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9课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鄂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课堂实录与评析教学目标:
1、能在实验中建立摩擦力的概念,感知其产生条件。

2、能实事求是、准确地测量并记录实验现象。

3、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能解释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出示一根接力棒)看,老师这儿有根接力棒。

请两位同学上来,他们各自用一只手各握一端,使劲儿往自己这边儿拉。

谁先拉过来谁就赢。

谁来?
(点一高个子男生和一矮个子女生)
咱们先来预测一下,他倆谁会赢。

(学生预测男生赢)
好,比赛——开始!
(学生游戏,女生获胜)
师:出乎意料吧!为什么呢?
男生:我这端太滑了,握不紧。

师:(问女生)你这头儿呢?
女生:我这端有橡胶套,握得很紧,一下子就把他拉过来了。

师:(举起她手中的接力棒)哦,原来这头儿有个橡胶套。

(板书:橡胶套)
评析:这根接力棒一端套了一个橡胶套,另一端涂了润滑剂。

这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

当高个子男生握住光滑的一端,是绝对拉不赢握着橡胶套这端的女生。

但是学生并不知情,所以都预测男生会赢,结果出乎意外,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

.师:谢谢你们的参与!来,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两支笔。

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你们发现这两支笔有什么不同吗?
生:一支笔上有橡胶套,一支笔上没有。

师:是啊。

这个橡胶套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

(教师完善课题,板书:笔杆上的作用)
评析:参加游戏给予奖励,引起其他学生的极度羡慕。

奖励给学生的两支笔,恰好就是今天学习内容要用到的材料。

一步步的衔接,让环节间的过渡显得自然无痕。

二、学生动手做滑笔、推笔实验,感知摩擦力。

师:(出示两支笔)同学们,同样的两支笔就放在大家面前的小纸袋里。

还等什么,赶快拿吧!
来,咱们先拿出没有橡胶套的这支笔。

用一只手捏住笔的一端,另一只手从上往下滑动几次。

试试有什么感觉。

好,再拿出有橡胶套的笔,用同样的方式再滑动几次,有什么感觉呢?
生:没有橡胶套的笔,滑懂的时候快一些。

有橡胶套的笔滑动时慢一些。

生:没有橡胶套的笔很容易就滑下来了。

有橡胶套的笔滑动时比较费力。

师:是这种感觉啊。

现在,把这两支笔同时按在桌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向前推动,再试试,又有什么感觉呢?
生:有橡胶套的笔很难推动,没有橡胶套的笔很容易向前推。

生:没有橡胶套的笔一下子就推过去了,有橡胶套的笔在推动的时候,好像有一种力在阻碍它前进。

师:刚才大家感觉到的这种滑动起来比较费力的现象叫做摩擦现象。

推笔的时候呢,感觉有一种力在阻碍着笔的前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
师:(课件展示摩擦力概念,边读边做动作演示)来,伸出双手,咱们一起边读边把摩擦力的概念演示一下。

它是这种在两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一种。

(板书:滑动)
评析:通过动手滑动、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一种力在阻碍着手往下滑。

推笔时,感觉有橡胶套的笔滑动得慢一些。

这种感觉到的力就是摩擦力。

有了感受,就给下面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作了铺垫。

通过边读边做动作,更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

三、讨论摩擦力产生条件。

师:那么,产生这种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呢?
(板书:产生条件)
生:我觉得是要动起来。

生:还要有两个物体。

师:(演示手与黑板不接触)大家看,老师的手放在这里,与黑板之间有这种滑动摩擦力吗?
生:没有。

[来源学科网]师:为什么呢?
生:没有接触啊。

师:(手接触黑板但不滑动)这时候有吗?:]来源[ 生:没有。

:为什么?师:没有滑动。

生师:(手接触黑板并滑动)这样呢?生:有。

师:现在,谁来总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我认为要产生这种滑动摩擦力,要有两个物体,它们要互相生接触,还要在接触面上滑动起来。

师:你真善于总结啊。

(板书:两物体接触滑动):知道了摩擦力的概念后,还要知道怎样才能产生摩擦力。

评析老师再通过演示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参学生先试着自己说说产生条件,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是必须具备两个与到问题中来,通过清楚的演示,条件的。

这两个条件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的。

四、小游戏:找找身边的摩擦力
师:同学们,摩擦力可是无处不在的!咱们再来玩个游戏——找找身边的摩擦力。

男女生轮流抢答,两分钟时间,看谁找得多。

注意不能说重复了。

好,比赛——开始!
(学生抢答,老师计数)
生:写字时,笔尖与作业本之间有摩擦力。

生:游泳时,水与我们的身体之间产生了摩擦力。

……
师:时间到。

比赛结果,男生获胜!女生把掌声送给男生。

恭喜男生。

评析: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把游戏贯入到学习之中,调动了每个孩子的积极性,男女生间的比赛更是竞争激烈,大家争分夺秒,思维活跃极了。

