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突破练二十一概述文意含解析统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突破练二十一概述文意
(赋分40分,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
为庙社
..之忧。

”上不从。

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

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
....。

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
..”为“伏猎”。

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

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
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

”挺之素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林甫
恨之益深。

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坐赃罪下三司
..按鞫,挺之为之营解。

林甫
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

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

”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

”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

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

自是谏争路绝矣。

牛仙客既为林甫所引,专给唯诺而已。

然二人皆谨守格式,百官迁除,各有常度,虽奇才异行,不免终老常调;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

好以甘
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凡为上所厚者,始则亲结之,及位势稍逼,辄以计去之。

虽老奸巨猾,无能逃于其术者。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B.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C.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D.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庙社,指宗庙和社稷,代指国家。

“庙”,供奉祖先的房屋;“社”,祭祀社神,古人在春季和秋季
祭祀社神。

B.户部,古代六部之一,分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户部侍郎是户部的最高长官,明代为正三品,清
代为从二品。

C.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

“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也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D.三司,文中指唐代三个主要的中央司法机关,主理刑狱。

凡有重大案件,由三司长官共同审理。

后世也称三法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初,皇上想任用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认为宰相一职关系重大,李林甫不适合担任宰相,皇上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B.李林甫怨恨中书侍郎严挺之,是因为李林甫曾经引荐萧炅做户部侍郎,而萧炅不喜学习,曾经在严挺之面前将“伏腊”读为“伏猎”,挺之无法容忍其不学无术,萧炅被调出京城做了岐州刺史。

C.张九龄想引荐严挺之做宰相,曾经建议严挺之去拜访正备受皇上宠爱的李林甫,主动给李林甫钱财,但最终严挺之没去拜访李林甫。

D.李林甫想独揽大权,曾经用食三品料的马匹一鸣辄斥去为喻,明令各位谏官不准上书言事。

而杜琎上书进谏,第二天就被贬。

从此玄宗的谏诤之路断绝了。

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

(2)其以巧谄邪险自进者,则超腾不次,自有他蹊矣。

5.结合有关内容,简要概括世人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的原因。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
员半千,字荣期,齐州全节人。

始名余庆,生而孤,为从父鞠爱,通书史。

客晋州,州举童子,房玄
龄异之,对诏高第,已能讲《易.》《老子》。

长与何彦先同事王义方,以迈秀见赏。

义方常曰:“五
百岁一贤者生,子宜当之。

”因改今名。

凡举八科,皆中。

咸亨中,上书自陈:“臣家赀不满千钱,闻
陛下封神岳,举豪英,故鬻钱走京师。

行年三十,怀志洁操,未蒙一官,不能陈力归报天子。

陛下何惜
玉陛方寸地,不使臣披露肝胆乎?”书奏,不报。

调武陟尉,岁旱,劝令殷子良发粟振民,不从。

及子
良谒州,半千悉发之,下赖以济。

刺史大怒,囚半千于狱。

会薛元超持节
..渡河,让太守曰:“君有民不
能恤,使惠出一尉,尚可罪邪?”释之。

俄举岳牧,高宗御武成殿,问:“兵家有三阵,何谓邪?”众未对,半千进曰:“夫师以义出,沛若时雨,得天之时,为天阵;足食约费,且耕且战,得地之利,为地阵;
举三军士如子弟从父兄,得人之和,为人阵。

舍是,则何以战?”帝曰:“善。

”既对策,擢高第。


华原、武功尉。

使吐蕃,将行,武后曰:“久闻尔名,谓为古人,乃在朝邪!境外事不足行,宜留待.制.。

”即诏入阁供奉。

擢累正谏大夫,兼右控鹤内供奉。

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
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武三思用事以贤见忌出蕲州刺史。

半千不颛任吏,常以文雅粉泽,故
所至礼化大行。

累封平原郡公。

表乞骸骨,有诏听朝朔望
..。

半千事五君,有清白节,年老不衰,乐山
水自放。

开元九年,游尧山、沮水间,爱其地,遂定居。

卒,年九十四,即葬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武三思用
事/以贤见忌/
B.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武三思用
事/以贤见忌/
C.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武三思用
事/以贤见忌/
D.半千以控鹤在古无有/而授任者皆浮狭少年/非朝廷德/选请罢之/忤旨/下迁/水部郎中武三思用
事/以贤见忌/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易》,指《周易》,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其余四本分别为《诗经》《论语》《礼记》《春秋》。

B.持节,拿着符节。

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作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有时也是官职名。

