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优秀课件:第三章第1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类型 体内核酸种类 体内碱基种类 病毒 DNA或RNA 原核生物 DNA和RNA 5种(ATCGU) 8种 DNA 细菌、蓝藻 真核生物 DNA和RNA 5种(ATCGU) 8种 DNA 动植物、人
4种(ATCG或 AUCG) 体内核苷酸种类 4种 DNA 或 RNA 遗传物质 实例 DNA:噬菌体 RNA:烟草花 叶病毒、HIV、 SARS病毒
相同点
①均使 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处理, 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相同点 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③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 明 酸种类 体内碱基种类 体内核苷酸种类 遗传物质 实例 病毒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菌落 菌体 毒性
S 型肺炎双球菌 光滑 有 多糖类荚膜 有毒性,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R 型肺炎双球菌 粗糙 无 多糖类荚膜 无毒
(2)实验过程及结果
(2)实验过程及结果
问题思考
1、艾弗里的实验目的是?
探索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或多糖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4、还有哪一种技术也应用了第3小题涉及到的原理?
PCR扩增技术
问题思考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可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吗? 专营寄生,不能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其模板、原料、能量各来自哪里? 模板是噬菌体的DNA,四种脱氧核苷酸,20多种氨基酸原料 和能量ATP均是来自大肠杆菌 3、能用C、H、O、N这些元素标记噬菌体吗? 不能,这些元素是DNA和蛋白质共有的,不能区分开两者 4、为什么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通过对噬菌体中蛋白质和DNA的研究表明,仅在蛋白质中含有S, 而P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问题思考
5、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 布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 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以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 放射性。
【学习目标】 1、能掌握遗传物质发现历程中的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 2、能准确说出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1、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S 型肺炎双球菌 菌落 菌体 毒性 多糖类荚膜
R 型肺炎双球菌 多糖类荚膜
1、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球菌、小鼠
问题思考
2、有人说,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是一种“基因重组”,你认同这个观 点吗?
认同,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DNA与R型细菌DNA实现重组 3、加热杀死细菌,但DNA仍有活性的原因是什么?
加热杀死细菌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 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纲要求】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II) 【考点内容】 (1)细菌的转化实验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生物的遗传物质 【考点解读】 题型常为选择题,多结合生物学史直接考查 【热 点】 噬菌体的标记方法与结果分析 【重 点】 细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的实验的比较
谢谢!
制作单位:巩义市第四高级中学 录制时间:2016.9.16
6、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含放射性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 物中。
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方法 不 同 点 结论 不同 不同
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方法 不 同 点 不同 直接分离:分离 S 型细菌 同位素标记:分别用 的 DNA、 多糖、 蛋白质等,32P 和 35S 标记 DNA 和 分别与 R 型菌混合培养 蛋白质 证明 DNA 是遗传物 结论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蛋 质,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 不同 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 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