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良《灌木集禽图》中禽鸟的塑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10
论林良《灌木集禽图》中禽鸟的塑造
文/胡阳
【摘要】林良对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其笔墨方面的创新对明清花鸟画坛影响巨大。

《灌木集禽图》是林良写意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全卷80余只禽鸟姿态各异、形神兼备。

本文通过对此卷中禽鸟形象的分析,从造型、运笔及相关细节方面,明确其写意禽鸟的画风特征,探讨林良独特的笔墨语言。

【关键词】林良;灌木集禽图;禽鸟;写意花鸟
中国画中花鸟画科在宋代达到高峰,尤其
是禽鸟的塑造,极尽工细、毫发毕现,虽有“黄家
富贵”和“徐熙野逸”之分,但区别主要是在整体
意境和表现题材上,技法仍是以工笔勾勒、渲染
为主,南宋法常、梁楷等人虽然以写意手法表现
禽鸟,但似乎缺少法度和典型的写意形态。


元代,宫廷画院制度取消,文人画大为兴盛,这
也进一步改变了花鸟画题材的选择。

如流行
梅、兰、竹等,在技法上一部分画家承袭了宋代
的工笔勾勒,如钱选的《八花图卷》,敷色清丽,
有文人画韵味。

还有一种重要类型便是墨花墨
禽,代表人物为王渊、张中等。

但细究元代花
鸟,虽有文人画意趣,在表现手法上却依旧是工
整一路,可以说元代花鸟画是从两宋院体工笔
风格向明代写意花鸟画转变的重要阶段。

至明代,写意花鸟画逐步走向成熟,林良、
吕纪、沈周、陈淳、徐渭都为此做出过重要探索
和贡献。

尤其是林良,其水墨写意风格的花鸟
画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设置有宫廷画家,一般来说,明代宫廷绘画
风格承袭南宋院体风格,水墨劲健、气宇轩昂。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宫廷画家往往将笔墨粗
放的山石树木与细致工谨的禽鸟结合起来,创
作出富贵大气但又不失水墨意趣的画风。

林良,字以善,广东人,官至锦衣卫指挥。

他的花鸟画大致有两种面貌,一种是工笔渲染
勾勒,如《山茶白羽图》,画面中禽鸟勾勒渲染细
致,但与两宋院体花鸟画相比,已经显得简练潇
洒,禽鸟的部分羽毛也加入了写的成分,山石树
木也是以写意的方式画出。

林良的另一种风格
便是水墨写意,作品多以寒鸭残荷、苍鹰枯木为
题材,显得荒疏野逸、意趣十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灌木集禽图》便是林
良写意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全卷纵34厘米,横1211.2厘米,画面中,在灌木、竹石、水草、芦苇
的掩映下,禽鸟或栖息、或翱翔、或相逐、或觅
食,展示出一派生动、博大的气象。

卷末款识为
“东厂林良”,卷后有元治、金廷标、徐步云、徐鸣
珂等人的题跋。

林良的遗存作品多为立轴,像
此类长卷极为稀少,全卷数十种禽鸟姿态各异,
通过笔墨形式的创新,林良为写意花鸟画的成
熟做出了重要贡献。

《灌木集禽图》中最为精彩
之处便是禽鸟的塑造,不论从造型、运笔及细节
来看,都合乎规矩,又意趣盎然。

首先,从禽鸟造型来看。

林良是明代宫廷
画家,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约束,不能像文
人画家一样一味追求逸笔草草、重在达意,但林
良有着扎实的造型功底,反倒让他的禽鸟能达
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纵观此卷,80余种禽鸟一
一可辨,并且与自然中的真实鸟类形象极其相
符,比例准确、姿态生动,这应该是画家长期观
察写生的结果。

卷首五只麻雀,或栖息、或飞
翔,极尽传神。

麻雀是花鸟画中经常绘制的题
材,宋代院画中的麻雀不论从造型还是技法都
达到了一个高峰,而林良以写意手法点染、勾
勒,使得麻雀造型别具一格。

就《灌木集禽图》
而论,林良在绘制禽鸟时,一般先用淡墨点写,
再用淡彩进行渲染,使颜色深沉典雅。

如背部
羽毛的刻画,有的用有差别的墨色几笔写出大
致关系,有的则墨笔点写,然后在边缘部位用丝
毛法表现羽毛蓬松之感,看似随意却带有节奏
感。

还有一类如黄鹂、鹌鹑,先勾出轮廓,然后
再用色彩进行点染。

总之,画法的变化都是依
据具体形象的不同而做出改变。

对于羽毛的表
现,也是林良禽鸟塑造的一大特点。

根据鸟的
不同种类,依据鸟类的体态结构,林良一般用墨
笔点写,用笔肯定,飞羽之间的排列不是随意为
之,形状、大小以及各片飞羽之间的相互关系都
有着内在联系,和谐统一、充满律动。

