.
(2)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应选择bbEE做母本,得到的F
2
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野生型:双雌蕊=3:1.
(3)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3/4,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BBEE和bbEE
(4)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提示: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让该双雌蕊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到F
1
;
②F
1自交,得到F
2
.
结果预测:
如果F
2
中没有败育植株出现,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如果F
2
中有败育植株出现,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说明植物雌性同株,无性染色体.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
测定基因组计划只需测定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
BBEE植株开两性花,既能做父本又能做母本,而bbEE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
能做母本;
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中的B
-ee和bbee为不育个体,可育个体基因型有B
-
E
-
和bbE
-
;
可供选用的可育纯合植株只有野生型和双雌蕊纯合植株,而被测个体为双雌蕊植株,则只能选择野生型纯合子.
【解答】解:(1)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该植物雌雄同体,细胞中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与之对应的等位基因;由2n=10可知,该植物体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基因组测序只需测5条染色体且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5个四分体.
(2)bbEE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能做母本.F
1
的基因组成为BbEE,表现为开
两性花;F
2
的基因组成及比例(表现型)为BBEE(占1/4,表现为野生型)、BbEE
(占1/2,表现为野生型)、bbEE(占1/4,表现为双雌蕊),即得到的F
2
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野生型:双雌蕊=3:1.
(3)BbEe个体自花传粉,由于ee个体败育,出现的概率为1/4,因此后代可育个体的概率为3/4.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BBEE和bbEE.
(4)双雌蕊可育植物的基因组成为bbEE或bbEe,且只能做母本,应选可作为父本的野生型植物与之杂交,来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用假设演绎法,杂交一代
看不出差异,应该通过观察子二代来判断该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如果F
2中没有败育植株出现,则该植株为纯合子;如果F
2
中有败育植株出现,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故答案为:
(1)5 5
(2)bbEE 野生型:双雌蕊=3:1
(3)3/4 BBEE和bbEE
(4)①让该双雌蕊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到F
1
②F
1自交,得到F
2
F
2
中没有败育植株出现
F
2
中有败育植株出现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实验设计及预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9.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
(1)组数①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a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常隐性突变.
(2)组数②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 表示).
由题意可知,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突变.因此,正交与反交的遗传图解如下:
(3)解释组数③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由题可知,杂交所得的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因而突变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属于细胞质遗传..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材料分析题;伴性遗传.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叫伴性遗传,判断控制某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要看正交与反交的后代表现型,如果正交与反交结果的性状比例在雌雄个体之间有差异,是伴性遗传,否则是常染色体遗传.
【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甲组实验中,甲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说明该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实验甲的子代表现型可知,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后代个体表现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是显性性状,突变型是隐性性状.
(2)乙组实验中,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雌雄个体都有突变型,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正交与反交的遗传图解如下:
(3)由题可知,杂交所得的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
因而突变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属于细胞质遗传.因此,组数③正交与反交不同.
故答案为:
(1)常隐
(2)由题意可知,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突变.因此,正交与反交的遗传图解如下:
(3)由题可知,杂交所得的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因而突变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属于细胞质遗传.
【点评】本题以果蝇为信息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10.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品系A和品系B.两个品系都是猩红眼,这是一种与野生型深红眼明显不同的表现型.品系A猩红眼基因与品系B猩红眼基因位于果蝇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这两个不同基因对眼色素具有类似的效应.
实验1:品系A雄性与品系B雌性杂交产生的F
1
中有200个野生型雄蝇和198个野生型雌蝇.
实验2:品系B雄性与品系A雌性杂交产生的F
1
中有197个猩红眼雄蝇和201个野生型雌蝇.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品系A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2)品系B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隐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3)让实验1的F
1互交,预测F
2
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
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6:2:3:5.
(4)让实验2的F
1互交,预测F
2
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
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3:5:3:5.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该题比较综合的考查了学生的理科思维,难度较大.该品系A的眼色基因用A、a表示,品系B用B、b表示.由实验1可得,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后代性状不同于杂交亲本双方,所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这两对基因应初步确定为:A_B_表示野生型性状,野生型基因型为AABB.品系A基因型为aaBB,品系B为AAbb,即两种类型的突变性状相对于野生型都为隐性.又据实验2结
果,可推知某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符合杂交组合X t X t×X T Y→X T X t、X t Y类型,所以品系B雄性的显性基因A应位于X染色体上,品系B的雌性个体提供的隐性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则最终推知实验2的纯合亲本双方应是bbX A Y和BBX a X a,实验1的亲本双方为BBX a Y和bbX A X A.
【解答】解:(1)据分析可知,品系A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2)据分析可知,品系B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隐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3)实验1的亲本双方为BBX a Y和bbX A X A,F
1
的基因型为BbX A X a和BbX A Y,让实
验1的F
1互交,后代为(3B_:1bb)(2X A X-:1X A Y:1X a Y),故F
2
表现型及比例
为: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6:2:3:5.
(4)实验2的纯合亲本双方应是bbX A Y和BBX a X a,其F
1为BbX A X a和BbX a Y,故F
2
基因型为(3B_:1bb)(1X A X A:1X a X a:1X A Y:1X a Y),故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3:5:3:5.
故答案为:
(1)隐X
(2)隐常
(3)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
6:2:3:5
(4)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3:5:3:5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能力、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11.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图1.请回答: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杂合子(纯合子/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