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大社会事件之际大众媒体对公众情绪的疏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重大社会事件之际大众媒体对公众情绪的疏导
杨彦红
【摘要】重大社会事件发生之际往往是公众情绪不稳定的时期,公众情绪通常借
助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重大社会事件彰显和爆发。
在重大社会事件之际.往往是各界政治力量聚集之时。
公众往往寄托于聚集的政治力量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此时公众情绪极易依附各种社会事件借机爆发。
大众媒体在这个关键时期应该发挥好环境监视和社会协调的功能,为疏导公众情绪提供平台。
本篇论文论述了重大社会事件之际,大众媒体疏导公众情绪的必要性.并对大众媒体对公众情绪的疏导行为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大众媒体疏导公众情绪的渠道。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0(000)008
【总页数】1页(P65-65)
【关键词】重大社会事件;大众媒体;情绪疏导
【作者】杨彦红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H·拉斯韦尔指出大众传播具有环境监视和社会协调的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凭借其
所具有的社会“瞭望哨”的作用,能够及时了解、把握社会环境及公众情绪的变化,
并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情绪。
作为信息和意见的交流平台,在举国关注重大社会事件的关键时刻大众媒体承担起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扮演着公众情绪
“减压阀”的角色,为社会不满情绪的发泄设置通道,以实现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沟通,保障社会运转的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大众传播媒介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之际,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公众情绪进行疏导。
首先,大众媒体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重大社会事件之际社会存在的比较普遍的不满情绪,分析哪些不满情绪可能会借机爆发。
在搜集社会成就报道素材的同时,大众传播媒介也应深入群众,体察公众的情绪。
大众媒介体察公众情绪的渠道很多:新闻调查、新闻采访,通过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及新闻评论了解公众情绪等都不失为有效的渠道。
新媒体时代,体察公众情绪的一个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便是通过网络媒体中的论坛社区等了解公众的情绪。
在举国关注重大社会事件的重要时刻,媒体应以其灵敏的“新闻鼻”,嗅出公众的不满情绪,为其提供平台,疏导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大众媒体应设置意见表达平台,为大众提供一个承载社会情绪的场所。
一方面,这个意见表达平台缓解了公众的情绪,另一方面大众媒体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了公众的情绪,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对于公众情绪,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大众媒体在处理社会不满情绪时,应采取宜疏导不宜封堵的原则。
社会上存有的一种不科学的方式便是对其进行封堵。
这种方式只能暂时回避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社会存在的不满情绪,媒体处理社会矛盾和冲突,一般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硬性的调控方式,即堵、封、杀的方式;另一种则是软性的调控方式,即积极疏通和有效引导。
人民论坛杂志所做的一项调查中形象地将这两种方式比喻为“灭火器”和“减压阀”。
信息时代的进步和网络科技的发达使得使用“灭火器”封堵信息来处理社会不满情绪的硬性方式已经不可能,而采取以疏通和引导方式的“减压阀”
更为有效,更为有利于社会良性循环、和谐发展,更为符合人民的利益。
一般来说,各大媒体在重大社会事件期间的大型策划和议程设置较侧重于成就报道,而对公众的不满情绪有所忽略。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节日气氛如何浓烈,公众的不满情绪是客观存在的。
越是重大的社会事件之际,越是容易引爆公众的不满情绪。
此时,如果公众情绪发泄渠道不畅通,社会问题就会凸显,社会稳定就会受到挑战。
大众媒体对公众情绪及时、准确的引导,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渠道。
媒体在进行议程设置时应以社会效益和公众利益为原则,不应仅仅拿“成就”说事,一味地迎合。
毕竟,大众媒体不同于街头看热闹的人群,它们是社会环境的监视器和瞭望哨,肩负起疏导公众情绪的责任是大众媒体传播规律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需求。
以2009年国庆60周年之际为例,CCTV2的《今日观察》与网友之间的互动就
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它是媒体创造的公众情绪疏导和意见表达的沟通平台。
为了让网友的观点来得更直接和透白,《今日观察》栏目创新性地开启网友视频表达,除了传统的码文砌字,公众可以上传视频,让公众的声音通过网络直达全国权威主流媒体。
《今日观察》成立全国独家“网友观察团”,向全国热心的观众征集“网友观察员”,通过网络征集公众情绪,为公众提供情绪疏导和意见表达的平台。
媒介疏导不满情绪宣泄的渠道有很多。
据社会中存在的公众情绪设置媒体议程,进行疏导公众情绪的报道策划,广播电视开设疏通引导公众情绪的节目,利用互联网作为宣泄渠道,都是很好的方法。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和渠道,目的是为公众情绪的沟通搭建桥梁,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
这就要求大众媒体工作人员在公众情绪疏导工作上拿出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担负起社会责任,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准则,正确面对社会重大事件,积极疏导各种社会情绪。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6月
[2]竹内郁郎编.张国良译.大众传播社会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
[3]黄晓钟、杨效宏、冯钢.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4]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坛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