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现场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现场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图" "
预埋件及预留竖向钢筋
绑扎隔墙钢筋 隔墙钢筋为双向单层 " $"@ !""。 ($) 在楼板及墙体表面弹出隔墙
室内 !室外平均气温 !98 以下, 外最 小 温 差 为 $"8 ; 相对湿度 :"; 以下 被测部位外表面 #无风或微风, 避免雨雪和阳光直射 围护结构两侧 室内外 空 气 温度 差、 传热量 $"""22 3 $"""22 左右 标准差为 "<"": 传热系数
!!!!!!!!!!!!!!!!!!!!!!!!!!!!!!!!!!!!!!!!!!!!!!
绑挂铅丝网、 单面支模 在隔墙钢筋上绑挂铅丝网, 然后根
据隔墙边线单面支模 (留出抹灰 量) 。 此单面支模受力很小, 因此支搭比较简 单 (见图 !) , 门口处单独用木方支设木
#
灰完毕 *+ 内 (一般抹灰后 *+ 达到足够 强度) , 应避免碰撞隔墙。 & 应严格按 设计要求控制隔墙厚度。 颐源 小 区 单 幢 住 宅 楼 平 面 面 积 现制隔墙施工组织 " 班 &((($" 左右, 工人, 一班自下而上, 一班自上而下, 平 均 %+ 可完成 & 层。 现制隔墙成本与一般预制隔墙比 较稍高。但其整体性好, 线盒、 线槽敷 设方便, 管线卡子容易固定, 不易开裂。 (刘锡洁 王广利, 中国建筑一局 三公司, 北京西四环南路 #" 号中建一 局大厦 &&(, 号 &(((*%)
"
住宅用单层钢筋网 现制隔墙施工做法
中国建筑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北京 颐源小区近 !" 万 2! 的工程采用了现 制隔墙, 效果良好。 现制隔墙分为厨房、 卫生间用隔 墙 (地面做防水) 和普通隔墙。其厚度 有 ! 种: ( 用 于 标 准 层,层 高 6"22 、 (用于设备层, 高 #<92) 。 !<62) $""22 现制隔墙构造如图 $ 所示。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一、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应采用稳态法或非稳态法进行。

稳态法适用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精确测定,非稳态法则适用于工程初步评估或现场快速检测。

具体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测试需求。

二、检测仪器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所需的仪器应满足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主要仪器包括:热流计、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必要的辅助设备。

所有仪器都应在有效期内,并定期进行校准。

三、检测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测试对象,清理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

2. 开始测试: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热流量和温度数据。

3. 结束测试:测试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并记录所有数据。

4. 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四、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等步骤。

应根据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出准确的传热系数值。

五、检测报告编写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测试对象描述、测试环境、测试方法、仪器校准、测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测试结果及判定等。

报告的编写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六、检测精度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精度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测试条件确定。

通常情况下,精度要求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七、检测人员资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熟悉测试方法和仪器操作。

八、检测安全要求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试现场的安全。

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九、检测结果判定根据所测得的传热系数值,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围护结构,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十、检测周期与频次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周期与频次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对于新建工程,应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以评估其热工性能状况。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山东鉴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山东鉴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批准人: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审核:编写:职业道德规范一、服从领导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

二、爱岗敬业,积极热忱,恪尽职守,始终如一。

三、提高技能,持证上岗,无上岗证及不能胜任者不得独立操作报出数据。

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公正无私的作风对待检验工作。

五、不欺瞒客户,不得以不正确或无效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六、工作期间精力集中,不得漫不经心或擅自离岗。

七、不虚报、空报数据,以实测结果为准。

八、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检验工作。

九、有问必答,有惑必解,体现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

十、衣帽整齐干净,室内环境清洁。

目录修改页职业道德规范目录第一章检测目的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章依据标准第四章检验仪器第五章检验步骤第六章数据处理第七章注意事项第八章附表第一章试验目的1、规范本公司检测安全网的作业过程,确保检测符合规范要求第二章适用范围使用本公司对安全网的性能测试第三章依据标准GB5725-2009《安全网通用技术条件》第四章检测仪器1、AQW-I安全网抗冲击及耐贯穿性能试验机第五章实验步骤测试钢球试验:1 按下降按钮将快速释放机构移动到可以安装钢球的位置,再将钢球挂在快速释放机构吊环上。

