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磁体在铜管(或铝管)中下落时的涡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磁体在铜管(或铝管)中下落时的涡流分析
江苏省镇江中学吴好邮编:212017
电子信箱:电话:
一、问题的引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本》“第四章电磁感应”“第7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问题与练习”第3题:
“在科技馆中常看到这样的表演:一根长1m左右的空心铝管竖直放置(见图1甲),把一枚磁性很强的小圆柱型永磁体从铝管上端放入管口,圆柱直径略小于铝管的内径。

根据一般经验,小圆柱自由落下1m左右的时间不会超过0.5s,但把小圆柱从上端管口放入管中后,过了许久它才从铝管下端落出。

小圆柱在管内运动时,没有感觉到它跟铝管内壁发生摩擦,把小圆柱靠着铝管,也不见它们相互吸引。

是什么原因使小圆柱在铝管中缓慢下落呢?如果换用一条有裂缝的铝管(见图1乙),圆柱在铝管中的下落就变快了,这又是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教师教学参考书》提供的参考答案:
“在磁性很强的小圆片下落的过程中,没有缺口的铝管中的磁通
量发生变化(小圆片上方铝管的磁通量减小,下方铝管的磁通量增
大),所以铝管中将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将对下落的小圆
片产生阻力作用,小圆片在铝管中缓慢下落;如果小圆片在有缺口的
铝管中下落,尽管铝管中也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将对下
落的小圆片也产生阻力,但这时的阻力非常小,所以小圆片在铝管中
图1
下落得比较快。

”。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切身体会到新教材在“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一节编写中,实例丰富,有趣适用。

把“强磁体在铝管中下落的实验现象”引入高中物理习题,对拓展高中学生的视野很有好处。

该实验是大学物理探究实验的内容,许多大学课本都有类似于这样的习题:
“在一铅直放置的足够长的铜管中,有一条形磁铁从管口自由下落,如铜管不动,则条形磁铁的运动将
(A) 作自由落体运动
(B) 先作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一定值后,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C) 先作加速运动,次作匀速运动,最后作减速运动
(D) 作加速度小于g的匀加速落体运动”
该题提供的标准答案是B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还把该题作为保送生和自主招生选拔试题。

笔者认为人教版的这道试题选得好,但对于现象的解释有商榷之处:
对于管子相对于磁体不太长时,“在磁体下落的过程中(小圆片上方铝管的磁通量减小,下方铝管的磁通量增大),所以铝管中将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将对下落的小圆片产生阻力作用,小圆片在铝管中缓慢下落;”的观点,可以接受。

但管子相对于磁体足够长时,磁体下落到管子一定深度后,小圆片上、下方铝管的磁通量都可以视为不变,但实验现象可以证实磁体先作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一定值后,一直作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见对于这个实验现象的解释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以下将笔者对于这个实验现象的研究介绍如下:
二、强磁体在铝管(铜管)中下落过程的实验现象:
1、磁极轴向分布的强磁体下落的现象
如图2所示,将长度1.60m,内径12mm,外径15mm的紫铜管竖直放置,用钕铁硼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磁极在轴向分布的磁体(直径10mm,高度60mm)从管内无初速释放,大约经过8s磁体才从管的下端落出。

2、磁极在水平方向的强磁体下落的现象
如图3所示,若将长度、宽度、厚度分别是40mm 、10mm 、3mm 的磁片从上述直管中下落,大约经过2s 磁体就从管的下端落出。

三、对实验现象的探究:
1、对磁极轴向分布的强磁体下落现象的解释 (1)定性说明
管子较长时,磁铁在管中下落一定距离后,磁铁上、下方的磁通量均可以视为不变,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管内的总电动势为零,管内的涡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若将磁体看成不动,管子相对于磁体向上运动,由于存在磁感应强度沿半径方向的分量,管子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由右手定则可以得出,磁铁上下管子中的涡流方向相反。

