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小说环境题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复习【小说环境题类题】检测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
日子
陈忠实
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
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只铁丝编成的铁笼和一根扁担。
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
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这种劳作的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
“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
“找过。
也干过。
干不成。
”男人说。
“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我说。
“换过不下五家主儿,还是干不成。
”女人说。
“工作不合适?没找到合适的?”我问。
“有的干了不给钱,白干了。
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
受不了啊!”他说。
“那是个硬熊。
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
”她说。
“不是硬熊软熊的事。
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
”他说。
“凭这话,老陈就能听出来你是个硬熊,”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
他爸是个硬熊。
他还是个不会拐弯的硬熊——种系的事。
”
“中国现时啥都不缺,就缺硬熊。
”他说。
“弓硬断弦。
人硬了……没好下场。
”她说。
“这话倒对。
俺爷被土匪绑在明柱上,一刀一刀割。
割一刀问一声,直到割死也不说银圆在哪面墙缝里藏着。
俺爸被斗了三天两夜,不给吃不给喝不准眨眼睡觉直到昏死,还是不承认‘反党’……我不算硬。
”
“你已经硬到只能挖石头咧!你再硬就没活路了。
硬熊——”
他很坦率又不无迷津地悄声对我说,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偏偏注意女人的腰,一定要娶一个腰好的媳妇,脸蛋嘛倒在其次,能看过去就行了。
他大声慨叹着,不无讨好女人的意思:“农村太苦太累,再好的腰都给糟践了。
”
男人把堆积在罗网下的石子铲进笼里,用扁担挑起来,走上沙坑的斜坡,木质扁担吱呀吱呀响着,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堆上。
折返身回来,再装再挑。
女人对我说:“他见了你话就多了。
他跟我在这儿,整晌整晌不说一句话。
”
太阳沉到西原头的这一瞬,即将沉落下去的短暂的这一瞬,真是奇妙无比景象绚烂的一瞬。
泛着嫩黄的杨柳林带在这一瞬里染成橘红。
河岸边刚刚现出绿色的草坨子也被染成橘黄色。
小木桥上
的男人和女人被这瞬间的霞光涂抹得模糊了,男女莫辨。
应办了几件公务,再回到滋水河的时候,小麦已经吐穗了。
我有点急迫地赶回乡下老家来,就是想感受小麦吐穗扬花这个季节的气象。
女人正挥动铁锨朝罗网上抛掷着沙石。
男人呢?
“那位硬熊呢?”
“没来。
”
我问:“咋咧?出什么事了?”
她停住手中的铁锨,重重地深深地吁出一口气:“女儿考试没考好。
”
“就为这事?”我也舒了一口气,“这回没考好,下回再争取考好嘛!”
“这娃娃也是……平时学得挺好的,考试分数也总排前头。
偏偏到分班的节骨眼上,一考就考……”
“直到昨日晚上,他才说了一句话:我现在还捞石头做啥!我还捞这石头做啥……”
“你不是说他是个硬熊吗?这么一点挫折就软塌下来了?”我说。
“他高考考大学差一点点分数没上成,指望娃能……”
“他来了!天哪!他自个儿来了——”
我听见女人的抖声,也看见她随着颤颤的抖声涌出的眼泪。
我瞬即看见他正向这边的沙梁走来。
他的肩头背着罗网,扛着镢头铁锨,另一只肩头挑着担子,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吊在扁担的铁钩上。
他对我淡淡地笑笑。
他开始支撑罗网。
“天都快黑咧,你还来做啥?”她说。
“挖一担算一担嘛。
”他说。
许久,他都不说话。
镢头刨挖沙层在石头上撞击出刺耳的噪声,偶尔迸出一粒火星。
许久,他直起腰来,平静地说:“大不了给女儿在这沙滩上再撑一架罗网!”