C.待制,早唐时为皇帝咨询近臣的称号,晚唐至宋朝时成为高级官员的头衔,位于学士、直学士下。

D.朔望,古代月相纪日的术语,“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月圆之日,多为农历每月十五。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员半千通晓书史,深受赞赏。

他被举荐为童子时得到了房玄龄的看重,参加朝廷对策时能够讲《易》和《老子》,他的老师王义方因此对他欣赏有加。

B.员半千思献忠谋,勇于自荐。

咸亨年间,他听说皇帝招纳贤才,就变卖家产凑出盘费前往京城,并
且上书皇帝,希望得到官职从而施展自己的才华。

C.员半千爱民如子,不计利害。

他担任武陟县尉时,曾劝县令赈济饥民,县令不从。

他就趁县令外出之机开仓放粮,因此被捕下狱,后来才被人救下。

D.员半千功成名就,退居田园。

他担任蕲州刺史时,施行教化,把地方治理得很好。

多次升迁,最终被封为平原郡公,退休后以山水自娱,年高去世。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让太守曰:“君有民不能恤,使惠出一尉,尚可罪邪?”
(2)久闻尔名,谓为古人,乃在朝邪!
10.员余庆改名为“半千”,请结合本文所记其一生事迹简要说明这个名字有何深意。

(3分)
任务突破练二十一概述文意
1.A 解析“上在位”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岁久”作其谓语,语意为“玄宗在位已有多年”,所以应该从“岁久”后断开,因此可以排除C项。

“奢欲”是一个名词,“奢侈的欲望”,作“肆”的宾语,应该从“欲”后断开,因此可排除B、D两项。

2.B 解析B项,“户部侍郎是户部的最高长官”说法错误,户部侍郎是户部的副长官,户部的最高长官应该是户部尚书。

3.C 解析C项,“主动给李林甫钱财”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可知,选项曲解了“款昵”的含义,应理解为“交好亲近”,不是“给李林甫钱财”。

4.(1)当时张九龄正因为有文学才能被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还是违心地侍奉他。

(2)那些凭借阿谀奉承搞歪门邪道升迁的人,却(被重用)提拔,不按次序升迁,自有其他门路。

5.李林甫善用甜言蜜语当面奉承人,暗中陷害人,并且这种陷害从来不露声色。

即使老奸巨猾的官吏,也逃脱不了他的圈套。

参考译文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征求中书令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身系国家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他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皇上不听。

当时张九龄正因为有文学才能被皇上所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还是违心地侍奉他。

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关系很好,所以李林甫一并嫉恨他们。

这时玄宗在位已有多年,逐渐放纵奢侈的欲望,懒于处理政事。

而张九龄遇到事情,无论大小(只要觉得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尽力争论。

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皇上的意图,日夜想着如何陷害中伤张九龄。

李林甫引荐萧炅做户部侍郎。

萧炅向来不学无术,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将“伏腊”误读为“伏猎”。

严挺之对张九龄说:“省中岂能容忍(如此不学无术的)‘伏猎侍郎’!”因此将萧炅调出京城做岐州刺史,所以李林甫怨恨严挺之。

张九龄和严挺之关系很好,想引荐严挺之做宰相,曾经对严挺之说:“李林甫尚书正备受皇上恩宠,你应该到李尚书家(拜访一下),和他交好亲近。

”严挺之一向鄙薄李林甫的为人,最终未到李林甫家中(去拜访)。

李林甫更加怨恨他。

严挺之先娶了妻子,(后来)遗弃了她,她改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犯了贪赃受贿罪被抓到三司审问查办,严挺之替他营救解脱。

李林甫通过身边的近臣到禁中禀告皇上。

皇上对宰相说:“严挺之替罪人请托宽免是有原因的。

”张九龄说:“这是严挺之遗弃的妻子,不应有私情。

”皇上说:“(就是)离异了才会再有私情。


李林甫想要堵塞玄宗的视听,自己独揽大权,就把谏官们召来明确地告诉他们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将顺从皇上都顾不过来,哪里还用得着再多说什么!你们难道没有看见立在正殿宫门外作为仪仗用的马匹吗?(虽然)吃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嘶叫一声,就要立刻被拉下去,(到那时)后悔怎么来得及!”补阙杜琎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

从此,玄宗的谏诤之路断绝了。

牛仙客既然是被李林甫引荐(当上宰相),遇事只是(像应声虫)唯唯诺诺罢了。

但这两个人都严格地遵守规定,对于百官的升迁与任命,都按照常规办事,虽然(有的人)有特殊的才能,也不免老死
于难以发挥才智的职位上;那些凭借阿谀奉承搞歪门邪道升迁的人,却(被重用)提拔,不按次序升迁,自有其他门路。

