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_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沉淀池的个数n
n = b / b'
7.污泥区容积
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 容积V:
式中: b′——每个沉淀池宽度。
SNT V=
1000
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 30~50m,为了保证污水在池内 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不小于 4,以4~5为宜。
式中: S ——每人每日的污泥量 L/(d·人) ;
N ——设计人口数,人 T ——污泥贮存时间,
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 它构造 简单, 工作稳定。
结构特点:
平流式沉砂池的水流部分,实际上是 一个加深加宽的明渠,两端设有闸板, 以控制水流。
在池底部设1-2个贮砂斗,下设排砂 管。开启贮砂斗的闸阀,即能将沉砂排 出。还可利用射流泵和螺旋泵排除泥砂 ,或利用高地或将沉砂池筑于高地,也 利于排砂。
1.沉淀池的表面积A
3.沉淀区有效容积V1
A = qvmax ×3600 q
式中:qvmax ——最大设计流量, 或
m3/s;
q ——表面水力负荷, m3/(m2·h),
V1 = A h2 V1 = qvmax ×t ×3600
初沉池一般取1.5~3 m3/(m2·h), 4.沉淀池长度L 二沉池一般取1~2m3/(m2·h)。
2. 排泥设备已有定型 产品
2. 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 施工质量要求较高
1.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 高的地区;
2. 适用于大、中型污 水处理厂
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 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 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 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2.沉淀区有效水深h2
L = v t ×3.6
h2 q.t
式中:t ——沉淀时间,h,初沉池
式中: 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 平流速, mm/s; 一般不大于5mm/s。
一般取1~2h,二沉池一般取1.5~
2.5h。
5.沉淀池总宽度b
沉淀区有效水深h2通常取2~ 3m。
b = A/ L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曝气沉砂池的特点:
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 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 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 分离等作用。 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
曝气沉砂池的构造:
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形渠道, 沿渠道壁一侧的整 个长度上, 距池底约60~90cm处设置曝气装置; 在池底设置沉砂斗, 池底有i=0.1~0.5的 坡度, 以保证砂粒滑入砂槽; 为了使曝气能起到池内回流作用, 在必要时可在 设置曝气装置的一侧装设挡板。
一、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废水从池的一端进入, 从
另一端流处, 水流在池内作水平运动, 池平面 形状呈长方形, 可以是单个或多个串联。
《动画》
平 流 沉 淀 池 的 构 造 及 工 作 特 点
1.进水区 进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分布在 整个断面上,尽可能减少扰动。 入口流速小于25mm/s。 为了保证不冲刷已有的底部沉积物, 水的流入点应高出污泥层面0.5m以上。 水流入沉淀池后应尽快消能,防止 在池内形成短流或股流。设置整流装 置。
V
=
qvmax XT 86400 kz 106
式中: X——城市污水的沉砂量
一般采用30m3/
(106m3污水);
T——排砂时间的间隔,d
kz ——生活污水流量的总
变化系数。
平 流 式 沉 砂 池 的 计 算公 式
5.贮砂斗个部分尺寸计算
设贮砂斗底宽b1=0.5m;斗
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º;则贮
7.池总高度h
h = h1 + h2 + h3
式中: h1——超高, m; h2——有效水深,m; h3——贮砂斗高度,m。
8.核算最小流速vmin
vmin = qvmin / n1 Amin
式中:qvmin ——设计最小流量, m3/s;
n1——最小流量时工作 的沉砂池数目;
Amin ——最小流量时沉砂 池中的水 流断面 面积, m2。
曝气沉砂池剖面示意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
污水在池中存在着两种运动 形式, 其一为水平流动(一般流 速0.1m/s), 同时在池的横断面 上产生旋转流动(旋转流速 0.4m/s ), 整个池内水流产生螺 旋状前进的流动形式。
由于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 转作用, 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 撞、摩擦, 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 冲刷作用, 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 机污染物得以去除, 沉于池底的 砂粒较为纯净, 有机物含量只有 5%左右, 长期搁置也不至于腐化。
第四节 沉砂池与沉淀池
沉砂池 的作用
沉砂池的 工作原理
沉砂池的 几种形式
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 度较来自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 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 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 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 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沉砂池、 旋流式沉砂池、Doer沉砂池等
沉淀池进口整流多采用穿孔槽外加挡板(或穿 孔墙)的方法,沉淀池进水口布置形式如图示:
2. 沉淀区
如前所述,要降低沉淀池中水流的 Re数和提高水流的Fr数,必须设法减 少水力半径,采用导流墙,对平流式 沉淀池进行纵向分格等,均可减小水 力半径,改善水流条件。
沉淀区的高度(有效水深H)与其 前后有关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有关, 一般约3-4m。
h4 ——污泥区高度,m; h4′——泥斗高度,m; h4″——梯形的高度,m。
1 V1 = 3 h'4 ( S1 + S2 + S1 S2 )
式中:S1 ——污泥斗的上口面积,m2 S2 ——污泥斗的下口面积,m2。
10.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 积V2
V2
= ( L1
+ 2
L2
)h''4
b
式中: L1 ——梯形上底边长, m; L2 ——梯形上底边长,m。
砂斗的上口宽b2为:
b2
=
2h'3 + tg60°
b1
贮砂斗的容积V1:
V1
=
1 3
h'3
( S1
+ S2
+
S1
S2 )
式中:h’3 ——贮砂斗高度,m; S1,S2 ——贮砂斗上口和下口
的面积。
6.贮砂室的高度h3 设采用重力排砂,池底坡度i=
6%,坡向砂斗,则
h3 h'3 0.06 • l2 h'3 0.06(L - 2b2 - b' ) / 2
