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高一语文上册月考复习知识点:荆轲刺秦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上册月
考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通假现象
距关,勿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5
[键入文字]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谋划
窃为大王所不取也认为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
君王为人不忍对待
为之奈何对于
客何为者干、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无义。
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12
[键入文字]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C、形容词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9
[键入文字]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
[键入文字]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3
[键入文字]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通杯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二、虚词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因招樊哙出于是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妇女无所幸宠幸
6
[键入文字]
故幸来告良幸好
为击破沛公军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为读weì义给、替,后一为读weí,义:出、
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11
[键入文字]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课文内容分析
⑴荆轲与太子丹的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性格刚烈,也暴
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⑵秦廷行刺采用了如下几种描写方法。
①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层次分明。
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
[键入文字]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复习知识点:荆轲刺秦王
语文天生重要,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上册月考复习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
希望你喜欢。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7
[键入文字]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
2、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故人具鸡黍老,旧
10
[键入文字]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5、顾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
[键入文字]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秦王惊─引─起─拔─走─击
13
[键入文字]
②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读之使人如见其形,
如闻其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③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
轲镇定自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秦王目眩良久等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B、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
8
[键入文字]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
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
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
[键入文字]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
考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通假现象
距关,勿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5
[键入文字]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谋划
窃为大王所不取也认为
吾属今为之虏矣被
君王为人不忍对待
为之奈何对于
客何为者干、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无义。
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12
[键入文字]
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
C、形容词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9
[键入文字]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发尽上指冠头发
2
[键入文字]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3
[键入文字]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通杯
置之坐上。坐通座
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二、虚词
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因招樊哙出于是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妇女无所幸宠幸
6
[键入文字]
故幸来告良幸好
为击破沛公军替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为读weì义给、替,后一为读weí,义:出、
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11
[键入文字]
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课文内容分析
⑴荆轲与太子丹的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性格刚烈,也暴
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⑵秦廷行刺采用了如下几种描写方法。
①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层次分明。
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
[键入文字]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复习知识点:荆轲刺秦王
语文天生重要,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上册月考复习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
希望你喜欢。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7
[键入文字]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
2、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故人具鸡黍老,旧
10
[键入文字]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5、顾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4
[键入文字]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秦王惊─引─起─拔─走─击
13
[键入文字]
②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读之使人如见其形,
如闻其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③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
轲镇定自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秦王目眩良久等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B、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
8
[键入文字]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
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
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
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
[键入文字]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