磁铁上面部分管中的涡流相当于上面是N 级,下面是S 级的磁体;磁铁下面部分管中的涡流相当于上面是S 级,下面是N 级的磁体,具体解释见图4。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由于管子的涡流对圆柱形磁体的作用是“上拉下顶”,所以形成对其运动过程的阻力。

(2)定量解释
由于管子的所有部分以相同的速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管子的任一部分都是电源。

管子中长度为L ∆(见图5)的任一小段沿圆周绕行一周的动生电动势,等于沿圆周绕行一周的电压降之和。

管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为零。

先计算长为L ∆,内半径为1r ,外半径为2r 的一段直管沿圆周绕行一周的电阻
L R ∆。

离轴心r 处,截面为r L ∆⋅∆沿圆周绕行一周的电阻的倒数为:
r
r L R πρ21∆=∆ 所以:1
2ln 2212
1r r
L r r L R r r r L ⋅∆=∆⋅∆⋅=∑=∆πρπρρ ①
由于2r 略大于1r ,可以认为在管壁内相对于磁体的某处磁感应强度沿径向的不同位置,大小相同。

当管子与磁铁的相对速度大小为v 时,忽略1r 和2r 的差别。

L ∆段的电动势: v r B E rz z ⋅⋅=π2 ② L ∆段的电流L
z
z R E i ∆=
③ L ∆段电流受到的磁极的作用力
r i B F z rz z π2⋅⋅=∆ ④
解①②③④⑤得:
L r r B r v F rz z ∆⋅⋅⋅⋅=
∆ρ
π1
2
2
2ln
2 ⑤
取如图5所示坐标系得:
z B r r r v F rz z ∆⋅⋅⋅⋅=
∆2
1
22
ln

π ⑥ 对z F ∆沿z 轴积分可以求出磁极对涡流的作用力。

设n
r rz z B B 0=(1-≤n ),
所以当管子长度达到一定值后,dz B rz ⎰
2
趋于某一个常量,读者可设定数据自己运算。

其物理含义是管子靠近磁极附近的涡流较强,离磁极较远的部分涡流很弱,管子靠近磁极附近的涡流对磁体的电磁力起主要作用。

上下涡流反作用于磁极形成对
运动磁体的阻力。

作为估算上述方法得出收尾速度和实验情形是吻合的,笔者和学生分别用长度分别是1m 、1.6m 、2m 、6m (在户外)的铝管做实验,磁铁在管中下落不到20cm ,手握直管的力就不再变化,说明此后磁铁做匀速运动。

测量磁铁在管中的运动时间,得出磁铁匀速下落的速度都在20cm/s 左右。

2、对磁极在水平方向的强磁体下落现象的解释 (1)导体板与磁场相对运动时的安培力计算
如图6所示,当导体板相对磁场向左运动时,将穿过导体板的磁感应线看成均匀。

假设磁铁和导体板的相对运动速度大小为v ,导体板在磁场中的几何尺寸也标在图上,如图7所示。

导体板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Bbv E = ⑦
磁场作用区域的导体部分可看成电源内部,设导体的电阻率为ρ,电源内阻为
ac
b
r ρ= ⑧
根据涡电流的方向,相邻电流线间的电阻可以看成并联,由于导体板的面积比磁场区域面积大的多,可以认为外电路电阻为零。

因此感应电流的上限为
ρ
Bacv r E I ==
⑨ 磁场对导体板的作用力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上限为
v abc
B BIb F ⋅=

2 ⑩
由⑩式可以看出,在导体板的面积相对于导体在磁场区域的面积较大的情况
下,磁感应强度越强,磁场区域内的导体体积越大,磁场与导体板的相对速度越大,导体的电阻率越小,磁场对铝板的作用力即电磁驱动力的大小越大。

(2)磁极在水平方向的强磁体下落时,铜管中的涡流分布
将图3中下落的磁铁看
着不动,管子相对于磁体向上运动,自右向左观察管的右边,其涡流分布与图7类似,涡流反作用于磁极的作用力向上;管子左面的涡流分布与图7中磁场、电流反向,涡流反作用于磁极的作
用力向上。

