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茂铁路江茂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深圳至茂名铁路江门至茂名段
站前工程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广东深茂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四年九月
编制说明
深圳至茂名铁路正线全长388公里,分两期建设,首期江门至茂名段DK123+200~DK388+全长公里。
为编制好江茂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深茂铁路公司负责人亲自上手,提前谋划和组织安排,公司各部门分工合作,设计单位积极配合,以设计前期文件资料为基础,依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关于发布推广试用<广铁集团铁路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范本>的指导意见》(广铁建函〔2012〕190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在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就同步进行施组方案研究和指导性施组编制,在施工图阶段进一步完善,现已编制完成江门至茂名段站前工程指导性施组。
指导性施组编制总体思路是:以项目工期为目标,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重难点和工期敏感点工程为突破口,以“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站前工程施组以铺架工程为控制主线, 站后工程施组以联调联试为控制主线。
站前以技术复杂桥梁、长大隧道、地质复杂隧道、软土或松软土路基等控制工程为重点;站后以大型站房等控制工程为重点,以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设计方法,进行施工组织方案选择、优化与专业工程衔接,统筹安排站前、站后和联调联试及试运行工作,全面落实“六位一体”和标准化管理要求。
各参建单位要按照建设优质铁路、平安铁路、绿色铁路、和谐铁路的要求,要坚持以施组为纲,牢牢把住控制主线,把握住建设管理主动权,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以安全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执行施组中的各项要求,科学、和谐、可持续推进铁路建设,力争把深茂铁路江茂段建设成为质量上的精品工程、安全上的样板工程、管理上的示范工程。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制人员水平的局限性,本施组范本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请各单位(部门)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施组范本编制委员会,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广东深茂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四年九月
新建深茂铁路江茂至茂名段站前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委员会
主任委员:邵华平
副主任委员:廖水生邹俊辉罗英杰陈军庄碧涛
委员:陈顺良曹可可李定波李春生吴汉奇
周平卢兴晨姚焕枫王剑暴金龙
主编部门:工程部
参编部门:安质部计财部物资部综合部阳江指挥部
协助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编写人:
唐建桥卢兴晨暴金龙刘开端李振海邓忠诚
蔡理平周雄浩郑运宏朱华来郑立用张桂棠
张声祁陈冬红孔文斌陈文刘明
目录
1 编制依据、范围及设计概况 (1)
编制依据 (1)
编制范围 (2)
设计概况 (3)
2. 工程概况 (4)
线路概况 (4)
主要技术标准 (5)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7)
征地拆迁数量、类别及重点拆迁项目情况 (8)
工程特点 (17)
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21)
3 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区特征 (30)
自然特征 (30)
交通运输情况 (35)
沿线水源、电源和燃料等可利用资源情况 (36)
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 (36)
其他有关情况 (43)
4. 总体施工组织安排 (43)
建设总体目标 (43)
建设组织机构和任务划分 (46)
各主要专业工程施工工期 (50)
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 (60)