按上升按钮将钢球提升到制定高度,然后按下释放按钮钢球自由下落冲击试件。

2被测试件的种类和大小各不相同,在试验不同规格的安全网时可通过移动钢管与钢管扣件调整试件框的大小,进行安装试件。

调整后的试件框中心必须与释放机构的吊环中心一致。

耐贯穿性能试验:1 耐贯穿性能试验被测试件需放(1×1)m,倾斜30°框架内。

在试验前将释放机构放下到可以安装测试棒的位置,再摆放试件框将其中心与释放机构吊环中心一致。

安装测试棒至释放机构吊环上,将其提升到制定高度,按下释放按钮测试棒自由下落冲击试件。

2 在进行贯穿性能试验时,必须先将释放机构降下到可以安装冲击物的制定高度后,再摆放试件框。

试件框脚轮通过固定顶杆固定。

第六章主要数据指标1.钢球质量:(100±1)kg2.测试棒质量:(5±0.2)kg3.检测试件最大规格:6000mm×3000mm4.设备外形尺寸(长宽高):(7200×4200×12000)mm5.电压:AC380V 1.8kw第七章注意事项1.安全网试验属破坏性试验,试验时需有安全人员协助,以防造成误伤事故。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研究总结。

1. 引⾔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测试。

⽽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中的能耗状况和施⼯过程的偏差也起着⾮常重要的作⽤。

本⽂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进⾏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传热系数就偏⼤。

该⽅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选的⽅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法,但是这种⽅法⽤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该⽅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程⼜在⾮采暖期竣⼯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

在计算时所⽤到的内外墙表⾯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献[2]对实验⽤房进⾏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如表1)。

⽂献[3][4]就其它环境(如⾬⽔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的影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检测依据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2.2《建筑物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23483-2016)3、技术指标热流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4、主要仪器设备4.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5、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持证上岗人员,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应认真负责。

6、试验方法6.1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6.1.1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传热系数宜采用热流计法进行测定。

6.1.2 测点位置:宜用红外热像技术协助确定,测点应避免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分,不要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被测区域的外表面要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6.1.3将热流计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要与表面完全接触;热流计不应受阳光直射。

6.1.4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温度传感器。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温度传感器连同其引线应与被测表面接触紧密,引线长度不应少于0.1m。

6.1.5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测试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范围在±3K之内,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温度与低温侧表面温度以满足下表的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不应高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温差要求6.1.6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应同步记录,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m,可以取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6.2建筑物室内外平均温度的测定6.2.1采用温度自记仪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测试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

6.2.2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部位应为底层、顶层和中间层的代表性房间,且每层的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操作规程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操作规程
13、然后插入u盘,点击数据→数据导入→子文本文件导入。用户可选择已经有现场设备导出到u盘上的文本文件将数据导入数据库。
14、在主画面点击数据→生产报告。
10、设置旁边的管理可以导出、删除数据,用时刷新一下。
11、做完实验,导出数据(尽可能容量小的u盘),在电脑上找到安装包里的(setup.exe)双击。按照通常windows应用程序安装过程安装向导引导安装。然后启动程序。
12、在主画面点击数据→选择表面热阻弹出表面热阻选择。按现场情况选择表面热阻,也可直接输入表面热阻。修改之后点击保存菜单保存数据。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操作规程
1、根据检测标准选好内、外墙对应测试点。
2、墙体温度传感器用胶带紧贴在外墙表面。
3、将热箱扣压在内墙测试点上并用支撑杆牢固顶紧,连接室外传感器、加热、室内传感器和热流密度线到控制箱,连接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表示电源工作正常。
4、将仪表箱电源线和天线分别对应位置接好,打开操作面板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触屏亮,温度及热流值显示正常即可。
5、与服务器端确认是否收到数据,正确收到数据后表明整套系统工作正常,现场安装完成。
6、将其余有关数据线按标号对应接好。
7、触摸屏主页上一共三个按钮(搜索、开始、停止),在触摸屏上点击搜素会出现相应的热箱标号。
8、点击开始即可开始本次试验,停止键下方会显示本次试验标号。停止键会终止本次试验。
9、可以在主页差15-25摄氏度),采样周期(如果需要的采样密集就把时间调小)。设备名称,域名,端口不需要改动。

