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卟啉-富勒烯配合物的光谱和光伏性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锌卟啉-富勒烯配合物的光谱和光伏性质研究
张文保;韩燕;单立冬;凡素华
【摘要】采用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电子取代基的锌卟啉-富勒烯配合物[ZnP-C60和(p-OCH3) ZnP-C60]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与ZnP-C60相比,含甲氧基修饰的锌卟啉-富勒烯(p-OCH3)ZnP-C60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射谱带均发生红移.以氙灯作光源,利用三电极光化学电池系统研究了两者在O2/H2O、I2/I3-、Fe(CN)63-/Fe(CN)64-和BQ(苯醌)/H2Q(氢醌)四种介质中的的光伏性质.结果显示,(p-OCH3) ZnP-C60具有优良的光伏性能,尤其在O2/H2O介质电对中,光生电压最大为215 mV.
【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0)004
【总页数】4页(P47-50)
【关键词】卟啉-富勒烯;光谱性质;光伏性质
【作者】张文保;韩燕;单立冬;凡素华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阜阳236037;阜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阜阳236037;阜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阜阳236037;阜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3.7
作为卟啉母体的卟吩(Porphine)是由4个吡咯环和4个次甲基桥联起来的大环共轭化合物。
通过在卟吩环的5,10,15,20 位即中位(meso)或者β位进行修饰得到带有取代基的同系物和衍生物的总称即卟啉[1]。
卟啉化合物由于独特的大环共轭结构、在近红外区有强的光谱响应、优良的化学、光、热稳定性等优点使之不仅是良好的电子给体(D)而且是优良的光敏剂[2,3]。
富勒烯(C60)由于具有高度共轭的三维结构、较小的重组能使之成为“人工模拟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理想电子受体(A)[4]。
在卟啉与富勒烯(C60)形成的D-A 二元体系化合物中[5,6],富勒烯可以加速正向电子转移和减小逆向电子转移,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电荷分离态的寿命。
因此,富勒烯键合卟啉后可提高对太阳光的捕获效率[7]。
厦门大学杨森根课题组[8,9]研究了自由碱卟啉-富勒烯与锌卟啉-富勒烯及不同金属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光电性质。
同时报道了不同电子取代基修饰的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但是基于不同电电子取代基修饰的卟啉-富勒烯化合物对光电性质的影响报道尚少。
本文通过光谱法研究了具有不同电子取代基修饰的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光谱特征,通过光伏效应装置研究了它们的光伏性能,探索取代基对光谱和光伏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Cary Eclipse 荧光分光光度计(美国Varian 公司),2501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溶剂三氯甲烷重蒸或分子筛干燥。
光电性质装置系统参见文献[10]。
1.2 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合成
锌卟啉-富勒烯ZnP-C60和(p-OCH3)ZnP-C60的合成及表征参见文献[11],
结构式见图1。
1.3 实验方法
光伏效应测定介质溶液的配制、电极的制备和电化学测试装置按照文献[8]的方法。
光照和暗态条件下分别测出研究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开路光电位(Voc)和开
路暗电位(Vd),研究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短路光电流(Isc)和短路暗电流(Id),利用
公式ΔV=Voc-Vd和ΔI=Isc-Id,算出光生电压、光生电流。
图1 ZnP-C60和(p-OCH3)ZnP-C60的结构式
2 结果与讨论
2.1 光谱性质
ZnP-C60和(p-OCH3)ZnP-C60化合物在氯仿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见图2。
两者在~256、~307 nm 处均出现两个吸收谱带,这两个谱带为富勒烯(C60)在
紫外区的特征吸收带[12]。
自由碱卟啉在可见区产生一个强吸收的Soret 带和
四个中强吸收的Q 带。
依据卟啉光谱的Gouterman 四轨道模型[13],电子跃
迁是由最高占据轨道a1u(π),a2u(π)至最低空轨道eg(π*)。
其中a1u(π)→eg(π*)形成紫外区的Soret 带,a2u(π)→eg(π*)形成可见光区的Q 带,按其吸收波长从高到低依次称之为QⅠ、QⅡ、QⅢ、QⅣ带。
当金属离子与自由碱卟啉形成配合
物后,Q 带吸收峰减少。
在锌卟啉-富勒烯配合物中,有2个典型的卟啉环的Q 带吸收峰。
这是由于金属离子与卟啉环内的氮原子配位后,对称性提高,从而使吸收峰的数目减少[8]。
图2 ZnP-C60和(p-OCH3)ZnP-C60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a:ZnP-C60;曲线b:(p-OCH3)ZnP-C60;氯仿为溶剂)
