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糖果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游戏:糖果屋
游戏由来:
小班新学期刚刚开始,幼儿对于区角游戏的兴趣很高,尤其是糖果屋。

对于所扮演角色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只能用简单的语言、动作来进行角色扮演。

以平行游戏为主,但也有简单的联合,比如卖糖果。

规则意识不强,对于游戏的坚持时间有限。

小班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同样的游戏材料,若同样的游戏材料不足就容易发生争抢,因此设计本次活动糖果屋,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游戏总目标:
1、能在材料的吸引下积极参与活动,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知道各种材料的作用,并学习较充分、合理地运用。

3、能与同伴友好地游戏,学习表达愿望,能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

4、能坚持游戏,对所选择的游戏活动表现出较长时间的兴趣。

5、爱护玩具,学习玩具的取放与整理技巧。

6、幼儿通过扮演负责做糖、包糖、装糖的糖果店店员,发展用手捏、揉、搓、团圆、拧的技能以及主动搭配颜色、认识颜色、按颜色分类的能力。

7、通过游戏,逐渐习得热爱生活、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第一阶段游戏
游戏目标:
1、熟悉糖果屋游戏规则及玩法;
2、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糖果屋游戏的快乐。

3、能在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时,及时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请幼儿的爸爸妈妈利用假期带幼儿了解糖果屋的摆放以及工作情况。

2.第一个主题对于糖果经验的铺垫,让幼儿更了解糖果、喜欢糖果。

3.幼儿在小组活动时间用超轻粘土制作了各种糖果。

4.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孩子更了解糖果屋的具体工作内容。

(二)材料提供
(1)柜子、椅子、糖果若干、糖果盒若干。

(2)糖果屋游戏规则。

(3)糖果屋标志,操作流程图。

(三)环境设置
(1)班级内相对宽敞的场地,温馨甜蜜的布局。

(2)设置糖果屋标牌,各种材料的摆放标志。

糖果屋(一)
活动目标:
1.愿意玩糖果屋的游戏,对规则有初步了解。

2.幼儿初步尝试用涂色的方法来为糖果涂色。

3.尝试用皱纹纸揉搓球体粘在棒棒糖进行装饰。

4.幼儿听到音乐初步能够将玩具放回原处,合作收拾区角。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请幼儿的爸爸妈妈利用假期带幼儿了解糖果屋的摆放以及工作情况。

2.第一个主题对于糖果经验的铺垫,让幼儿更了解糖果、喜欢糖果。

3.幼儿在小组活动时间用超轻粘土制作了各种糖果。

4.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孩子更了解糖果屋的具体工作内容。

(二)材料提供
(1)柜子、椅子、糖果若干、糖果盒若干。

(2)糖果屋游戏规则。

(3)糖果屋标志,操作流程图。

(三)环境设置
(1)班级内相对宽敞的场地,温馨甜蜜的布局。

(2)设置糖果屋标牌,各种材料的摆放标志。

游戏过程:
一、故事引入和主题探索
1.讲述《糖果屋》的故事或者播放相关的故事动画。

2.讨论孩子们对糖果屋的印象
你们喜欢吃什么糖果呢?引导了解了糖果的种类。

3.引导幼儿了解《糖果屋》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学习相应的制作糖果
的技能。

师:我们一起去糖果加工厂,学着包糖果吧!
二、幼儿自主开展,观察与指导重点:
(一)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二)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三)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三、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观察与推进:
主要优点:
糖果是孩子们生活当中常见的、爱吃的食品。

它甜甜的味道,鲜艳的包装,亮丽的色彩,都是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话题。

甜甜的糖果对于幼儿来说有着很大的诱惑力,而且活动的取材贴近小班的生活,因此孩子非常感兴趣。

存在问题:
从本次活动来看幼儿的还是有初步的角色意识的营业员要把东西卖出去,但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不太知道东西如何去卖。

游戏中幼儿与幼儿之间不善于交往。

例如:糖果屋里来了一位顾客,营业员不知道如何和顾客打招呼。

再如:营业员面对顾客,不知道推销、介绍自己的糖果……
改进策略:
在之后的游戏中,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小朋友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巡回指导幼儿用搓、卷、捏、拧等方法包装糖果,用角色语言提醒营业员人情的招呼顾客。

糖果屋(二)
活动目标:
1.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增添大的糖果盘。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结合上次开展的各角色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1.上次我们玩糖果屋的时候有什么问题?糖果应该怎么卖出去呢?我们服务员可以怎么做?
2. 引导幼儿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用角色语言提醒营业员人情的招呼顾客。

二、以谈话形式增强角色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三、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四、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一)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重点指导糖果屋,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