围护结构实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围护结构实体检测作业指导书

围护结构检测作业指导书一.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介绍《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果。

主要突出了工程验收中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并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的实际情况。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采暖与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和附属设备及其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二. 检测术语、检测方案及检测流程2.1 检测术语2.1.1 进场验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并形成相应验收记录的活动。

2.1.2 进场复验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等在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部分或全部性能参数检验的活动。

2.1.3 见证取样送检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活动。

2.1.4 现场实体检验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的见证下,对已经完成施工作业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在工程实体上抽取试样,在现场进行检验或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的活动。

简称实体检验或现场检验。

2.1.5 质量证明文件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一同提供的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

通常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

进口产品应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

适用时,也可包括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取样检验和现场实体检验等资料。

2.1.6 核查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核对。

包括: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内容的正确性、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以及整理归档情况的检查,以及将技术资料中的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构件、设备或产品实物进行核对、确认。

HT-3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仪word资料9页

HT-3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仪word资料9页

HT-3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仪使用手册北京博仁集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3月目录1. 热流计法 (4)2. 实验室检测方法 (5)2.1试件的状态调节 (5)2.2传感器的布置 (5)3. 现场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6)4. 概述 (7)5. 技术规格 (8)5.1 输入信号 (8)5.2 电源条件 (8)5.3 环境 (8)6.接线方式 (8)6.1 温度的接线方式 (9)6.2 热流的接线方式 (9)7.功能说明 (10)7.1 显示修正 (10)7.2 数字滤波 (10)7.3 报警 (11)7.4 输出上限及输出下限 (11)7.5 通讯接口 (11)8.仪表运行………………………………………8.1 键盘 (12)8.2 运行界面 (13)8.3 总貌界面 (13)8.4 数显界面 (14)8.5 棒图界面 (15)8.6 曲线界面 (16)9.仪表组态 (17)9.1 系统组态 (17)9.1.1 USB数据转储 (17)9.1.2 数据查看 (18)9.2 通道组态 (18)9.2.1通道编号的修改 (19)9.2.2 信号类型 (19)9.2.3 量程上限量程下限 (19)10.报警组态 (20)11.报表组态 (21)12.打印组态 (21)13.软件使用方法 (23)14.故障分析及除 (26)1.热流计法1.1 现场温度热流的布置使用热流计法做墙体保温性能检测试验时按下表布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计:注:要求温度传感器和热流计片要与试件接触良好。

1.2 计算公式使用算术平均值计算热阻和传热系数,公式如下:R=△t/q=(Ti-Te)/(C×E)K=1/(R+Ri+Re)R —试件本身热阻;m2*k/w△ t —试件冷热表面温差;℃q —热流C —热流计标定系数;w/m2*mvE —电动势(热流计读数);mvK —传热系数;w/m2*kRi —试件内表面换热阻;对墙体一般取0.11m2*k/wRe —试件内表面换热阻;对墙体一般取0.04m2*k/w 2. 实验室检测方法2.1 试件的状态调节为减少试件中热流受水分的影响,建议试件在测量前调节到准干燥状态。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引言•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概述•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目•现场检测方法的优化建议和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录01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建筑节能的深入推进,对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方法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衡量建筑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准确检测对于建筑节能改造、能源审计和能耗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实验室检测和模拟计算,而现场检测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1010203间接测量法的定义间接测量法不需要破坏围护结构的表面,可以在已经建成的建筑上使用。

间接测量法的优点间接测量法的缺点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的定义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的优点红外热像仪检测法的缺点红外热像仪检测法01热流计法该方法通过在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测量热流密度,从而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流计法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需要长时间稳定测量,对现场条件要求较高。