禽鸟的动态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安排也是
《灌木集禽图》的精彩之处。

卷首是三只处于飞
翔之态的麻雀,紧接着画面以静为主,刻画禽鸟
栖息之景,但林良并没有让它们呆立枝头,它们
或仰头鸣叫,或两两相望,或俯身向下,总体看
来,所有的禽鸟都处在一种动势中,静中寓动,
似乎即将飞离枝干。

接下来,画面被一组下垂
的灌木树枝隔断,寒鸦、山鹊展翅飞翔,引导画
面又进入禽鸟栖息之态。

它们三五成群,在枝
头伸头翘尾、嬉戏打闹,同时所绘植物也发生了
变化,从几丛竹子开始,出现了坡石、浅滩、松
树、芦苇,最后全卷以一只向卷首方向飞翔的禽
鸟结束,前后呼应。

整卷画面中禽鸟的安排并
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动静有序,富有节奏感,植
物的穿插也使得这80余只禽鸟衔接自然,因而
整体上显得疏密得当,错落有致。

一般来说,处
于飞翔之态的禽鸟很难刻画,而此卷中的这些
禽鸟尤为精彩,如卷中的山鹊,身体呈滑翔之
姿,头部微微向上,仿佛在俯冲过程中寻找便于
栖息的枝干,飞羽的点写排列整齐,画家通过墨
色浓淡来区分飞羽的前后关系,富有变化。


他禽鸟,如寒鸦、山鹧、翠鸟、麻雀等,它们的飞
翔之姿也都刻画得十分精彩。

对于一些小体型
鸟类,林良依旧抓住了这些禽鸟的特点,结构准
确、用笔精准。

在安排鸟的动态时,林良善于将
禽鸟掩映在树叶、枝干之后,这在《灌木集禽图》
中也体现得十分明显,这种安排使得画面不直
白,富有生气。

其次,用笔方面。

画史中,不乏有人评价林
良的作品遒劲如草书,《灌木集禽图》中,林良只
在卷末题款“东厂林良”,其他作品林良也基本
上都是题写“林良”二字,所以以草书入画还有
待考证。

但是细看《灌木集禽图》,枝干、树叶的
画法俊逸多姿、笔意飞动,尤其是灌木、水草的
刻画,笔意之间相互连带,这没有相应的书法作
为基础是没办法写出这样劲健的线条的。

禽鸟
方面,飞羽的排列自然又充满节奏,具有书法笔
意,而对于鸟足的表现,虽纤细但有力,停顿转
折恰如书法用笔。

林良善画芦雁、苍鹰,在这些
作品中,书法意味体现得更为浓厚,禽鸟羽毛的
点写、丝毛有着强烈的节奏感,树木、坡石的勾
皴点染显得气势磅礴,正如草书书写,有疾风骤
雨之感。

也正是基于此,后世画家多取法林良,
随后出现了陈淳、徐渭二人真正意义上的以草
书入画的花鸟画创作。

最后,从细节刻画来看。

《灌木集禽图》中的
禽鸟多以水墨写出,再敷以淡彩,呈现出野逸之
态,但在细部刻画上,林良又十分细致精准。


鸟喙的表现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鸟的种类
各不相同,比如翠鸟喙部细长尖锐,鹦鹉方大有
力,麻雀喙部短小,尤其是卷末飞翔的鸥类,喙
部微微凸起的特征都被林良表现出来了,鸟的
尾羽也是依实物进行勾写,这些都说明林良有
着高超的写实造型能力,同时对表现对象进行
过细致入微的观察。

林良在点写完飞羽之后,
又往往用色或者墨沿飞羽边缘高低起伏并带有
节奏地进行渲染,这使得一片片看似独立的飞
羽连接起来,并区分出各级飞羽的层次,这都是
画家对细节的重视和独创之处。

与后世写意花鸟画家的禽鸟塑造相比,林
良的表现手法还是相对写实的,但在细节之处
他又进行了变形处理,如鸟的眼睛,基本都是以
两笔写出,但往往在接近鸟喙的一侧留有小口,
显得生动不呆板。

处于正侧面的禽鸟,林良基
本上都将两只眼睛全部画出,这不符合透视学
要求,但反倒显得生动自然、妙趣横生,这也正
是写意花鸟画的精髓所在。

《灌木集禽图》是林良现存作品中的代表
作,也是最能体现其水墨写意风格的作品之一,
尤其是其中的禽鸟形象塑造,对写意禽鸟造型
的形成、完善有着重要影响。

林良花鸟画的笔
墨语言对明清花鸟画家影响很大,沈周、唐寅、
陈淳、徐渭都从中取法,以致写意花鸟成为明清
花鸟画的主流。

参考文献:
[1]阴澍雨.林良花鸟画研究[J].书画世界,2013(3).
[2]王欣.翱翔意在栖止间——林良《灌木集禽
图》卷[J].紫禁城,1990(6).
【胡阳,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