李林甫的城府极深,人们难以摸透他的心思。

他善用甜言蜜语(当面)奉承人,而暗
中陷害,从来不露声色。

凡是被皇上器重优待的人,开始时就亲附结交,等到地位权势稍微逼近他时,就用计除掉他。

即使是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吏,也不能逃脱他的圈套。

世人评说李林甫是“口蜜腹剑”。

6.C 解析句中“无有”是偏义复词,偏向“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水部郎中”作“下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7.A 解析A项,“其余四本分别为《诗经》《论语》《礼记》《春秋》”错误。

没有《论语》,应该是《尚书》。

8.A 解析A项,“他的老师王义方因此对他欣赏有加”错误。

原文说的是“以迈秀见赏”,即凭借才华出众而被欣赏,并不是因为“参加朝廷对策时能够讲《易》和《老子》”而被欣赏。

9.(1)(薛元超)责备太守说:“您有百姓而不能照顾,让恩惠出于一个县尉,还能治他的罪吗?”(2)
我很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是一位古人,竟然就在朝中啊!
10.①“半千”意指“贤者”。

②他年少时就才华出众。

③他自荐做官以报天子,果断赈济百姓,以文教治政,教化大行,一生保持清白之操等,都是贤德的表现。

参考译文员半千,字荣期,是齐州全节县人。

最初名余庆,生下来就成了孤儿,被叔父抚养长大,通晓书史。

客居于晋州,州里举荐他为童子,房玄龄认为他才能杰出,考试中回答皇帝的策问,名列
前茅,已经能够讲《易》《老子》。

长期与何彦先一起师事学士王义方,凭借才华出众而被欣赏。

王义方曾说:“五百年有一位贤者出现,你应该承受这样的话。

”于是改成半千这个现名。

总共参
加八种科目的科举考试,都考中了。

咸亨年间,他上书自我陈述:“我家财不满一千钱,闻说陛下到
泰岳封神,选拔英雄豪杰,所以变卖家产换钱奔赴京师。

将要年满三十,怀有志向,品格高洁,不曾得到一官半职,不能施展才能而报效天子。

陛下为什么吝惜一点点土地,而不让我竭尽忠诚呢?”奏章报上去后,没有得到回复。

调任武陟县尉,适逢旱灾饥荒,员半千劝告县令殷子良开仓来救济贫苦饥饿的人,子良不听。

恰逢子良到州府去了,员半千便把粮仓全都打开救济饥民,百姓依靠粮食得以存活。

刺史大怒,把员半千抓进监狱。

恰逢薛元超持着使节渡河来到这里,责备太守说:“您有百姓而不能照顾,让恩惠出于一个县尉,还能治他的罪吗?”放了他。

不久员半千参加岳牧(岳牧,指封疆大吏)科举考试,高宗驾临武成殿,问:“兵家有三阵,都叫什么名字呢?”众人回答不上,员半千上前说:“军队凭借道义出战,像天及时落雨滋养庄稼一样,得到上天的赐命,这是天阵;粮食充足,节约
费用,边耕种边作战,得到土地的好处,这是地阵;使三军将士像父子兄弟一样,得到人的团结和睦,
这是人阵。

离开了这三条,凭什么作战呢?”高宗道:“说得好!”对策之后,员半千被提拔为优等。

历任华原、武功县尉。

出使吐蕃,将要出发,武后说:“我很早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是一位古人,竟然就在朝中啊!出使境外是小事,不值得烦劳你,你应该留下来等候任用的诏令。

”就让员半千进入朝廷做供奉官员。

多次提拔,担任了正谏大夫,兼任右控鹤内供奉之职。

员半千认为控鹤之职在古
代是没有的,而被授任者都是轻浮浅薄的青年人,不是朝廷靠德行挑选出来的,请求罢去这种官职,
违忤朝廷旨意,被降职为水部郎中。

武三思掌权时,员半千因为贤能而被忌恨,出京担任蕲州刺史。

员半千并不专用属吏来处理政务,常凭着文教治理地方,所以所到之处教化大行。

多次受封为平原郡公。

上表请求退休,有诏令让他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上朝听取政事。

员半千侍奉了五位皇帝,有清白的节操,年老之后也不衰减,喜爱山水十分放达。

开元九年,游览尧山、沮水之间,喜欢那个地方,就定居在那里。

去世的时候九十四岁,就埋葬在那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