热流计法是一种直接测量围护结构热流密度的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屋顶、门窗等。

热电偶法热电偶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来计算传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将热电偶探头嵌入围护结构表面,测量表面温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电偶法具有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的优点,但需要严格控制现场条件,避免干扰测量结果。

热敏电阻法热敏电阻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围护结构内部温度来计算传热系数的方法。

该方法将热敏电阻嵌入围护结构内部,测量内部温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敏电阻法具有测量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但需要破坏围护结构,对建筑造成一定影响。

01优点适用于各种建筑围护结构,测量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

测量原理通过控制热箱内的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使热箱内壁受到传热作用,传热过程进行一段时间后,热箱内壁的温度达到平衡,测量内壁的传热系数。

缺点需要使用大型设备,检测过程比较繁琐,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02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 测方法概述
现场检测方法分类
01
热流计法
通过测量围护结构内表面的热流强度,结合内表面温度和材料热物性参
数,计算出传热系数。该方法适用于稳态传热条件下的围护结构传热系
Hale Waihona Puke 数检测。02热箱法
通过测量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和热流强度,结合外表面材料热物性参数
,计算出传热系数。该方法适用于稳态传热条件下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新型检测技术研发
进一步研发高效、准确的建筑围 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 如红外热像仪、热线风速仪等。
智能化检测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开发智能化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 系数现场检测系统,提高检测效
率和准确性。
多功能检测设备
研发具备多种功能(如测量、分 析、诊断等)的建筑围护结构传 热系数现场检测设备,满足不同
明确检测建筑围护结构的类型、材料、构造等信息,以便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制定检测计划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
现场测量与记录- 确定测量点
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温度、热流等数据的整理。数据处理
04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 测方法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检测前应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 全,避免因检测操作导致结构 破坏或人员伤亡。
红外热像仪法
设备昂贵、操作简便、测 量精度较高,适用于非稳 态传热条件下的围护结构 传热系数检测。
现场检测方法适用范围
热流计法
红外热像仪法
适用于混凝土、砖、石等材料的围护 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也可用于金属、 玻璃等材料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 。
适用于混凝土、砖、石等材料的围护 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也可用于金属、 玻璃等材料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 。

201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201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热工测试仪器使用方法和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实验测试总结出围护结构不同部位的热工性能特点和规律,并分析室外气候与建筑形态及围护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方法和测点选择1、测试建筑外墙面的温度场分布(15个点以上):用红外测温仪直接测试表面温度。

在教室外的南墙和西墙选择测点,每个测点测3个数据。

尽量选择墙面不同特征的测点。

2、测试建筑外墙面附近空气的温度场分布和风速场分布(15个点以上)用温湿度仪和风速仪直接测试温度和风速。

测点选择和墙面测点对应,每点测一个数据。

3、测试热流板的热阻(不包括内、外表面热转移阻),用红外测温仪想办法测出热流板的内、外面的温度.并用单点热流计读出其热流。

然后用公式R =(ti—te)/q求出热流板的热阻。

选择二个不同特征的测点,每个测点测三组数据后求平均值,得出三个点的热阻R1,R2,R3。

4、在三种不同的地面材料上各选择1点,用红外测温仪测试表面温度。

每个测点测3个数据后求平均值。

三、实验仪器温湿度仪,风速仪,热流计四、实验记录1. 记录测点分布图;2、记录测试场地周围环境:3、记录建筑围护结构特征;4、记录实验数据;5、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异常情况;6、记录天气状况:7、记录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编号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1.画出温度、热流、风速测点分布图;2.根据墙面温度场分布分析围护结构不同部位的热工性能特点和规律,3、根据室外温度、风速场分布分析室外气候与建筑形态及围护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

4、根据不同材料地面温度测试值,分析地面材料的选择对室外热气候的影响。

六、实验报告内容1.要求用A4大小的纸张书写;2.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日期、实验人员、同组人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分析,实验体会及建议。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室内舒适度,促进建筑节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该技术。

一、传热系数的概念及意义传热系数是衡量传热性能的指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对于建筑物来说,传热系数越小,说明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越好。

