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测验科学性论文

合集下载

论投射测验的原理-精选资料

论投射测验的原理-精选资料

论投射测验的原理一、什么是投射测验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s)是心理学的三大测验(问卷测验、投射测验、情境测验)之一,它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分析,推断其人格特点。

[1]投射测验是弗兰克1939上首先使用的,该测验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

[2]“投射”一词最早来源于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对心理防御机制的命名,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自我会把超我不能接受的冲动或愿望压抑到潜意识中,从而否认自己有不可接受的愿望,反而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或愿望转移到他人身上,以此来减少自己的焦虑。

[3] 他认为“投射”是将本属自身某种不快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投射于他人或他物,是来访者怕暴露内心欲望的一种防御机制,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力。

[4] 荣格( C a r l G?J u n g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上把心理投射解释为:把一种存在于自身中的品质或态度潜意识地归咎于另一个人。

冯? 佛兰茨对荣格的“ 投射”进行了重新归纳:“投射是一种在他人身上所看到的行为的独特性和行为方式的倾向性,我们自己同样表现出这些独特性和行为方式,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它是把我们自身的某些潜意识的东西不自觉地转移到一个外部物体上”。

投射现在的涵义是指个人把自己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

心理学家根据对投射理论的探讨,发现人类的深层的意识能够被激发出来,进而发展出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技术的出现对心理治疗和临床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投射测验的发展历程投射测验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世纪 60年代―20世纪初为萌芽阶段,在该阶段投射测验刚刚起步,它的正式运用源于高尔顿的字词联想经由瓦特和克里佩林最后由荣格形成第一个标准的投射测验即字词联想法[5]。

20世纪初-40年代为早期发展,这一阶段中罗夏于1921年在《心理学诊断》一书中系统提出人格投射测验理论。

投射测验(HTP)在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投射测验(HTP)在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投射测验(HTP)在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朱云梅;田辉;翁光凤;夏倩;邹家莉;娄方丽
【期刊名称】《护理学》
【年(卷),期】2024(13)1
【摘要】目的:采用房树人绘画测验(House-Tree-Person Test,HTP)和五态人格量表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探讨HTP对五态人格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贵州省某高校239本科生进行HTP和五态人格测验。

结果:大学生的五态人格以阴阳和平(42.26%)为主;太阳、少阳、太阴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 < 0.05),阴阳和平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 < 0.05)。

HTP结果显示,少阳人格中嘴巴缺失,少阴人格中门前有路、树枝向下,太阴人格中门前有路、人画的小、画面涂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前有路、树枝向下、人画的小、画面涂擦是大学生五态人格的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HTP与五态人格量表可共同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

【总页数】10页(P99-108)
【作者】朱云梅;田辉;翁光凤;夏倩;邹家莉;娄方丽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贵阳;贵州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贵阳;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贵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房树人投射测验在心理约谈中的应用
2.房树人投射测验在心理约谈中的应用
3.房树人投射测验(HTP)在大学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
4.绘画投射测验理论和技术在初中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投射测验与内容分析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投射测验与内容分析
维普资讯

大 学 生 生 命 价 值 观 的 投 射 -l 与 内容 分 析 ' …验社会学系, 武汉4073 杨 华中 湖北 304
摘 要: 生命价值观是 个体对生命及其意义的总体观点和 个体体验 , 生活 态度和 生活理 想的具 体体现 。运 用. 学研 是 心理
关 主 题进 行 深 入 细 致 的探 讨 。 因 此 , 必 要 运 用 科 学 的 方 有
0 0
I l
中 图分类 号 : 1 . 1 26 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1 8 ( 0 6 0 —2 90 1 0 —2 9 2 0 )20 2 2
景 中 , 露 出 其 个 性 特 征 和 心 理 状 态 的 一 种 个 性 测 试 方 显 法 。投 射 法 的 最 大 优 点 在 于 主 试 者 的 意 图 目 的 藏 而 不 露 , 为 被 试 者 创 造 一 个 比 较 客 观 的外 界 条 件 , 测 试 的结 果 比 使 较 真 实 同 时 , 心 理 活 动 的 内 容 及 特 点 也 了 解 得 比 较 深 对

