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风电风机及箱变基础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风机及箱变基础建筑安装工程
A4打印/ 可编辑
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项目名称:右玉牛心堡三期9.95万千瓦风电项目
评价单位:中环慧博(北京)国际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O一七年十二月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二、风电场总平面布置
1、风电机组分布
风电机组的布置按充分利用风电场场区的风能资源,并结合场区地形地貌、植被及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风电机组的布置。
本期50台风电机组分布于山西右玉县牛心堡乡和新城镇的东部山梁上。
风机分布见附图2。
2、集电线路
本工程集电线路分4回,4回集电线路的线路总长度为47.0km,其中单回路路径长度为22km,双回路路径长度为25km。
本项目35kV集电线路走向见附图3。
本工程选用两种截面导线LGJ-240、LGJ-95,及与之配合的地线选为GJ-50、GJ-35,导线、地线须分别符合GB1179-83、GB1200-88 标准。
架空集电线路汇集至变电所围墙外终端杆后用电缆ZR-YJY23-26/35-3×300 mm2电缆经电缆沟接至35kV 配电装置。
本工程集电线路共需要建设铁塔343基。
3、检修道路
本期风电场中部有G109穿过,风场内检修道路可从G109引接,场内新建道路长度约46.0km。
场内现有道路为混凝土及碎石路面道路,路面宽约2.5m。
场内道路设计采用山皮石
路基,碎石路面,路基宽4.5m、路面宽4.0m 的检修道路。
平曲线最小转弯半径需满足叶片
的运输要求,本阶段考虑最小转弯半径为50m,极限圆曲线半径35m;设计最大纵坡为12%,
转弯处最大纵坡为8%,最小竖曲线半径为500m。
本风电场检修道路见附图3。
4、升压站
本项目不再新建升压站,直接将4回35kV的集电线路接入牛心堡一期220kV 升压站预留的主变压器升压后并入国家电网。
具体的牛心堡一期220kV升压站平面布置见附图4。
5、施工布置
本工程集中布置2个临时施工场地,包括生产区和生活区。
生产区包括办公区、物料搅拌区、钢材加工厂、设备修理厂、材料仓库、设备仓库等,临时施工场地占地9400m2,具体
见表8和附图5。
表8 单个临时施工场地建筑工程量表
三、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简况
1、自然环境简况
(1)地理位置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朔州市西北侧。
县境西北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和林格尔县接壤,西与平鲁县接壤,南与山阴县为邻,东临左云县。
右玉县城距朔州市113km,距呼和浩特151km,地理坐标范围北纬39°41′18″~40°17′54″、东经112°07′18″~112°38′35″。
总面积1964km2。
本项目位于右玉县牛心堡乡和新城镇东部,地理坐标介于N39°56′~40°2′,E1112°31′~112°37′之间。
风电场内有国道和县乡道通过,交通便利。
(2)地形地貌
右玉县地处黄土高原的东北部,四面环山,南高北低,形如口袋。
境内南部是洪涛山脉,北部和西部为阴山山脉的延伸。
全县东西宽45.7km,南北长67.7km,总面积1967km2,山地丘陵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89.6%。
全县平均海拔1400m,属黄土丘陵缓坡区。
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右玉县东侧,风电场场区海拔在1395~1425m之间。
区域地形地貌见附图2。
(3)地质构造
根据现场勘察,场地15.0m 深度内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Q2eol)黄土(粉质粘土)及第四系全系统冲洪积地层(Q4al+pl)。
根据测绘、收资结果情况,将站址场地内地基土分为两个大层,具体各层性质叙述如下。
(1)层,黄土状粉土(Q4al+pl),棕黄-黄褐色,稍密,稍湿,土质不均匀,夹粉质粘土薄层或团块,局部夹粉砂透镜体。
上部含植物根系,见虫孔及大孔隙,该层厚2-5m 左右,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地层。
(2)层,黄土(粉质粘土)(Q2eol),棕红色,可塑~硬塑,稍湿-湿,瓣状结构,含铁锈斑点及少量姜石,分布于整个场地。
厚度大于10.0m,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地层。
根据本项目可研调查分析结果,拟建场区内构造活动较弱,近场区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且无较大地震发生,区域构造稳定性相对较好,适宜工程建设。
(4)气候、气象
根据右玉县气象站1981-2011年的气象观测统计资料,右玉县多年平均气温为3.9℃,极端最高气温为34.4℃,极端最低气温为-40.4℃,无霜期为104天,年降水量最多为662mm,最少为193.3mm。
年平均风速为2.19m/s,盛行风向为WNW风,风向频率为22%。
右玉县主要气象特征见表9。
为了有效开发风能资源,建设单位在风电场场区外南部设立了一座编号为5180#的85m高的测风塔。
测风塔在10m、30m、50m、70m、80m、85m 高度处分别安装风速传感器各一个,在10m、85m高度处分别安装风向传感器各一个。
经过对测风塔各层高度的数据检验、延伸插补修正和分析计算得到测风塔完整一年的测风数据,结果表明本风电场主导风能方向为WNW,85m处的年平均风速为6.87m/s,对应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05.8W/m2,本风场风能品质较好,具备较好的开发价值。