比较不同电子效应取代基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光谱数据(表1)可知:甲氧基苯基取
代的锌卟啉-富勒烯(p-OCH3)ZnP-C60与苯基取代的锌卟啉-富勒烯ZnP-C60相
比较,Soret 带发生明显的红移,红移4 nm;Q 带也有一定波长的红移,红移2
nm。
这种现象是因为取代基甲氧基(—OCH3)的给电子能力强于苯环上的氢(—H)及n 电子与大环的(电子共轭,扩大了(共轭体系使谱带发生红移。
同时,在两种配合物中,富勒烯的特征吸收谱带并未受到影响,这说明于卟啉环中引入不同电子效应取代基对受体的影响甚微。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14,15],在卟啉-富勒烯形成的给受体中,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分析,分子最高占居轨道(HOMO)电子云主要布居在给体卟啉环,分子最低空轨道(LUMO)主要定域在受体富勒烯C60,引入给电子能力强的甲氧基苯基于卟啉环,将使分子的HOMO 轨道电子云密度增加,致使轨道能级升高。
而LUMO 轨道能级影响较小。
因此导致LUMO 和HOMO 轨道能极差(ELUMO-EHOMO)变小,谱带发生红移。
表1 ZnP-C60和(p-OCH3)ZnP-C60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数据(氯仿为溶剂)
图3 ZnP-C60和(p-OCH3)ZnP-C60的荧光光谱(曲线a:ZnP-C60;曲线b:(p-OCH3)ZnP-C60;氯仿为溶剂,激发波长λex=550 nm)
ZnP-C60和(p-OCH3)ZnP-C60在三氯甲烷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如图3 所示,数据见表1。
由图和表数据可得,两者于~610 和~655 nm 处均有基于锌卟啉部分的发射谱带,同时于720 nm 处有一较弱的谱带,这一谱带归属为1。
相对于ZnP-C60,(p-OCH3)TPPOH 的荧光光谱谱带分别由598 和642 nm 红移到602 和648 nm。
这是由于给电子基团甲氧基推电子能力大于氢的推电子能力,—OCH3使卟啉环给出(电子的能力增加,导致HOMO 和LUMO 之间的能隙减小。
因此,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吸收的能量减小,有利于荧光的产生。
根据荧光产生的原理,吸光过程与辐射过程遵从相同的选择规则,给电子取代基将有利于荧光的产生,从而使荧光光谱峰发生红移[17]。
2.2 光伏性质
ZnP-C60和(p-OCH3)ZnP-C60与GaAs 复合电极作工作电极测定的光伏效应值见表2。
结果表明,在GaAs 电极表面沉积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ZnPC60和(p-
OCH3)ZnP-C60)后,光生电压值均明显增大(表中用厚度0 表示),最大为215 mV,这说明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电转化性能。
其原因(1)在强电子给体卟啉和强电子受体富勒烯形成的D-A 化合物中,光照下,形成电荷分离态的量子产率高,这有利于提高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
(2)锌卟啉和C60均具有众多的π 电子,它们之间所形成的π-π 相互作用也可能促进光照下的电子流动,使光伏效应值进一步提高[8,9]。
表2 ZnP-C60/GaAs 和(p-OCH3)ZnP-C60/GaAs 复合光电极的光伏效应
光伏效应值大小与介质电对、化合物镀层厚度及卟啉环外不同效应电子取代基的性质有关。
介质电对的影响:4 种介质电对中,O2/H2O 介质电对获得最好的光生电压。
这主要是由于电极与介质电对溶液达到平衡时,费米能级Ef(O/R)的位置与光照后的光电极[(p-OCH3)ZnP-C60/GaAs 及ZnPC60/GaAs)]的准费米能级Ef* 之间的差距不相同引起的,差值越大,产生光生电压值越大。
镀层厚度的影响:当镀层厚度从0 逐渐增大时,光伏效应值迅速增大且厚度在1~2 μm 范围达到一个最大值。
继续增加镀层厚度,光伏效应值又逐渐减小。
这归结为三种因素的综合影响:(i)于GaAs 电极镀上化合物后,产生光生载流子的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分子增多,在空间电荷区电场作用下将会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从而使光伏效应值增大;(ii)镀层厚度增大,薄膜电阻也迅速增大,导致光伏效应值减小;(iii)电子和空穴复合几率随厚度增大而增大,这使光伏效应值减小。
不同电子效应取代基的影响:在电子受体都为富勒烯(C60)的情况下,甲氧基苯基取代的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较苯基取代锌卟啉-富勒烯化合物具有更好的光伏效应。
这是由于甲氧基推电子能力强,使卟啉环给出(电子的能力增强,以致增强了电子的流动性,光伏效应值相对较大。
3 结论
ZnP-C60和(p-OCH3)ZnP-C60的光谱性质表明,于卟啉环引入给电子能力较强
的甲氧基,致使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谱带均发生红移。
光伏效应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电转换性能,该类化合物在O2/H2O 介质电对且镀层厚度在1~2 μm 时,具有优良的光电转换性能,含有给电子能力更强的基团化合物(p-OCH3)ZnP-C60的光伏性能比ZnP-C60配合物的更好。
参考文献:
[1]佘远斌,孙志成.卟啉及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化学试剂,2011,33(9):769-772,784.
