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
神物搜狐
【篇一: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
狐】
中外法律器物中,有不少是用来表征法的威严和严肃。
惊堂木、邢
鼎及束棒,是其中的代表。
惊堂木
出处:约公元前600年春秋时期
解读:代表审判官的威严
中国古代最基层的审判机构是知县衙门,县官一拍惊堂木高喊肃静
的画面,对爱看古装剧的人来说再熟悉不过。
惊堂木是一块长方形
硬木,正式名称叫气拍或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
它有角儿有
棱儿,取规矩之意。
惊堂木能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使得堂下人等安静、紧张。
民国初
期法院的法官仍使用惊堂木,以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
今天中外法庭中必备的法槌,即与惊堂木发挥的作用基本一致。
法
学家指出,与惊堂木不同的是,法槌的使用更多注入了现代司法理念。
惊堂木时代,判官是主体,当事人是审讯对象;法槌时代,当
事人是平等主体,法官居中裁判。
法鼎
出处:约公元前600年古希腊神话
解读:象征正义、公平和执法严厉
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法鼎,又名刑鼎,是中国法制文明的最初载体。
郑简公23年(公元前543年)子产铸鼎,昭法天下,他将法律条文铭
刻于青铜器皿鼎上,并置鼎于闹市街头,使鼎成为国家法制的象征,完成古代中国从礼治到法治文明的演进。
现存江西省博物馆的法鼎
青铜胄,虽在现代已属中型鼎器,但它古老的纹饰布局和独特造型
气势,威严毕露。
束棒
出处:约公元100年罗马帝国
解读:作为权力和刑罚的工具
“束棒”是罗马最高长官权力的象征。
据说这是一把周围绑着一束笞
棒的刑具,棒子有粗细之分。
罗马执政官巡视时,各地官员需把未
下决断的案子,交由执政官决定,若罪不致死,则根据罪行轻重,
选择粗细不同的束棒,击打罪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索里尼最先提出将“束棒”(fasces)的原意
演化为“法西斯主义”,以强调领袖的绝对权威。
【篇二: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
狐】
您的微信在线考试咨询助手,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银行等招
聘考试,只要留言有问必回哦!
点上方“蓝色id”关注我们吧!
第三十二期,有同学问,题目都是哪里找的?其实这些题目都是在
砖题库里给大家筛选出来比较有代表意义的题目。
其中为了让大家
了解更多的知识,这边也为大家整理一些相关的延伸资料给大家。
所以每期都是罗婶的汗水啊,大家多练多记吧。
一起来学习吧!
第三十二期
开始
1
(单选题 )中国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曾经有:①竹简,②青铜器,③
帛书,④甲骨,⑤纸张,它们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③④②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①②④③⑤
d. ④②③①⑤
答对
了吗
第1题答案解析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占卜用的甲或骨,至商代甲骨盛行,到周初或更晚仍有甲骨。
商朝以前已有青铜器,金文始于商代。
因
此甲骨最早;青铜器次之;竹简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
时期;纸张最晚。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华图罗婶
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这题作为排序的常识题目非常简单,相信大
家第一步甲骨文不会错,就基本不会错了吧。
相关的知识点大家稍
微了解下吧,贴士里给大家贴出来。
小贴士
甲骨
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
其中龟甲又称为卜甲,多用龟的
腹甲;兽骨又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及人骨。
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
中国最早的甲骨发现于距今8600—78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二、三期文化层舞阳甲骨,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契刻符号。
青铜器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
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在中国,距今50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纪
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
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竹简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
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
战国至魏晋时代
的书写材料。
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
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
均用毛笔墨书。
册的长度,如写
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
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因此人们又称信为“尺牍”。
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
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帛书
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
已出土楚帛书和汉帛书。
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
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
最早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
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
也叫缯书。
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
墓中发现的。
纸