而且,高传热系数意味着建筑物会浪费更多的能源,耗费更多的资金。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改造中,对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二、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的分类为了完成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现场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三种:热流计法、热反射法和红外辐射法。

1.热流计法:热流计法通过安装在建筑表面的热流计来测量传热系数,该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并且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但是,热流计法需要在建筑外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探测器,从而会影响建筑外观。

2.热反射法:热反射法将热源放置在建筑外部,并使用照射探测器来测量热量的反射,从而计算传热系数。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改变建筑外部的特点等优点,但是其精度受环境和光照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误差。

3.红外辐射法:红外辐射法通过红外测温仪对建筑物表面进行测量,根据建筑表面的热辐射特性计算传热系数。

此方法非常适用于大面积的测量,其优点在于免去了联系测量点和测量仪器的麻烦,但是精度相对较低,而且需要保证测试面积的整洁和平整。

三、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传热系数现场检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2.在检测前要对测量区域进行清扫,并剔除可能影响检测的因素;3.在进行检测前要确定检测环境,以及计算好测试数据所需的标准参数。

四、检测步骤及方法1.确定测量区域及方向:确定测量位置,需要针对不同建筑提出不同的方案。

一般地,建议在南、北、东、西四个方向各取一个点,从底层至顶层测量数据。

2.测量传热系数: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记录检测数据。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采暖供热量是衡量建筑物热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的检测方法可以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测方法。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流密度与温度差之比。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建筑材料、构造、局部构造细节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实际测量获得。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如下:1.在室内外隔热层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安装温度传感器,每个位置至少安装两个温度传感器,并与数据采集仪相连。

2.对外表面和内表面施加不同的热流密度,来实现温度差的测量。

可以使用恒温水槽或加热板等设备对外表面和内表面进行加热或冷却。

3.根据测量到的温度差数据,通过传热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采暖供热量是指单位时间内供热系统传递的热量,与建筑采暖性能密切相关。

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如下:1.在热源侧和散热侧分别安装流量计、压力计、温度传感器等仪器,并与数据采集仪相连。

2.记录热源进口和出口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计算得到热源的热流量。

3.记录供热系统内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计算得到供热系统内的热流量。

4.根据热源的热流量和供热系统内的热流量,计算得到实际供热量。

总之,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采暖供热量是衡量建筑物热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可以为建筑节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建筑行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提高建筑能效和热舒适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精品文档]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精品文档]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批准人:颁布日期:实施日期:审核:编写:职业道德规范一、服从领导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

二、爱岗敬业,积极热忱,恪尽职守,始终如一。

三、提高技能,持证上岗,无上岗证及不能胜任者不得独立操作报出数据。

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公正无私的作风对待检验工作。

五、不欺瞒客户,不得以不正确或无效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六、工作期间精力集中,不得漫不经心或擅自离岗。

七、不虚报、空报数据,以实测结果为准。

八、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检验工作。

九、有问必答,有惑必解,体现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

十、衣帽整齐干净,室内环境清洁。

目录修改页职业道德规范目录第一章检测目的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章依据标准第四章检验仪器第五章检验步骤第六章数据处理第七章注意事项第八章附表第一章试验目的1、掌握建筑外窗传热系数检测的标准方法2、掌握窗户保温性能的分级标准。

第二章适用范围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检验。

第三章依据标准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 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DB13(J)63-200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3(J)24-200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程》JGJ 26-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四章检测仪器1、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2、黄油材料等。

第四章检测条件检测期间室内平均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第五章实验步骤1 测点位置的确定测量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2 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①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

②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的位置安装。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指热量通过建筑结构表面到达室内或室外的速率,也叫建筑外墙的U值或热传递系数。

这个系数的大小影响着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室内外温差的控制。

为了掌握建筑的传热性能,需要进行一定的热工性能测试。

本文就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传热系数检测原理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检测原理是利用热量的传导过程,测量建筑墙体局部位置热的流动情况,然后计算U值和热阻。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整体热传导可以看作是各个部分和物件的热传导的简单叠加。