工程接口及配合 (63)
工序衔接安排 (77)
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 (79)
施工组织总平面布置示意图和线路平纵断面图 (80)
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和总体施工进度形象图 (80)
大型临时工程 (81)
施工运输便道 (81)
制存梁场、钢结构拼装场、双块式轨枕预制场 (81)
铺轨基地 (83)
双块式轨枕预制场 (84)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 (84)
填料集中拌合站 (87)
材料厂 (89)
临时通信、电力、给水及其他大临设施 (90)
临时渡口、码头、桥梁和地道等 (90)
6 控制工程和主要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 (91)
路基工程 (91)
江门南站(DK123+200~DK126+650)深厚层软土路堤 (91)
双水车站(DK140+200~DK141+900)深厚层软土路堤 (98)
阳江站(DK270+777-DK272+644)深厚层软土高路堤 (102)
桥梁工程 (107)
潭江特大桥 (107)
台城河特大桥 (135)
国道325特大桥 (138)
那龙河2号特大桥 (140)
漠阳江特大桥 (143)
阳茂高速特大桥 (146)
阳阳高速特大桥 (151)
工业大道特大桥 (152)
隧道工程 (155)
新台隧道 (155)
7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162)
施工准备 (162)
征拆工作 (162)
施工技术准备 (162)
施工现场准备 (163)
路基工程 (165)
工程概况 (165)
施工方法 (169)
施工装备 (184)
施工安排原则 (184)
作业组织方式及工期安排 (186)
施工难点和应注意的事项 (186)
桥梁工程 (189)
工程概况 (190)
施工安排原则 (190)
下部结构施工方法 (191)
上部结构施工方法 (197)
框架桥(涵)施工方法 (235)
桥面系施工方法 (235)
施工装备 (238)
施工顺序及作业组织 (238)
工期安排 (240)
施工难点和作业注意事项 (244)
隧道工程 (246)
工程概况 (246)
施工安排原则 (247)
施工方法 (248)
隧道施工要点 (256)
施工装备 (264)
施工顺序及作业组织方式 (266)
施工工期及施工组织安排 (270)
施工难点及应注意事项 (275)
轨道工程 (281)
工程概况 (281)
主要施工方案 (281)
施工进度指标 (282)
施工组织措施 (283)
施工组织及工期安排 (283)
工程接口 (284)
施工难点和应注意事项 (284)
联合调试 (285)
工程概况 (285)
联合调试的目的 (285)
联合调试的前提条件 (286)
联合调试组织 (286)
联合调试主要内容 (286)
进度安排 (286)
运行试验 (287)
试运行目的 (287)
试运行组织 (287)
试运行条件 (287)
试运行主要内容 (288)
试运行时间安排。
(288)
8 资源配置方案 (288)
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288)
分年度主要材料设备计划 (296)
关键施工装备和检测设备数量及进场计划 (297)
投资计划 (297)
9 建设与施工管理措施 (297)
标准化管理 (297)
总体要求 (297)
管理内容 (297)
组织实施及考核 (298)
四化”支撑手段内容及要求 (298)
安全管理措施 (299)
建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实现建设管理标准化 (300)
配备高素质安全管理人才,实现人员配备标准化 (300)
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现制度标准化 (301)
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岗前安全知识培训 (302)
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302)
开展隧道风险评估,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 (303)
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制定安全技术预防措施 (303)
确定安全生产管控重点 (304)
实行架子队管理 (304)
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 (304)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305)
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审批制度 (305)
建立作业安全须知书面告知制度 (305)
现场安全文明标志设置标准化 (305)
涉及既有线施工 (305)
