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一物理第13周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5级2015—2016学年上期第13周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8分)
1.已知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增加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2.飞机降落后,在机场跑道上滑行,与起飞升空时比较,它的惯性变小了,原因是()A.运动速度变小了 B.高度降低了 C.质量变小了 D.阻力变大了
3.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射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造成导弹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s内导弹匀速上升 B.1s~2s内导弹静止不动
C.3s末导弹回到出发点 D.5s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
4.A、B、C三个物体从同一点出发,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
(S﹣t)图象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B.A物体做曲线运动
C.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A>V C>V B
D.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A=V B=V C
5.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B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但
三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B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
B.各接触面都一定是粗糙的
C.B与C,C与水平面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
D.C与水平面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
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木块放在水平
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向右匀速运动,其中F1=8N,F2=3N,若撤去F2,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A.1m/s2,方向向左
B.2m/s2,方向向右
C.3m/s2,方向向右
D.3m/s2,方向向左
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
秒内的位移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 m/s2,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5 m B.11.25 m
C.20 m D.31.25 m
8.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
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
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F2表示两根轻
绳对木板拉力的合力大小,则维修后()
A.F1变大,F2不变 B.F1变小,F2不变
C.F1变大,F2变大 D.F1变小,F2变小
二、实验题(共20分)
9.(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上述实验中,和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和的合力;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下左图中各图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10.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观测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________的图像。
(3)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a-F图像如图所示,那么该组同学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A.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平衡摩擦力过度
C.实验中绳子拉力方向没有跟木板平行
D.实验中小车质量发生变化
三、计算题(每题16分,共32分)
11.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直杆从一圆筒的上方高H处自由下落,该圆筒高为l,求杆穿过圆筒所用的时间.
12. 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小孩,沿竖直方向的直杆,从静止开始以a的加速度向上爬,求:
(1)小孩对杆的作用力.
(2)如果杆长为L小孩从杆底端爬到杆顶端时的速度.(小孩可看作质点)
答案
1.BC
【解析】:A、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的速度增加;若二者反向,则速度减小;故如果二者反向,加速度增加速度减小的更快,故A错误;
B、物体若有加速度,则一定有速度的变化,但由A的分析可知,速度有可能是减小的,故B正确;
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
D、物体的速度为零,但物体的速度可能还在发生变化,故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故D错误;故选BC.
2.C
【解析】
试题分析: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唯一标准,质量大惯性大,质量小则惯性小,C对。
考点:惯性。
3.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由v-t图象可知,在0~ls时间内导弹匀加速上升,故选项A错误;在1~2s时间内导弹匀速上升,故选项B错误;3s末导弹瞬时速度为零,在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因此在0~3s时间内,导弹的正向位移最大,为60m,即3s 末导弹上升到最大高度处,故选项C错误,在3~5s时间内图线分布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导弹下落,下落距离为60m,所以在0~5s时间内导弹的位移为0,即5s末导弹回到出发点,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图像问题。
4.AD
【解析】
试题分析:位移-时间图中图线的斜率代表速度,图线C的斜率越来越大即速度越来越大,C 做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
图线不代表物体的轨迹,本题中已经说明物体做直线运动,B错误。
三个物体在0~t0时间内位移都相同,时间一样,所以平均速度也相同,C错误,D正确,本题选AD。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图像问题。
5.C
【解析】
试题分析:A、B、以A为研究对象,A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得知,B对A没有摩擦力,则A与B的接触面可能是粗糙的,也可能是光滑的,故A、B错误;C、以A 与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知,C对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则BC间一定是粗糙的,故C正确;D、以ABC三个物体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C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左,则C与水平面的接触面一定是粗糙的,故D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整体法与隔离法。
6.C
【解析】
试题分析:匀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F1=F2+f由此式得滑动摩擦力f=5N;当撤去
F2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1 -f=ma得a=3m/s2,方向与F1相同,即向右,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
7.【解析】最后一秒内的位移ΔH=2×12gt21=10 m
设高度为H,时间为t,
则:H=12gt2①
H-10=12g(t-1)2②
解①②得:H=11.25 m.B对.
【答案】 B
8.A
【解析】
试题分析:木板静止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设轻绳与竖直木板的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知,
合力F1=0,故F1不变,F2=
mg
2cos θ
,剪短轻绳后,θ增大,cos θ减小,F2增大,故A正
确.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
9. B A C
【解析】略
10.)(1)M>>m;(2);(3)B.
【解析】
试题分析:(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解得:,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为:;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a与M成反比,而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曲线,而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故不能作a-M图象;但存在关系:,故a与成正比,而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容易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故应作图象;
(3)图中没有拉力时就产生了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故选B.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1.则t=t2-t1,因为H=12gt21,(H+l+L)=12gt22
所以t=t2-t1=(H+L+l-H)2g
【答案】(H+L+l-H)2g
12.(1) m(a+g),方向竖直向下2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