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意象的理解()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首先,
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 暗示(“知多少” )。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
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 的“柳பைடு நூலகம்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 ,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常见意象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 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 的常见意象。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 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 忆。
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 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 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 性。如“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在把握意象的 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 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 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
诗歌中的意象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 一列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诗歌的过 程中能够学会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从而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 旨。
柳:以折柳表惜别 。柳因其缠绵柔长 的特点而成为多情 之物。
菊:喻隐逸,高洁, 脱俗。菊花笑傲风霜 ,且不愿其它花种同 开,所以,菊花就和 孤标傲世的高士、隐 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 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 征。
其他常见意象举例
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 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 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 、悲春之意。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 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 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 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 断。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首先,
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 暗示(“知多少” )。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
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 的“柳பைடு நூலகம்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 ,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常见意象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 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 的常见意象。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 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 忆。
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 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 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 性。如“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在把握意象的 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 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 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
诗歌中的意象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 一列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诗歌的过 程中能够学会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从而更 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 旨。
柳:以折柳表惜别 。柳因其缠绵柔长 的特点而成为多情 之物。
菊:喻隐逸,高洁, 脱俗。菊花笑傲风霜 ,且不愿其它花种同 开,所以,菊花就和 孤标傲世的高士、隐 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 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 征。
其他常见意象举例
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 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 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 、悲春之意。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 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 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 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 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