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奥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作者:郭煦
来源:《小康》2021年第36期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冬奥会正写下点睛之笔。

共享冬奥机遇、共谋区域发展,绿色低碳成为场馆建设底色,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在冬奥舞台上“崭露头角”……冬奥筹办一路走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引领着京津冀在多个领域展开广泛深入合作,跑出了新的加速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

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

京张铁路,穿越百年沧桑,通向美好未来。

如今,高铁上的冬奥,构建起北京和张家口之间的“一小时生活圈”。

北京人去崇礼滑雪,就像在家门口一样方便。

京张高铁开通一年来,总
计发送旅客超过680万人次,身穿滑雪服的“雪友”成为其中的独特风景,不仅推动了冰雪产业蓬勃发展,还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张家口的清洁能源将帮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已见成效。

2020年5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发布,“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3个目标,将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从低碳场馆到生态修复,从环境保护到服务民生,北京河北两地三赛区,在一张蓝图上统筹布局、协同发力,绘出一幅美丽中国的冬奥画卷。

2015年7月,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2022冬奥会的大部分赛事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

冬奥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的载体,推动北京与张家口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和京张成功联合申办冬奥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从北京沿京藏高速、张承高速驱车230多公里即到张家口市崇礼县。

崇礼这个只有12万人口的小镇偏安长城一隅,以前并不为人所知,现在却因为承担2022年冬奥会部分雪上项目而声名鹊起。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了解到,历经十余年发展,崇礼当地已聚集了云顶、万龙、长城岭、多乐美地等多个知名雪场。

其中,万龙雪场是崇礼滑雪产业的开拓者,而密苑云顶乐园雪场将承办多个冬奥会雪上项目。

崇礼每年接待上百万名中外滑雪爱好者和游客,而京津地区的游客则占据了其中相当大的比例。

冬奥会的成功申办推动了国内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进一步筑牢群众基础,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崇礼当地很多人在各个滑雪场找到工作,还有很多人从事与冰雪旅游相关的农家乐以及旅游服务,冰雪运动及旅游开发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

高铁未开通时,游客从北京前往崇礼只能开车或坐大巴,所以无论是盛夏避暑还是冬季赏雪,很多游客往往还是选择了京郊地区。

但服务冬奥会的京张高铁开通后,从北京清河站到崇礼太子城站耗时不到1小时,到站后有摆渡车接游客前往各个旅游点或是滑雪场,省去了游客自己开车的辛苦,因此,去张家口度假已经成为一股热潮。

筹备冬奥会,让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加速完善。

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就需要推进两地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缩短两地之间的空间距离。

由此,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一系列交通路网建设成效明显,不仅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清零,又有京唐城际、京滨城际铁路建设全面提速。

如今,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运行时间由3小时7分钟压缩至47分钟,
既为沿线地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又推动了奥运项目建设的开展,更促进京津冀三地實现一体化发展。

除了高铁,2020年,河北省区域已形成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目前已有京藏高速、京新高速、京礼高速和110国道连接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地。

新的都市圈将涵盖超过1亿人口,总面积达21.6万平方公里。

交通是协同发展的“先行官”。

加快交通一体化先行发展、完善“四纵四横一环”综合交通骨架网络布局,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之一。

此前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是扎实推进交通一体化,全面消除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推进京张高铁、延崇高速等项目建设,实现兴延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通州至大兴段全线贯通。

而天津市要求完善天津连接雄安新区、京冀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加快京滨、京唐铁路建设,推进津承城际、天津至北京新机场联络线、京沪高铁二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津石高速公路建设,大力发展海铁、海空、空陆联运,加密航班航线,推进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0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300万人次,加快打造区域铁路枢纽、航空枢纽、海上门户。

河北省则要求制定实施全省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推进北京新机场、张呼铁路、津石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石衡高速公路,力争太行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据了解,2017年,津石、延崇、太行山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8年,河北省以疏解北京交通压力为重点,做好与京津的沟通衔接,确保京秦高速公路遵化至秦皇岛段、京新京藏联络线、京北公路开工建设,京新高速公路胶泥湾至冀晋界段、京秦高速公路大安镇至平安城段、唐廊高速公路唐山段建成通车。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经过六年努力,逐步实现了三地经济社会发展从“相加”到“相融”,产生了1+1+1>3的效果,让三地人民的实际获得感不断提升。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支撑已经建立,目前三地的发展前景一片向好。

在这个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和推动作用。

2022年冬奥会作为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作为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一次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有利于京张两地资源、环境、市场、产业、基础设施等优势互补,迸发出持久强劲的发展动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同时也需要相对大的区域内各个行政单元的合作才能守护好。

由于共同举办冬奥会,京津冀建立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如大气污染联防联
控机制、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使得大气、水、清洁能源在三地更高效调配,也加速了三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协同发展。

曾经默默无闻的塞北小城崇礼,正在成长为驰名中外的“滑雪小镇”。

2019年,崇礼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成为热门体育旅游景点。

2020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政府、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天津体育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四方合作不仅为北京冬奥会构建起专业的服务保障体系,还将全面深化京津冀在体育、医疗、教育、康养领域的合作,推动产业融合。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说,四方合作协议的签订,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北京冬奥会构建起专业的服务保障体系,而且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内的体育、医疗、教育、康养领域的合作水平和协同发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表示,以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牵头开展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有效整合京津冀优质医疗卫生及教育资源,有序推动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徐广宇说,来自京津冀的四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京津冀教育、体育、医疗合作掀开了新篇章,希望接下来健全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把协议中的各项内容落实好,确保四方合作取得实效。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广受瞩目的民生工程。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快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生态工程建设。