(二)鼓励各角色、各主题间的交往。

(三)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四)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主题。

五、游戏结束。

(一)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观察与推进:
主要优缺点:
这次我在“糖果屋”的游戏中增添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利用撕、贴等方法来装饰糖果。

老师事先制作一个漂亮的巨大的“糖果妈妈”,创设一个情境,引起小朋友对为糖果宝宝做衣服的兴趣,这样糖果的数量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

存在问题: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是知道要把东西卖出去,而且没有生意的时候很着急,里面的小朋友知道在吆喝之后糖果仍然卖不出去,她急的不知道怎么办,好在她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游戏中的幼儿在没有人来卖糖果时,她不知道主动去找别人买,这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的交往能力是有很大关系的。

改进策略:
在糖果包装盒里我们投放了四块糖和六块糖的规格,在幼儿出售糖果时可以给买的人选择的的机会,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除了需要幼儿自我的积极探索
外,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外力去引导和推进,所以作为新教师的我们不光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老教师提升自己的组织、引导能力。

糖果屋(三)
活动目标:
1.能按意愿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2.能能与同伴友好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

3.能按要求归类、摆放和收拾游戏材料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事先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糖果屋,丰富幼儿知识经验。

(二)材料准备:
1.让幼儿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食品和物品废旧盒子、糖果屋用品、钞票、收银机等。

2.场景设置。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糖果屋里还有哪些人?他们的工作是做什么的?
二、讨论:当你作为一名糖果屋的售货员时,你应该怎么做,怎么说?学习礼貌用语,“您好!”“请——”等
三、教师可以分配各种角色,交代活动的要求:
售货员要热情对待顾客,并要及时整理糖果的摆放与回收。

顾客要排队不推挤,要使用礼貌用语。

四、教师可以扮演某种角色参与到活动之中,重点指导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鼓励其大胆进行参与。

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游戏情况,并针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五、游戏评价
观察与推进:
主要优点:
孩子们对于角色游戏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强,特别是扮演营业员、收银员等角色,很多孩子能恪尽职守,从游戏开始到结束都能在岗位上,特别是保安他们能提醒没有买单的顾客去付钱。

缺点:有的顾客没有遵守规则,没有付钱就拿走物品,有的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使用礼貌用语。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数的概念还不强,有很多孩子还没有付钱的这种经验,所以很多孩子就拿了物品就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礼貌还不够,家长带孩子去糖果屋时也很少引导孩子和营业员问好。

解决策略:
可请家长带着幼儿有目的的去糖果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好为下次游戏服务。

第四阶段:(2021.12.27周一)
活动目标:
1.能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2.分享游戏的快乐,能尝试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事先请家长配合带幼儿去糖果屋,丰富幼儿知识经验。

(二)材料准备:
1.让幼儿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食品和物品废旧盒子、糖果屋用品、钞票、收银机等。

2.场景设置。

活动过程:
一、针对上次游戏中的不足让幼儿纠正,并提出要求:
(一)买东西一次只能买一到两样,要合理使用“钱”。

(二)要大胆和老板表达自己所买的东西,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二、可以多设置几个糖果柜台,增加幼儿的兴趣,丰富糖果的种类。

三、提出活动的要求,鼓励每个幼儿都大胆的进行参与,大胆的进行表达。

四、游戏小结:表扬在活动之中积极参与并玩的好的幼儿。

观察与推进:
主要优点:
这次游戏比上次游戏开展地更加顺畅了,孩子们能明确自己的角色,特别是糖果屋的工作人员,她们更懂礼貌了,能主动和客人打招呼,语言交流也多了,孩子们也懂得买东西要付钱。

个别孩子的角色性还不明确,目的性还不够强,在游戏结束时收拾的还不够好,物品没有整理清楚。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个别孩子在游戏前没有想好今天自己的角色,随意性比较强。

有的孩子坚持性还不够强,常常玩到一半说“老师,我不想玩了,我想玩别的”。

解决策略:
1、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事先想好今天扮演什么角色,想好就要坚持到底,对于能坚持到底的孩子进行表扬。

2、教师可以拍摄上次游戏的图片,可以针对上次游戏中的情况进行点评,这样孩子的印象就更加深刻。

游戏小结
角色游戏为幼儿扮演各种角色提供了条件,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让幼儿感觉角色的真实性。

幼儿能够充分地融入到角色当中,教师在活动前,强调常规的重要性,幼儿能较好的遵守。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游戏后,幼儿基本上都能够懂得如何整理玩具,懂得把自己玩好的东西放回到原来的地方去。

不够的地方是幼儿之间的语言交往不够,往往是以肢体动作为主,不能够很好的用语言进行交流或是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