因此,某个部位的热平衡只受局部的热通量、面积、传热系数的影响。

为了获得建筑围护结构传输系数,首先要从局部开始测量,所以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分为两大部分:建筑围护结构贴面测量和内部测量。

二、建筑围护结构贴面测量建筑围护结构贴面测量是在建筑物表面进行测量,通常采用测量局部温度和表面热流密度的方法。

测量方法主要有:热通量法和热阻法。

热通量法是基于建筑外表面温度和热传导的测量方法。

测量过程需要安装红外线传感器、风速计、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环境,但面对实际建筑物,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性,测试结果往往存在误差。

热阻法是基于建筑围护结构的输热过程来测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热阻。

测量过程需要测量两点之间的温差、热流量和材料厚度等数据。

这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

三、内部测量内部测量是在建筑物室内进行的测量。

其方法是在建筑围护结构内部设置探头,测量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计算U值和热阻。

内部测量的方法包括倒置法、热损失法和逆热通量法。

倒置法是在建筑物室内的墙体某一侧放置一个固定温度的热源,热源使得墙体温度升高,这时能够通过钻孔在另一侧反向测量墙体一侧表面温度来计算U值和热阻。

热损失法是在建筑物室内沿建筑围护结构放置热带,利用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值和放置位置,计算出局部的热流密度和U 值。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指建筑物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对热的传导能力的测量值。

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能耗和室内舒适度,因此对于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准确测量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个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的示例,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一、测量方法:1.热流计法:通过在建筑物围护结构上安装热流计来测量传热系数。

可以选择常规热流计或热流计阵列,对于大面积测量可以采用热流计阵列。

2.热电偶法:通过在围护结构内外表面埋设热电偶,在不同温度下测量表面温度差来计算传热系数。

3.全场法:使用红外热像仪在整个围护结构表面获取温度分布图像,再通过数值方法计算传热系数。

二、仪器设备:1.热流计:选择品牌知名、测量准确度高的热流计,其中阵列热流计应具备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2.热电偶:选择适合测量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热电偶,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3.红外热像仪:选择具备高分辨率、高温测量范围和精确度的红外热像仪,以及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

三、数据处理:1.对于热流计法和热电偶法,根据测量数据和相应的传热理论计算传热系数。

2.对于全场法,将红外热像仪获取的温度分布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将温度数据转化为传热系数。

3.结合已有的建筑物传热系数标准,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判断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四、检测步骤:1.根据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2.安装热流计或热电偶,保证测温点均匀分布在围护结构表面。

3.进行测量,记录并保存数据。

4.对于红外热像仪,使用合适的设置采集表面温度图像,并导出数据。

5.根据测量数据和传热理论计算传热系数。

6.根据已有标准评估测量结果。

7.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围护结构,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方案,可以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准确测量和评估,为建筑节能和室内舒适度提供科学依据。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1. 测量方法,根据围护结构的具体材料和结构类型,可以采用
不同的测量方法,包括热流计法、温度差法、热板法等。

在选择测
量方法时,需要考虑其适用性、精度和实际操作的便利性。

2. 试验设备,现场测量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需要使用专业的试验
设备,包括热流计、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

这些设备需要
经过校准和检定,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测量过程,在进行现场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的要
求进行操作,包括安装传感器、控制环境条件、记录数据等。

同时
需要注意现场的环境影响,如风速、气温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 数据处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数值。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
误差修正、数据平滑等技术,确保得到准确的传热系数结果。

5. 报告编制,最后,根据测量结果编制现场检测报告,报告应
包括测量方法、设备使用情况、数据处理过程、测量结果等内容,
同时对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说明。

总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涉及到测量方法、试验设备、测量过程、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多个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围护结构节能性能施工质量及评价作业指导书

围护结构节能性能施工质量及评价作业指导书

围护结构节能性能施工质量及评价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指导检查员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性能施工质量及评价,规范检查过程,得到准确的检查结论,出具合格的检查报告。

二、范围:用于围护结构节能性能施工质量及评价。

三、引入文件:《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 132-200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7《聚苯乙烯(EPS)板外保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 22/T 278-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2/436-2007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C 149-2003四、职责:由检查员使用,监督员负责监督,技术负责人对此作业指导书解释。