t e r t a a a y i t h i a u o c p f o t m p r r o lg t d n s h o e i l n l ss i o t el e v l e c n e t n e o a yc l e s u e t .Th t d h wst a h i a u o c p c n f o c e e s u y s o h t el e v l ec n e t t f t r U O b h f co il e d n y o h a k r u d o p r S fwh l 。b ta s x s a to a s v i o c p u n O tt e f mu ia t ra n e c n t e b c g o n fu wa d f o e u lo e itp r fp s i e l e c n e t l t l l f wh c e e v o c r . i h d s r e c n e n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投射测验与内容分析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投射测验与内容分析
(一) 珍爱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从本次投射测试分析来看 ,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不仅 主要体现为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也体现为珍惜现在所 拥有的生活 。此类生命价值观排在第一位 ,共有 82 条 ,占
电 学 院 学 报
3 收稿日期 :2005209223 作者简介 :李若衡 (19822 ) ,女 ,河南罗山人 ,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社会心理学 。 基金项目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30 ·
部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具有较大的宿命论色彩或显现 出了一种垂垂老态 。这一类人不相信自己是自己生命和 命运的主人 ,不相信命运是由自己谱写的 ,缺乏积极向上 的动力 ,只看到社会生活中阴暗 、肮脏的一面 ,而无视了更 主要的光明 、洁静的一面 。三是将生命归结为一种宗教信 仰 。例如“生命是上帝赐予的 ,当他想收回时 ,也就不复存 在”“, 感谢耶酥给予我生命 ,忠于耶酥也就是忠于生命” 等 。这表明一部分大学生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 宗教情感 ,并将神当做自己生命的原动力 ,当做自己生命 价值的泉源 。四是对生命表示困惑和疑问的生命价值观 。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心理投射 方法收集资料 ,运用社会科学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加 以具体分析 。所谓心理投射法或投射测验就是让被试者 通过一定的媒介 ,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 ,在无拘束的情
取的生命价值观 、悲观与困惑的生命价值观 、冒险的生命 价值观 、狭隘的生命价值观和矛盾的生命价值观 。
(五) 狭隘的生命价值观
反映此类生命价值观的语句共 13 条 ,占总回收语句 的 8. 1 %。狭隘的生命价值观具体来说又可表现为只为追 逐爱情和金钱而活这两种 。例如 “: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 高 。舍弃生和命 ,爱情不动摇 。”表达出了他们对爱情高于 生命的信念 ,视爱情为生命之原动力 。第一 ,将自己的生 命寄托在他人的回忆中 。例如 “: 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能将 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回忆中”,以他人的回忆为参照 来评价自己的生命价值 ,表现出了一种不能享受和主宰自 己生命的特征 ,也是相对狭隘的 。第二 ,追逐物质和权力 。 例如“生命就是华衣美食”、“生命存在着的过程岂可没有

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应用

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应用

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压力的增加,中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如学业压力、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

将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应用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评估中,有助于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和帮助措施。

这对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意义树木—人格投射测验能够帮助中学生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

通过描绘树木的形状、叶子、树干等特征,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从而加深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增进自信和自尊,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树木—人格投射测验还可以帮助中学生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通过比较中学生对树木的描绘,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这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矛盾,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这为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途径,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树木—人格投射测验的原理和方法树木—人格投射测验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通过对被试者对树木的描述和选择来揭示其潜意识中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

以下是树木—人格投射测验的原理和方法。

1. 原理:树木—人格投射测验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认为个体在描述树木时会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从而反映其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

2. 方法:a. 选择树木: 被试者需要在给定的树木图片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树木,这个选择通常反映了其潜意识中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状态。

试论投射测验原理

试论投射测验原理

( 4 ) 跟 伴奏完整演唱。 ( 指 导从 力度 、 速度 、 情 绪变 化等方面
进行歌 曲的处理 。) ( 5 ) 歌唱与乐器演奏 、 律动表演相结合 。 ( 三) 创编与表演 。( 8分钟) 1 、 设计 多种演唱形式 , 培养合作意识和创编能力。 2 、 分组展示 , 提 高表 演 能 力 , 检 测 学 习效 果 。 3 、 个别展示 , 发现 问题 , 进行指 导, 发展特长。 ( 四) 评 比、 评价和 总结。( 2分钟) 1 、 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收获了什么?( 重点在知识和技能方面)
射 测 验 的原 理 。
关键 词
美 国心 理学 家凯利 曾经 有个 著名 的假设 : “ 人人 都是 科 学 家” 。因此他说 : 你想知道人 的心理 吗? 你可 以直接去 问他 。 凯利 的论断道 出了西方普遍流行 的问卷 测验 的主要思路 。西方文化 有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关 于人 性 的基 本 假 设 , 认 为 人是 有 理 性 的人 。所 以在凯利看来 , 每一个有理性的人 , 都应 当能够像科 学家那样思 考和行动 。而对于每一个像科 学家那 样能够有理性地 思考和行 动的人 , 你 去询 问他 们 , 他 们 显 然 应 该而 且 能 够 事 实 求 是地 回 答 你, 使你 能够 获得你所想得到的科学资讯 。但是 , 中国文化 关于 人性的基本假设与西方文化差异 。凯利 的名言如果放在 中国文 化 背景中, 则应该变成: “ 你 想 知道 人 的 心理 吗 ?你 不 好 直 接 去 问 他 。” 因此 , 要洞察被试 的潜意识 , 了解其并非主动 、 有 意表 达的 内心深 处的变化 , 就要借助投射测验 。 在心理学 中, 投射这 一概念最早是 由弗洛伊德提 出来的。在 弗洛伊德看来 , 自我会将不能接受 的冲 动、观念转移 到别 人身 上 。像那些不能宽恕 自己内心敌意 的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病 人, 就常常 以迫害妄想 的方式将 自己的敌 意转嫁于别人 。可见这种 投射 作用是一种防御机制 。在这里我们可 以看到投射 的基 本特 征: 一个人真 正的动机 、 欲望 、 以及其他心理活动 , 可 以通过 此人 的其他 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产 品间接地反映即投射 出来 。 投 射测验是 由间接的路径去分析而 不是直接去盘 问,是根 据 被试 的活动产 品 ( 如 绘画 、 笔迹) , 或根据被试 反应 的方 式 ( 如 看 图说故事) , 对被试做 出推论与判 断, 有些类似 中医从舌头 、 脉 搏 的微妙变化推断一个人 的全身症候 。中国 的老百姓 可能更容 易接受投射 技术 , 这可能更符合中国人 的文化心理 。 投 射在 日常生活 中是一种很平凡的心理现象。在我看来, 投 射现象大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 再造 ” , 即通过人 的心理