设置安全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309)
检查与考核 (309)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档案 (310)
质量管理措施 (311)
总体要求 (311)
组织保证措施 (311)
人员设备保证措施 (311)
制度保证措施 (312)
技术保证措施(质量控制要点) (313)
检查验收 (321)
考核与激励机制 (322)
工期控制措施 (322)
投资控制措施 (324)
环境保护措施 (325)
水土保持措施 (329)
文物保护措施 (331)
文明施工措施 (333)
节约用地措施 (334)
夏季雨季施工措施 (334)
防汛防台风措施 (339)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及控制措施 (342)
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343)
风险管理措施 (346)
信息化管理 (361)
10 科研项目 (365)
11.施工组织图表 (374)
附表 (374)
附图 (375)
1 编制依据、范围及设计概况
编制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章制度。
国家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复的本项目相关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新建深圳至茂名铁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基础〔2011〕406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基础〔2014〕713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深圳至茂名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初步设计的批复》(铁总办函〔2014〕1328号)。
本项目采用的现行的等。
(铁建设〔2009〕226号)。
深茂铁路江茂段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设计文件。
中国铁路总公司、深茂铁路有限公司等与地方各级政府对铁路建设的有关商谈纪要及实施协议等。
勘察设计合同、合同的有效组成文件和地质勘查报告。
当前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装备水平。
科学研究及试验成果。
施工组织调查及现场踏勘相关文件资料。
编制范围
深茂铁路江茂段正线:自深茂铁路江门南站(含)至茂名东(不含)段,DK123+200~DK388+,新建正线长。
桥梁101座,隧道12座,总长 km,桥隧比为%。
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还包括江门地区、茂名地区配套工程。
江门地区配套工程
江门南既有广珠场至深茂铁路上行联络线:通行本线普客列
车和货物列车,单线长度。
江门南至新会直通线:通行本线动车组列车经广珠城际铁路引入广州枢纽,为双线,线路长度。
(初步设计待批复)
茂名地区配套工程
电白至茂名东既有线增建第二线:自广茂既有线电白站至茂名东站增建二线,单线长。
设计概况
深茂铁路江茂段由中国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勘察设计。
2011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该项目建议书(发改基础〔2011〕406号)。
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基础〔2014〕713号)。
2014年9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了初步设计文件(铁总办函〔2014〕1328号)。
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亿元,可行性研究批复总工期为四年,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批复总工期为48个月。
2. 工程概况
线路概况
深茂铁路位于广东省西南
沿海地区,东起深圳,西至茂名,
北联广州。
途经东莞、中山、江
门、阳江等市。
深茂铁路在深圳
北站通过既有线厦深铁路与东
南沿海铁路相连,在江门地区分
别通过广珠铁路、广珠城际铁路
连接广州枢纽,在茂名地区经河
茂铁路、茂湛铁路与合河铁路、
黎湛铁路和粤海铁路相联接,江
门至茂名段先期建设,深圳至江
门段规划预留。
江门至茂名段东起江门市
新会区江门南站(含),终至广茂铁路茂名东站(不含)。
途经江门市1区3市(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阳江市2区2县(江城区、高新区、阳东县、阳西县)、茂名市1区1县(茂南区、电白县)。
东端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西端茂名市位于盆地区,两市自然条件优越,是广东省经济较发达地区,沿线开平、恩平、阳江属广东省西部经济欠发达地