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
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
为书写材料。
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 ,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
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
纸的发明结束了古
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造纸术是汉
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
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
的纸。
2
( 单选题 )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
a. 《武德令》
b. 《永徽律》
c. 《唐六典》
d. 《唐律疏议》
答对
了吗
第2题答案解析
a项,《武德律》是唐高祖时以《开皇律》为蓝本所制订的法典,共
十二篇五百条,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行。
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
b项,《永徽律》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二十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
《永徽律》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统治和镇压农民为主要
内容,是中国现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全文保存在《唐律疏议》中。
c项,《唐六典》全称《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
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唐玄宗时官修,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为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
(738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
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
后世设六部即本于此。
d项,《唐律疏议》原名律疏,又名唐律、唐律疏义、故唐律疏义,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
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
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
故选c
华图罗婶
这题常识其实更多考察的是唐代的年号常识,基本上如果大家对这
些比较熟悉,其中总会遇到这些典籍。
关于古代的律法我放到贴士
里大家看看。
小贴士
古代法律形式
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不象现代法律只有法、法规、条例等少
数几种。
古代法律形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
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
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
不同的法律形式的使用范围也
不一样,效力高低也有很大区别。
刑
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通用。
其含义和法相同,基本指刑律,
不指刑罚。
后来,刑称为法或律,战国以后常指肉刑或刑罚。
法
这是商鞅变法之前的常用法律形式,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时都
以法为名称,如魏国的《法经》,晋国的《被庐之法》。
到商鞅变
法将法改为律后,法仅仅在广义上使用。
律
这是商鞅变法后中国古代常用的法律形式,应用广泛,如秦的《田律》,汉朝《九章律》,魏晋之后,有《魏律》、《晋律》、《北
齐律》、《隋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
令
统治者就某一具体事务颁布的命令。
是律的辅助性法律,在隋唐时
期有专门法典,如《开皇令》和《贞观令》。
典
最早出现于唐朝的《唐六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
后
来的宋和元明清都有此类法典。
式
这是关于官吏具体行为的专门法律,范围非常广泛。
式在唐朝还有一定地位,是唐朝律令格式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了元明清时期,地位下降了很多,不再起主要作用。
格
格也是一种行政法规。
格作为独立的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东魏的《麟趾格》。
明清时将格的内容归入了会典和其他形式的法规,不再独立。
科
汉朝到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形式,科意思是断,所以依法断罪叫做科罪。
在隋唐以后,敕的地位重要,科被敕和格所代替。
比
比是两汉到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形式,也是一种审判原则。
如果律中没有明确规定,可以用相似的律条定罪,这叫做比。
因为这样类推断案,出现了司法腐败现象。
到汉朝以后,比不存在,内容被吸收进其他法律形式里边。
但是类推形式在古代一直存在。
例
和比一样,例也是一种断罪原则,也是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法律形式,但名称不同。
秦称“廷行事”,即法庭成例。
汉朝称为“故事”,即以《春秋》中已有的故事作为断罪的依据。
到了明清时,例和律并行,日益重要,在清朝时,其效力甚至高过了律。
诏
是古代皇帝发布的命令,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法律形式,又叫诏令。
皇帝的诏令经常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既可以认可、公布法律,也可以改变、废除法律。
除了以上的法律形式之外,还有敕、诰、命、制、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是专制集权社会,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所以,他可以用诏、敕、诰等法律形式来发布新的命令,任意破坏现存的法律。
这就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法自君出。
3