我的心里猛然一颤。
我看见女人缓缓地丢弃了铁锨。
我看着她软软地瘫坐在湿漉漉的沙坑里。
我看见她双手捂住眼睛垂下头。
我听见一声压抑着的抽泣。
我的眼睛模糊了。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夹以简洁的叙事,对话语言不仅极富个性,体现出人物性格特点,
而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那位硬熊呢”等。
B.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对女儿考试没考好这件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女人是一个通情达理而又乐观的人,那个自认为“硬”的男人也改变了“硬”的个性。
C.小说写男人的爷爷宁愿被杀害也不说出银圆的下落,他父亲昏死也不承认“反党”,是为了说明他的“硬”受到家族影响,与下文他的转变形成对比。
D.“我”之所以反复劝男人“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是因为他是个高中生,也因为“我”和他谈得很投机,更因为“我”有能力帮他。
解析:选D“‘我’有能力帮他”文中没有依据。
2.小说中的男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小说中的男人是一个被生活磨掉了棱角的普通劳动者。
起初,他个性鲜明,刚直硬气,情愿在家吃亏劳累也不屈从于不良业主的欺压;但女儿考试失利,女儿实现他的大学梦的这根精神支柱倒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终于屈服于生活现实并产生了让女儿回家务农的想法。
3.(环境描写的作用题)小说中画直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①表明时间的推移,照应前文关于“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的描写;②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写,衬托主人公与“我”相见后的兴奋心情;③交代季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写“我”再来感受小麦吐穗扬花埋下伏笔。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请判断下面对文中环境描写赏析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
(1)小说开头详细描述劳作的场景并且突出描写男人、女人使用同样的镢头、铁锨、铁丝编织的铁笼、扁担,意在表明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
分析:“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错,应该是男人与女人都承担着一样的家庭责任,承受着一样的生活煎熬。
(2)画波浪线的语句从触觉角度描写早春中午太阳的特点,给人以温馨之感。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一个诗人的生命
[加拿大]迈克·弗洛里安
建筑物的大片墙皮已经脱落,露出红砖和白色的墙体。
窗户上连玻璃也没有。
三月冰冷的雨一直下着,地面上积了一个个小水坑。
很久以前战斗刚打响时村民们就离开了这个名叫罗斯多夫的小
村庄。
村子里有二十所小房子、一座东正教教堂、一口井和几条泥泞的小道。
一百公里内几乎看不到人。
有两个俘虏坐在泥地里,低头盯着自己的膝盖。
因为有一只手被一根粗粗的绳子和旁边站着的伙伴的手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所以他们不得不举着它。
一百米开外处,一个黑衣女人站在一辆马车后面默默地看着他们。
那匹没有上套的马背风站着,长长的马尾被风吹得飘了起来。
女人把马拴在村中央一口老井的手柄上,朝这群俘虏走来。
获胜一方的十个士兵和他们的队长全身也都被雨淋透了,制服上沾着泥水和血渍。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佩带手枪,还有几个人的身边放着步枪。
队长的左肩上缝着一块黄色肩章。
右肩上的衣服撕破了,露出光光的皮肤和血淋淋的伤口。
这个孤单的黑衣女人朝他走来。
队长几天前就注意到她了,她牵着马车,远远地站着。
“同志。
”女人走到队长身边用俄语喊道。
队长吃惊地看着她,发现她并不漂亮。
她上身穿着黑罩衫,脚上是一双平底宽靴子。
一只靴子的前头磨破了,露出乌黑的指甲和弯曲的脚趾。
她的两只手共用一只手套,抵御着冰冷雨水的袭击。
她的头上顶着一块破布,眼睛和她的靴子一样黑,四周有深深的黑眼圈。
“就是那个人,”她指着其中一个俘虏说,“他不属于他们的队伍,我要把他带回家。
我已经把马牵来了。
他不会给你们惹麻烦的。
”
队长低头看看她的靴子,转过身对他的士兵们说:“准备列队。
”
“他和他们不是一类人,”她又重复了一遍,“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俄国人,和我一样,他是我的丈夫。
”