[2]Hayashi S,Tanaka M,Hayashi H,et al.Naphthylfused π-elongated porphyrins for dye-sensitized TiO2cells[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8,112(39):15576-15585.
[3]Campbell W M,Jolley K W,Wagner P,et al.Highly efficient porphyrin sensitizer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2007,111(32):11760-11762.
[4]Luo C,Guldi D M,Imahori H,et al.Sequential energy and electron transfer in an artificial reaction center:formation of a long-lived charge-separated stat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0,
122(28):6535-6551.
[5]Hizume Y,Tashiro K,Charvet R,et al.Chiroselective assembly of a chiral porphyrin-fullerene dyad:photoconductive nanofiber with a top-class ambipolar charge-carrier mobilit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0,132(19):6628-6629.
[6]Brennan B J,Liddell P A,Moore T A,et al.Hole mobility in porphyrin-and porphyrin-fullerene electropolymers[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13,117(1):426-432.
[7]D’Souza F,Gadde S,Islam D M S,et al.Multi-triphenylamine-substituted porphyrin-fullerene conjugates as charge stabilizing“antenna-reaction center”mimics[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2007,111:8552-8560.
[8]杨森根,刘见永,吴振奕,等.四种新型D-A 化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12):2248-2251.
[9]杨森根,凡素华,刘见永,等.MP-C60(M=Zn,Cu,Co)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电转换性能研究[J].化学通报,2006,9:651-655.
[10]陈再鸿,郑标练,詹梦熊,等.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光伏效应[J].厦门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6(5):599-604.
[11]凡素华,杨森根,吴振奕,等.共价键连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6,22(7):1299-1302.
[12]Hare J P,Kroto H W,Taylor R.Preparation and UV/visble spectra of fullerenes C60 and C70[J].Chemical Physics Letters,1991,177:394-398. [13]Gentemann S,Medforth C J,Forsyth T,et al.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nformationally distorted metalfree porphyrins.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activation mechanisms of the lowest excited singlet state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94,116(16):7363-7368. [14]Cramariuc O,Hukka T I,Rantala T T,et al.TD-DFT description of photoabsorption and electron transfer in a covalently bonded porphyrin-fullerene dyad[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2006,
110(45):12470-12476.
[15]D’Souza F,Amin A N,El-Khouly M,et al.Control over photoinduced energy and electron transfer in supramolecular polyads of
covalently linked azaBODIPYbisporphyrin‘molecular clip’hosting fulleren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2,
134(1):654-664.
[16]凡素华,张文保,王珊珊,等.共价键连锌卟啉-富勒烯配合物的性质研究[J].化学通报,2011,74:w2011007.
[17]樊美公.光化学基本原理与光子学材料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