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天游的起兴是非常有特色的,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比如流传的时间很长,产生的时候的语境和当代语境之 间存在巨大差别,所以,起兴和内容之间的显得不那么直截了当,因此就需要进行分析。
地区争议
信天游因其流传区域在行政区划上被分在不同的省和自治区,许多歌曲而常被打上山西民歌或陕北民歌,内 蒙古民歌的标记,许多流传在省界附近的歌曲还常常被人们争抢其“原籍”。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陕北民歌曲调的一类,一般是两句一段,长的每首可达数十段, 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 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 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
信天游起兴也包孕了语用预设的道理。比如:“割一把糜子弯一回腰,喝一口凉水娘家的好。”起兴“割一 把糜子弯一回腰”和“喝一口凉水娘家的好”好像毫不相干。如无预设前提,根本就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而这个前提是歌词没有给出的:收割是十分辛苦的强体力劳动。其中的话语暗示是:“我非常的劳累。但是婆家 人并没有因此而疼惜我,”所以下句是:“就是喝凉水也是娘家的好喝。”话外之意是,“婆家人不好。我很想 念自己的娘家,想回自己的家。”还有一首《妹妹心思我知道》:“井子里绞水桶桶里倒,妹妹的心事我知道。” 这首信天游不是自言自语式的,而是有倾诉对象的,对象是“妹妹”,而歌曲成立的前提的是:妹妹有心思,实 际上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起兴中:““水”是从井里绞上来的,是井“心里”的水,把水倒进桶里,而我把妹 妹的心事也放进自己的心里了。”又比如:“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下还想你。”这里起兴的预设前提是: 墙头很高,如果是真的低就不会说“还”嫌低。这里的前提是从言语中的标志“还”总结出来的。起与兴之间的 相类是逻辑的:面对面坐下应该不想了,就像墙头上跑马该够高了,但是“都已经在高墙上跑马了,可我还觉得 不够高”,这样下句“面对面坐下还想你”,和起句就结合得天衣无缝,而把自己对对方的爱恋表现得淋漓尽致。
陕北民歌史诗《信天游》语境,是语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 环境。这种环境包括:上下文、情景和民族文化传统等等。在信天游起兴中,语境因素表现得十分突出。比如 《蓝花花》中:“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莹莹的彩,生下一个蓝花花(呀)实是爱死人。”青线蓝线是 如何发端,引出可爱的蓝花花的呢?这要从几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地点语境,这首信天游流传在陕北黄土高原上, 那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土,山连山,坡连坡,蜿蜒流过的黄河也是混黄的泥浆,在这样漫天漫地的黄色世界里, 清澈的水是让人渴望的,是给人美感的,能让人想到水的那些颜色也都是美好的,歌词中的“青”和“蓝”就是 能给人这样美好联想的颜色,而且还泛着动人的“莹莹”的光泽,所以是“爱死人”的。那么“线”在这里又充 当了什么角色呢?这又要从民族文化传统语境来分析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子的应具备的美德其中有一条是:“妇功”,也就是过去女子在家做的家务还有纺 织、刺绣、缝纫一类的工作。线,就是做这类工作必不可少的材料,所以,“线”这个意象是和女子在一起的。 于是,以美丽的线起兴,引出动人可爱的女子蓝花花,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性别特征”在信天游起兴当中还 有,比如前文中提到的“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哥跟回来了。”如果不用民族文化传统语 境中的“社会规范和习俗”来分析,看不出起兴句“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和当红军的哥哥有什么必然。但是如 果了解陕北风俗就可以知道,用羊肚子手巾在头上系“英雄结”是当地青壮年男子的一种典型装扮,被当地人认 为是一种英姿勃发的扮相。这句起兴实际上勾勒了“当红军的哥哥”的形象特征,也能说明当时的青年对红军的 向往。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 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 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 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 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其他
流行
陕北与
文化沉淀
陕北,陕西省的北部,基本以榆林、延安地区为限。一提起陕北,有不少人会想到了历史悠久,祖辈传唱, 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陕北民歌--信天游。
陕北民歌,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形式上可分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歌舞曲、风俗曲和宗教曲。 以信天游和小调多见。“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她构筑了陕北民歌的主体。曲调悠长高亢, 粗犷奔放,韵律和美。其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婚姻、日常生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题材。
陕北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是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劳作于山野沟壑间吟唱出的一种山歌。也是陕北人 在 “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 ”的悲惨凄苦的生活中对命运、人生的喧泄。因此,有的地方称其 “山曲 ”、 “爬山调 ”。又因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歌唱男女之间丰富多彩的情感思想,故又叫 “酸曲 ”。
信天游是黄土高原最富有特色、流传久远的民歌,它曲调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很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 爱。陕北民间有 “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 ”之说。更有 “信天游就像没梁子斗,啥时唱时 啥时有 ”的说法,可见,信天游与陕北人是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连着山,沟接着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山上劳作耕耘,赶牲灵脚夫们食宿、住店 与当地的女人产生暧昧,他们行走在险峻的山路和深深的沟壑之间。在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中,一则为了排遣心头 的忧愁和寂寞,渲泻孤独,自慰消遣。二则回想起家人、亲朋、恋人,便见景生情,以景寄情。信口编唱歌曲, 用高亢而悠长的歌声抒发自己的感情、感触,诉说自己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以释放积压在心头的郁 闷和愁苦。
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在传唱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寄兴的随意创 作,在创作了之后,又不断地传播出去。当然,“信天游”属于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无论在放牧耕地, 或是节日游乐,他们总要哼唱几句。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 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 题。如“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好”。曲调多建立在“徵-宫-商-徵”这样一种“双四 度框架”上,上句分成两个腔节,并在头一个腔节上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之感。下句一气呵成,在上、 下句变化反复的歌唱中,歌手们浸注着自己的人生感慨。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横山下 来游击队》《见面容易拉话难》等。
特点
1
比兴手法
2
反映生活
3
形式节奏
4
语境因素
5
语用预设
民歌大王贺玉堂(安塞)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 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按刘勰的说法,‘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 的作用,通过依微拟议而达到兴托起情,即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既然是“微妙的事 物”,那么就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信天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比如:“羊肚子 手巾(那)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又如:“羊肚子手巾(那个)三道道蓝,你说(那个) 难呀难也不难。”“起”是一样的,但是兴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其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句 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 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兴起,比喻后直抒衷肠,借景抒情,自由奔放,热情浪漫,曲调优美,琅琅上口。
信天游
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歌形式
01 特点
03 其他
目录
02 地区争议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 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它便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 叫作“爬山调”。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 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 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因此信天游的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韵律和谐,不加修饰地透着健康之美。信天游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 神世界。
陕北歌王王向荣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些口语化的诗 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 托。
虽然陕北人的生活被贫穷、落后、闭塞所折磨着。陕北人也曾发出 “五谷里数不过豌豆圆,人里头数不了我 可怜 ”的悲怆呐喊,但他们却从不掩饰对这个世界、这片土地的厚爱。
谢谢观看
陕北信天游的格式是两句一段,应用诗歌中 “以彼物比此物也 ”和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朱熹《诗集传》)的比兴手法,常上句起兴,下句咏唱本体内容,两者相互映衬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听来荡 气回肠,如阳关三叠,余音绕梁不绝。
陕北信天游的内容,不外乎对家乡的热爱和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男女之间 “剪不断、理 还乱 ”的感情吟唱等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