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言表达 提升习作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选编的,凝聚了编者深深的教学意图。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探究课文在表达中的秘妙,以期让学生不仅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从而帮助学生真正习得文本表达的精髓,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关注精彩句段,丰富课堂积累
积累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基础。

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语言积累比习得语文知识方法更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丰富学生的课堂积累。

1.注重词句积累,丰富语言储备
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及改编的。

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借其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锐感与积累意识,为学生今后
的学习运用奠定基础。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赞美小兴安岭四季美的文章,文中运用了好多好词佳句,如绿色的海洋、淙淙地流着、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蓝蓝的天空、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又松又软等等。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按照季节进行分类,并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也可以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运用。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的表达更为生动精彩。

2.关注选材视角,学习如何选材
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之所以感到无话可写,还是与不知道写什么有关系。

其实,生活是个万花筒,可供学生习作的内容有许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捕捉、提炼材料的能力。

因此,
教师要依托教材文本,注重对学生选材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都是关于“童年”的描写,不同作者笔下的童年是不同的,在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一文中选取的是作者童年帮小沙剃头的趣事;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文中,作者叶至善选择的是自己童年一次登台演出的经历;四年级上册《陀螺》一文则是选择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一种游戏来写;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选取的是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玩耍、成长的事情。

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要从选材方面帮助学生感受
到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以丰富学生对童年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明白童年不仅有自由和快乐,也会有遗憾、伤心、不幸等,这样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选材,拓宽选材的视野,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二、关注语言范式,学习遣词造句
教材中好的文章往往在遣词造句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教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进行细细品味与揣摩,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1.关注文本中典型的句式
统编本教材中有很多经典句式,这些句子使整篇课文读起来特别有味道。

教师要关注这些经典句式,为学生今后的运用奠定基础。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文第3自然段以设问句开头,描写了海底的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这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句式,句子中既有比喻又有排比,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作者这样描写的好处,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

统编本教材中像这样的典
文|程治禄
教材教法读写迁移
32
.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07
型句式还有很多,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教师如此对学生进行读写指导,可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2.关注文本中的陌生化语言
陌生化语言是指作者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运用独特的表达方式进行描写的一种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对阅读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统编本四年级上册《陀螺》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

”这句话中的“妩媚”一词原来是形容女子姿态的美好,可是在这儿却用来形容冰尜儿转动的姿态,由此可以看出冰尜儿在作者心中的美好形象与特殊地位。

这种描写形式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陌生的,教学时需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韵味。

还有“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中作者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这种比喻对学生来说完全是新鲜的,超出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与挖掘出文本中的陌生化语言,让学生在品析中感受到“我”对好陀螺的向往与热爱之情,为学生今后与众不同的表达奠定基础。

三、关注文本情感,学习表达情意
在教材中,有些文章之所以让读者感到那么立体鲜活、具有情感,与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运用与独特的修辞手法有着密切关系。

教师要抓住这些词句与修辞表达等方面的
特点,让学生学习其在表达情
意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的表达
助力。

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
感方面的作用
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
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
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
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因此,在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
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
作用。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桂
花雨》一文中写“全年,整个村
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
是为什么呢?结合上下文细细
品读你就会发现,作者这样描
写是为了突出桂花的香气浓
郁直沁入人们的心里,以及作
者对桂花的无限喜爱之情。


如课文中母亲的话“这里的桂
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
的桂花”就隐含着母亲对家乡
的无限思念之情。

那么,作者
在描写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
写出母亲是多么思念家乡呢?
而是以这种形式来表现母亲
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之情呢?
这就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也是
作者独特表达的艺术。

阅读文
学作品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让
学生关注文字表面的意思,还
要读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
涵,从关键词句入手引导学生
感悟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特
点,可以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
感受更为深刻。

2.感受修辞手法在表达情
感方面的作用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用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
手法来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
动、形象、富有立体感。

教师要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特殊的
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到修辞
的妙用,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
升助力。

如统编本四年级上册
《麻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
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在猎狗面前。

它挓挲起全身的
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这是一
个比喻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
表达呢?结合上下文我们就会
发现这句话主要是描写了老
麻雀在猎狗走进小麻雀时所
采取的行动。

老麻雀本身并没
有多重,可是“像一块石头似
的落在猎狗面前”这句话中作
者把老麻雀比作石头,充分表
现出了老麻雀在小麻雀遇到
危险时的毫不畏惧,毫不迟
疑,它是以一种非常勇敢的姿
态迅猛地出现在小麻雀面前,
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了老麻雀
的勇气和胆量。

“挓挲起全身
的羽毛”中“挓挲”一词仿佛让
我们看到了老麻雀的羽毛根
根立起的样子以及老麻雀怒
不可遏、非常愤怒的神情。


样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修辞方
式感受这些语言背后隐藏的情
感,学生对老麻雀奋不顾身保
护小麻雀的情感认识也就更加
深刻了。

认识到修辞手法在文
本中的妙用,教师要引导他们
将修辞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
引导学生走进去,又要引导学
生走出来,在文本中走一个来
回。

这样可以让学生由关注文
本内容转向关注文本的表达
形式,让学生真正探究到文本
的表达秘妙,进而提高他们的
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刘妍
33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