通过游戏检验学习效果,何乐而不为?
五、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大胆推测
师:大家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摩擦力。

那,你认为不同物体,摩擦力大小相同吗?
生:不同。

师: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影响因素)咱们先来推测一下,你认为——?
生:我认为和物体的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

生:我认为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生:我认为和速度有关系。

……
师:大家推测有这么多因素影响着摩擦力的大小。

现在呢,咱们就选定其中的一项进行探究。

[来源学科网](板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介绍材料,设计方案
师: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呢?先打上一个问号。

科学不能靠猜想,要尊重事实。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出示器材)老师准备的材料有玻璃、木板、砂纸、毛巾、小木你准备怎么做呢?打开实验箱,根据这些材料,还有弹簧测力器。

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想出办法?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巡视)
师:那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怎么做?
生:我们准备用弹簧测力器拉着小木块分别在玻璃、木板、毛巾和砂纸上匀速前进,然后看测力器上的刻度是多少,就知道摩擦力是多少了。

师:你们小组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

我们也是准备这么做的
师:哪个小组还有要补充的。

生:我要提醒一下大家注意,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好。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提醒。

咱们就这么办。

那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注意事项):]来源[3、学生做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师:好了,现在做实验吧。

(学生开始实验)
4、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生:我们用测力器拉着小木块在玻璃上匀速前进,测出的摩擦力是1格,在木板上是3格,在毛巾上是12格,在砂纸上是18格。

我们
得出的结论是: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有关系的。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还有哪个组汇报?(投影展示)
师:其他组有不同结论吗?Z|X|X|K]网科学来源[ :没有。

生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确师:大家的结论是一致的。

摩擦力越小;问号可以去掉了。

什么关系呢?接触面越光滑,有关系。

接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板书:摩擦力越小
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那,我要是想让摩擦力变小,可以怎么办呢?师:可以让接触面变得光滑一些。


师:让摩擦力变大,又可以怎么办呢?
生:让接触面变得粗糙一些。

评析:学生推测有很多种原因会影响到摩擦力的大小,只要是积极思维得出的,都是值得表扬的。

但到底是哪些因素呢,由于时间有限,不能一一作答。

所以,确定好一个研究对象、介绍完实验器材后,剩下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

小组同学根据材料互相讨论,得出方案并认真做实验。

体现出一种合作互助的意识。

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发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猜测----探究----发现的过程。

发现原理后,反方向推理,运用原理来解决问题,为摩擦力的应用打下基础。

六、摩擦力的应用、拓展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你们能发挥聪明才智,为蓝猫和淘气解决一件麻烦事吗?请看视频。

蓝猫他们为什么会滑倒爬不起来呀?
生:是因为地板太光滑了。

师:快想想办法呀!让蓝猫他们能够站起来顺利地通过?
生:可以给它一双鞋。

鞋底很粗糙的。

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

生:还可以在地上铺一层沙子,也是增大摩擦力。

师: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增大摩擦力。

冬天,汽车在雪地上行驶,为什么要上防滑链呢?
生:是为了让接触面变得更粗糙,从而增大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防止汽车打滑。

师:饮料瓶的瓶盖上为什么要制造花纹呢?
生: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容易扭开。

师: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增大摩擦力?
生:不是,有时候要减小摩擦力。

师:你知道滑滑梯的表面怎么这么光滑?
生:让接触面变得更光滑,减小摩擦力。

师:工人师傅为什么要在机器的活动部位加润滑油呢?
生: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让机器运转得更快些,防止磨损。

师:所以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大有益摩擦力,减小有害摩擦力。


师:现在,请参加游戏的同学上台来。

(问男生)你知道为什么会输吗?
男生:是因为我这端涂了润滑油,比较光滑,摩擦力太小了。

师:(问女生)你又胜在哪里呢?
女生:我这端套了橡胶套,摩擦力增大了。

师:原来是摩擦力的原因啊。

(出示有橡胶套的笔)那,笔杆上的橡胶套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生: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让我们写字时握得更紧一些,不至于滑落,方便书写。

评析: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事例,证实了学习目标已经达到
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以提出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整节课更显完整。

七、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知道了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生:我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生:我知道了怎样增大摩擦力。

……
师:当然了,摩擦力的大小不仅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咱们以后再接着研究。

评析: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谈收获,是在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结尾处的问题,引起学生更多的探索欲望。

总评
本课是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

在具体执教的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立了教学内容为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学习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延伸,增设了寻找身边的摩擦力及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扩展了摩擦力的应用。

以充满趣味的游戏开课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整节课构思新颖,趣。

在亲自动手实验中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在激烈的比赛环节中巩固摩擦力的无处不在,在积极的思维中探索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理论与应用的结合中,检验学习效果,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以提出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结束,整节课的设计流程体现了一个步步深入、循序渐进、高度统一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