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电影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阿q正传电影观后感〕
*篇一:影片《阿Q正传》观后感
影片《阿Q正传》观后感——谈“阿Q”上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一次观看这本鲁迅先生最经典的作品之一——《阿Q正传》。
影片中以“阿Q”的故事来表现当时大多数中国人内心的丑陋。
阿Q是一个贫穷没有地位的农名,他在他的生活中可以说是受尽歧视。
因为他地位低落,使得他失去自尊、金钱、工作、甚至是姓氏,也因为这样,让他变成了一个懦弱无能、又欺凌更弱者的无知的人。
如同阿Q一样,当时中国统治十分糟糕,像阿Q这样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只能受到别人的凌辱,被有钱人欺负,被邻村人欺负??十分可怜,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很低,只能干苦工,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没有权没有势的老百姓只能收到欺压!
影片中阿Q在看似小人物的外表下,背后尽是悲惨的人生。
他在生活中总是遭受众人的冷讽欺凌,他试着替自己找寻出口来发泄自己所遭受到的屈怨。
片中有一幕,他骚扰过街的尼姑。
当他看到尼姑独自走在街上时,他便大摇大摆地
走向她试图对她上下其手,其他人看到了也跟着起哄,这时的阿Q从中感到一股莫名的成就感,他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弱者。
他从戏弄尼姑中得到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足以盖过别人对他的侮辱,当然也得到别人对他短暂的另眼相看。
影片中也突显了很多人性的暗面。
阿Q在比他更弱者面前
表现得威风凛凛,但相比之下在强者面前却是胆小如鼠,让人看得又可笑又可悲。
片中的角色就像是一条食物链,人们就像是食物链中的一环,每个角色都有其阶级象征。
高阶级层掌控着中产阶级层;中阶级层掌控着中下阶级层;中下阶级层掌控着低层。
记得有一个场景经常出现在影片中,那就是阿Q好几回要求一个赵家友人带他到赵老爷家去,从言行衣着上,那个友人地位看似比阿Q高,故每当他帮阿Q完成“带路任务”,总会用命令的口气向阿Q要银两,只要他
觉得今天阿Q有余钱,就多要一点,反之就要少一点。
至于他的身份地位也因面对的人有所不同,在阿Q面前他可以趾高气扬,在赵家大人面前却要低声下气。
同样的,阿Q只有在弱妇面前就骄傲了起来且为所欲为。
这样的矛盾,现在这个社会当中也是比比皆是,人心的阴暗面是与美好善良的本性一样永远存在的。
《阿Q正传》这部作品将人性的丑陋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嘲笑阿Q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回观自省,或许我们和阿Q
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在很多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只会以“精神胜利法”的心态自我安慰、自欺欺人。
在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我们固执地幻想着无法达成的事物。
很喜欢片中最后的旁白,他说:“阿Q虽然死了,但他没有因此绝子绝孙。
事实上,他的子子孙孙绵延不绝,至今到处皆是”。
鲁迅先生用短短的一句话暗喻社会和人类。
在影片结束之际,让年轻的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我们从来的有恃无恐,终于在阿Q 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篇二:《阿Q正传》电影观后感
《阿Q正传》观后感
上了电影与文学,看了几部电影,好像除了《阿Q正传》这部电影意外其他的我都记不太清了,也许因为它是鲁迅先生写的一部经典作品,我才感兴趣吧!很早之前就学过这篇文章可是却没有看过电影,看过之后我又觉得这实为一部经典。
阿Q很卑怯,他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
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
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
对抵抗力稍为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保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
阿Q的精神胜利法,他与人家打架吃亏时,心里就想道: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
中国人的精神胜利法发明固然很早,后来与异族周旋失败,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
阿Q虽是极卑微的人物,而未庄人全不在他眼里,甚至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在精神上也不表示尊崇,以为我的儿子将比他阔得多。
加之进了几回城更觉自负。
主人公阿Q代表了当时的中国人。
无论是从文中各个人物的意识形态来看,还是形如留辫者的字母‘Q’,在在都透露出鲁迅暗指的真实人物—中国人。
影片不留情面地讽刺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自我麻醉、自我满足、自我解脱与逆来顺受的心态,以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
的一种劣根性,包括自私自利、欺软怕硬与精神胜利法。
在为中国人指出这些缺点时,鲁迅可以说是毫不留情的。
但如果我们对中国人加以仔细的观察,会发现他所描述的这种阿Q心态在当今社会中并没有消失,这也让我大吃一惊。
不同于其他的作家,鲁迅更注重反应社会与人性的丑恶,而且他企图通过一种让我们产生反感的方法来让人理解他的想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对我的影响尤为深刻,其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开心的事,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失败,面对这种处境,怎么办呢?一味沉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当然是不
可取的。
因此现代人懂得如何来缓解自己的情绪,这便是所谓的精神安慰。
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其中之一种。
我们当然不可将这种正常的排解心理困惑与苦痛的方法都谓之精神胜利法。
正常的精神安慰对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从失落中走出来,都必须学会调节心理,使它获得某种平衡。
否则,我们将长期处在名利的斤斤计较中而痛苦。
阿Q的错在于他没有任何的原则,凡事都计较,凡失败都要求得某种程度的超越。
而他又不是通过现实的奋斗来实现,只是作一番精神上的假想,求得虚妄的胜利。
这种精神胜利法,只会麻痹人的斗志,为我们的苟且偷生找到心安理得的借口,不利于现实的改造,不利于人类的进步,是我们应该扬弃的。
当我们事业失败时,我们常会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当我们受人欺侮时,我们会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我
们失恋时,我们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些安慰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因为只有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我们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
但是,如果我们只会作虚无的宽解而不能够有切实的行动,那就不免带有几分阿Q味了。
*篇三:阿Q正传观后感
《阿Q正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