(4)地表水
右玉县主要由两条河流,一条为苍头河,一条为源子河。
苍头河属黄河水系,发源于平鲁区郭家窑,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威远镇、新城镇、杨千河乡、右卫镇,于杀虎口村流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
境内河流长75km,流域面积1976km2,河床宽100-1000m,流量为0.5m3/s。
全流域有支流179条,上游建有常门铺水库,其支流李洪河和石匣河汇合处建有滴水沿水库,石匣河中游还建有东碾头水库。
源子河属海河水系,发源于左云县马道头,流经右玉、山阴、平鲁,在朔城区马邑村注入桑干河,属季节性河流。
该河从右玉县增子坊村入境,由东向西横
贯南部元堡子和高家堡乡,在大川出境,流入山阴县。
县境内全长21km,流域面积230km2,河床平均宽80m,流量0.02m3/s.有大小支流26条。
本项目风电场风机建设区域内无明显的地表水分布。
区域水系图见附图10。
(5)地下水
根据含水介质空隙类型,本区地下水可分为:
1)基岩裂隙水
a.太古界变质岩裂隙水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地区,含水性为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由于构造及风化作用,岩层表层构造裂隙与风化裂隙发育,地下水埋深较浅,但富水程度弱,单泉流量多小于1-2L/s,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明显。
b.寒武岩-奥陶系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南部,含水层岩性为寒武系、奥陶系灰岩鲕状灰岩溶系溶洞较为发育,富水性较弱。
c.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
分布于广大地区,含水层主要为白垩系砂页岩,裂隙发育,相对含水,而页岩则起隔水作用,地下水具承压性,富水性一般较弱,单泉流量一般小于1-2L/s,钻孔涌水量一般为1-200m3/d。
d.第三系玄武岩类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组
分布于柳沟山、石搪山、小南山等地,顶面有部分黄土覆盖或呈裸露状态,呈孤岛状分布,气孔及节理发育,由于喷发时代较晚,风化程度弱,裂隙不太发育,加上喷发次数较多,各层间均有致密块状玄武岩或喷发间断时形成的风化壳等,均有相对隔水层,富水性较弱,泉流量一般小于0.11L/s,水化学类型为H-C.N 型水,矿化度0.2-0.5g/L。
2)松散岩类空隙水含水岩组
a.第三系松散岩类空隙水含水岩组
主要分布于王庄子-方家堡-六里庄一带,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局部夹不稳定砾石,含水层厚2.0-6.0m,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富水性较弱,水化学类型为H-C.N型水,矿化度0.3-0.5g/L。
b.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
本区第四系松散岩类分布十分广泛,由于其成因结构颗粒成分厚度变化及发
育规律不同,导致地下水的贮存条件富水性和运移规律也不相同,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黄土丘陵区孔隙水含水亚组: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区及河谷边缘,区内冲沟发育,含水顶板埋深3-10m。
岩性为砾石粗砂,厚度2-26m,静水位埋深5-13m,单水井涌水量100-300m3/d,地下水属潜水,渗透系数小于6.15m/d,富水性较弱。
水质类型为H-C或H-C.N型水,矿化度0.3-0.5g/L。
山间河谷阶地空隙水含水亚组:富水性分区标准根据相同降深时的单井涌水量大小来划分。
Q<300m3/d为弱富水区;300<Q<500m3/d为中等富水区;Q>500m3/d 为富水区。
根据含水层厚度和富水性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区,中等富水区和富水区。
中等富水区分布于麻家滩-新城堡以东及苍头河二道河三道河上游,含水层1-2层,厚2.0-5.0m,静水位埋深2.0-7.0m,地下水为潜水,渗透系数为6.15m/d,单井涌水量300-500m3/d,富水性中等,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M或H-C.N型水,矿化度0.3-0.5g/L。
富水区分布于苍头河及主要支流河谷一级阶地及漫滩区,含水层顶板埋深3.0-10.0m,含水层岩性主要以中、粗、细砂为主,局部夹薄层砾石层,含水层一般为3-5层,厚10-24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600-2000m3/d,局部可达2500m3/d,单位用水量为5.13-18.54m3/h.m,地下水呈潜水,静水位埋深3-11m,渗透系数为6.15-26.2,水化学类型为H-C.M或H-C.N型水,矿化度0.3-0.6g/L,pH 值7.8-8.0,硬度11.45-19.92德度。
本风场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于20m,因此,可以不考虑地下水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6)土壤
本区内的土壤种类有山地草甸土、栗钙土、草甸土、风沙土四个土类,8个亚类,33个土属,49个土种。
土壤主要以栗钙土和风沙土为主,质地较粗,团粒结构性差,抗侵蚀能力差,极易发生风蚀、水蚀和沙化现象,特别是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山洪暴发和沙尘暴肆虐。
