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试卷为题写一篇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试卷为题写一篇作文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6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确凿(záo)菜畦(qí)倜傥(tì tǎng)戛然而止(jiá)
B. 荫庇(yìn)污秽(huì)干涸(gù)锲而不舍(qiè)
C. 悲怆(chuàng)羸弱(yíng)炽热(zhì)戛然而止(gá)
D. 慰藉(jí)狡黠(xiá)伫立(zhù)吹毛求疵(cī)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懊悔销魂嘹亮中流砥柱。
B. 沧茫鞭策缥缈无精打彩。
C. 魁梧踊跃取谛获益非浅。
D. 狼藉屏嶂惶恐变换多姿。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B. 执着是锲而不舍,是持之以恒,是一曲催人奋进的歌。
C. 眼前这绚丽缤纷的美好春景,真使人扑朔迷离,应接不暇。
D. 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就在于要勇于克服困难,充满自信。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要学会选择。
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______、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发、以牙还牙,还是______、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______、淡定超然?
A. 冷静运筹振作精神谦虚谨慎。
B. 振作精神冷静运筹谦虚谨慎。
C. 谦虚谨慎振作精神冷静运筹。
D. 振作精神谦虚谨慎冷静运筹。
7.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拟人)
B. 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拟人)
C.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
D.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反问)
8.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的时间里的杰作!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 ⑤④.
B. ⑤④.
C. ④⑤.
D. ⑤④.
(二)综合性学习(共14分)
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6分)
材料一:2018年9月19日,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大会以“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语言资源保护、应用与推广”为主题。
材料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请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的主题,不超过20字。
(2分)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原因。
(4分)
10. 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8分)
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3分)
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小说人物大家猜”,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说出小说人物的名字。
(3分)
他,爱憎分明,作战勇敢,是一个优秀的共青团员。
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腿部受伤并得了伤寒,但他仍顽强地坚持战斗;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他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最终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工作岗位。
活动结束后,你打算写一篇读后感,请你为这篇读后感拟一个标题,要求能体现小说的主题。
(2分)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古诗词赏析(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 - 13题。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B. 颔联“风正一帆悬”写江风劲吹,船行快速,表现出诗人欢快的心情。
C. 颈联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思愁绪。
1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简要赏析。
1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 17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皆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而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亦颠。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阅十余岁()
竟不可得()
湮于沙上()
啮沙为坎穴()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6. 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A. 尔辈不能究物理;B.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是______(A.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B.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C.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而上矣;
D.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亦颠)。
(2分)
1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记叙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 - 22题。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
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看不见了,我才进去。
18.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内容。
(3分)
19. 文中“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 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这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4分)
21. 如何理解“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中父亲的“轻松”?(3分)
22. 这篇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2分)
(二)说明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 - 27题。
竺可桢。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刚过,夏天就到了。
其次是经度。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夏天凉爽。
所以沿海地区的物候现象比内陆要来得早一些。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早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
节,烟台苹果开花在清明以前,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近海边,济南在内陆,所以烟台开花早。
再次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在某些山区,物候现象的垂直分布规律与上述情况相反。
最后是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长期记录,拿1741 - 176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 - 1940年十年平均的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平均早九天。
就是说,现代的物候观测表明,物候现象来临的日期正在逐年提前。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3. 这部分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24. 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
25. 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3分)
26. 文中“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7.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2分)
四、作文(35分)
28. 请以“难忘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