投射测验科学性[论文]

投射测验科学性[论文]

投射测验的科学性探究摘要心理测量理论发展的丰富化、应用的多样化、信度和效度的准确化,以及方法、技术的现代化,使其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当前国内心理测验,大多是介绍以经典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关于投射测验的专著较少,因而,我们首先应当勇于在投射测验领域进行探究。

关键词心理测验投射测验科学性中图分类号:b841.7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1.1心理测验的概念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从广义的角度讲,几乎所有的测验、考试都属于心理测量的范畴。

1.2心理测验的特点间接性。

人的心理特征是内在的,只能通过人们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来推论其心理特质。

相对性。

在对人的行为做比较时,只有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

心理测验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这是与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类人群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

客观性。

一个测验一般要进行质量评估。

测验常模是通过对总体的代表性样本的预测确定的,信度、效度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1.3 投射测验1.3.1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投射”是指把个人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人格特征,无意识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中,“投射”一词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格结构中的无意识范畴,借助某种无确定意义的刺激情境为引导,使个人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要求、动机、冲突等泄露出来,或者说是不自觉地投射出来。

1.3.2投射测验的种类投射测验有很多种类,著名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验(简称rit),主题统觉测验(简称tat)等。

此外,绘画测验,句子完成测验,自由联想测验等也是大家熟知的投射测验,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1.3.3 投射测验的评价相比于其它测验而言,投射测验有自己特有的优势。