境内地表多为深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有部分红土出露,土石山区为砾石夹粗砂的粗骨土,在河川阶地主要为风积黄沙粉土和冲积物。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0.73%,全氮含量0.047%,速效磷23.9ppm,速效钾89ppm,其他成分均很低,土体结构松散。
(7)动植物
右玉县天然原生植被很少,有少数天然次生针叶林分布于东山地区,天然沙棘林面积较大,多数分布于沟谷河床。
区域退耕还林的人工林以山杨和樟子松为主。
天然草地以针茅、蒿类为主,局部阴湿地有少量虎榛子。
缓坡丘陵地带有胡枝子、紫苜蓿、连翘、柠条、沙棘灌丛分布。
全县林木面积达1000km2,森林覆盖率达50%。
现有林地中90%以上为人工林。
右玉县境内野生动物有50余种,主要有石鸡、野鸡、麻雀、山鹰、猫头鹰、雕、喜鹊、乌鸦、啄木鸟、杜鹃、燕子、大雁、狼、狐、狗獾、黄鼠狼、兔、田鼠、黄羊等。
(8)矿产资源
右玉县的矿产资源以煤为主,北至康村,南至玉井,西至西窑头,东至左云县界,全县探明含煤面积165km2。
此外矿产资源还有铁矿、云母、石墨、白云石、黄冈岩、石灰岩、沸石、金矿、石英石、大理石等,但开发程度低,只有元堡子、教场坪一带和威远镇到石香炉一带的铁矿及高家堡、西碾头一带的白云岩已经开采。
(9)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036-2015)附表C4,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2、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1)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风电场的风机机位距离最近的村庄为新郝村,距离为340m,噪声评价范围内无村庄等声环境敏感目标,且项目建设区域内无工业厂矿等噪声源,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良好。
同时,本次评价收集了《右玉牛心堡二期风电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中对风电场220kV升压站的厂界噪声监测数据,从厂界噪声的监测数据来看,升压站站界昼间监测值为45.1dB(A)~46.5dB(A),夜间监测值为42.6dB(A)~43.8dB(A),升压站四周噪声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
因此,可以看出本项目建设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良好,本次评价将不再进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2)生态环境现状
经现场调查,风电场内的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植被和乔木植被,以草本植被为主,草木主要为白羊草、长芒草、苔草、本氏针茅、隐子草及蒿类草丛。
木本植被主要为小叶杨、人工山杨林,以及沙棘、柠条、虎榛子等灌木丛。
此外,区域内低坡处和缓坡处有少量农田分布,农作物主要为莜麦、玉米、胡麻和向日葵等作物。
风场区域林木植被分布较少,野生动物分布数量不多,大型野生动物较少见,常见野生动物主要为一些小型的爬行类、哺乳类以及一些常见鸟类为主。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详见生态评价专题。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详见生态评价专题。
3、环境功能区划
3.1声环境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风电场区域为声环境功能1类区。
3.2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经济区划
3.2.1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右玉县生态功能区划》,本工程的风机建设区域所在位置属于IA-1-2-5牛心堡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
右玉县生态功能区划图见附图8。
(1)IA-1-2-5牛心堡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
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为土壤保持。
主要环境问题:该区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较好,但物种较为单一,未形成乔、灌、草有机结合的稳定群落结构,部分地区出现沙化及水土流失现象;局部植被覆盖度较差地区,土地有沙化现象。
保护措施:①大力开展植树种草,加强小流域治理,增加林草覆盖率,以林养水,以草护土,大于25度的坡地退耕还林,种植樟子松、小叶杨、沙棘、柠条等,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②在河岸两侧营造防护林带,已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优化湿地生态环境的目的;③建设好基本农田,改变广种薄收的旧习,精耕细作,力求少种高产;④禁止向河内排放未处理或经处理未达标的污水,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⑤区域搞好天然林保护,实施以退耕还林和“三北”防护林为主的植被恢复工程。
(2)本项目于生态功能区划相符性分析
风电场运行期不排放废气、废水和工业固废,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风电场的建设过程无法避免将占用功能区内一定量的地表植被,影响功能区内动物
