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学科导论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学科导论论文
、学科导论学习报告——我对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认识
指导老师:aaaa
学院:aaaaa
专业:aaaaa
班级:aaaaa
姓名:aaaaa
学号:aaaaa
2013年12月21日
还记得今年暑假在懵懂中,我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还记得刚开始对它的感觉只是它热门与否,而对它具体所涉及的内容却没有过多的了解。

但经过十个课时的学习,使我对国贸以及其他经济学类的专业有了更好的认识。

经济学作为一个大类别,其研究的大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而国贸作为其中一门小类,因其所具有的务实性在近几年迅速发展。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图书信息的搜索也是一门学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数据库也不断完善,因此学会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是我们日后必备的技能。

同时我也大致了解了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背景以及相关内容的概括。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大经济学类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别。

在大学期间,国贸专业需要学习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宏观经济学、财政与税收、统计学、经济法、货币银行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管理信息系统、国
际金融学、国民经济核算、中级财务会计以及投资经济学等必修课程;可以选修知识产权管理、公债学、企业资信评估、商务谈判、外贸商品学、保险实务、风险投资管理、跨国公司管理、投资银行学、进出口报关实务实验、国际保险、期货交易、资产评估以及证券价格波动机理与投资规划等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我还了解到海峡两岸高校经济学类专业的学分修读和必修课程之间的差异以及各高校开设的特色课程。

同时通过了解海峡两岸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可看出:大陆高校总体上的培养目标为综合性的高级国贸人才,而台湾高校总体上培养的是国际贸易与国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大陆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学分要求均值比台湾高13学分,大陆高校选修学分要求均值比台湾高6学分;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必修课程以宏观类国际贸易为主的;浙江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必修课程是宏观类和微观类国际贸易必修课程并重,但台湾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修课程则是以微观类国际贸易课程为主。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大学毕业生短期竞争力来源于职业技能,中期竞争力来源于管理能力,长期竞争力来源于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因此在日后的大学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管理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然,学科导论课也介绍了许多本经济名著,如布兰查德的中高级宏观经济学、古扎拉蒂的计量经济学、蒋中一的数理经济学基础等,针对不同的课程老师们也介绍了不同的名著书籍,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参考和便利。

十个课时,通过老师的介绍让我明白国贸专业的就业面并不是那么狭窄,你掌握了很多门学科的知识,也就意味着你的选择会更加广阔。

银行方向、外贸企业方向或者自主创业,任君选择。

我们要与时俱进,关注财经、经济方面的最新消息,学习分析经济发展方向以及相应改革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关注日常生活,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让阅读和分析成为一种习惯,加大自身的含金量。

一.政治经济学的认识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

但对于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经济学
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同时指出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相对于政治、思想关系而言,叫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关系。

而整个社会生活,则决定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来看,政治经济学既要研究生产力,也要研究生产关系,而进行这种研究的目的是揭示经济运动的规律。

而研究生产力的目的,是要揭示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根据,说明由这种生产关系决定人们的经济行为方式或经济活动规律,发现社会生产关系变迁的趋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应当更多地被运用、拓展到部门经济、应用经济和专题经济的学科中去。

从近年的情况看,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广泛应用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比如,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和分析方法等,都渗透到了金融、贸易、产业经济等学科之中,体现了理论经济学对应用经济学的引领作用,这一点是值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借鉴的。

不过,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后,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理论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等应用经济学的内在缺陷日益显露。

许多问题,如金融衍生产品到底是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器,还是国际金融垄断寡头扩大金融风险、掠夺世界人民的工具,其真相到底如何等等,这些都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改造和发展的相关应用经济学来系统诠释。

二.金融学及现状认识
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
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

金融学涉及的范畴、分支和内容非常广,如货币、证券、银行、保险、资本市场、衍生证券、投资理财、各种基金、国际收支、财政管理、贸易金融、地产金融、外汇管理、风险管理等。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

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
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金融这个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现在企业融资难,市场活力较低,高水平金融人才的短缺等问题反映出中国金融业的问题仍比较严重。

光大的乌龙指事件也反映出当下金融系统规章制度等的不完善。

同时,国际金融环境也不容乐观。

为刺激经济复苏,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实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

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并声称中期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

欧洲央行出于抑制通胀需要,2011年两次加息,将基准利率由1%上调至1.5%,但欧债危机的加剧及经济的下行迫使欧洲央行连续降息,将基准利率降至0.75%这一欧元诞生以来的最低水平。

08年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深刻影响: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2.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

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

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

3.通货膨胀,物价走高。

3.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大量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倒闭,尤其是生产加工企业。

比如:东莞、昆山、江浙一带的大量企业倒闭。

4.居民消费成本增高,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居民消费预期下降。

5.金融市场。

对银行来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直接损失较小,而且是一般性的。

工行,中行和建行等银行在次级抵押债券上的投资只占其总资产的1%不到,所受的冲击不大。

尽管如此,但投资者对于金融业的投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增强,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加速贬值,使我国持有的美元大幅度缩水。

大量外国资本外流,造成短期内流动资金不足,进而
导致过高的有形资产价格无法维持,如房地产价格,钢铁价格等等。

因此中国需要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可持续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立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人才,从而提升金融风险的平衡能力,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