五、内容:由委托方提供:(1)外保温系统的设计图纸、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和洽商记录;(2)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3)外保温系统的型式检验报告及其主要组成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4)施工技术交底;(5)施工工艺记录及施工质量检验记录;(6)其他必须提供的资料。

1、检查外保温系统及主要组成材料型式检验报告和进场复检报告,表1 膨胀聚苯板主要性能指标表2 耐碱网布主要性能指标表3 胶粘剂的性能指标表4 抹面胶浆的性能指标2、取芯法检查保温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与标准要求;评定依据:GB 50411-2007。

3、现场测量EPS薄抹灰系统EPS板粘结面积;评定依据:4、检查基层与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报告、保温层与基层的拉伸粘结强度试验报告、检查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报告;基层与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0.2MPa,保温层与基层的拉伸粘结强度≧0.1MPa,应对实测热像图进行分析并判断是否存在热工缺陷以及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评定依据:GB 50411-2007。

5、当保温层外粘贴饰面砖时,检查饰面砖粘结强度试验报告,当保温系统辅有锚栓时,检查单个锚栓抗拉承载力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
批准人: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审核:
编写:
职业道德规范
一、服从领导的统一安排,统一指挥。

二、爱岗敬业,积极热忱,恪尽职守,始终如一。

三、提高技能,持证上岗,无上岗证及不能胜任者不得独立操作报出
数据。

四、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公正无私的作风对待检验工作。

五、不欺瞒客户,不得以不正确或无效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六、工作期间精力集中,不得漫不经心或擅自离岗。

七、不虚报、空报数据,以实测结果为准。

八、保质保量及时地完成检验工作。

九、有问必答,有惑必解,体现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

十、衣帽整齐干净,室内环境清洁。

目录修改页
职业道德规范
目录
第一章检测目的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三章依据标准
第四章检验仪器
第五章检验步骤
第六章数据处理
第七章注意事项
第八章附表
第一章试验目的
1、掌握建筑外窗传热系数检测的标准方法
2、掌握窗户保温性能的分级标准。

第二章适用范围
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检验。

第三章依据标准
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 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DB13(J)63-2007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13(J)24-200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规程》
JGJ 26-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第四章检测仪器
1、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
2、黄油材料等。

第四章检测条件
检测期间室内平均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第五章实验步骤
1 测点位置的确定
测量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2 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①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

②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
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3 记录数据
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

可记录多次采样 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二分之一。

第六章 数据处理
1 数据分析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


∑===
n
j 1
j
n
1
j Ej Ij
q )
-(R θθ
式中: R ——围护结构的热阻(m2·K/W ); θIj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第j 次测量值; θEj ——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的第j 次测量值; qj ——热流密度的第j 次测量值;
① 对于轻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小于20KJ/(M2·K )),宜使用夜间采集的数据(日落后1h 至日出)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

当经过连续四个夜间测量之后,相邻两测量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于5%
时,方可结束测量;
②对于重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大于等于20KJ/(m2·K)),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且只有在下列条件得到满足时方可结束测量。

a 末次R计算值与24h之前的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b 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的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

2.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
按下式计算:
K=1/(Ri+R+Re)
式中: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
Ri、Re——内外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第七章注意事项
1.试验结束后应关闭电源,注意清洁和防锈的维护。

2.环境及设备应保持总体清洁,保持环境温度和相对温度。

3.整机长时间停用时,应断开总电源插头,,并注意防锈、防尘。

4.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检定。

5.如果计算机由于病毒侵染或人为删除某些文件,造成系统无法运行,请选恢复系统。

重新安装软件。

6.如果发生电器故障,马上向领导汇报,并联系生产厂家进行维修
第八章附表
1.检验报告
2.原始记录表格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委托单位:统一编号:
检测报告
统一编号: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河北博瑞建工技术有限公司
注:合同范本有风险,使用需谨慎,法律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范本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最好找专业律师起草或审核后使用,谢谢您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