( 单选题 )关于我国战国七雄地理位置描述准确的是()。
a. 齐国的纬度最高
b. 楚国的纬度最低
c. 燕国的经度最小
d. 秦国的经度最大
答对
了吗
第3题答案解析
如下图所示,燕国的纬度最高;秦国的经度最小;楚国的纬度最低。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华图罗婶
这题偏难,更多考察的是地理方面的认识,对七国地理方位有所了解。
这是过去省联考的真题,现在大家知道公务员考试题目的可怕
了吧。
4
( 单选题 )关于美国《独立宣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独立宣言》是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脱离大不列颠王国,
并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
b. 《独立宣言》批准之日即7月4日成为美国的独立纪念日
c. 《独立宣言》是以著名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主起草的
d. 《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宣称天赋人权学说,它深刻地阐述了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
答对
了吗
第4题答案解析
a选项说法错误:美国《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
脱离大不列颠王国,并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
b选项说法正确:1776年7月4日,此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
城批准,7月4日从此以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c选项说法错误:独立宣言是由托玛斯杰斐逊为主起草。
d选项说法错误:《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宣布美国独立,它深刻地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
因此,本题答案为b
华图罗婶
独立宣言影响甚广,经常会出现在一些考试题目中。
独立宣言包含多名美国开国元勋之基本理念,其中若干日后获编入
美国宪法中。
1848年赛尼卡福尔斯会议的《感性宣言》以此为本。
日后越南与罗得西亚等国之独立宣言亦本诸于此。
在美国,独立宣
言经常为日后之政治性演说所引用,如亚伯拉罕林肯之堡葛底士堡
演说,与马丁路德金恩博士之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
独立宣言
也激励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即法国大革命中的根本宣言之一。
小贴士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
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18世
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
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
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
可侵犯等原则
《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
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
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灭亡和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的诞生
5
( 单选题 )被称为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第一部著作是()。
a. 《瀛环志略》
b. 《四州志》
c. 《海国图志》
d. 《康纪行》
答对
了吗
第5题答案解析
《海国图志》是魏源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
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提出“师夷之长技以治夷”的命题,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
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
时代新风气,被称为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第一部著作。
因此,本题
正确答案为c项
华图罗婶
其实这几本里最出名的就是《海国图志》了,如果在常识题目里遇
到这类不太熟悉的内容,往往选那个最出名的基本不会错。
小贴士
《瀛寰志略》
是在19世纪中叶由清朝的徐继畲所编纂。
该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全书共10卷,
约14.5万字,内含插图42张。
除了关于大清国疆土的皇清一统舆
地全图以及朝鲜,日本的地图以外,其他地图都是临摹欧洲人的地
图所制。
本书与魏源的《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
《四洲志》
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康輶纪行》
道光二十五年(1845),姚莹在西南各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著《康輶纪行》一书,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
他说:“莹为此书,盖惜前人之误,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三。
该书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以及喇嘛教、天主教、回教源流等问题,都有所阐述,尤其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揭露英国侵藏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以反抗外国侵略。
华图罗婶
每天做题?你可以来加入华图新青年会员,天天老师出题让你做,
不做都不行,老师会不停的督促你。
会员福利:
1、牛人大礼包(包含:牛人报考秘籍,牛人真题解析卷,牛人会员
手册)
2、每天布置公考学习做题计划,查漏补缺。
3、每周四专享直播课讲解公考小技巧。
4、每月一期公考沙龙,畅谈公考计划,扩展人际交往。
5、每月一次模拟考试,前十名的会员会有奖励哦
6、综合成绩前5可与牛人校长共进晚餐。
7、每年一次选出50名表现优秀的会员每人都有一份神秘礼包。
8、专享优惠,凭牛卡报价格2000元(含)以上面授课程学费直降200元。
如此多福利仅要16.8 ,要牛吧,加入吧!
