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为话题的高考作文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材妙用
③补钙。读《陈情表》,为浓浓的祖孙情感动不 已。“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 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 废远。”为了报答养育之恩,李密拒绝出仕,甘 冒杀身之险,这让人不禁想起卖身葬父的董永、 恣蚊饱血的吴猛、卧冰求鲤的王祥……他们将感恩 和孝道演绎得动人心魄、催人泪下。人情观念日 益淡薄的今人,是否该再次温习那些温暖的故事, 给自身“补钙”?
从“教材”到“素材”,从“阅读”到“写作” ——以《陈情表》的课例设计为例
以“孝”为话题的 高考作文
学生讲完孝道故事后教 师出示自己的写作素材
古代孝道故事
“弃官寻母”
朱寿昌,字康叔,北宋滁州天长人。官至司
农少卿、朝议大夫、中散大夫,以孝为名,他弃 官千里寻母的故事广为流传,堪为一代佳话。
寿昌七岁时,亲生母亲刘氏被其嫡母嫉妒,逼迫 刘氏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朱寿昌母子音信不 通。神宗年间,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亲手血书 《金刚经》,东寻西觅四方寻找生母。后来千辛 万苦打听到生母在陕西。朱寿昌经过深思熟虑决 心弃官寻找生母,立誓不见母亲誓不回家。终于 皇天不负有心人,长途跋涉找到了母亲刘氏,母 子欢聚团圆,得享天伦之乐。
素材妙用
②大度。大度往往能使人收获良多。对“少仕伪朝” 的亡国臣子李密,晋武帝不计前嫌、大度为怀、将其 任命为太子洗马,而李密竟“以供养无主,辞不赴 命”,让晋武帝硬生生地碰了一个钉子。但作为一国 之君的晋武帝再次展示了大度的胸怀,不但同意了他 的请求,还赐予奴婢两人,并遣人供李密祖母膳食。 晋武帝的大度感动了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李密立即 出仕,大度,让晋武帝为国家觅得了一位好官。
母俩只顾埋头干活,谁也没有注意到不远一只老虎
正慢慢向他们靠近。说时迟,那时快,老虎看准时
机扑向了父亲。父亲被扑得昏了过去。杨香吓坏了,
可她一心只想救出父亲,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只
见她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对准老虎的眼睛狠狠捅了
一拳。痛的咆哮着直扑向杨香。杨香又一弯腰,双
手猝不及防,痛的咆哮着直扑向杨香。杨香又一弯
素材妙用
④以退为进的智慧。面对尽忠还是尽孝的两难 选择,李密进退维谷。侍奉新君,焉知福祸; 逆君美意,横祸将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转陈 词,恳请武帝准许他先尽孝后尽忠。李密睿智, 避而不谈转事新君的忧惧,却极力渲染自己对 祖母的拳拳孝心。李密用婉转恳切之辞感动了 皇帝,避免了拒任可能招致的横祸。李密机警 善辩,以退为进,既赡养了祖母,又保全了。任凭老虎怎
样挣扎,杨香死不放手,一直到老虎没了气息,杨
香才瘫倒在地。
父亲得救了。邻近地里的乡亲都赶了过来,纷
纷赞叹杨香救父的勇气。
“恣蚊饱血”
吴猛,东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字
世云,以孝行闻名。又传说吴猛年四十,得 神方,能以羽扇划水而渡。这里举了一个例 证,吴猛八岁时侍奉亲人就已行孝至极。他 家里贫困,没有钱购买床上的蚊帐。每当夏 天的晚上,很多的蚊子来叮咬他,但是他听 之任之,从不驱赶,恐怕驱赶这些蚊子,蚊 子就会去叮咬自己的父母亲。
三、传统文化系列
中国传统节日资料:节日的来历、有关传说、风俗、 诗词等; 二十四节气资料:由来、有关传说、诗词等; 儒家、佛教、道教资料:重要人物、主要故事、对 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等;
四、新闻系列
本年度或上年度的“十大”国际新闻; 本年度或上年度的“十大”国内新闻; 华人十大新闻等;
四、怎样把素材 变成文章?
近代名人孝心故事
史学大师傅斯年,对母亲极其孝顺。七七事变
后,傅斯年委托一位办事员去接母亲和侄儿。侄儿接来 了,当听闻母亲没能逃出来,傅大怒,当场打了侄儿几 个耳光。随后,他千方百计将已过古稀之年的母亲,从 安徽接到重庆。每言及母亲逃难之事,傅总怀歉疚之情, 他曾对同事说:“老母亲幸能平安至后方,否则将何以 面对祖先?”
