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实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
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
1.制作科学小报时要合理利用收集到的()。
A.图片
B.文字
C.文字和图片
2.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可概括为()。
A.观察猜测——实践证明——现象推断
B.观察猜测——现象推断——实践证明
C.现象推测——观察猜测——实践证明
3.地球表面()被水覆盖。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二分之一
4.下列都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开着的电视荧光屏
B.正放映的电影屏幕、萤火虫、月亮
C.恒星、萤火虫、点燃的蜡烛
D.月亮、正在放映的电影屏幕、太阳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特点()。
A.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一直不变的
B.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会发生变化,方向不变
C.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6.关于太阳和月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和月球都会发光
B.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大
小 C.太阳表面有黑子,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7.“光年”这一单位表示的是()。
A.时间长短
B.天体间的距离
C.光的速度
8.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最多。
A.海洋水
B.湖泊水
C.冰川水
二.填空题(共8题,共28分)
1.月球是()的卫星,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光。
2.古代人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计时工具叫做
()。
3.上午10点时,在阳光下一个木桩的影子朝向(),5个小时后影子朝向()。
4.太阳钟也叫(),是测量()的工具。
5.太阳上有黑子,()上有环形山。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7.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的,地是()的。
8.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是()。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
1.月亮明晃晃的,它是一个发光球。
()
2.当无法确定月相图片的先后顺序时要保持沟通。
()
3.只要有光照到物体上,就会产生影子。
()
4.月相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
()
5.上半月的月相从圆变为缺,下半月的月相从缺变为圆。
()
6.观察影子变化时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观察纸放在平地。
()
7.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来浑天说思想,即天似鸡蛋,地似蛋黄。
()
8.地球有很丰富的水,河流、湖泊、海洋、冰川等都有液态水。
()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
1.将下面的星星与其所在的星座用线连起来。
天津四天蝎座
织女星天鹅座
牛郎星天琴座
心宿二天鹰座
五.简答题(共5题,共29分)
1.简答题。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请你写出如何节约用水,至少写3条。
2.观察月球的正面与月球的背面图片,说一说月球的正面与背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月球正面
月球背面
3.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4.写一写你的家乡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5.小娟早晨7时从家去学校,她是迎着太阳走的,下午4时从学校回家,她还要迎着太阳走,学校在小娟家的什么方向?为什么?
六.材料题(共1题,共1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环形山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
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千米,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00千米。
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千米,比我国的浙江省小一点。
环形山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大环形山内再套一个小环形山,有的大环形山中央有一个很深的坑穴,如牛顿环形山,中心坑穴深达800多米;还有的大环形山中央陡然矗起一座山峰,叫“中央峰”。
环形山多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宇命名,如哥白尼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形山、伊巴谷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四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
另外,为纪念一位传说为尝试飞向天空而献身的万户(实际上是旧时一种官名),而命名的环形山,叫“万户环形山”
现在认为,大多数环形山或月坑是由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撞击而成;个别的环形山则是由火山爆发而成。
通过阅读()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
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附近的(),直径达295千米,比我国的浙江省小一点。
大多数环形山或月坑是由()、小行星和()撞击而成;个别的环形山则是由()爆发而成。
七.综合题(共3题,共28分)
1.某科学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影出一道影子。
下表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记录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从上午9:30开始,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
1.观察上表,在这段时间里,第()次影子最短,是北京时间
()时。
2.从上表中可以推测出,测量开始4.5小时后竹竿影子长度为()厘米。
3.从上表中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影子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2.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进行演戏。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人物剪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
息。
皮影戏是起源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2011年成功申请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在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中,遮挡物和屏分别是什么?()
(2)在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中,如果想让“演员”的影子变大,应该怎样做?()
3.如图,真实的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我们看起来觉得差不多大,原因是是什么,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得出答案吧。
1.实验材料及其用途连线。
圆纸筒模拟太阳
小圆纸片模拟地球视角
大圆纸片模拟月亮
2.实验过程
(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模拟的是()、()、()。
(2)如果乙和丙两位同学位置不动,甲同学需向()(填“前”或“后”)移动距离,直到看到的()大小和小圆纸片差不多为止。
(3)丙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或()的办法测量自己和乙分别于甲之间的距离大小。
3.得出结论是因为(),所以看上去,太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C
5.C
6.C
7.B
8.C
二.填空题
1.地球;太阳
2.日晷
3.西;东
4.日晷;时间
5.月球
6.太阳;天
7.圆;方
8.张衡;浑天如鸡卵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1)刷牙时关上水龙头;(2)洗衣服的水涮拖把;(3)淘米水浇花;(4)洗脚水可以冲厕所。
2.月球的背面和正面一样,也有平原、山地和环形山,但是背面的山地和环形山比正面的多,且撞击坑较多,平原较少。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早上影子在西边,中午影子在北边,傍晚影子在东边。
早晚影子长,中午12时影子最短。
5.学校在小娟家的东方。
因为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早上7时小娟上学迎着太阳走说明学校在小姆家的东方;下午4时小娟从学校回家此时太阳在西方,所以小娟还要迎着太阳走。
六.材料题
1.环形山;贝利环形山;流星体;彗星;火山
七.综合题
1.1.6;12;
2.60;
3.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由长变短又变长
2.遮挡物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屏是白布屏幕。
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演员”靠近光源,他的影子会变大。
3.1.;
2.地球视角;月亮;太阳;后;大纸片;拃;步;
3.太阳离地球远,月亮离地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