区。
全线共设江门南、双水、台山、开平、蚬岗、恩平、大槐、合山、阳江、程村、阳西、新圩、马踏、观珠、茂名东等15个车站。
其中,始发站2个(江门南、茂名东),中间站10个,预留越行站3个(蚬岗、程村、新圩);最大站间距(阳江至阳西),最小站间距(大槐至合山),平均站间距为;江门南站与广珠铁路货运站并站扩建,电白站为既有站改建为技术作业站。
线路起迄点里程为(DK123+200~DK388+)。
其中,正线全长。
桥梁101座,隧道12座,总长 km,桥隧比为%。
工程地理位置见上图。
主要技术标准
正线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
表主要技术标准
表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
详见11.施工组织图表\附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
路基工程。
江门至茂名段正线全长,路基总长度(含阳西至马踏先期开工段),占比%,其中路堤长 km(含先期开工段),路堑(先期开工段)。
江门地区配套工程路基长(其中双线);茂名地区配套工程单线路基长 km。
详见11.施工组织图表\附表2路基表。
桥涵工程。
正线新建大中特大桥101座延米(含阳西至马踏区间先期开工段工程16座延米)。
其中,新建双线特大桥37座,延长米(含先开段5座延米);双线大桥55座,延米(含先开段10座延米);双线中桥9座,延米(含先开段1座延米);正线框架桥35座,总长横延米;正线涵洞697座共计21884横延米,详见11.施工组织图表\附表3桥梁表。
三茂增建二线单线特大桥1座延米,单线中桥2座延米。
新会直通联络线特大桥1座延米(两线变四线);江门南联络线双线特大桥1座延米,单线特大桥2座延米。
公跨铁19座,总长3043延米,桥面平方。
隧道工程。
江门至茂名段共新建隧道12座,总长(含先期开工段新台隧道6258m),占线路全长的%。
最长隧道为新台隧道,采用单洞双线方案,隧道穿越古兜山山脉。
详见11.施工组织图表\附表4隧道表。
房屋工程。
全线共设江门南、双水、台山、开平、恩平、大槐、合山、阳江、阳西、马踏、观珠、电白、茂名东等13个车站。
新建房屋建筑面积总计101522 m2,平均每正线公里房屋面积 m2;其中单身宿舍房屋面积18000m2,平均每正线公里房屋面积为。
详见11.施工组织图表\附表5车站表。
(待初步设计批复)
征地拆迁数量、类别及重点拆迁项目情况
征地拆迁数量、类别
征地万亩,拆迁各类建筑物总量万m2(区间395257m2,站场),平均每公里拆迁。
详见下表。
表征地拆迁数量、类别表
重点项目拆迁情况
1.电力线路迁改情况。
详见下表表电力线路迁改工程数量表
2.建筑物、构筑物拆迁情况。
详见下表详见下表、表表拆迁建筑物、构筑
物情况(区间)
表拆迁建筑物、构筑物情况(站场)
3.路外(内)易燃、易爆品库及油、气管道防护。
在DK125+158、DK129+725两处各有一条中压天然气管道与本线交叉,在DK231+760、DK231+990、DK314+690、DK327+900四处埋设有高压输油管道与本线交叉,对此6处油气管道均采用桥涵予以保护,油气管道不用迁改。
4.路外通信、广播及其他设施的电磁干扰防护。
全线共计迁改光缆642处,电缆390处,部队通信线路5处,移动基站迁改4座,光电缆平行迁改4条公里。
5.给排水管道迁改工程。
迁改各种给排水管道38处。
6.改河改沟工程。
全线区间正线迁改沟渠63处,挖方,浆砌片石23329m3,车站及枢纽范围改河改沟2处。
7.道路改移工程。
全线区间正线道路改移125处,车站及枢纽范围改移道路17处。
工程特点
基本特征
为设计时速200m/h的客货共线I级铁路,桥隧比为% 。
所经江门至双水段为潭江阶地,河道弯曲,地形平缓,水田呈缓阶梯状分布,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地面标高1-3m,水系发达,全线最长的潭江特大桥(长)座落于此;双水至台山段为低山区,相对高差200-350m,地势起伏大,全线最长的新台隧道(长6258m)古兜山位置较高,标高360m,因此江门南至台山段(DK123+200~DK161+820)桥隧比为全线最高;台山至茂名段为丘陵谷地区,高低相间,地势起伏不大,相对高差10-150m,漠阳江阶地位置较低,易受海潮影响。
除江门南至台山段外,沿线地形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各环节都要有利。
所经地区有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风景区、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等,施工安全、环水保要求高,对征地拆迁、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协调难度均较大。
具体特点
详见下表。
表工程特点表
表工程特点表
表工程特点表
表工程特点表