购买新青年?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购买。
或者可以给我留言了解哦!
1、
2、
3、
4、
5、
6、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公众微信号:htluoshe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青年会员详情
【篇三:中国古代象征法律的器物,不得不提一种神物搜
狐】
神灵或上帝是至上的存在,为神与上帝所造的建筑,要永恒、宏伟,具有威慑力。
圣坛用石头雕琢,体现追求永恒与久远的彼岸理念。
富丽堂皇的大厅顶部及四周殿堂充满金色灰墁,新奇想象力的壁画、栩栩如生的雕像,再现了当年盛世法国的舞台和天主教教会的巨大
成就。
朝阳的宫殿门楣上,雕刻有象征国王的皇冠。
皇冠标志虽历
经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也没有因建立共和而遭破坏。
上古时代,
人类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由一个至高无上的上帝所主宰。
直到大革命时期,国王还一直被认为是上帝的代理人。
人们相
信国王及其受托大臣能够对各种是非曲直作出公正的判决,人们视
判决如同上帝之神意。
宫殿顶部呈圆形天花板,是哥特式的交叉穹隆,这种建筑造型优美,既解决了拱穹问题,又会产生一种凝重深邃的气氛,是典型的欧式
教堂型建筑。
穹隆是上帝与普罗众生之间的划线,以标明距离感。
当时,国王只能在穹隆形状的建筑里作出判决。
国王大臣作判决必
须身着黑色或红色法袍———当时法国的司法官被称为“穿袍贵族”,否则不算是委托。
19世纪的法庭建筑与教堂建筑群样式、标志、陈
设能够产生一种神圣的视觉效应,暗示着司法与宗教之间千丝万缕
的勾联;历史上,宗教与司法的关系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其间,司
法权虽然抵制着将自己变成一尊新神的诱惑,但却因权威获得了人
们无上的尊崇;伯尔曼曾说,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是法律
与宗教共同具备要素,这些要素的存在决定了法律与宗教的共同性。
宫殿里,雕刻、绘画、宗教祭礼结合在一起,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
法律与艺术的联系,心智与艺术精妙结合起来的司法生涯,想必曼
妙无比。
宫殿一层通往大厅的走廊旁边,有圣路易国王手持法杖坐在橡树前
的油画。
据说,入厅之人若期许自身被公正对待,便可手摸圣路易
国王的膝盖,出来时,若满意便可触摸圣路易国王的手,以获得上
帝庇佑之灵气。
圣路易国王身后的橡树,代表着上帝和国王之间的
联系。
自从法国大革命以后,宫殿里一直栽种着一棵象征司法适时
应变的橡树。
每年更换种植一棵,寓意时令变迁,司法不能因循成规,而要与世推移,根据时宜变迁和环境变化,不断地做出调整,
扬弃往昔背离人权保护趋势的判令,适应社会需求。
法官太过保守,过度强调条文诠释,所作判决不合时宜,会被民众讥讽为中生代末
期灭绝的恐龙,身体庞大,感觉迟缓,朝伤身体,暮觉疼痛。
我国
古代最重要的文献体系有“经”和“史”两套。
“经”为标准,用来匡正
现实社会的准据;“史”为社会现实的记载,却不是按照经的模式复
制出来的。
这恰恰也应证了法国司法所崇尚的守中有变的经意。
持重之中不断求变是司法的至上境界,司法官既要具有坚实的底蕴,守成固本,又要致力于洞悉法律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关系。
满足于旧
俗惯例,势必使法律缺少生命的活力;顺应社会变迁,以恢弘包容
的胸襟,适时调整司法策略,使司法裁量超越形式层面进入目的层面,符合实质正义。
司法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根据情势变更法则,
既能够应对某些历史遗留问题,又能够对付现实问题。
这样,才不
至于使社会发展与司法裁断成为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宫殿中社会法庭与劳动法庭的天花板上的油画里,有天平、利剑、
曲蛇、明镜、大象等具有司法象征意义的器物标志。
天平代表法律,象征公平、公正,彰显崇法务实、公正客观;司法天职是保障公民
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捍卫公正、保障公平。
法官凭什么越代上帝定谳
的权柄?规则化的博弈诉讼,需要有完备的制度和严格的实施,法
官持居中立,秉承公义,不偏不倚,与诉讼两造保持适度的间距,
勿让社会舆论产生有瓜田李下的不当联想;欧陆法统认为,法官远
离政治是其保持公正中立的原则,一切党派利益之争均不得成为法
官裁判的考量因素。
利剑代表法律至上,以追求社会正义维护公道;蛇代表谨慎、敬畏与稳健;大象代表保护普罗苍生的雄厚实力,象
征不惧艰危、摘奸发伏、坚韧不拔。
权威是司法官行使职权十分重
要的政治资源和职业资源,权威意味着实力。
明镜代表操守廉洁,
司法过程透明剔透,这恰如法谚“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公正以
看得到的方式透明、公开地运行,让公众可以看到司法官是在怎样
行使着裁量权,允许传媒把不当的司法行为从黑幕中拖到玻璃房子中,让世人饱览那些身穿夜行衣鬼祟做活的行径。
这些蕴涵深厚大道的标志,经年累月逐渐形成一种凝聚力的司法信念,激励司法官圣徒般地坚持、伫立于信念原点岿然不动,让灵魂
寄存于此。
1848年巴黎公社后,平民与国王平起平坐。
大厅里与国
王斜面相对的塑像是,平民法官与雄辩律师,正下方有一乌龟,寓
意司法不要过于追求效率。
司法要心怀公平而不迷恋速度,效率价
值取决于公正。
因为效率是中性的、工具性的,公正则是一种值得
永远追求的理想状态,所以两者其实并不对等,但对公正的重视并
不必然推导出对效率的否定。
宫殿大厅顶部雕像,两手分执一法典
和油灯,寓意人们白天夜间都应自觉自愿地遵法守法。
司法标志是借器物形状、动物秉性、植物属性,以深达司法独特性
格的文化符号,是被广泛倡导的深层次的法律精神。
标志本身是规
范和禁忌,是一种文化、习俗、价值观和规范。
标志被赋予某种意
义后,以特定涵义的文字图释,把抽象的法制理念具象化,彰显司
法的精神内核。
标志的直观性便于解读司法性格,领会司法奥妙,
清醒法律意境,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司法属性。
譬如蛇之暗含司法自
当有谨慎敬畏之品格。
纪伯伦曾说:“把手指放在善恶交界之处,就
可以碰触上帝的袍服。
”因为司法解分止忧、断人毁誉,甚至送入天
堂鞭至地狱,裁人生死。
人间善恶之裁断,本为上帝之权杖,司法官代为行之,岂能不戒慎、谨守职分?德肖维茨指出,检察官自认为心目中的最高贵动机是,
将作奸犯科者绳之以法,并降低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这样往往也有
物极走反的一面。
因此,日本检察官有用“秋霜烈日”的箴言来警醒
自己的控罪活动,意思是说,如果检察官对实施检察权不够谨慎、
恣意妄为,苍生会备受荼毒,宛如难抵烈日烧灼的秋霜。
莎落法官
深有体验地说,依法执法与依公正执法是不一样的,司法官仅诠释
法条显属不够,有时需依心执法。
正如法国文豪雨果问道:“谁是法
官的法官”,答案是:法官自己。
这样的回答,是法官对自己的良知
与道德期许。
法官应当具有超然法律的哲学思维,心中的善恶的尺
度依凭法识、法信裁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