活动,对施工区域内生境产生影响,同时也将在一定时间段内加剧施工区域内的水土流失。
工程在施工期规范施工,施工结束后合理进行植被恢复和林地补偿措施后,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也不会影响原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同时对防治区域水土流失有积极作用。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违背该生态功能区划的发展方向。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右玉县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
3.2.2右玉县生态经济区划
根据《右玉县生态经济区划》,本项目风机机组建设区域位于优化开发区中的ⅢA城区人居环境及产业优化生态经济区、重点开发区中的ⅣB右卫镇、牛心堡建材产业发展与经济林产业生态经济区和ⅣC白头里生态畜牧业与牧草种植业生态经济区
(1)ⅢA城区人居环境及产业优化生态经济区
区域环境保护措施: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该区域内环境污染问题;②开展植物绿化活动,净化环境,在城区主要街道种植垂柳,白蜡树等城市绿化树种,努力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④发挥该区域内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运输业,形成右玉县的交通枢纽,盘活区域经济。
(2)ⅣB右卫镇、牛心堡建材产业发展与经济林产业生态经济区
区域环境保护措施:①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将植树造林作为重点,努力改善区内水土流失现状;②保护林地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区内物种栖息地及其生存环境;③推进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确保废渣、废气、废水零排放。
(3)ⅣC白头里生态畜牧业与牧草种植业生态经济区
区域环境保护措施:①适当放牧,减少放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②建设区内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与化肥及塑料薄膜的使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2)本项目于生态经济区划相符性分析
本风电场生态环境影响方式为点和线,并且分散在较大的区域内,不会造成区域生态系统组分显著变化,也不会显著消弱其生态功能的发挥。
随着项目的建成,施工临时用地将进行有效植被恢复,永久占用的草地、灌木林地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施工期采取工程措施、临时防护措施和植被恢复措施,因此不会加剧
评价区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本工程不是矿产资源开发项目,风力发电属清洁能源利用项目,运行期无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不违背该区域发展要求。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右玉县生态经济区划》的要求。
4、项目选址分析
4.1 山西省主体功能区划
本项目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牛心堡乡和新城镇东部,处在山西省省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京津风沙源治理生态功能分区(详见附图7)。
该区功能定位:山西沙漠化严重区域,京津风沙源治理的主要区域之一。
该区发展方向:营造防风固沙林、生态公益林、水土保持林,大幅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速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在耕地条件好的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扶持以小杂粮为特色的耐寒旱作物生产。
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脆弱、生态功能重要,关系到全省乃至国家生态安全,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不宜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
本项目为风力发电项目,占地为点征方式,不会对区域土地资源大面积占用,也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大面积破坏。
项目属清洁产业类项目,非高强度排污的工业类项目,本项目运行过程中无废水废气排放。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区域主体功能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存在主要矛盾。
4.2水源地保护区
右玉县饮用水水源地有两个:王家堡水源地及“大堡-蔡家屯”水源地。
王家堡水源地保护区,该保护区范围为:北起王家堡,南到移民新村北,东至石塘山西侧,西到王家堡西南,总面积2.0平方公里,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以3口水井为中心半径为200m的区域,保护面积约为0.38km2,二级保护区3口水井为中心半径为2200m的区域,保护面积约为19.87km2,准保护区为二级保护区边界外西侧和南侧各延伸3km的丘陵区,保护面积19.87km2。
