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迹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古迹导游词
大禹陵是会稽山景内的重要名胜古迹之一,为国家级文物爱护单位。

进入景区,两边碧水绿树,衬托着会稽山,到处散发出古朴高雅的韵味。

经过九龙坛,游客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

上镌"大禹陵'三字,系-同志于1995年5月15日视察大禹陵后所写。

通向禹陵的是一条长350多米的步行神道,终点是祭禹广场。

广场上设有图腾柱与九鼎台等建筑,象征着古越先民信仰,又是各界祭祀大禹的场地。

禹庙前有一个水池,唐时贺知章定为放生池,名禹池。

跨过禹池必需经过一座古石桥,名告成桥,意即大禹十年在外治水,最终大功告成。

进入禹庙西辕门南侧的棂星门,沿石板铺就顺山势逐级上升的百米甬道直达大禹陵碑亭。

亭内有石碑,刻着明代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的"大禹陵'三个大字。

1939年,-曾来祭祀大禹陵,并在此碑前留影。

大禹陵碑南侧为禹祠,祠外北侧有"禹穴'碑。

祠内有"禹穴辩'碑,碑文为考证大禹葬地的文章。

祠内有前殿、后殿、放生池、曲廊和禹井亭等建筑,为大禹后裔宗族祭祀的场所。

从大禹陵碑亭北侧,顺碑廊而下即为禹庙,为历代帝王、官府和百姓祭祀大禹的地方。

禹庙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为我国江南少有的大型古建筑群。

从大禹陵下,进东辕门,自南而北的建筑依次为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

出禹王殿东门向上,可探"窆石亭'。

亭内置有一石,名为"窆石',"窆'为下葬之意,相传此石是大禹下葬所用的工具。

形若秤砣,顶有穿孔,是禹庙的镇庙之宝,已被妥当爱护。

浙江古迹导游词篇2
德天瀑布位于大新县归春河上游,距中越边疆53号碑约50米,离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约208公里。

主体瀑布宽100米,纵深60米,落差70米,与越南的板约瀑布连为一体,瀑布总宽208米,是东南亚最大的自然瀑布,也是世界其次大跨国瀑布。

游德天景区,首数德天瀑布。

德天瀑布位于大新县归春河上游,距中越边疆53号界碑约50米。

清亮的归春河是左江的支流,也是中越边疆的国界河,德天瀑布则是它流经浦汤岛时的杰作。

浩浩荡荡的归春河水,从北面奔涌而来,高崖三叠的浦汤岛,巍然耸峙,横阻江流,江水从高达50余米的山崖上跌宕而下,撞在坚石上,水花四溅,水雾迷朦,远望似缟绢垂天,近观如飞珠溅玉,透过阳光的折射,五彩缤纷,那哗哗的水声,振荡河谷,气概非常雄壮。

瀑布宽100多米,纵深60多米,落差近50米,是东南亚最大的自然瀑布,也是世界其次大跨国瀑布,被国家定为特级景点。

它与越南的板约瀑布连为一体,就像章一对亲热的姐妹。

中越边民在瀑布的下游,进行着边贸往来,以前是肩挑人扛,现在已用车船运载了。

德天瀑布位于广西南宁地区边陲大新县,在中越边疆交界处,归春河上游,瀑布宽100米,高40米,气概磅礴、银瀑飞泻、三级跌落,蔚为壮丽。

若与紧邻的越南板约瀑布相连,堪称为世界其次大跨
国瀑布。

瀑布上游,河水时急时缓,时分时合,迂回曲折,于参天古木间,花草掩映,百鸟低徊,江水忽遇断崖,飞泻而下。

恰似一巨大银练,高悬于峡谷之上。

站在瀑布之下,水气蒸腾,上接云汉,其滚滚洪流,折而复聚,飞泻而下,连冲三关。

涛声回荡于山间,声若巨雷,数里可闻,仰视瀑顶,群峰若浮动,巨瀑如海倾,水沫飞溅,如万斛明珠,若遇晴日,彩虹横跨瀑布,为雄奇的瀑布增加了几分娇媚。

其魄力,其气概,其风采,震魂摄魄,摇动心旌。

德天瀑布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碧水长流,永不涸歇。

瀑布四季景色不同,春天凌草泛青,山花吐艳,瀑布四周被镶起五彩缤纷的花边;秋天梯田铺金,层林尽染,高挂的银帘雾气冲天;冬天琼珠闪闪,玉液潺瀑,山风把细流吹得飘飘洒洒;夏天激流如龙,排山倒海,似万马奔腾而来。