下面粗略计算涡流反作用于磁极的磁力上限大小。

将实验数据mm a 40=,mm b 10=,mm c 5.1=,T B 05.0=,
s m v 8.0=,m ⋅Ω⨯=-8107.1铜ρ代入④式,并注意到两面涡流反作用于磁极得:
N F 07.02=
根据磁铁最终匀速得mg F =2,磁铁的质量为kg m 007.0=,这个数值和实验选用的磁铁质
量还是比较接近的。

3、磁铁在有裂缝的铝管中下落较快的原因分析
由于管子整体相对于磁体做切割磁感线运
动,关于磁体上下对称处的管子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通过裂口处形成闭合回路(如图8所示)。

由于裂口表面薄层的电阻较
大,磁铁与管子的相对速度较小时,感应电流较弱,所以涡流反作用于磁极的电磁力较弱。

要使涡流反作用于磁极的电磁力等于磁铁的重力,磁体必须以较快的速度下落。

简单的说,就是回路的电阻变大,要达到和无裂口的管子相同的涡流,必需要增大电动势,即增大管子与磁体的相
对运动速度。

四、建议
1、对于本文开头的练习题分两种类型的电磁阻尼现象给出。

(1)磁极轴向分布的强磁体下落的现象 (2)磁极在水平方向的强磁体下落的现象
2、对于磁极轴向分布的强磁体下落的现象解释用管子切割磁感线为宜,用右手定则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进一步给出图4的涡流分布,现象一目了然。

3、对于有裂口的管子的涡流分析,若让学生认识到要形成回路,必需要关于磁体上下对称选择回路(这样分析比较简单)。

由于电流要经过缺口处,相对于无裂口的管子的电阻变大,相同电动势的情况下电流变小。

要达到和无裂口的管子相同的涡流,必需要增大电动势,即增大管子与磁体的相对运动速度。

这样分析比较准确,学生也容易理解。

五、说明
在探究“强磁体在铜管(或铝管)中下落现象”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用普通条形磁铁在空气中竖直下落,下落高度在2m 左右,磁体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但用“直径10mm ,高度60mm ”的磁极轴向分布的圆柱形钕铁硼磁铁,在竖直状态无初速下落,发现下落30cm 左右磁铁就转了90°。

若干次实验说明,每次旋转都是沿南北方向偏转。

将磁体反复调整角度,在角度适当时能够发现磁体在下落过程中,一直处于平动状态。

这说明地磁场对强磁体的磁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这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测定地磁场方向的简单方法。

这种现象可以作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它的名字可以叫“用落体法测定地磁场的方向”。

“强磁体在铜管(或铝管)中下落现象”;“导体板与磁场相对运动时”的电磁驱动小车,本人均设计了演示实验,演示效果较好。

以下附《自制电磁驱动演示实验介绍》;《强磁体在铝管(铜管)中下落过程的实验现象》和《用落体法测定地磁场的方向》演示实验说明。

自制电磁驱动演示实验介绍
钕铁硼强力磁铁其磁极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可以达到B =0.05T (用霍尔传感器测出),利用其强磁性,可以使许多电磁感应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以下是笔者利用钕铁硼磁铁自制的电磁驱动演示实验的介绍。

1、实验现象:
(现象1)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根学生用铝制刻度尺,将磁铁的磁极贴近刻度尺表面掠过刻度尺,很容易发现刻度尺随着磁铁移动。

做这个演示实验时由于磁铁与刻度尺靠的比较近,容易碰到刻度尺,学生会误以为是磁铁与刻度尺的滑动摩擦引起刻度尺的移动。

为了使学生确信实验的真实性,可以将学生用铝制刻度尺放在比较光滑的硬质
薄板(如普通的贺年卡、薄铝板
等)上,将磁铁的磁极贴着薄板的背面滑动,能明显观察到刻度尺在硬质薄板上滑动。