天津市要求加强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协作,落实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亦有着墨,要完善区域生态信息共享和补偿机制,抓好京津冀水源涵养林、永定河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

产业升级转移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重点领域。

当前,三地产业互动和经济要素进入快速融合通道,“1+1+1>3”的效果正逐渐显现。

北京市提出,要加强产业对接协作,巩固提升“4+N”产业合作格局。

加强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合作,推进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

天津市的要求是推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新成效。

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一批高水平承接平台,深化部市、院市、市企合作,推动国家大学创新园区、中科院天津创新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平台落地,大力引进先进制造、国际航运、现代金融等产业和企业,科学有序承接首都外溢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深入落实津冀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建设、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对接合作,推进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共享。

另外,要加强产业对接协作,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加快建设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河北省则要求开展高端高新产业转移对接,推进廊坊京东电子商务、保定新发地物流园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示范,2022年北京冬奥会把奥运经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亮点,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窗口,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新格局。

通过建设重点工程,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对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2016年是北京和张家口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开局之年,从制定筹备工作的总体规划,到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北京和张家口就提出把申办过程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顶级体育赛事的平台,促进整个区域的一体化。

现在,张家口与北京的内在联系正在发生变化,国家有关部委、北京市有关部门经常来张家口调研指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交通互联、产业共建、能源替代等重大问题。

相对于交通、基建设施的逐步一体化,有专家认为,京津冀三地在城市管理水平、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一体化意义更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认为:“筹办冬奥会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提高一体化的实施效率,特别是在制度建设、城市综合区域的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意义更大。

”他表示,筹办冬奥会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对提高京津冀一体化实际运营的效率、效益、效能有很大帮助,“很多东西是花钱买不到的,必须要通过大型活动来磨合和检验,筹办冬奥会在这方面的意义很大”。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作为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经过六年努力,逐步实现了三地经济社会发展从“相加”到“相融”,产生了1+1+1>3的效果,让三地人民的实际获得感不断提升。

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支撑已经建立,目前三地的发展前景一片向好。

在这个进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和推动作用。

2022年冬奥会作为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作为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一次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有利于京张两地资源、环境、市场、产业、基础设施等优势互补,迸发出持久强劲的发展动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同时也需要相对大的区域内各个行政单元的合作才能守护好。

由于共同举办冬奥会,京津冀建立了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使得大气、水、清洁能源在三地更高效调配,也加速了三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协同发展。

曾经默默无闻的塞北小城崇礼,正在成长为驰名中外的“滑雪小镇”。

2019年,崇礼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成为热门体育旅游景点。

2020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政府、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天津体育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四方合作不仅为北京冬奥会构建起专业的服务保障体系,还将全面深化京津冀在体育、医疗、教育、康养领域的合作,推动产业融合。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虎军说,四方合作协议的签订,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北京冬奥会构建起专业的服务保障体系,而且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内的体育、医疗、教育、康养领域的合作水平和协同发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院长敖英芳表示,以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牵头开展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将有效整合京津冀优质医疗卫生及教育资源,有序推动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徐广宇说,来自京津冀的四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为京津冀教育、体育、医疗合作掀开了新篇章,希望接下来健全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把协议中的各项内容落实好,确保四方合作取得实效。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广受瞩目的民生工程。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快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生态工程建设。

天津市要求加强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协作,落实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亦有着墨,要完善区域生态信息共享和补偿机制,抓好京津冀水源涵养林、永定河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

产业升级转移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重点领域。

当前,三地产业互动和经济要素进入快速融合通道,“1+1+1>3”的效果正逐渐显现。

北京市提出,要加强产业对接协作,巩固提升“4+N”产业合作格局。

加强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合作,推进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

天津市的要求是推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新成效。

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一批高水平承接平台,深化部市、院市、市企合作,推动国家大学创新园区、中科院天津创新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平台落地,大力引进先进制造、国际航运、现代金融等产业和企业,科学有序承接首都外溢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深入落實津冀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建设、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对接合作,推进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共享。

另外,要加强产业对接协作,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加快建设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河北省则要求开展高端高新产业转移对接,推进廊坊京东电子商务、保定新发地物流园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示范,2022年北京冬奥会把奥运经济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亮点,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窗口,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新格局。

通过建设重点工程,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对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2016年是北京和张家口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开局之年,从制定筹备工作的总体规划,到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北京和张家口就提出把申办过程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顶级体育赛事的平台,促进整个区域的一体化。

现在,张家口与北京的内在联系正在发生变化,国家有关部委、北京市有关部门经常来张家口调研指导、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交通互联、产业共建、能源替代等重大问题。

相对于交通、基建设施的逐步一体化,有专家认为,京津冀三地在城市管理水平、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一体化意义更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认为:“筹办冬奥会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提高一体化的实施效率,特别是在制度建设、城市综合区域的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意义更大。

”他表示,筹办冬奥会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对提高京津冀一体化实际运营的效率、效益、效能有很大帮助,“很多东西是花钱买不到的,必须要通过大型活动来磨合和检验,筹办冬奥会在这方面的意义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