队长没有搭理女人,而是背对着她,命令手下:“站好队,每个人瞄准一个人头。
”
“我已经跟踪你们五天了,他真的不是和他们一伙的,他是一个诗人。
”她用俄语说。
队长仍然没有转过身来,他的士兵们排成了一行。
这个阵势把女人吓坏了。
她看着丈夫,那一排被绳子连在一起的人中的倒数第二个。
他站在那里,是唯一一个没有倚着墙的人。
他的两只手臂被旁边或坐或躺的人直直地朝下扯着。
有些俘虏在抽泣,有些在祈祷,还有几个也像她丈夫一样沉默地站着。
她用一种被克制的急促腔调说着克罗地亚语、匈牙利语、奥地利语、斯洛伐克语等,甚至尝试了捷克语。
当她用斯洛伐克语说“他和他们不是一伙的”时,她似乎看到队长动了一下,因此她就继续用那种语言说:“我丈夫两边的队伍都帮。
他没有枪,只是给两边的伤员们提供药品和酒。
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只是正当他在那边的队伍里时被你们抓到了,是运气不好。
同志,他不是你们的敌人。
”
队长仍然背对着她坐着。
女人不敢接近他或碰他。
她继续说:“他救了很多你们的人,也救了很多你们的敌人。
他就像一个傻瓜一样带着酒精不顾一切地穿越前线去救那些伤员。
当他的马被一颗地雷炸死之后,他就以步代行。
”
“我跟着他翻过一座高山。
他想阻止杀戮和死亡,这个傻瓜。
他是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士兵。
看,这里有他写的诗。
”她轻轻地挪到队长跟前,把一摞写满字的纸放在他身边的泥地上,纸上有不知是被雨水还是被泪水冲出的一道道水渍。
队长站起来走开了,那些写满诗行的纸被他的靴子踩进泥地里。
他走向那个人——女人的诗人,她的爱人,丈夫,傻瓜,她的生命。
他从枪套里拔出左轮手枪,命令士兵们站在每个俘虏的身后照
着他的样子做。
当他发布枪决令的时候,黑衣女子目击了这幕情景。
但是她的眼里只有队长、队长手里的枪以及她的丈夫。
当蓝色的硝烟在一片血淋淋的尸体上方飘浮的时候,她的男人却没有被枪毙……
(选自《译林》,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运用生动细致的肖像描写来塑造人物。
文中对女子衣着外貌的刻画,充分表现了这位女子的不辞劳苦,坚韧执着。
B.不管这位女子如何不停地向队长解释,队长始终不搭理她,这表现了队长冷酷无情的个性。
C.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名词罗列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解释女人心目中的男人,表明了诗人对女人极为重要。
D.文中女子的语言除了有塑造其形象的作用以外,还很好地丰富了小说内容:诗人的身份、经历完全通过女人之口讲出。
解析:选B B项,说队长“冷酷无情”不恰当,因为队长表面上对女人的话没有做出反应,并不能说明其内心的无情,至少结局他还是放过了诗人,表明他并不是绝对的冷酷无情。
也许可以说他“外冷内热”。
5.(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题)概括小说首段环境的特点并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5分)
答:
参考答案:环境特点:破败、阴冷、荒凉。
作用:为全文营造悲凉、压抑的氛围,突出战争的巨大破坏性。
6.有人认为,根据小说前面的情节,小说的结尾“她的男人却没有被枪毙……”不合情理,应该是“她的男人倒下去死了……”才合理。
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认同“她的男人倒下去死了……”这一结局。
①从上文情节看:队长对女人的话根本就无动于衷,毫无反应,比如“那些写满诗行的纸被他的靴子踩进泥地里”等描写。
②从主题设置看:无论怎样的哀求,在战争中都显得苍白无力;无论怎样的美好,在战争中都可以“一枪击毙”,这样的结局更能突出战争反人道、反人性的一面,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效果更好。
(示例二)认同原文结尾。
①从上文情节看:队长虽然一言不发,但很可能已被女人的话打动,从“几天前就注意到她”“吃惊地”“动了一下”都可以看出。
②从主题设置看:小说这样处理,能给作品增添亮色,给读者留下希望,说明战争虽然罪恶,但爱情的力量依然伟大,人性的光辉没有泯灭。
[多练一点·强化理解]
请判断下面对文中相关环境描写赏析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分析)
(1)这篇小说以平静、客观的叙述语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战争期间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曲折紧张,极富悬念。
(√)
(2)作者把俘虏的身份安排为“诗人”,原因就是“诗人”才会有文中这么“傻”的行为,符合作者情节安排的需要。
(×)
分析:原因除此之外,还因为“诗人”代表着理想、才华等美好事物,能和战争、死亡等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出战争毁灭一切美好的残酷、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