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若采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取86例于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手术室接受手术的患者,将这86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43例患者未使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验组组43例患者对其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差错事故、安全风险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要低(P<0.05),具有统计意义,且满意度较对照组要高(P<0.05),具有统计意义。

结论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加以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于临床推广。

标签:安全管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
医院实施手术抢救和和治疗的重要场所之一是手术室,其作为一个较为特别的职能部门,其安全管理是整个医院安全管理中较为关键的环节[1]。

手术室的人员流动性较大,涉及面较广,工作节奏快,因此较易有意外情况出现,容易有医疗纠纷的出现,甚至会有较大的手术事故等。

因此,加强各种风险的管理对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和手术事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本文中为研究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临床意义,对86例手术室患者进行实验,详见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86例于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0月的在手术室接受手术的患者,其中有42例为女性患者,有44例为男性患者,这86例接受手术的患者的年龄集中在16~80岁,平均年龄为(48.3±10.6)岁。

将这86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在实验组43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中,有22例女性患者,有21例男性患者,这43例患者的年龄不大于79岁,且不小于16岁,平均年龄为(4
2.5±9.6)岁,在对照组43例患者中,有20例女性患者,有23例男性患者,这43例患者的年龄不大于80岁且不小于20岁,平均年龄为(49.8±6.9)岁。

人数均为43例的两组被研究的接受手术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43例患者未使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而实验组43例患者对其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具体方法有:①识别护理风险:制定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和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使护理人员能够识别护理中的常见风险和护理要点,以及应急的处理方法,应积极应对风险,自觉进行防范。

②管理职能划分:成立管理小组并协助护士长对护理风险进行考核和管理,依据护理人员的经验和能力,赋予护理人员一定的护理风险管理职能,定期召开总结会议,积极的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积极的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对原方案进行整改,不断对护理方案进行改进。

③明确质量考核标准:明确护理安全的整体目标,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考核准则,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去执行,并将护理人员考核的结果和绩效挂钩。

④规范手术核查方法:在手术前,护
士、手术医生、麻醉医师应对患者的基本病情、手术要求等进行核查,避免发生差错。

对于手术时需用到的器械应由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共同查验,包括有效期、包装完好性、器械名称等。

⑤规范护理安全记录:对有关护理安全的标准进行规范,将安全因素分类列成详细的表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用药情况、护理细节进行仔细记录,并认真清点器械、签名核查等。

⑥加强应急预案,加强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安全风险意识的宣传,定时进行护理风险防范演练,减少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⑦制定安全隐患上报流程和制度:制定安全隐患上报流程,方便发现安全隐患,提高风险预警,减少医疗事故[3]。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差错事故、安全风险等进行观察。

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小于60分为不满意,60~90分为一般,大于90分为满意,满意度=(一般+满意)/总人数[4]。

1.4数据处理方法采用SPSSS11.0对文中结果数据进行处理,以χ2对组间进行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实验组43例患者较对照组的差错事故、安全风险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要低(P<0.05),具有统计意义,且满意度较对照组要高(P<0.05),具有统计意义(见表1)。

3 结论
手术室是医院各个部门中高医疗风险的部门,其具有病患两大、高风险的特点。

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能有效加强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具体包括:识别护理风险、管理职能划分、明确质量考核标准、规范手术核查方法、规范护理安全记录、加强应急预案、制定详细安全隐患上报流程和制度等措施[5]。

除了以上的的相关措施以外,还包括手术室安全风险筛查、加强院内的安全意识培训、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工作等,手术室安全风险筛查,院内总结以往病例出现差错事故的诱发因素,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

加强院内的安全意识培訓,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总结常见的护理安全差错,提早做好防范措施。

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工作,应加强对手术间的安全巡查,能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本文中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实验组,并对比对照组,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差错事故、安全风险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要低(P<0.05),具有统计意义,且满意度较对照组要高(P<0.05),具有统计意义。

综上所述,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加以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锦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3:104-105.
[2]郑容斌,邓瑞文,周艳红,周红菊,杨愈慧.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3,15:2378-2379.
[3]李雪芹,郭新银.安全护理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98-100.
[4]裴颖.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7368.
[5]李凤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1:3505-3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