(现象2)如图9所示,用
手抓住磁铁,将磁铁的磁极从铝
板的表面掠过,手上会感觉到明显的阻力。

将铝板放在铝制的小车上,当磁铁与铝板相对运动
时,会看到铝板带动小车的加速运动。

磁铁的磁极离铝板越近、磁铁与铝板的相对速度越大,铝板带动小车的运动现象越明显。

2、器材制作:
这里介绍(现象2)的器材:磁
铁可以用废旧电动自行车的定子上的
磁片制成,也可以到厂家加工。

铝板面积大小约40(cm )20⨯(cm ),厚度约0.3mm .铝制小车是用铝合金窗框的方管边角料制成。

利用铝合金方管
的好处是可以增加铝板与其接触处的
厚度,也就是增加磁场作用区域的金属的厚度(本文在后面进行理论分析);再就是利用方管的高度,避免
磁铁与小车铁质部分的物体由于磁铁的吸引而影响演示效果,最后将铝板与铝合金方管用铝焊焊接而成。

3、原理分析:
当磁铁靠近铝板时,将穿过铝板的磁感应线看成均匀如图10所示。

假设磁铁和铝板的相对运动速度大小为v ,铝板在磁场中的几何尺寸也标在图上。

见图11,将磁体看成不动,铝板相对磁场向左运动,铝板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Bbv E = ①
磁场作用区域的导体部分可看成电源内部,设导体的电阻率为ρ,电源内阻为
ac
b
r ρ
= ② 根据涡电流的方向,相邻电流线间的电阻可以看成并联,由于铝板的面积比磁场区域面积大的多,可以认为外电路电阻为零。

因此感应电流的上限为
ρ
Bacv r E I ==
③ 磁场对铝板的作用力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上限为
v abc
B BIb F ⋅=

2 ④
若取磁极面积(4cm ⨯2cm ),铝板厚度0.3mm ,B=0.05T ,v =5m/s,
m ⋅Ω⨯=-8
108.2铝ρ代入④式得:F=0.1N 。

由④式可以看出,在导体板的面积相对于导体在磁场区域的面积大的情况下,磁感应强度越强,磁场区域内的导体体积越大,磁场与导体板的相对速度越大,导体的电阻率越小,磁场对铝板的作用力即电磁驱动力的大小越大。

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电磁驱动力与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选用强磁材料可以使演示效果非常明显。

此外,导体板不宜太厚,厚度大会增加导体板的质量,同时由于从磁极处向外随距离增大,磁感应强度减小很快,因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作用力的增加并不是与厚度正比。

因此本实验用适当厚度的铝板,并同时适度增加磁场作用区域的铝板厚度,增强演示效果。

实物示意图见图
强磁体在铝管(铜管)中 下落过程的实验现象
1、磁极轴向分布的强磁体下落的现象
如图13所示,将长度1.60m ,内径12mm ,外径15mm 的紫铜管竖直放置,用钕铁硼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磁极在轴向分布的磁体(直径10mm ,高度60mm )从管内无初速释放,大约经过8s 磁体才从管的下端落出。

2、磁极在水平方向的强磁体下落的现象
如图14所示,若将长度、宽度、厚度分别是40mm 、10mm 、3mm 的磁片从上述直管中下落,大约经过2s 磁体就从管的下端落出。

用落体法测定地磁场的方向
1、 用普通条形磁铁在空气中竖直下落,下落高度在2m 左右,磁体始终处于竖
直状态。

这说明地磁场对弱磁性的磁体,磁力作用影响较小。

2、 用“直径10mm ,高度60mm ”的磁极轴向分布的圆柱形钕铁硼磁铁,在竖
直状态无初速下落,发现下落30cm 左右磁铁就转了90°。

若干次实验说明,每次旋转都是沿南北方向偏转。

这说明地磁场对强磁体的磁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 将磁体反复调整角度,在角度适当时能够发现磁体在下落过程中,一直处于
平动状态。

设法测出磁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即地磁场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