第一,投射测验作为一种非文字性的测验,可以跨文化使用。

第二,解除被试的伪装,洞察被试的潜意识动机和行为。

如何保证投射测验的科学性

如何保证投射测验的科学性

制, 是指个体 自我将不能接受 的冲动 、 欲望等转移到他人或他 物。1 9 3 9年 , L . F r a n k在《 人格研 究的投射技术》 一文 中
明确提 出“ 投射技术” 。时至今 日, 投射测验 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军事 、 教育领域。 关键词 投射测验 科 学性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 B8 4 1 . 7
1 投 射 测 验 的 发 展 历 程
其结果将 导致在 临床 咨询 的条件下有高的效度估计 。至于信 度,由于多数使用评分者信度再加上投射测验 的 自由性非结 1 . 1 萌芽阶段 ( 1 9 世纪 6 0年代- -2 0世纪初 ) 投 射 技 术 的 运 用 源 于 高 尔 顿 首 先 开 始 的 字词 联 想 测 验 , 构性原则, 这 就 使记 分 的难 度 增 加 , 信 度 不 高 的 问题 也就 暴 露 之后 由瓦特 、克里培林发展成第一个投射测验一一 字词联想 了 出来 。 虽然 投 射 测 验 面 对 这 么 多 批 评 指 责 。但投 射 测 验 并 没 有 测验 。 1 . 2前 期发 展 阶段 ( 2 0 世 纪初 -4 0 年代 ) 从 心 理 测验 的 阵 营 中消 失 。相 反 相 比于 其 它测 验 而 言投 射 测 罗夏受克里培林 的影响, 于 1 9 2 1 年 出版 了《 心理 学诊 断》 验 也 有 自己 特有 的优 势 。 它 不 受 文化 背 景 的影 响 , 具有文化公平性, 可 以在跨 文 化 书, 系统地提 出了人格投射测验理论, 他称之为 “ 形解释测 验 ”罗夏 的墨迹测验一经介绍很快得到 了心理学家 的重视在 研究中广泛应用;投射测验是测量人格的深层结构无意识 的 美 国和 欧洲 都得 到 了 发展 。 有效工具, 而 其 它 人 格 测验 根 本 就 无 法 做 到 ; 与 其 它 自陈量 表 1 _ 3顶 峰 时期 ( 2 0世 纪 4 O年 代 - 6 0年 代 ) 和 结 构 式 访 谈 相 比,投 射测 验 可 以有 效 防 止 社 会 赞 许 性 等 问 1 9 4 0年 学 院 派 心 理 学 在 美 国 逐 渐 被 医 学 化 。 据 统 计 当时 题 的出现, 间接地测量出被试 内心真实 的想法, 而不像 问卷测 罗 夏 测 验 在 美 国 最 常 用 的 测验 中投 射 测 验 占了五 席 。 验 那 样 依 赖 于 被 试 是 否 真 实 回答 。 1 . 4争议批判 阶段( 2 0世纪 6 0年代- -8 0年代 ) 3提高投射测验科 学性 的措施 随 着 投 射 测 验 在 心 理 学领 域 的应 用 越 来 越 多 ,许 多 心 理 3 . 1 客观化 、 标 准 化 与 常模 相 结合 学 工 作 者 在 心 理 治 疗 中 盲 目使 用投 射 测 验 ,导致 了对 投 射 技 投 射 测 验 可 以借 鉴 其 它 测 验 的优 点 ,将 投 射 测 验 的 施 测 结果 的解 释 、 施 测 者 的技 术 水 平 等按 照统 一 的 标 准 术 的不 断 质 疑 和 批 评 。面 对 不 断 的 质疑 和批 评 ,为 了解 决 投 评 分 规 则 、 射 测验 已有 的缺 陷 , 许 多 测量 学家 开 始 整 合 以前 的 投 射测 验 。 进 行 系 统 的 标 准 化 的 规 定 。建 立 自 己的 常 模标 准 。整合 已有 1 . 5整 合 中求 发 展 ( 2 0世 纪 8 0年 代 以后 ) 的研究成果 , 按照客观诊断一~标准治疗 ( 头脑与公式的结合 心理学家开始了对投射测 验进 行了整合 。他们综合 了投 的模式)即要运用尽量客观标准化 的方法作 出诊断 。从而按 射测验的缺陷 , 分 析 了其 它 测 验 的 优 点 , 对投射测验的编制、 照 统 一 的常 模 标 准 进 行 解 释 。 施测 、 分数 的解 释 做 统一 的 、 标 准 化 的确 定 。 3 . 2将投射 测验技 术、 问卷测验技术 、 情景测验技术加以 综合 运 用 2投 射 测 验 的 科 学 性 评 价 经 过 了近 百 年 的 发展 关于 投 射 测 验 在 人 格 评 估 领域 的科 问卷 测 验 可 以在 较 短 的时 间 里 收集 到大 量 的信 息 ,测 验 学 地 位 问题 的争 论 可 以说 是 褒 贬 不 一 。一 方 面 是 实验 者 对 投 结 果也 容 易量 化 ,便 于 确 定 测 验 常模 。但 它容 易受 文 化 因素 射 测 验 信 度 效 度 和 常 模 等 方 面 尖 刻 的 批 评 。另 一方 面 是 投射 的影 响 ,并 且 无 法 评 估 受 试 者 不 愿 回 答 的 问题 。情 境 测 验 在 测验在 临床咨询 中应用较多 。因此对投射测验做科 学性的分 人员选拔 中效度较高 ,但是它所设计的特 定情境 只能评价到 析显得尤为重要 。 特 定的心理特质 ,人为 的情境能不能代表 真实的情境是一个 还 有 一 些 心 理 学 工 作 者认 为投 射 测 验 技 术 是 “ 主观性” 评 争议。情境测验最大 的局 限是要花费大量的人 力、 物力、 财力 估, 其它技术是“ 客观性” 的 评 估 。这 种 看 法 是 错 误 的 。其 一 : 和 时 间 。 正 是 因 为各 种 测 验 方 式 各 具 特 色 ,他 们 的综 合 使 用 它 的客 观 测 验 中, 有 时 也 包 含 投 射 技 术 。 比 奈 在 他 的 智 力测 可 以扬 长避 短 , 更加 准确 有 效 地 测 量 出 人 的 心理 特 质 , 从 而 提 验 中使 用 了墨迹 测 题 , 著 名 的 韦 氏智力 测 验 中的 领 悟 力测 验 、 高 投射 测 验 的科 学 性 。 词汇测验就被认为属于投射性质 。其二 ,罗夏测验 等投射测 3 - 3理论与技术亟待 日趋 完善 验也遵循测量学 的原则 ,致力 于建立客观化 的评分标准 ,并 随着投射测验 的理论与技术 日趋完善,投射测验 的信效 有大量 的信度 、效度 的研究报告 。因此投射测验具有一定的 度 逐渐 得 到 肯定 。 在 临 床诊 断 中 的效 应 量 与 MMP I 和 韦 氏智 科 学 性 。但 是 投 射 测 验 本 身 的 局 限 性 引 起 了 人 们 对 其 科 学 性 力 测验 不相 上 下 。 除 罗夏 墨迹 测 验 之 外 ,某 些 主观 统 觉 测 验 的怀 疑 。 的 改 编 本 、句 子 完 成 测 验 等 不 少 测 验 已经 有 了 统 一 的记 分 和 ( 1 )相 比于 别 的标 准 化 的测 验 多 数 的 投 射 测 验 没 有 建 立 解 释 方 法 。 由此 可 以 预见 ,投 射 测 验 在 未 来 心 理 学 的研 究与 自己的常模 , 参照标准很难确定, 测验结果很难解释 。这就制 应 用 中 必将 大放 光彩 。 约 了测 验 的客 观 性 , 从 而 导 致 了 投 射 测 验科 学 性 的 降低 。 ( 2 )信度和效度 问题 。 目前学术界对投射测验的负性态 参考文献 度基本 是因为投射技术 的信效度不高 。批评者认为投射测验 [ 1 ] 叶斌. 投射测验与心理分析[ J 】 . 思想 ・ 理论 ・ 教育 , 2 0 0 3 ( 0 2 ) 的效 度 估计 源 于 对 以健 康 结 果 训练 为 基础 的病 理 群体 的观 察 ,

