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女性意识探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WEN
XUE 2017.09
《钢琴教师》是2004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的代表作,作者在这部小说中用诡异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女性世界,并在整部小说中充分地体现出女性的意识和思维。
《钢琴教师》中的女主人公埃里卡在母亲压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之后,又把这种压抑带给她的学生,她在压迫学生的过程中享受到快感,一直到一个英俊的学生唤醒她内心的情欲。
但是在两人交往的过程中,她们之间为数不多的几次性爱关系。
也像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般充满了暴力,二人彼此相互折磨着,这充分体现出女主人公想要与男人争斗,想要反抗的女性意识。
因此本文重点剖析这部小说中所描述的内容,以此更好地分析欧美文学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一、《钢琴教师》内容概述
《钢琴教师》是一部纯女性的叙事性作品,小说内容主要围绕女性之间的关系和女性的思维展开,
因此这部小说带有私小说的性
质。
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位35岁的
女性对于青春和爱情,特别是性爱
的向往,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有钢
琴教师埃里卡与她的母亲老科胡
特夫人、学生克雷默尔。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比较
少,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复
杂。
埃里卡的母亲对女儿充满期
望,希望女儿的生活中只有钢琴和
自己,她对女儿的管制极其严厉,
甚至到了欺诈和打压的地步。
而
女儿对母亲既依赖又厌倦,她依赖
母亲对自己的照顾和爱抚,同时厌
倦了母亲对自己的控制,极力想摆
脱母亲给自己的束缚。
所以母女
之间在亲密时像连体人,在仇恨时
又像不共戴天的敌人。
克雷默尔
是埃里卡的钢琴课学生,埃里卡在
钢琴方面的造诣让克雷默尔自惭
形秽,但是在性爱方面,二十多岁
的情场老手克雷默尔却成为埃里
卡的导师,在两人的性爱中克雷默
尔一直是主动方,也一直控制着两
人的感情。
为了争夺他的钢琴教
师,克雷默尔对埃里卡的母亲产生
了敌视和排斥。
二、母女之间的女性意识
在《钢琴教师》中,埃里卡与其
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有着作者自
身的影子。
1968年,耶利内克的
父亲因患精神疾病去世。
从那之
后耶利内克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她
拼命工作,母亲为她打理一切家
事,如做饭、接电话、复印手稿、接
待客人,母亲就好像寄生一样深深
地扎入了耶利内克的生活空间
中。
而耶利内克也是她母亲永恒
的话题,耶利内克对于母亲的依赖
也在无限地延长,一直到自己能够
独立生活的年龄,耶利内克依然像
小孩儿一样依偎在母亲的身边。
为了能够把女儿永远地留在自己
身旁,母亲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系
列遇上色狼的故事,阻止女儿与男
人们打交道。
两人相依为命的几
《钢琴教师》女性意识探微
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谢丽莎
28
DOI:10.16412/ki.1001-8476.2017.27.016
ywjsxxk@
十年如同连体人,这种病态的母女情在《钢琴教师》这部小说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
在《钢琴教师》开篇耶利内克就写到,埃里卡的母亲被人一致认为是在国家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集中世纪异端裁判所的审讯官和下枪决命令者于一身的人物。
母亲随时都能够畅通无阻地进入女儿没有上锁的房间,对于她而言,女儿是没有秘密的,也不应该有秘密。
母亲需要随时掌握女儿的动态,对母亲而言,女儿就是她活泼好动的财产,不管女儿在哪儿母亲都有办法联系到她,她认为信赖最好,但是监督应该更为恰当。
所以当有人在外面遇到埃里卡时,埃里卡几乎都是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出于对艺术和个性的考虑,埃里卡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隶属于母亲多年以后,她决不再隶属于男人。
母亲反对她结婚,在母亲精心的呵护下,母女二人都被扣在了一个带玻璃的盘子里,只有死亡才能够把两人分开。
但是二人除了强烈的依赖之外,还互相敌视,这种仇恨在家中唯一的男人——父亲被送到精神病院后开始爆发。
尽管这样,她们仍然分不开,即便是在度假的时候也没有分开过。
这也是出于某种特别奇怪甚至是扭曲的变态心理,母亲在全方位地约束着埃里卡,要求她按时回家、一起吃
饭、睡觉、看电视剧,甚至要求睡同一张床,不能讲究外貌,不能跟一切男人接触。
在母亲这样的管控下,埃里卡逐渐形成了双重性格,在人前她是好女儿、好学生、好教师,在人后她与母亲大闹、争吵,看色情片自虐,这也是她想要逃离母亲束缚的极端表现。
文中比较具有女性意识分析的部分就是埃里卡的衣柜,行走在人群中的埃里卡总是一身最传统的打扮,没有任何一样入时的衣服。
但是毕竟禁锢关不住长久压抑的春花,埃里卡在琳琅满目的衣柜中悄悄探出头来,她也会偷偷买回自己心仪的时装,在深夜拿出展示,这也体现出母女二人的女性世界和女性思维。
三、师生之间的女性意识受虐狂这个概念实际上最早出现在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中,弗洛伊德在狭义上把受虐狂定义为与本身痛苦和蒙受羞辱相伴随的性欲,后来他又进一步把这种感觉分为三种类型,即性被虐狂、道德被虐狂和女性被虐狂。
他认为,女性被虐狂是其中最容易见到的,也是最少有争议的,他甚至总结说性虐这件事已经成为女性气质的一部分。
这些内容在《钢琴教师》这部小说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埃里卡在母亲长期的控制下,逐渐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婚姻,她母亲认为艺术家必
须忘记性,这样才不会因为性爱而堕落。
所以她扼杀女儿的青春萌动,在送走丈夫之后,坚持让女儿同她睡一张床,为的就是防止女儿暗地里自慰,她要求女儿在睡觉的时候,手必须放在被子外面,以此提防女儿任何堕落的行为。
心理变态的母亲造就了心理异化的女儿。
对于这部小说中大段的性爱描写,很多人认为变态至极,也引起了许多评论者的错误看法,甚至有人评论耶利内克的作品令人作呕,认为她是丑陋的女作家。
但是结合作者激进的女性主义思想来说,文中女主人公的遭遇也是女作家写作态度严肃性的体现,这也是整部小说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在文学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女性文学的出现是社会中文化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一场革新,也是文学历史发展史上的转折。
法国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埃莱娜·西苏在其女性写作理论中指出,女性只有通过写作才能改变被奴役的历史地位,“只有通过写作,通过出自妇女并且面向妇女的写作,通过接受一直由男性崇拜统治的言论的挑战,妇女才能确立自己的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影响之下,女性写作成为社会中的一种时尚。
《钢琴教师》整部小说描写的都是女性的意识形态与思维反应,可见,这是一本
写给女人的书。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