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初中语文教案:《七根火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案:《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教案
教学目标:感悟人物形象,学习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感受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研讨无名战士献火柴过程时的细节,品味人物崇高形象。

关键点:背景烘托、朗读品味、师生互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语文活动:战地采访(以战地记者物身份采访卢进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观看录像《长征》片断(《万水千山》节选),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谈一下录像内容及内心感受。

过渡:同学们,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经受了千难万险,克服了重重困难。

他们走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越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原;途经了11个省,行走了二万五千里的路,创造了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王愿坚写的关于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小说——《七根火柴》,进一步感受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一)出示标题屏幕上《七根火柴》的题目,在低沉悲壮的音乐伴奏下,由远及近缓缓推出。

背景是一点火星从中间射开,倾刻又弥漫成一片红红的火焰,渲染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二)明确目标:感悟人物形象,学习精神品质。

(三)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默读课文后并做这样一件事:假如有一座博物馆叫做“红
军博物馆”,假如你是这个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在你负责的展台上,摆放着6根火柴,请以讲解员的身份,用讲解员的口吻,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向你的观众简要介绍这6根火柴的来历。

2、通过同学创造性的复述,我们了解到课文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无名战士和卢进勇。

从中你最受感动的人物是谁?为什么?(提示:(1)选择等候战友位置的角度
(2)舍己顾大局的角度
(3)选择火柴所放位置的角度等)
(四)析形象,揭品质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谈一下文中的那些语段需要我们品读?重点品读什么?(无名战士献火柴的过程的语段。

重点品读无名战士献火柴时的语言和动作。


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12~22节),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勾划出文中最使你感动的有关无名战士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语句,并结合具体语境,揣摩其内心世界。

(小组讨论交流)
(1)“推”“摇”“指”表现了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之际盼望同志到来的急切心情,感受到他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革命精神。

(2)”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他数火柴的动作虽然缓慢,却使我们感到十分有力;他数火柴的声音虽然微小,却使我们感到无比深沉。

火柴虽然只有七根,却使我们感受到每一根都凝聚着无名战士极其丰富的思
想感情。

使我们感受到他数火柴的吃力,感受到他对这七根火柴的珍视和对战友的殷切希望。


(3)“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表现了无名战士献火柴时郑重态度,和对战友的殷切希望,说明他十分关心红军集体而珍视这七根火柴。

)(4)“记住,这,这是,大家的!”……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这是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的语言和雕塑般的动作,从他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无名战士的公而忘私,公私分明,感受到他之所以身带火柴而不用火柴的原因,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他这雕塑般的动作,指名了战友寻找前方部队的方向,指明了长征前进的方向,也指明了革命胜利的方向,寄托着无名战士对战友的无限希望,表露了无名战士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必胜信念。


3、同学们,通过我们感知无名战士的言行,你如何评价无名战士?(舍身为国,公私分明,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4、师结:无名战士献火柴过程,一举一动,一言半语,一个眼神,一种神色,都写得十分细腻,真实感人,使我们感受到:这哪里是献火柴,分明是一名红军战士献出了自己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红心啊!红红的火柴头,朱红的印章,放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犹如一簇跳动的火焰,生起在无边草地,划过阴沉沉的天空,横扫荒凉肃杀之气,给人以光明,温暖和力量,使我们感受到革命星火必将燎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