投射测验——精选推荐

投射测验——精选推荐

投射测验保定市世纪阳光⼼理咨询有限公司⼼理专家李军旗博⼠表⽰——虽然投射测试在⼈员选拔中并不被⼴泛地使⽤,但是⼈们接受程度的不断增强,⼈格测试将逐步成为招聘⼯作中的⼀个重要⽅法。

投射法,也称投射测试,指个⼈把⾃⼰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征等,不⾃觉地反应于外界的事物或他⼈的⼀种⼼理作⽤。

投射法具体说来就是让被试者通过⼀定的媒介,建⽴起⾃⼰的想象世界,在⽆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其个性特征的⼀种个性测试⽅法。

测试中的媒介,可以是⼀些没有规则的线条;也可以是⼀些有意义的图⽚;也可以是⼀些只有头没尾的句⼦;也可是⼀个故事的开头,让被试来编故事的结尾。

因为这⼀画⾯是模糊的,所以⼀个⼈的说明只能是来⾃于他的想象。

通过不同的回答和反应,可以了解不同⼈的个性。

具体⽅式是提供给被试者⼀种⽆限制的、模糊的情景,要求其作出反应,让被试者将他的真正情感、态度投射到“⽆规定的刺激”上,绕过他们⼼底的⼼理防御机制,透露其内在情感。

投射⼈格测试中国最常⽤的是罗夏墨迹测验(the inkblot test)”和“主题统觉测验(TAT)。

罗夏墨迹测验罗夏墨迹测验是罗夏于1921年以⼼⾥诊断学为标题发表的⼈格测验。

现已被世界各国⼴泛地使⽤。

罗夏墨迹测验法的⽬的是通过对标准化的刺激进⾏反应的观察,来预测或推断被试者在其他场合的⾏为模式。

它是以墨迹偶然形成的模样为刺激图版,让被试者⾃由地看并说出所浮想到的东西,然后将这种反应⽤符号进⾏分类,加以分析,捕捉⼈格的各种特征,从⽽进⾏诊断的⼀种⽅式。

测验分为两步:⼀是联想阶段:将10张图⽚按顺序逐⼀交给受试者,问其看到什么,不限时间和回答数⽬,⼀直到没有回答时再换另⼀张,同时作好记录。

⼆是询问阶段:看完10张图后,再从头对每⼀回答都询问⼀遍,问其看到的是图的整体还是部分,为什么说像某物,作好记录。

两个阶段结束,测验即告完成,再进⾏结果分析。

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测验齐名的⼀种测验⼯具,由美国哈佛⼤学默⾥与摩根等1935年编制⽽成。

投射测验评价法

投射测验评价法

投射测验评价法1. 引言投射测验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特质、态度和情感等心理构面。

本文将对投射测验评价法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

2. 定义投射测验评价法是一种心理测量方法,通过提供一系列不完全的刺激材料,引导被试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作出反应,从而推断被试个体的心理特质、态度和情感状态等。

投射测验评价法的核心思想是“自由投射”,即被试在没有明确指导的情况下,根据个人经验和心理动机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

3. 原理投射测验评价法的原理基于弗洛伊德的“投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驱动,这些冲动和欲望会通过潜意识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在投射测验中的反应,可以间接地了解其潜意识中的心理状态和特征。

4. 应用4.1 人格评估投射测验评价法常用于人格评估,帮助心理学家和临床医生了解个体的人格特征、心理功能以及潜在的心理问题。

例如,罗夏克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投射测验评价法,通过解释个体对不完整的图片进行投射的方式,推断其心理特征,如自尊、支配欲和冲动等。

4.2 临床诊断投射测验评价法在临床诊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患者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并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比如,色彩诱发测试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对不同颜色的情感反应,帮助诊断情感障碍和心理压力问题。

4.3 人力资源选拔投射测验评价法在人力资源选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候选人对不完整情境的投射反应,雇主可以了解候选人的职业兴趣、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这些信息对于决策是否录用该候选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 优缺点5.1 优点•可以深入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投射测验评价法能够捕捉潜意识中的心理状态和特征,为了解个体提供了独特的途径。

•提供丰富的信息:通过观察个体对刺激材料的投射反应,可以了解其情绪、态度、动机等方面的信息。

•可用于不同领域:投射测验评价法的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人格评估、临床诊断、人力资源选拔等各个领域。

投射测验法的例子

投射测验法的例子

投射测验法的例子《哇塞,原来这就是投射测验法的例子呀!》嘿,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那个有点神秘又挺有趣的投射测验法。

你们知道吗,这投射测验法就像是一个奇妙的心理探秘之旅。

比如说那个著名的罗夏墨迹测验,你看那一张张奇奇怪怪的墨迹图片,就像是抽象派画家随手泼洒出来的作品。

然后让你盯着看,说出你看到的东西。

这时候,你的小脑袋瓜里就会蹦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

我记得我第一次做这种测验的时候,盯着那墨迹看半天,心里想:“哎呀,这到底是个啥呀?”然后我就开始瞎编了,什么“我看到一只长着翅膀的大象在跳舞”,“嘿,这还有个穿着铠甲的小精灵”。