平流式沉砂池的系统参数
污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为0.3m/s, 最小流速为 0.15m/s;
最大流量时, 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0s, 一般 为30~60s;
有效水深应不大于1.2m, 一般采用0.25~1.0m, 池宽 不小于0.6m;
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当设置除砂设备时, 可 根据除砂设备的要求, 考虑池底形状。
4. 污泥区(积泥区和排泥区)
及时排出沉于池底的污泥是使沉 淀池工作正常,保证出水水质的一项 重要措施。
沉淀池排泥方式有斗形底排泥、 穿孔管排泥及机械排泥。目前基本都 采用机械排泥,不需留存泥区,池底 水平,略带坡度以便放空。
排泥方式:
(1)刮泥: 设置刮泥机(车),池底 设计坡度0.01-0.02。
曝气沉砂池实景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参数
水平流速一般取0.08~0.12m/s。 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4~6min;雨天最大流量时为1~3 min。如作为预曝气, 停留 时间为10~30min。 池的有效水深为2~3m, 池宽与池深比为1~1.5, 池的长宽比可达5, 当池长宽比大于5时, 应考虑设置横向挡板。 曝气沉砂池多采用穿孔管曝气, 孔径为2.5~6.0mm, 距池底约为0.6~0.9m, 并应有调 节阀门。 曝气沉砂池的形状应尽可能不产生偏流和死角, 在砂槽上方宜安装纵向挡板, 进出口布 置, 应防止产生短流。 。
沉淀区的长、宽、深之间相互关联, 应综合考虑,还应核算表面负荷。
3. 出水区 沉淀后出水应尽量在出水区均匀流出。
沉淀池常见出水口布置形式。
出流堰是沉淀效果好坏的重要条 件, 它不仅控制池内水面的高程, 而且 对池内水流的均匀分布影响极大。
应防止池内水流产生偏流现象。尽可能减 少单位堰长的过流量, 因此堰的施工必须精心, 尽量做的水平。
若无沉淀数据可选取手册设计参数。
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池超高不少于0.3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º,圆斗不宜小于55º;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6.沉淀池出水部分 一般采用堰流, 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对初沉池, 应不大于2.9L/(s·m); 对二次沉淀池, 一般取1.5~2.9 L/(s·m)。 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 7.贮泥斗的容积 一般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2h计。 8.排泥部分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值如下: 初次沉淀池不应小于14.71kPa(1.5mH2O);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8.83 kPa (0.9mH2O);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11.77 kPa(1.2mH2O)。
1.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 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 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 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 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 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2.沉淀池的只数 对于城市污水厂, 沉淀池的个数不应少于2只。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 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 可参照教材表10-5的经验参数选用。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
(2)污泥泵排泥; (3)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1.52.0m水头,排泥管径不小于200mm)。 (4)如设有多个泥斗时,则无需刮泥 装置,每个泥斗设独立的排泥管及排泥阀。
5.缓冲区
污泥区和清水区之间应有一个缓冲区, 其深度可取0.3-0.5m,以减轻水流对 存泥的搅动,也为存泥留有余地。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沉淀池
沉淀池
按使用功能分
初次沉淀池
生物处理法中的预处 理,去除约30%的 BOD5,55%的悬浮物
二次沉淀池
生物处理构筑物后, 是生物处理工艺的 组成部分
沉淀池
按水流方向分
平流式
竖流式
辐流式
池型:长方形
一端进水,另一 端出水
贮泥斗在池进口
池内水流由下向上 池内水流向四周辐流
池型:多为圆形, 有方形或多角形 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 贮泥斗在池中央
2. 施工简单,造价低 均浸于水中,易锈蚀
型污水处理厂
1. 排泥方便,管理简 单;
2. 占地面积较小
1. 池深度大,施工困难; 2. 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 的适应能力较差; 3. 造价较高; 4. 池径不宜太大
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 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1. 采用机械排泥,运 行较好,管理较简单;
1. 池水水流速度不稳定;
缓冲区
沉淀池的运行方式
间歇式
工作过程:进水、 静止、沉淀、排水
污水中可沉淀的悬浮 物在静止时完成沉淀过 程,由设置在沉淀池壁 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
连续式
污水连续不断 地流入与排出
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 淀在流过水池时完成,这 时可沉颗粒受到重力所造 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 度两方面的作用
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及参数
沉淀池三种流态
平流式
竖流式
辐流式
沉淀池特点与适用条件
池型
平 流 式
竖 流 式
辐 流 式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1. 对冲击负荷和温 采用多斗排泥,每个泥斗 1. 适用地下水位较高
度变化的适应能
需单独设排泥管各自排泥, 及地质较差的地区;
力较强;
操作工作量大,采用机械
排泥,机件设备和驱动件 2. 适用于大、中、小
平 流 式 沉 砂 池 的 计 算公 式
1.长度L
L = vt
式中:v——最大设计流量时
的速度,m/s;
t——最大设计流量时
的停留时间, s。
2.水流断面面积A
A = qvmax / v
式中:qvmax——最大设计流
量,m3/s。
3.池总宽度b
b = A / h2
式中: h2——设计有效水深。 4.贮砂斗所需容积V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8.沉淀池的总高度h
9.污泥斗的容积V1
h = h1 + h2 + h3 + h4
= h1 + h2 + h3 + h'4 +h''4
式中:h1 ——沉淀池超高, m;一般
取0.3m;
h2 ——沉淀区的有效深度,m; h3 ——缓冲层高度,m;无机械
刮泥设备时,取0.5m;有机械刮 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 0.3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