“卧冰求鲤”
王祥 晋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名叫
。他母
亲很早就去世,父亲娶了后母,后母视他为眼
中钉。后来,后母也生了一个男孩,就是王祥
的弟弟王览。从此,后母对王祥更是百般刁难。
对一个小孩来说,如此的际遇是非常不幸
的。然而,王祥并没有任何抱怨,反而常常想
着如何做才能令后母欢喜。
有一天冰天雪地,后母病了想要吃鲤鱼,
近代名人孝心故事
佛学大师李叔同,与母亲的感情很好,对母亲至孝至顺。母亲离
世时,李正外出为母亲预置寿木,不在母亲身畔,他终生引以为憾。他曾多次 对友人说:“母亲不在的时候,我正在买棺木,没有亲送。我回来,已经不在 了!”母亲去世后,他万分悲痛,改名李哀,号裒公,屏谢余物,闭门守哀,感 叹“幸福时期已过”。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 “孝”的名言?
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9、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10、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近代名人孝心故事
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
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 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 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 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 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 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 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 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还能从段变成篇吗?
在古代,人人都孝敬父母—— 在近代,人人都孝敬父母—— 在当代,人人都孝敬父母——
出家后,李斩断一切尘世情缘,惟独对母亲的感情难以割舍。他在《我在 西湖出家的经过》一文中说,1918年正月十五他皈依佛门,“二月初那天,是 我母亲的忌日,于是我先两天就到虎跑去,在那边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 我的母亲回向。”此后每逢亡母重要的冥诞,他便书写《地藏经》,以此功德, 回向亡母。
“最大的孝心” ——当代名人故事
这是一个八岁孩子的心理活动与逻辑推 理。他认为自己被蚊子叮咬了,让恣肆的蚊 子吸饱了自己的血,就不会或会减少对亲人 的叮咬。虽然事实上并非如此,但是孩子幼 稚想法的深层,是对亲人的深爱,爱亲人而 可以让自己受罪。
近代名人孝心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
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 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 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 兴,为母亲祝寿。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 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 一天。
三、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一、人物系列
中国古代人物:李白、杜甫、苏东坡、屈原、陶渊明等; 中国现当代名人: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霍金等; 文学形象:林黛玉、阿Q、诸葛亮、哈利波特等; 感动中国人物:近三年。
二、课文系列
忧国忧民、爱国情怀:《离骚》(屈原)《过零丁 洋》(文天祥)《出师表》(诸葛亮)《春望》(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岳阳楼记》(范仲 淹); 学习态度与方法:《论语六则》(孔子)、《劝学》 (荀子)、《师说》(韩愈)
整条河都已经结冰了,如何会有鱼出现!王祥
到了河边无可奈何,就呼唤着母亲,赤背卧在
冰上,希望能出现奇迹。
由于他这份至诚的孝心,冰裂开了,跳出
两条鲤鱼,让他能孝敬后母。这真是孝感天地,
至诚感通!
“扼虎救父”
杨香 晋朝人
是个善良懂事而且孝顺的女孩,
母亲去世的早,父女俩靠先辈留下的两亩田维生。
有一天,十四岁的杨香跟随父母去田里割谷子。父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办公室里,常年摆放着这样一张照片:他紧紧 握着母亲的手,两人一起悠闲地在公园里散步。这定格的温情瞬间, 直抵无数人的内心。
1969年1月,尚不满 16岁的习近平背起 行囊,作为知青奔赴 陕北梁家河插队。儿 行千里母担忧,齐心 亲手给习近平缝制了 一个针线包,上面绣 了三个红色的字:娘 的心!
第一步:提炼观点 第二步:组织素材 第三步:懂得分析 第四步:明确结构
示例
每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 莫大于孝。从古至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 “百善孝为先”的孝道都亘古不变。古有王祥“卧冰求鲤”、吴猛 “恣蚊饱血”、朱寿昌”弃官寻母“、杨香“扼虎救父”,今有小 鲁迅为父“请医买药”、国学大师黄侃“为母吐血”、史学大师傅 斯年“为母避祸”、佛学大师李叔同“因母抱憾”。而我们敬爱的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孝敬”定格在一张母子散步的照片上。上述 事例都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总之,“孝敬父母”这四 个字要永记心头,时刻不忘。
素材妙用
①情与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最好的 沟通效果。李密作为蜀国遗臣,一再拒绝担任晋朝 官职、是会引起晋武帝猜疑的,幸而他的《陈情表》 写得入理入情,“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至情至理 的文字,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而不再追 究他的“逋慢”。情理融合的文字,有着让人无法 拒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