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中考化学计算题试题及答案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市中考化学计算题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取了 7.2g 固体样品,用图 1 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 2 所示。
请计算:
(1)写出硬质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_____;
(2)该样品中含有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g;
(3)若澄清石灰水足量,反应结束后,装置 B 增重质量为多少?_____(写出具体计算步骤)
2.生铁和钢都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为2%~4.3%,钢中碳的含量为
0.03%~2%,为测定某种铁合金中碳的含量,小王同学取5.8g的合金样品盛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100g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剩余物的质量为105.6g。
请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小明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碳酸钠和氯化钠组成的混合液。
他想测定该溶液中碳酸钠和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此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取该混合液50 g ,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20 g、40 g、60 g 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气体的溶解度忽略不计)。
(实验2)另取该溶液50 g ,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7,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测得实验数据见右图。
第I组第Ⅱ组第Ⅲ组
稀盐酸的质量/g20406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m 5.5
试分析计算:
(1)(实验1)中,第二组数据 m 为 g。
(2)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 5.某固体是由氧化镁和银粉组成的混合物,现取3份该混合物各20 g,分别缓慢加入到100 g、200 g、300 g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第Ⅰ组第Ⅱ组第Ⅲ组
稀硫酸的质量/g100200300
滤液的质量/g108216316
(1)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向第Ⅲ组的滤液中滴加20%的NaOH溶液,在图中画出滤液中加入20%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
6.小英同学取石灰石样品15g,将75mL的稀盐酸分三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加入稀盐酸的量/mL252525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m 1.1
(2)求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7.实验室有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军测量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操作如下: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其质量为25.5g,往其中注入一定量上述烧碱溶液,并滴入1滴酚酞溶液后,又称量锥形瓶,质量为37.5g;
②取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逐滴滴入上述锥形瓶中,边滴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液。
再次称量锥形瓶,质量为51.0g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所取烧碱溶液的质量=______g。
(注:滴入酚酞的质量忽略不计)
(2)反应所消耗的稀硫酸质量=_______g。
(3)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列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4)问题讨论:小亮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与小军的结果有差异。
于是小亮测自己实验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pH=6.2,则小亮的结果比小军的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
8.小刚在实验室发现一瓶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他取该氢氧化钙样品6.7g于锥形瓶中,加入43.3g水,然后逐滴滴加7.3%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g。
(3)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根据计算所得数据画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必要的标注)
9.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称量68 g过氧化氢溶液和0.1 g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 _g。
(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实验室欲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成上述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多少?
10.电解法是工业上制铜的主要方法:控制一定条件,电解硫酸铜溶液,析出的铜附着在
阴极板上,化学方程式为:2CuSO4+2H2O 通电
2Cu↓+O2↑+2H2SO4。
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
溶液,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条件进行电解,当析出12.8g Cu时,得到384g硫酸铜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
(注:本题不考虑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2)向电解后得到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硫酸铜溶液相同,则这种物质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填选项编号)。
A. Cu B. CuO C. Cu(OH)2
(3)求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计算题 1.B
解析:(1)混合固体红色部分变黑色(2)4(3)3.3g 【分析】
样品的质量为7.2g ,通入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结合图2,反应后固体质量为6g ,减少了1.2g ,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
【详解】
(1)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混合固体红色部分变黑色。
(2)该样品中含有氧化铁的质量为:48
(7.2g-6.0g)100%=4g 160
÷⨯。
(3)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23
2
3CO+Fe O 2Fe +3CO 1601324g
X
高温
1604g
=132X X=3.3g
答:装置 B 增重质量3.3g 。
2.(1)0.2 (2)3.4%
设样品中铁的质量 x 。
22Fe +2HCl =FeCl +H 5620.2g
x
↑ 56 20.2g
x = 解得 x =5.6g 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5.8g-5.6g
100%5.8g
⨯≈3.4%。
答:样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为3.4%。
【分析】
合金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和稀盐酸不反应。
【详解】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氢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5.8g+100g-105.6g=0.2g;
(2)见答案。
3.(1)4.4(1分)(2)26.5% (3)17.5%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并计算出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根据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的图像可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将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减去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就是原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据此可计算出原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详解】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第Ⅰ组加入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且每20g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据此可判断m=4.4,且第Ⅲ组中盐酸过量,即样品完全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5.5g。
(2)解:分析数据可知50 g混合溶液中碳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5.5g二氧化碳,
设50 g混合溶液中碳酸钠质量为x,同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2322
Na CO+2HCl=2NaCl+H O+CO
10611744
x y 5.5g
10611744
==
x y 5.5g
↑
x=13.25g
y=14.63g
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3.25g
100%26.5% 50g
⨯=。
(3)设生成氯化银沉淀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z
33
NaCl+AgNO=NaNO+AgCl
58.5143.5