等我说完,测验的人那表情,好像在说:“你这脑洞也太大了吧!”哈哈。

还有那个主题统觉测验,给你看一些模模糊糊的图片,然后让你编故事。

我心想:“嘿,这不是让我当编剧嘛!”于是我就开始发挥我那丰富的想象力,编出一段段充满戏剧性的故事。

说不定我还真有当编剧的天赋呢!有时候我觉得呢,这投射测验法就像是一面神奇的镜子,能把我们内心那些隐藏的小想法、小情绪都给照出来。

它让我们看到自己平时可能都没意识到的一面,还挺有意思的。

不过呢,也别把这测验结果太当回事儿。

咱不能说因为这个测验说我怎样怎样,咱就真以为自己就是那样啦。

这就好比说,你看到天上的云像个巨龙,难道你就真的认为那是个巨龙啦?那只是你的想象嘛。

而且呀,这种测验有时候还会有点搞笑呢。

说不定你本来心情好好的,结果看到那个奇怪的墨迹,一下子就懵了,然后冒出一些荒唐的想法,自己都能被逗乐。

反正呀,投射测验法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趣味和意外的玩意儿,让我们在探索自己内心的时候,还能收获一份欢乐和新奇。

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去试试哟,说不定会发现自己内心那个超级有趣的小宇宙呢!哈哈!。

心理测量中的投射实验

心理测量中的投射实验

浅谈心理测量中的投射测验王涵琳(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2011134115)这一学期的心理测量学课程上,投射实验是在这门课上收获的有趣且有很大意义的地方,通过绘出一棵树获知自己都觉察不到的心理和人格水平,自己不经意间的信手涂鸦其实是蕴藏着无数内心的想法和态度,千差万别的树就是迥异的性格。

内向和活泼、封闭和开放、偏执和坚持以及稳定和不稳定的等等心理特质都可以从一棵树中窥见一般。

当然还有罗夏墨迹测验,是从整体中还是从细小的细节中出发来看待各种不同的测验项目,也是测验人内心想法的途径之一,到底是直觉型还是理性型的人格特质都能在测试中或多或少的反映出来。

因为在参与测验中的好奇和探索,故写出一篇关于心理测量中的有关投射测验的一些相关知识的文章。

摘要:心理测量学心理学中的投射测验是心理测量学中评估人心理的一种方法和技术。

通过给被试者提供一个陌生的情境,在此情境下测试被试者的不同反应和结果,这些反应便可大大的从侧面反映出受测者的心理状态、态度、人格水平。

这其中有不同的心理测验项目,包括绘画、罗夏墨迹测验、画树测验等等不同的测验项目来关键词:心理测量学;投射测验;心理防御机制;潜意识;罗夏墨迹测验;心理评估0引言投射实验作为心理测量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它的理论基础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所谓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人们为了避免给他们带来不愿意面对的情境时,减少预期焦虑带来的痛苦,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

而这些都是我们的潜意识在活动。

投射测验更多的是一种想象的测验,被试者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即可以自己发挥想象力和自由度,没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减少被测者的心理防御水平,这样压抑在内心的潜意识,就会在投射实验中诱发出来,也就可以通过把个人的思想、态度、情绪等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当中的心理倾向。

1.简介有关的投射测验项目1.1投射测验中的树木意象树木测试是一种人格投射测试的工具。

如何保证投射测验的科学性

如何保证投射测验的科学性

如何保证投射测验的科学性作者:林培飞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04期摘要投射测验是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问卷测验、投射测验和情境测验)之一,它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

“投射”这一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它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等转移到他人或他物。

1939年,L.Frank在《人格研究的投射技术》一文中明确提出“投射技术”。

时至今日,投射测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军事、教育领域。

关键词投射测验科学性中图分类号:B841.7 文献标识码:A1投射测验的发展历程1.1萌芽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投射技术的运用源于高尔顿首先开始的字词联想测验,之后由瓦特、克里培林发展成第一个投射测验——字词联想测验。

1.2前期发展阶段(20世纪初—40年代)罗夏受克里培林的影响,于1921年出版了《心理学诊断》一书,系统地提出了人格投射测验理论,他称之为“形解释测验”罗夏的墨迹测验一经介绍很快得到了心理学家的重视在美国和欧洲都得到了发展。

1.3顶峰时期(20世纪40年代—60年代)1940年学院派心理学在美国逐渐被医学化。

据统计当时罗夏测验在美国最常用的测验中投射测验占了五席。

1.4争议批判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随着投射测验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许多心理学工作者在心理治疗中盲目使用投射测验,导致了对投射技术的不断质疑和批评。

面对不断的质疑和批评,为了解决投射测验已有的缺陷,许多测量学家开始整合以前的投射测验。

1.5整合中求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心理学家开始了对投射测验进行了整合。

他们综合了投射测验的缺陷,分析了其它测验的优点,对投射测验的编制、施测、分数的解释做统一的、标准化的确定。

2投射测验的科学性评价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关于投射测验在人格评估领域的科学地位问题的争论可以说是褒贬不一。

