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影响:
⑴对资本主义列强:
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⑵对亚非拉: 双刃剑
①加剧了亚非拉的贫穷与落后,使亚非拉成为 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 ②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 有利于亚非拉的近代化。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影响:
⑶对世界:
①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进程, 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②为当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剥削 和压迫基础之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
煤、石油的大量开采和污水、废气的排放,造成资源过度 消耗,自然环境遭破坏,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
⑸社会史观
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童工 问题,失业者等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民众的医疗、 教育、住房问题等; 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如着装、出行方 式、时间观念、妇女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⑹革命史观:
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悲惨境遇,开始工人运动,并逐步 发展为社会主义运动; 西方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给亚非拉国家人民带来了深 重灾难。
资料库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美德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居世界第一和第二; 英法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居世界第三和第四;
俄日经济自身发展迅速,但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依然不大。
注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还可以从 积极与消极两个角度去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⑴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 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 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这三 部分的形成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⑵文明史观
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由农 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转折点;
⑶现代化史观
社会化大生产局面形成,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现代化进程加快; 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冲击了亚非拉国家的旧思想和旧 制度,有利于当地的近代化;
★从不同史观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⑷生态史观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3、影响:
⑷ 国际上: ①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同时也进一步冲击了亚非拉落后的经济政治体制
②世界各地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加剧,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的矛盾日益激化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4、特点: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3、出现:
19世纪晚期,最先出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中,
原因在于这些企业要求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
仅靠个人资金积累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大企业的组建。
4、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5 、影响:
⑴积极:
适用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
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和组织科技研发,对克服生产的 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起到一定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 进一步发展。
(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条件 科技条件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和 疯狂的殖民掠夺 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如1831年英国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2、主要成就:
⑵根本动力: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⑶重要条件: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新航路的开辟; ③国际分工的发展; ④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形成原因:
⑷途径: ①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途径); ②国际贸易的发展(包括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 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 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1、兴起条件:
政治前提 市场条件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3、影响:
⑴经济上: ①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西方国家工业化社会建立起来
③垄断组织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概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联系形成的经 济整体。它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既包括 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国 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形成原因:
⑴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与扩张性(根本原因);
⑵消极:
适用理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
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经济和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 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为此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注意:垄断出现并不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不能表明 竞争从此消除,反而竞争的规模变得更大了。
★西方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的影响:
⑴对输出国:获得大量财富,经济实力大增;使 国内工业投资减少,影响本国经济发展速度(如 英法); ⑵对输入国:加剧贫困落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客观上加速自然经济瓦解,促进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概念:
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独占某种商品的生产
①科学发展推动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促进科学进一步发展。 ②生产的发展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进一步发展。
注意:科学、技术、生产之间一般程序是
科学→技术→生产,关键在于科学
★两次工业革命对晚清时期的中国有何影响?
⑴消极: ①西方国家发动多次侵华战争,中国日益 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深重; ②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疯狂经济掠夺,中国成为 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
在工业革命中,英国积极利用新科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使英国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不愿采用新设备新技术,而是把 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以榨取利润,导致英国工业设备陈旧,技术 落后,被美德赶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失去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以上充分说明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动力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⑵形成过程: ①在工场手工业时期,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市场 雏形的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殖民体系的 建立;少数国家(荷、英、美、法)走上了资本 主义道路。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这三部分初步 形成,同时也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这三部分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市场和殖民体系此时最终形成,因此, 可以说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最终确立。
再 见
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其形式 有卡特尔(初级) 、辛迪加(中级) 、托拉斯(高级) 等。垄断的方式是兼并或联合,垄断表现在控制生产 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
2、原因:
根本原因
客观:科学技术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客观: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直接原因 主观:独占商品生产和市场,攫取高额利润的需要
③资本的流通(包括西方国家的资本输出); ④人口的流动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3、形成过程:
①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世纪末16世纪初)
——推动因素:新航路的开辟
②世界市场的拓展(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推动因素: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③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推动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 ④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合成材料的制成 ;
⑤传统工业的进步:如钢铁工业
两次工业革命在能源、动力、新兴工业部门上的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能源 动力 煤 蒸汽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石油
内燃机、电动机
电力工业、 石油工业、 汽车工业、 化学工业、 电器制造业等
新兴工业 部门
棉纺织业、 钢铁业、 机器制造业等
⑵积极: ①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以及中国近代
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②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开展了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③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近代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④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从不同史观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⑴全球史观
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科学与技术结合度 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产业侧重点 以发展重工业为侧重点
发明所在国家
(德美扮演重要角色)
多国同时进行,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春色满园) 显著标志 以电的广泛使用为显著标志,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发展进程 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俄德日)
★科学、技术、生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3、影响:
⑵ 政治上: ①促使西方国家民主制度走向完善
②垄断资本家干预国家政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
③西方国家社会矛盾趋向缓和,工人运动以合法斗争
为主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3、影响:
⑶ 社会上:
①人们社会生活进一步近代化 ②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①电的广泛使用(最显著标志) :
如德意志西门子的发电机1866、比利时格拉姆的电动机
70年代、美国爱迪生的电灯1879;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及新交通工具的发明:如德国戴 姆勒和本茨的汽车1885、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1903; 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如美国贝尔的电话1876、俄国波 波夫和意大利马可尼的无线电报18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