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深茂铁路江茂段段控制及重点工程主要有:控制工程:路基2段(江门南站路基、阳江站路基)、桥梁5座(潭江特大桥、国道325特大桥、漠阳江特大桥、阳茂高速特大桥、工业大道特大桥)、隧道1座(新台隧道)、其他2项(铺架工程、联调联试及试运行);重难点工程:路基1段(双水车站路基)、桥梁5座(新会直通线特大桥、江门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新台高速大桥、台城河特大桥、新平里特大桥、西部沿海特大桥、那龙河2号特大桥、阳阳高速特大桥)、隧道4座(莲岗隧道、吉安隧道、五林宫隧道、和乐隧道)、其他1项(电白至茂名东站既有线增建第二线)。
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详细情况及其工期安排详见下表、表。
表控制性工程一览表
表重难点工程一览表
3 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区特征
自然特征
地形地貌
江门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区,本段河网密布,城镇发达,线路跨南坦海、潭江等大江,水系发达。
过新台隧道(6258m)、莲岗隧道(2432m)、吉安隧道(2498m)后进入台山。
台山至恩平主要为丘陵区及潭江河流阶地,阶地地形平坦开阔,地面标高2~10m,水系湖泊较发育。
恩平至阳江、阳西线路进入丘陵谷地区,地形平缓,河道弯曲,地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差20~50m,局部达100余m,其中阳江车站一带为海陆交互相冲洪积平原。
向西线路进入茂名红色盆地,直到茂名。
茂名盆地区地形呈波状起伏,低缓丘陵与小东江、鉴江一二级阶地相间分布,相对高差10~50m。
总地势呈波状地形,高低相间,开平、恩平地势较高,潭江、漠阳江、鉴江等河流水系及阶地则较低。
沿线较大河流有潭江、漠阳江、鉴江等水系。
工程地质
1.地层岩性。
沿线主要出露地层有:燕山期花岗岩,全段累计长119km,占全段%,主要分布在双水至台山、阳江至马踏段,除新台隧道外,花岗岩全风化带深厚。
寒武系云母片岩、石英片岩、变质砂岩,全段累计长81km,占全段%,主要分布在开平、合山。
K-E白垩系第三系泥质砂岩33km,占全段约%,主要分布在江门至双水、电白至茂名东。
侏罗系砂岩、页岩、粉砂岩地层26km,占全段约%,主要分布于开平至恩平段。
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局部出露,泥盆系~石炭系主要为砂页岩夹灰岩、含煤,二叠系粉砂岩夹煤线,主要分布于白沙河、恩平一带。
其中灰岩地段长度,岩溶发育中等。
沿线第四系发育,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平原、河谷平原、山前平原、山间谷地及滨海平原。
沉积类型复杂,主要有:现代冲洪积相、
全新世海陆交互相、中更新世晚期冲积相、中更新世海陆交互相,还有分布在山间坡地的坡积层、残积层与坡残积混合层,厚度较大,30~50m。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同一层位的地层岩性差异较大,沉积物的来源,相变、尖灭、夹层具有各自的地方特性。
2.地质构造。
江门至茂名铁路沿线大致经过四会-吴川、恩平-新丰断褶构造带。
组成断褶带的主要构造成分包括:镇海湾断裂、洋边海断裂、茂名断裂、鹤城金鸡断裂、苍城~海陵断裂、茂名断裂、洋海边断裂、春湾复式向斜(阳春盆地)、浮山背斜、茂名盆地等。
沿线构造具多旋回性,地壳运动比较活跃,产生地层多次升降断裂活动。
经燕山、喜马拉雅期多次岩浆活动,地层不同程度地被侵蚀,挤压产生褶皱断裂,形成盆地,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地面表现为舒缓的波状起伏地形。
断裂与线路多呈大角度相交或相距有一定距离,线路多以路基通过,对工程影响不大。
但上述构造控制着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水系的形成和分布。
应注意构造对桥隧等建筑物的影响,在低丘地带局部受构造影响强烈的岩质边坡需加强支护。
3.不良地质。
DK123+200~DK142+260、DK264+300~DK287+460地段分别为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及漠阳江入海口平原。
区内第四系沉积物较厚,最厚达50多米。
江门南站~双水站淤泥厚~25m,局部厚30m。
阳江南站为海陆交互相沉积,表层为1~3m软塑粘土,中部为6~11m淤泥质土,局部夹砂层,淤泥、淤泥质土,流塑。
含水量高,强度低,工程地质条件极差,线路在该区主要以高架桥通过,少部分为路基,尤其是江门南站、双水站、阳江站为填方或高填方路基车站,路基沉降和稳定较难控制。
DK158+500~DK264+300、DK287+460~DK388+等为丘间谷地区。
线路在该地区多以桥涵和路堤通过。
谷地纵坡较平缓,水塘较多,绝大部分谷地为第四系覆盖,软土、松软土分布广泛,淤泥、淤泥质黏性土,下为粉土、砂砾、各级砂、砂土混合物等组成,厚度差异较大。
区内桥宜采用桩
基础,涵洞和路基地基可采用复合地基处理。
DK142+260~DK158+500等为剥蚀低山丘陵区。
线路在该地区多以隧道和路堑通过,大部分丘陵表层为第四系坡积-残积层覆盖,下伏基岩全风化层深厚,区内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除局部存在小型坍滑外,无大型不良地质现象。