“大堡-蔡家屯”水源地:为新建水源地,该水源地位于右玉县城西北约10km 处的大堡村村北,水源井沿苍头河东岸向北布设,水源地范围长约为2km,宽约2km。
本项目风电场的风机建设区域以及集电线路的跨越区域都不在上述两个水源地的保护范围内,风电场距离最近的水源地为“大堡-蔡家屯”水源地,约15.0km。
4.3右玉县林业“十三五”规划
依据右玉县林业“十三五”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右玉县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布局如下:
1)以“两荒”造林工程为重点,着力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
重点对大呼高速路、大呼高速路连接线和109国道沿线的荒山进行高标准绿化打造。
2)以“两网”绿化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通道绿化档次。
以境内主河道苍头河为轴,以交通主干线为骨架,坚持“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生态就延伸到哪里”。
3)以“两区”增绿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城乡绿化水平。
围绕矿区和城市近郊、旅游景点等特殊地区,建设森林景观,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进一步提升南山公园、杀虎口旅游区、苍头河湿地公园、牛心风电、赛马场等景区景点的绿化档次。
4)以“两林”富民工程为重点,着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5)以“双百”精品工程为契机,着力打造精品示范绿化工程。
我们以全省“双百”精品工程为契机,有效增加森林面积,提高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努力建成精品工程。
6)以“双保”管护工程为重点,全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制度落实为重点,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综合保护。
本项目的选址不会影响右玉县“十三五”期间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布局,依据右玉县“十三五”林业发展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设单位应按照右玉县林业发展规划要求,积极参与风电场范围内的绿化造林工程,促进右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4.4“三线一单”符合性判定
表10给出了本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判定依据。
表10 本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判定依据
5、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以及右玉县林业、国土、住建等管理部门关于本项目选址的意见可知,风电场规划范围内无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亦无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等敏感因子。
风电场区域不是国家和省级保护的野生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该区域没有发现受国家和山西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类。
本风电建设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植被类型主要为荒草地为主。
本工程以声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影响为主,具体见表11和附图2。
四、评价适用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风电场区域为农村地区,风电场建设区域周边的农村地区的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见表12-1。
表12-1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噪声限值。
运营期升压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表12-2 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
(2)废气排放标准
施工期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排放执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 20891-2014)中表2标准限值要求。
施工临建区水泥搅拌站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3)固体废物
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及修改单要求[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
运行期产生的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