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的理智和情感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技校教师心理素质的再认识
惠州市惠城区技工学校赖慈生
摘要:时代的进步和技工教育的发展要求技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既要热情,又要冷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技工教育教师心理素质
技工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技工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而教师又是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养成的主导者,教师向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更高的教育素质。
其中除了应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技能素质等方面的能力素质外,更加应注重教师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教育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心理素质、人格学养、性格气质、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引导效应。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你的自尊或自悲、自信或自疑、自强或自叹,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直接影响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威信,进而直接影响到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效果。
这点,笔者不论在做班主任或担任科任教师、还是做行政管理工作上,都有较为深刻的教训和体会。
例如,当我对明知故犯的学生冲动地斥责时,或对某个差生不经意地看一眼时,或不假思索地对没有做好工作或没有考好的学生进行质问时,所产生的负效应常常是花好几倍的努力都难以挽回的。
所以,要使教师的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不但要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要具备较高的心理成熟度、心理承受能力、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因外界的干扰而表现出剧烈的心理波动
和起伏。
那么,作为一名技工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即心理素质呢?这就需要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感,也就是用理智来激发对教师职业的激情,对学生的热爱,用理智去稳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问题时的烦躁,去排除由于外界各种因素带来的干扰,在原则面前不动摇,坚定地按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办事,忠实地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是用理智对情感进行“热”处理。
我们都知道,对学生的爱是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做到不嫌弃学生身上的缺点,才能做到不厌其烦地耐心说服教育学生,师生之间才会有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融洽。
只有师生之间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建立起友好、谅解的亲近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收到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不爱学习而且缺点毛病又很多的技校学生,如何才能对他们热爱得起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人的自然天性的本能表现,也不是出于某种私利的个人好恶,更不是一种交际策略,而是一种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是教师对特定的社会目标的期望和追求。
它是建立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社会意义的深层认识的基础上的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它是一种职业的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高尚无私的爱。
因此,教师,有了对学生爱的深刻的理性认识,才能激发出对学生高尚无私的爱,而这种理智的爱应是稳定的、持久的,不是忽冷忽热的、反复无常的。
作为技工教育工作者,只有用理智也即上述的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情感进行“热处理”,才能显示出教师的良好心态,即热爱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只有教师具有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时,我们才能真正做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例如,当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我们要多引导学生模仿范文学习写作,即仿写;要对学生有耐性和热情,给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哪怕一点进步、一点成绩,学生都会很在乎你的热情鼓励。
又如,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很一般,作为班主任要热情的鼓励、指导学生干部充满自信的做好工作,
而不能够看到学生出现差错就毫不客气的指责、批评。
缺乏热情和真诚的老师学生是不会欢迎的!
二是用理智对情感进行“冷处理”。
如前所述,技校教师的工作需要具备热的情感,即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
然而,仅仅有“热”还不够,还需要有“冷”,也就是冷静。
教师的沉着冷静、遇事不乱,是一种自信、深思熟虑的体现,也是教师用理智控制情感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
这种冷静可以化解师生之间的对立,促使学生冷静地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这种冷静对制止不良风气也很有威慑力。
我们每天要上课,确实很累,当教师不顾疲劳,口干舌燥地课堂上认真讲课时,学生却不专心听,在下面做小动作、玩手机、随便讲话,我们会感到心烦意乱;有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指正置若罔闻,甚至顶撞教师,也很激人恼火。
这时,我们教师如果由着性子把火发出来,往往是事与愿违,或只是暂时压服而不会使学生心服口服。
特别是技校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经过多年的“摔打”过来的,这些人根本不怕粗暴和强硬的压制,他们很多会和教师对着干。
这样,只会增加师生的对立情绪,无形中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
一旦形成了对立局面,再付出多倍的努力,工作也不易扭转。
这样的现象我们技校教师应不会陌生,笔者也碰到过这方面的场面,体会很深。
曾今在一次语文课上,一名学生公然玩起手机,老师善意提醒后,学生还照玩不误,我就将学生手机拿过来一扔,手机摔坏了,学生跑出教室,全班学生也一片沉默,作为老师的我也非常生气,扬言该生最好给我滚得远远地!好在那个学生第二节课还是回到教室,我也冷静下来主动跟他道了歉。
但这节课没上好,在学生面前损害了自己形象,很不应该。
可见,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要善于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抑制无益的激情与冲动,把火气按捺下去,使自己冷静下来,以和善、宁静的心态面对学生。
事实也正是这样,不管多淘气的学生,面对教师的和善、宁静和循循善诱,大多数还是能表现得比较驯服的。
这便是冷静心理素质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
”由此,我还联想到《班主任》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别发火,发火说明你无能》中所讲的道理的深刻性:教师最好别在学生面前
发火,在学生面前发火说明老师的无能。
作为技校教师,尽管我们面对的是有诸多缺陷的技校生,但这是现实,我们必须去面对,而且必须冷静的面对,绝不能由着性子对学生乱发火,否则就会事倍而功半!
综上所述,我认为技校教师应是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应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并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冷”“热”适度,才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才能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当前,技工教育的发展呼唤着技校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而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者技校教师本身的素质更需要提高,更加倍受社会、倍受学生关注。
这也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难道我们还能对技校教师心理情感素质不作一番反思吗?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心理学》
[2]《人民教育》杂志
[3]《班主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