该区内的岩性因构造差异较大,隧道围岩一般为Ⅱ~Ⅴ级,路堑边坡坡率可采用1∶~1∶。
区内桥涵采用扩大基础和桩基础。
隧道在全~强风化和构造破碎地段易出现顶板塌落和围岩变形失稳破坏,洞口开挖地段边坡易出现崩塌和坍滑,地下水发育的构造带等应注意防止开挖出现涌水突水。
4.特殊岩土。
①人工弃土、②软土、松软土③膨胀岩(土)
水文地质
沿线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而沿线地下水发育不均衡,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两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埋藏于第四系冲积层和部分洪积层中。
主要分布于滨海沉积平原、阶地区和山间谷地地带,因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埋深约~,水量丰富,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局部微承压。
潭江及其支流等河流水位受海洋潮汐影响,水量极丰富,局部具承压性,受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丘间谷地区主要含孔隙潜水,水量不大,但埋深较浅。
2.基岩裂隙水。
主要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如花岗岩类地区由于岩石的节理发育,地下水较丰富。
赋存于下伏基岩强~弱风化带裂隙中,其透水性、富水性差,地下水埋深随基岩面起伏而不同。
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发育影响亦较大。
3.地下水化学特征。
经初测,对沿线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分析。
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水
样无侵蚀性,占%;沿线混凝土结构盐类结晶破坏环境,作用等级Y1~Y2;
等级。
花岗岩区一般无侵氯盐环境,作用等级L1~L3;碳化环境条件为T
2
蚀或酸性侵蚀,江门南至双水三角洲平原受污染的河流水质多有硫酸盐侵
蚀。
漠阳江附近区域地下水及地表水均具有二氧化碳侵蚀性,环境作用等
级为H
,局部地下水还同时具有酸性侵蚀和二氧化碳侵蚀,环境作用等级2。
为H
2
地震动参数
根据沿线地震安全性评价和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2001)》(GB18306),本线地震动参数见下表。
表地震动参数表
气象特征
本线靠山近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没有严寒、
四季常青。
年平均气温℃,一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气温℃,七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81%左右。
年蒸发量,年降雨量。
4月~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80%,其中5~11月为台风季节,其中7月~9月活动最为频繁,大风风向多为北至东北风,最大风力达14级,风雨同行成台风雨,秋临毛雨,干旱多在冬季,风向、风速也随季节变化。
河流水文
1. 河流。
本工程范围内跨越的主要河流有阳江市、茂名市范围内沿线河流属粤西沿海诸河水系,主要河流为漠阳江、那龙河、儒洞河等。
2. 水文。
江门~茂名段属粤西沿海诸河水系。
粤西沿海诸河水系为粤西地区单独入海的河流总称,多属山地暴流性小河,河流短促、独流入海。
集雨面积大于 1000 km2的有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南渡河、遂溪河等。
3. 沿线主要河流水系特征。
江门市范围内沿线河流属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珠江珠江水系的潭江;阳江市、茂名市范围内沿线河流属粤西沿海诸河水系,主要河流为漠阳江、那龙河、儒洞河等。
(1)珠江水系。
珠江是由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水系河道4个大水系的总称,流域面积地跨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和越南东北部。
珠江水系流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就多达272条,其中仅广东省境内就有76 条,诸水汇入西江(珠江主干流)、北江、东江干流,分别经珠江三角洲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南海。
本线跨越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
①潭江。
本线于DK131+050处跨越潭江左岔南坦海,河面宽约6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