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静载与低应变在桩基检测中的配合应用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静载与低应变在桩基检测中的配合
应用实践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对其建筑质量也会提出较高的
要求。
这就需要相关施工单位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对桩
基施工质量的严格把控。
因为桩基础是高层建筑物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
工质量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所以,应在桩基施工完
毕后,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测,看其是否能够
满足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主要针对当前桩基检测中桩基静
载试验检测法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配合应用进行着重分析,以便为有关人士提供
参考。
关键词:桩基检测;桩基静载检测;低应变检测;配合应用策略
前言:
目前,在高层建筑桩基检测工作中,所采用的检测技术种类有很多,其中,
尤以静载试验法和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应用范围最为宽泛,其中,前者可以对桩基
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实施有效检测,而后者则可以对整个桩基完整性进行有效检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两者检测技术都具备一定的优缺点,所以为提升建筑桩
基检测工作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务之急,就是要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
对两者的配合应用给予相应的重视,从而能科学评判桩基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
物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1.桩基静载试验法与低应变反射波法概述
1.1静载试验法
在高层建筑工程桩基检测工作中,所采用的静载试验法主要包括单桩竖向抗
压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以及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三种检测技术。
从该
桩基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来看,通过对桩顶施加竖向压力,来对桩顶顶部下沉情
况以及桩上部移位和水平移位情况进行观察,进而根据观察结构对单桩竖向抗压力、抗拔承载力以及水平承载力等进行准确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试验过程中,
很多施工单位都会采取以下两种静载试验法,一种是在工程桩全面打开之前对其
进行静载试验,进而为提升基桩工程抗承载力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另一种是工
程桩施工全面结束后的静载试验,可以为基桩工程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提供可靠
的参考依据。
另外,在对基桩工程进行静载试验之前,还要对静载检测时间进行
合理确定,例如,针对预制桩检测,由于其在施工期间土壤会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所以为避免对桩一侧的有效应力带来相应的阻碍,就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让预制桩过了休止期后再对其进行静载试验。
而灌注桩检测,则要在其桩身混凝
土全部达到龄期后来进行[1]。
1.2低应变反射波法
该桩基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不仅操作简便,检测范围宽泛,而且
投入成本较低,具有相对完善的应用体系,通常利用波形就能充分反映出桩基中
存在的各种缺陷问题及具体位置。
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检测原理来看,通过锤子
的激振作用来击打桩顶,这样在激振点就会产生相应的振动和应力波。
其中,应
力波会沿桩身传播,当其到达桩底后,便会向上反射,若桩身存有缺陷,就会在
相应位置处出现反射波。
并且这种反射波会通过叠加的方式传送至桩顶安装的传
感设备中,这样通过传感器的放大处理,再经由转换器转换,就会形成相应的数
字信号,进而检测人员通过这些信号就能对桩的完整性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2]。
2.桩基检测中静载试验与低应变技术配合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据相关实践证明,单一静载试验法在工程检测中常常会出现离散性问题,不仅试验样本数较少,而且若按照常规抽样检验法对单桩承载力值进行计算,还存有很大的难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待检测的桩数量少,小比例抽检无法
准确找到缺陷点,而做大量的静载试验还不具备基本条件。
所以这种情况下,就
要通过与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有机结合来弥补这一检测缺陷[3];其次,静载试验中
所采用的试验设备通常比较笨重,一般是由配重块、钢梁和千斤顶等构件所组成,因此在实施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检
测效率也是相对偏低。
对比而言,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操作程序就比较便捷,投入
成本也是相对偏低。
其在检测过程中所采用的检测设备主要以基桩动态检测仪为主,由于该设备是一台带有传感器和数据传输线的主机,所以便于携带,且检测
效率也要远远高于静载试验法,一般占总桩数的20%-30%左右。
同时其在发现问
题后可以及时扩大检测范围,所以较适合大规模的桩基检测工作中。
另外,静载
试验法的检测对象一般只针对测试桩的承载力,而低应变检测法可以对其试验结
果进行合理的补充与完善。
例如,在对桩身结构的破坏性以及桩周土破坏性进行
检测时,静载试验结果所显示的试验曲线很难判定桩身缺陷的具体原因,只能体
现出整个工程桩的质量。
而低应变反射波法则可以充分体现桩身缺陷及其具体位置。
由此可见,要想确保建筑工程桩基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尽量采取两种方
法相配合应用的检测技术,这样通过优势互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桩基检测效率,缩短桩基检测周期。
而且还能提高桩基检测质量,进而使检测结果更为精准、可靠,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最大化提高桩
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3.桩基检测中静载试验与低应变技术配合应用实践策略分析
3.1案例分析
某住宅建筑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预计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按照
工程建设要求,需要单桩承载力达到1250kN及以上、桩径设计值为650mm、灌注
混凝土为C30、桩长要尽量控制在20-25m范围内,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因此,
在开展桩基检测工作时,就要采用静载试验与低应变技术配合应用的检测方法来
对工程抗压桩进行检测。
3.2检测结果
在对该住宅建筑工程抗压桩进行检测时,由于场地所限,所以静载试验就要
在地基开挖之前来进行。
在这一过程中,相关检测人员应先按照静载检测数量要
求预留出三倍以上的受检桩,待桩基施工完毕后,再从这些预留桩中选出可以进
行静载检测试验的桩样本。
例如,在对其中186#单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时,
由于该桩为混凝土灌注桩,桩径为650mm,有效桩长为25.0m,桩身砼强度C30,
所以为了确保检测结果,要尽量在静载试验之前先对该桩进行低应变检测,取波
速C为3800m/s的检测仪器,未发现异常。
随后开展静载检测试验也未发现异常,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确定桩的沉降量为22.25mm,证明该桩质量符合工程建设要求。
但随后在地基开挖过程中,由于未采取有效措施,所以在基坑开挖完毕后,要对
桩顶标高进行重新确定,并再次采取低应变检测技术对桩质量进行检测,当检测
至桩身4.2 m处时,出现幅值很大的缺陷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和谐振峰,且缺
陷谐振峰的排列间距基本相等,根据桩长分析,该桩缺陷位置位于桩身,而并非
桩底,因此,评定桩身完整性为Iv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得知,无论是低应变声波反射法,还是静载试验法,在桩基检测中都均有相应的特点、局限性及适用范围,因此,
要想确保桩检测结果更为精准、可靠,就要尽量采取两者配合应用的检测技术来
开展相应的桩基检测工作,使桩的整体质量得到全面且客观的评价,从而依据评
价结果,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制定出相对完善的施工方案,避免对整个工程质量造
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宁宁.桩基静载与低应变在桩基检测中的配合应用探讨.[J]江西建
材,2018,(06):45-46.
[2]范建,伍李勇.桩基静载与低应变在桩基检测中的配合应用研究.[J]安徽
建筑,2019,(03):23-24.
[3]徐桂香.桩基静载与低应变在桩基检测中的配合应用分析[J].幸福生活指南,2020,(0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