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六(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六(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
答案)
上海市部编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8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
(一)默写(10分)
1.霜落熊升树,。
《鲁山山行》
2. ,时有幽花一树明。
《淮中晚泊犊头》
3.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 ,山青花欲燃。
《绝句(其二)》
5.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烟雨”的意思是(2分)
7.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四句均为景语,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洒旋风”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紧扣题且中“春”字来写。
D.“四百八十”是虚指,强调了庙宇数量之多。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
书戴嵩画牛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1)一日曝.书画()(2)拊掌
..大笑曰()
9.翻译句子(2分)
处士笑而然之。
10.同样是“笑”,牧童的的拊掌大笑”和杜处士的“笑而然之”原因是不一样的,牧童的“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
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①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②等耳,傥③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注释】①勤勤,恳切至诚。
②万钟,优厚的俸禄。
③傥,假如。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 (2) 卒.辞之()
12.下列对划线句翻译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有客人到他家拜访后,都会高兴地邀请他去作客。
B.有客人到他家拜访,他都会高兴地迎接客人进门。
C.有客人到他家商谈事情后,都会高兴地邀请他去作客。
D.有客人到他家商谈事情,他都会高兴地迎接客人进门。
13.无论是“卒不以求人”,还是“卒辞之”,周日章都遵循着自
己做人的准则: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14.联系全文,“县尉谢生遗以袭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二、现代文(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2分)
那些将小水珠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
①说起莲,古今中外赞美之辞怕不止万千,但最负盛名的大概就数周敦颐的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了。
这句话不仅极具文学价值,同时,也还提及了一种科学现象,那就是荷叶所具有的自清洁效应——由于这一效应最早正是发现于荷叶表面,因此也得名为“荷叶效应”。
荷叶表面对水非常憎恶,在物理化学中,这一特性被称为“超疏水性”。
正由于此,雨打浮萍,水滴会被弹开,散落四周,即使是极小的水珠,未被弹开的,也都是些圆滚滚的小球,不会趴下变扁,更不可能铺展开来化为水膜;也正由于此,荷叶表面既不染淤泥,又不易沾惹灰尘——浮尘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这种神奇的性质,来源于荷叶表面的特殊结构——荷叶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蜡质乳突。
荷叶表面每一个上皮细胞都会长出一个乳突,这些乳突仅有几个微米大,比我们的头发丝还细。
不仅如此,再放大看,每个乳突表面还都充满着纳米级的小纤毛,这些多级分形的微纳结构会吸附空气,当水珠滴在荷叶上面的时候,由于强大的表面张力,水会被这层气膜托起来而无法接触其本身。
同时,形成这些结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从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来看,苹果、葡萄表面有层白蒙蒙的生物蜡,在清洗水果的时候常会感觉到打滑,这便是蜡质的“功劳”。
蜡质本身就是疏水的,源自于其本身的组成——非极性有机分子与极性的水分子极性相异,故难以亲和。
③荷塘里,就在莲的旁边,还生活着一群不怎么起眼的小虫子,它们叫水黾,也有人管它们叫水蚊子、水蜘蛛等等。
“黾”是象形文
字,古人用来指代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动物。
水黾这种六条腿的小虫子虽长得不像蛙类,但却也像蛙一样生活在水中,也像蛙一样一跳一跳的,甚至,比蛙更厉害。
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能在水面上跳跃,乃至生活,就算是狂风暴雨也难奈它何,比起“水上漂”的轻功,这简直高出天际了。
这么一种吃喝拉撒睡乃至繁殖都在水面进行的小虫子,也是玩超疏水的行家里手。
它们腿上密集排列着微米级刚毛,刚毛表面是一道道周期排列的纳米沟壑,由此,它们便具有强大的超疏水腿,便能轻易漂浮于水面。
④玫瑰花瓣表面也表现出了超疏水的特性,尽管玫瑰花表面对水也很厌恶,却又能粘上水珠,有种若即若离,有种藕断丝连。
这不同于荷叶表面的低粘附——水滴极易滑落,而是
另一种疏的状态,是一种高粘附的超疏水,也就像我们在情人节看到粘上露水的玫瑰花,无论是倒扣着,或是直立着,抑或是平躺着,表面的水总会粘在上面。
当然了,粘着的大都是一个个小水球,倘若是荷叶的话,这些小球早就东奔西跑,不知所终了。
这也和玫瑰花瓣表面的微纳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的微米级小乳突,却不见了四散枝叉的纳米级纤毛,而是一个个小褶皱,这些由表面圆滑的褶皱堆叠起来的小乳突似乎在向水珠轻声诉说着自己的友善。
⑤有正便有负,有疏也就有亲。
与疏水、超疏水对应的,便有亲水和超亲水。
顾名思义,这两种能力意味着材料表面对水是亲和的。
紫花琉璃草、泥炭藓、天鹅绒竹芋和紫叶芦莉草这几种植物便具有超亲水的叶片,水滴落在其表面,会迅速铺展成一层薄薄的平整的水膜,甚至被吸进叶片中,就像海绵汲取水分一样。
它们的叶片表面大多具有微米级的孔道或沟槽,海绵状的微纳结构造就了它们对水的强大亲和力,恨不得将水一分一毫都搓碎揉进自己的骨髓里。
⑥类似这些将水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还有千千万万,历经漫漫岁月长河的洗礼,它们根据各自生存的需求,在过去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年间,进化出了这些有趣又神奇的本领,这些本领早已溶入它们血脉,显得那么平凡,却又那么伟大。
15.第①段作者引用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
用意是。
(2分)
16.通读全文,文章主要说明了某些生物具有的和的原理。
(2分)
17.阅读第③段,荷叶具有“荷叶效应”的原因是。
(2分)
18.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是。
(3分)
19.有人说,将④⑤两段顺序调换,按先植物后动物的顺序说明,更有条理性。
请说说你
的看法和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6分)
盼(节选)铁凝
①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我立刻抖开雨衣就往身上穿。
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
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xī xī sū sū响。
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③我开始盼着变天。
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④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
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
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
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
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⑤“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⑥“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⑦“可是……还差半小时呀。
”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⑧“那就休息一下。
”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呢。
⑨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
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⑩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
”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
”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
”这活一出口,我就脸红了。
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炖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两的希望了。
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20.把第③段中的汉语拼音xī xī sū sū写成汉语:(2分)
21.第③段画线句“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的加点字改成“放”不合适的原因是。
(3分)22. 第④段“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4分)23. 第⑩段画线“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一句运用的描写方法,此时我的心思是。
(4分)
24.第?段“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中的省略号在文中的具体
..作用是:。
(3分)
三、综合运用(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6题
【材料一】《舌尖2》总导演陈晓卿在摄制前提出了54条要求与建议,如“美食不是目的地,是邮发点”。
因此,《舌尖2》收录了这样的故事,一对养蜂夫妇一年中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澄汁。
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
【材料二】《舌尖2》这部最初曾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纪录片,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评选故事的路径,以美食见人生,瘵美食寄托在人物的情感和故事当中,加上原本就有的精妙的纪录,磁性的解说和精彩的画面,因此《舌尖2》一搬上电视荧屏的餐桌就此起轰动。
【材料三】网民“@黛焉”:大概《舌尖1》的火热让制作团队压力太大,导致《舌尖2》过分追求所谓“背后的东西”,讲故事占据了80%,美食倒成了一闪而过的东西了!觉得“舌尖”还是带给“吃货”简单的满足和幸福更好。
25.依据材料,《舌尖1》火热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6.依据材料,《舌尖1》和《舌尖2》的相同之处是。
(2分)
四、写作(40分)
27.题目:重新开始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