浙江古迹导游词篇3
黄巢堡是当年黄巢义军攻打长安时屯兵之处,这里山险、林密、水阔、谷深。

十万甲士用头巾兜裹,从长安城外运回黄土,铺平了这座练兵台,至今有金戈铁马声回荡。

黄巢堡景区以湖光山色、幽谷飞流、苍山叠翠为主要景观。

"黄巢堡'位于西安城30公里的东骊山腹地。

群山环绕,溪水环绕,四季常青。

当地自古流传下来的四句诗描述道:"上有青松盖顶,下有四水围城;前有千山掩护,后有五龙护送。

'她如同窈窕少女,却纱幔遮掩不漏真容,她近在咫尺,却至今鲜为人知其"庐山真面目'。

"黄巢堡'古时人称"九龙山',。

方圆十余公里层峦叠嶂,沟壑连环,纵横交叉,形成封闭之状,地势险峻犹如兵阵;群山土岭之中生长着松柏、刺槐兼杂杏、栗、核桃等野生果树,各种灌木、修竹茂密,谷幽林深,处处清泉溢出,溪水潺潺;常见狐兔奔跑于沟坡,雉莺飞逐于林间,百鸟啾啾,蹄声动听,蝉鸣此起彼伏,蜜蜂振翅鸣奏,彩蝶起舞追赶,漫山遍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吐芳证言。

更有奇妙妙趣之景、沟边岩畔怪石嶙峋,或似窝虎盘踞、金蟾望天、群马争饮,或如牧童弄笛,诗翁对月,众僧拜佛令人目不暇接,凭尔尽意想象。

今日的"黄巢堡'山清水秀,四季景新。

云白如棉飘动,雾霭如纱时生时消,忽晴忽雨,气象万千,山风缓缓,香随飘至;沟坡遍布果园,山果随季不断,林荫深处藏房舍,坡上劳作耕田,树杈顽童采果,三五村姑聚闲谈,一幅真实的田园诗话,身临其境,顿有飘然仙境之感;当地流传着很多奇妙故事,都同详细的山、石、林、水有关。

这里已被开发为"黄巢堡森林公园',欲寻世外桃源处,邀友一行到此来。

据史料记载,隋唐末年,(公元875年)农夫起义军领袖黄巢揭竿而起,自称黄王"冲天大将军'。

先在南方福州、广州等地转战,公元881年率军从山东西进,一路勇敢奋战,攻破潼关,占据了唐都长安,与当年12月在含元殿登基,建立了大齐农夫政权。

883年,由于起义军内讧,朱温叛变和唐王朝反攻重兵包围剿杀,一场轰轰烈烈的农夫革命斗争失败了,同年4月义军撤离长安。

据民间流传,黄巢撤出长安城后,为了再攻长安,屯兵养马,将部队隐蔽在东骊山深处这个群山环绕、林木茂密、沟壑纵横、形如口袋、易守难攻的地方。

这里
既能藏兵,又距长安城很近,可以在攻城时形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足见此地之隐藏险要。

历史沧桑千载,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英雄言志诗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脍灸人口。

黄巢在此屯兵养马,体恤百姓,为民除害,深受人民爱戴。

义军撤后,当地人将原"九龙山'改为"黄巢堡',以示世代纪念。

"黄巢堡'景区内众多的景点都有一段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只要你问及,忠厚好客的山民都回滔滔不绝地给你叙述,让你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