人才测评方法—投射测验的应用

人才测评方法—投射测验的应用

人才测评方法—投射测验的应用投射测验是一种人才测评方法,它通过评估个体对于投射图像、故事或情境的反应,来了解个体的个性特质和行为倾向。

这项测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招聘、员工发展和团队建设等领域。

投射测验的原理是基于心理学中的投射理论,即认为个体会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和问题解决方式来解释和理解外部世界。

因此,通过观察个体对投射图像、故事或情境的反应,可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和行为倾向。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和候选人的特点,以便更好地适应其需求。

投射测验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招聘和选拔过程中。

企业可以设计一些与工作相关的情境或故事,并要求候选人通过投射图像的方式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候选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决定是否适合岗位。

其次,投射测验也可以用于员工发展和培训中。

企业可以通过投射测验来了解员工的优势和发展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

例如,如果一个员工在测验中展示了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企业可以加强他的领导培训,以促进他的职业发展。

此外,投射测验还可以应用于团队建设中。

通过评估团队成员对于相同图像或情境的反应,可以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沟通风格和决策偏好。

这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理解彼此,并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和工作表现。

然而,投射测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个体的反应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自我意识和回避的倾向,导致结果不够准确。

其次,投射测验只能提供个体的表面特征,对于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和动机则了解有限。

因此,在使用投射测验时需要结合其他的评估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在使用投射测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确保测验的设计符合研究的目标和要求。

测验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提供可比较的结果。

其次,测验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测验的正确操作和结果的正确解读。

最后,测验的结果应该综合考虑,不能单纯依靠测验结果做出决策。

人才测评方法—投射测验的应用

人才测评方法—投射测验的应用

人才测评方法—投射测验的应用近年来人才测评已经越来越为企业所接受,并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人员招聘、选拔、配置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

企业的领导者和人力资源部门正在寻求用更加科学、客观的方法取代延续多年的经验判断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人才评价的方法也一一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工发公司在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模拟、履历分析、评价中心技术的使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今后会陆续将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为企业领导进行选人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合理使用测评工具提供一些借鉴,共同推进人才测评的良性发展。

本文将主要介绍对大家而言相对比较陌生的一种心理测验——投射测验。

下面是两个投射测验的示例,大家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试做,亲身体验一下。

一、围绕您的书籍阅读情况完成以下不完整的句子1. 如果我应该读书,我。

2. 我最大的收获是。

3. 当我阅读。

4. 我喜欢花一天时间。

5. 当时,我喜欢读书。

6. 能教给人一些东西的书。

7. 使人感到欢乐的书。

8. 我期望。

9. 我遗憾的是。

┄┄二、仔细观察下图,根据您的理解进行解释。

投射法(Projection)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征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的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

投射技术(projective technique)或投射测验属于心理测验的范畴,这一类测验中比较著名的如墨迹技术(inkblot technique),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填句测验(sentence completion test)等。

投射评价理论认为,受试者对测验题材的解释,可以反映其心理功能。

我们常将内心情感及感觉投射到环境里去,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对刺激所知觉的内容不同,因此,所作的反应就不可能相同。

所以,分析反应的结果可以揭示一个人的人格形态和深层动机,这就是投射测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心理透射分析实验报告(3篇)

心理透射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心理透射分析,又称投射测验,是一种心理评估技术,通过被试者在无明确指导或限制的情况下对模糊刺激的反应来揭示其潜意识心理状态。

本实验旨在通过心理透射分析,探讨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心理透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被试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3. 分析心理透射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心理透射分析测试题: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透射分析测试题,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

(2)实验指导语:向被试者说明实验目的、程序和要求。

2. 实验程序(1)实验分组:将参与实验的被试者随机分为若干小组。

(2)实验指导:向被试者说明实验目的、程序和要求,并发放心理透射分析测试题。

(3)测试实施:被试者按照指导语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不得相互交流。

(4)数据收集:收集被试者的测试结果,包括答案和反应时间等。

3. 实验步骤(1)向被试者说明实验目的、程序和要求。

(2)发放心理透射分析测试题,并要求被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收集被试者的测试结果,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4)根据被试者的测试结果,分析其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共收集有效数据100份,其中男性50人,女性50人。

通过对被试者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被试者在心理透射分析测试中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特征,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2)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被试者在心理透射分析测试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3)被试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结果分析(1)心理透射分析测试结果与被试者的实际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心理透射分析在揭示个体潜意识心理状态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2)心理透射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探索个体潜意识心理状态,揭示心理问题的根源。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测验 论文报告 心理学论文阅读原创共32页文档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测验 论文报告 心理学论文阅读原创共32页文档
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测验 论文报告 心理学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论文阅读原创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测验 论文报告 心理学论文阅读原创32页PPT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测验 论文报告 心理学论文阅读原创32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测验 论 文报告 心理学论文阅读原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射测验科学性论文
摘要:为了对当事人的情绪和行为做更为细致入微的观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一些研究者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在治疗室内安装摄影和摄相设备,全面记录投射测验中的各个细节,尤其是当事人的一些非语言信息,这样,咨询师就能全面把握当事人细微的反应,给测验的解释提供更多的线索,使得测验的结果更加的客观。