z57.4g
58.5143.5
=
z57.4g
↓
z=23.4g
混合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3.4g-14.63g
100%17.5% 50g
⨯≈。
答:混合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6.5%;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7.5%。
4.C
解析:4g 80% 5.6%
【详解】
(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g 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4.4g ,所以当加入212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g
(2)发生反应: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 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 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生成的NaCl 质量为y 。
2322Na CO +2HCl =2NaCl +H O+CO 10611744x
y
4.4g
↑ 106x =44 4.4g
x=10.6g
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6g
100%=80%13.25g
⨯ (3)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g+95.8g+106g-4.4g=208g 根据方程式可知:
117y
=44 4.4g
y=11.7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7g
100%=5.6%208g
⨯ 。
5.H
解析:(1)解: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第Ⅱ组中氧化镁和稀硫酸恰好反应,固体中氧化镁的质量为216 g-200 g=16 g ; 设200 g 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是x
2442MgO +H SO =MgSO +H O 409816g
200g 4016g =
98200g 0.19619.6%
x
x x ⨯⨯==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2)
【分析】
固体由氧化镁和银粉组成,银粉不与硫酸反应。
根据表格数据,第Ⅰ组实验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为100 g+20 g-108g=12g,同理算出第Ⅱ组实验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为4g,第Ⅲ组实验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也为4g,说明第Ⅱ组中,氧化镁和稀硫酸恰好反应。
由此推出固体中银粉的质量为4g,固体中氧化镁的质量为216 g-200 g=16 g。
【详解】
(1)见答案。
(2)第Ⅲ组实验的滤液中的溶质为MgSO4和过量的(300g-200)×19.6%=19.6g硫酸;往其中加入NaOH溶液,首先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H SO+2NaOH=Na SO+2H O
24242
9880
y
19.6g=16g
此反应消耗20%的NaOH溶液质量为16g÷20%=80g;
MgO+H SO=MgSO+H O
2442
40120
z
16g=48g
由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16g氧化镁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镁质量为48g;
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
()
↓
MgSO+2NaOH=Na SO+Mg OH
4242
1208058
48g=32g=23.2g
m n
此反应消耗20%的NaOH溶液质量为32g÷20%=160g;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
80g+160g=240g;故关系图中注意两个点坐标,图像如下:。
6.C
解析:(1)2.2
(2)由表格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2g+2.2g+1.1g=5.5g 解:设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为x
3222CaCO +2HC1=CaCl +H O+CO 100 445.5g 100=44 5.5g =12.5g
x x
x ↑
答:石灰石样品中CaCO 3的质量12.5g 。
【详解】
(1)分析数据可知,第一次加入25mL 盐酸生成2.2g 气体,第三次加入25mL 盐酸生成1.1g 气体,说明第三次加入盐酸过量,碳酸钙都反应了,那么第二次加入25mL 盐酸后,还有碳酸钙剩余,故第二次加入25mL 盐酸生成2.2g 气体,m 的值是2.2。
(2)见答案。
7.H
解析:12g 13.5g 22.5% 偏大 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详解】
(1)由①叙述可知,所取烧碱溶液的质量为37.5g-25.5g=12g ; (2)由②叙述可知,反应所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51g-37.5g=13.5g ; (3)设烧碱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
2424
2+=+8098x 13.52NaOH H SO Na SO g 25%
O
.2H 4⨯
80x =9813.5g 24.5%
⨯ x=2.7g
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7g
100%=22.5%12g
⨯
(4)问题讨论:小亮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与小军的结果有差异。
于是小亮测自己实验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 ,pH=6.2,则小亮的结果比小军的偏大,原因是滴加的稀硫酸过量,造成计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而溶液的质量不变,故质量分数偏大。
8.(1)2232CO Ca(OH)CaCO H O +=↓+; (2)50;
(3)解:设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
222Ca(OH)+2HCl =CaCl +2H O 747350g 7.3%
x ⨯ 747350g 7.3%
x =⨯ x =3.7g
该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3.7g
100%55.2%6.7g
⨯≈。
(4)
【分析】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的化学方程式为
2232CO Ca(OH)CaCO H O +=↓+。
(2)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然后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由图像可知,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50g 。
(3)见答案。
(4)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6.7g-3.7g=3g
设3g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稀盐酸的质量为z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73443g
z 7.3%
y
↑⨯
3g 73z %
1007.3=⨯ z=30g
100443g y
= =1.32g y
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的起点是(50,0),转折点是(80,1.32),故图像为。
9.(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68g+0.1g-67.3g=0.8g
答:制得氧气的质量是0.8g 。
(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 ,
2
22
22MnO 2H O 2H O +O 68
320.8g x
↑ 68320.8g
x = x =1.7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7g 100% 2.5%68g
⨯=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2.5%。
3)设需要水的质量为y ,
()68g 5% 1.7g y -⨯=
y =34g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34g 。
【详解】
见答案。
10.H
解析:(1)H 2SO 4 、CuSO 4 ;(2)B ;(3)12.8%
【分析】
(1)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判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使所得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硫酸铜溶液相同,需要保证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3)根据铜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铜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
(1)根据电解的反应方程式以及题干描述,反应后得到H 2SO 4 和 CuSO 4的混合溶液,故答案为:H 2SO 4、CuSO 4;
(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变化为每消耗1分子的硫酸铜,就少1个铜原子和1氧原子,所以使所得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与原硫酸铜溶液相同,需要每生成1分子的硫酸铜,增加1个铜原子和1氧原子;
A .铜与硫酸不反应,故A 错误;
B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时,每生成1分子的硫酸铜,增加1个铜原子和1氧原子,故B 正确;
C .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时,每生成1分子的硫酸铜,增加1个铜原子和2个氧原子及2个氢原子,故C 错误。
答案为B 。
(3)设电解掉的CuSO 4的质量为x ;电解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 ;
42224
2CuSO 2H O 2Cu +O +2H SO 320
1283212.8g x y +↑↑通电
32012832==x 12.8g y
,解得:x =32g ,y =3.2g , 原硫酸铜溶液质量为:384g 十12.8g+3.2g=400g ,
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32g+384g ⨯5%=51.2g , 原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51.2g 100%=12.8%400g
⨯,故答案为:12.8% 【点睛】
计算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时,关键要算对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