关键词:投射测验;测验科学性
一、基本概念
1、投射测验的概念
“投射”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弗洛伊德对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命名,指个体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等转移到别人身上。

投射现在的涵义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特征无意识地反应在对事物的解释之中的心理倾向。

心理学家根据对投射理论的探讨,发现人类的深层的意识能够被激发出来,进而发展了投射测验技术。

“投射测验”一词最早在1938年由H·Murray在他所著的《人格探索》一书中提出。

投射测验的定义有很多,但归纳起来,这些定义有一些共同点:第一,投射技术向被试呈现的是意义相对模糊的刺激(即非结构化);第二,被试反应自由,无正确错误之分;第三,反应主要反映人格倾向和情感状态,但在不同程度上也反映认知过程和风格。

2、测验的科学性
测验的科学性即测验的标准化与客观化。

测验的标准化,也即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的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测验的客观性,即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是可以重复的,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

二、投射测验的特点及应用现状
投射测验理论假设:个人的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在他对刺激的解释性反应之中,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意义模糊的刺激情景,让受试者对这种情景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通过分析他解释的内容,就有可能获得对受试者自身人格的认识。

投射技术可以是一项有力的研究特殊规律的技术。

它的长处不是发现普遍规律,而是对个案独特性的深入研究。

因此,投射测验被应用到军事、教育、临床诊断等领域,而现在更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研究领域,比如消费者心理研究以及人才选拔,另外也有人把投射测验应用到员工品德的测评中。

三、影响投射测验科学性的因素
1、直接使用西方的测验工具以及解释标准,不太贴合中国实际。

已修订的可以使用的测验资源有限,投射测验的科学性受到限制。

2、施测人员和计分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甚至是没有心理学背景的人员。

很多测验的使用者并不真正懂得心理测验,错误地使用心理测验,从而使人们对投射测验产生许多的误解。

3、量表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科学的测验工具才能保证测验结果
的可信和有效。

而且并不是说使用科学的心理测验就一定能测出我们想测的心理特征,如果科学的测验适用的范围不对,也会使测验结果不准确。

4、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不够科学,滥用测验的结果,对被试造成伤害。

四、如何保证投射测验的科学性
研究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保证和提高投射测验的科学性:
1、测验量表的选择与使用
在研究中国人的人格问题上,借鉴西方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并能直接在高端开始我们的研究和探索。

但是直接接受西方的理论、概念和工具,忽视中西方人人格方面的差异,也不合适。

所以应该以中国人的特点为研究的出发点,对西方测量工具加以修订,建立适合中国人实际的理论和工具,使测验结果更加可靠。

另外,还要加强对施测和计分者的精神分析素养的培养,使他们能更好地使用这些工具。

2、施测过程
(1)使测验更系统化,分析更客观化,区别于非心理学背景的施测。

心理测验工具可能落入那些没有深入了解的心理测验知识的使用者手中。

那些不合格的使用者在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对被测者造成心理上或者感情上的伤害。

所以心理测验应该由合格的施测者来加以管理。

要规范施测的过程,严格按照测验的程序施测,
运用自己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更客观的分析测验结果。

(2)使施测、计分等更标准化、客观化。

在此方面,已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尝试。

例如,Winter等改进了对TAT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使计分者之间的相关在0·85以上,实证效度的研究也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又如张同延等编制TAT中国版时,为每幅图片配上了描述短句,被试只需作出选择反应。

(3)注重施测关系的建立。

有效的测验必然要求施测者和被测者都直接参与其中,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每一个被测者,积极理解他的感受。

3、结果的解释
(1)加强对评估人员精神分析素养的培养,使他们能更好地对测验结果作出解释。

如果测试者对受测者的测验结果给予了不正确的解释,那么受测者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只有那些接受了专门训练并且具备一定测量经验的心理学工作者才有资格使用心理测验技术来为他人提供心理学服务。

(2)要结合被测者的整体情况对结果进行解释,不能只依据单纯的测验结果就乱下结论。

在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解释时,不仅要利用心理测验结果提供的信息。

而且还要整合其他方面的信息。

必须重视每一个被测者的唯一性,每次测验任务和评估程序都必须考虑到他们的独特个性;只有充分尊重被测者才能确保心理测验的准确性,因此,心理测验的程序必
须要考虑到被测者的个性变化以及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4、与多种现代技术相结合
为了对当事人的情绪和行为做更为细致入微的观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一些研究者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开始在治疗室内安装摄影和摄相设备,全面记录投射测验中的各个细节,尤其是当事人的一些非语言信息,这样,咨询师就能全面把握当事人细微的反应,给测验的解释提供更多的线索,使得测验的结果更加的客观。

参考文献
[1]豆桂平. 投射测验的发展及前景瞻望[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01-102.
[2]童辉杰. 审视与瞻望: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3):81-88.
[3]孔祥娜. 投射测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心理学报,2007.
[4]陈丹. 笔迹作为人格测量工具的效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姚曙光. 谈心理测验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65-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