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园:影像产业的链条整合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源于梦想
原来没有竞园,朝阳区南磨房广渠路3号原来也只是一片棉麻仓库,承载着给
北京
市民提供衣被的责任。
变革
开放后,老仓库仿佛被扫进了历史的角落。
进入全新时代后,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工业时代留下的痕迹和抹不去的记忆。
高大规整的厂房,朝天耸立的烟囱,成为一种遗产,成为一个城市的历史符号。
艺术家们最先对工业遗产作出了选择。
在北京废弃的厂区自发聚集起来的文化产业群落,诠释了将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可能。
而在此时,文化创意也逐渐被当作一个产业来看待,这种土生土长的创意群落,很快就让创意产业人士发现了这些老工业遗产中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全球迅猛发展的广告业、传媒业,对图片产生大量需求,催生出众多专门的图片企业。
不仅是交易规模,图片交易的类型也在发生着改变。
图片市场从传统的媒体、广告市场扩展到影廊、拍卖场。
中国的图片产业也在生长,但作为一个产业,中国图片发展的链条还极为脆弱。
虽然新兴企业众多,但企业混战无序,缺乏统一标准,行业群龙无首。
现任竞园总负责人的胡爱华谈及最初竞园诞生之初时说道:“一边是有待于发挥更大价值的老工业遗址,一边是找不到集聚土壤的图片产业,当一群充满梦想的影像产业人士看到这一片充满潜力的老仓库时,一个‘图片产业大整合基地’的梦想就此显现出清晰的轮廓”。
在全面考察了园区改造规划后,《关于成立北京图片产业基地(竞园)的项目申请》,很快就被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列为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并享受政府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2007年6月29日,国内首个图片产业基地——“竞园”正式开园。
硬件设施过硬
竞园开园后,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对园区进行大规模的水电暖配套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竞园占地面积10万平米,建筑面积6万平米。
06年开始至08年,先后投入5000多万,新建了雨污水管线、市政供暖系统、改造原给水消防系统、增加弱电监控系统、供电增容、道路修整及园区绿化,园区达到现代化、花园式办公条件。
2008年也是竞园度过的最艰难的时段。
在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北京奥运的要求令施工停止,进而引发招商计划延缓,紧接着世界金融危机蔓延吹来的猛烈寒风,令竞园资金链一度非常紧张,一直到2009年,竞园营业额为2000万,难以填补庞大的支出。
虽然开园后,还有很多硬件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但园区还是吸引到了一些摄影机构、画廊和影像类企业,如竞报社、晨报社、东西印记画廊、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等成为园区最早的入驻者,导演刘伟强,台湾摄影师陈富堂、周尚礼,以及文艺界明星也纷纷受邀入驻。
直到2009年下半年,竞园的经济状况才开始好转。
2010年,在规模和影响力都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后,竞园清晰的定位以及标准化的物业服务管理,很快就受到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关注,众多机构纷纷进驻,营业额很快就增长至4000万。
收入实现增长后,竞园做的事情依然是坚持继续投入。
谈到竞园何时能够盈利,胡爱华坦白地说,想要盈利非常简单,把仓库拆掉,建商业地产,但那没有任何意义。
竞园的董事们都希望能够真正做出一些成绩来。
在初创期,抱着不亏损就是最大的成功的目标在奋斗。
如今,竞园凭借高品质的办公空间和清晰独特的定位,吸纳了近200家国内最具代表性和行业顶尖水准的图片、视觉、创意、设计、广告、传媒、影视机构入驻,初步构建了一座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影像产业聚集区。
致力学术研究
竞园从开园之初,就非常重视影像产业的学术建设,投入近500万元先后创办了“中国影像产业发展
论坛
”
《中国影像产业发展论坛》是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的创始性论坛,由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联合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由竞园(北京)图片产业基地承办。
时至今日,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六届。
第一届论坛研讨了图片(影像)产业的基本概念、产业范畴及在中国的产业表现,开启了中国图片(影像)产业现状梳理与研究的先机;
第二届论坛内容涉及到与图片(影像)经营相关的网站经营、图片拍卖与、影像画廊经营等领域,对中国图片(影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广泛探讨。
本届论坛上,竞园图片产业基地设立了“竞园影像文化发展基金”,开始对中国当代图片(影像)产业的发展生态进行专业化的梳理和调查研究,同时也致力于促进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理论与批评的学术研究。
第三届论坛在全面考察中国当代图片(影像)产业生态的前提下,集中相关的学术力量,重点讨论了“影像画廊与影像”这一议题。
研讨内容涉及“影像画廊的运行规则”、“影像市场与版权保护”、“照片的与文献研究”以及“微利图片的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
本届论坛上举办了“竞园视觉批评文丛”首发仪式,并向国家图书馆赠书,该批评文丛是首批“竞园影像文化发展基金”的成果之一。
第四届论坛继续深入研讨了“影像”这一议题,同时,还举办了《竞园2010中国当代杰出摄影家精品典藏展》,集聚中国当代三十四位杰出摄影艺术家的作品,竞园率先了每人一幅作品。
第五届论坛延续前四届论坛高端、专业的特色,以“影像于品牌传播”为主题,由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马东主持,邀请了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和机构共同研讨影像在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通过高端对话及分析,达成了对影像产业发展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学术成果,并为影像机构和品牌企业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
第六届论坛在以往论坛内容的基础上,还对于“如何创造高价值影像作品”的创作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前,该论坛已经成为中国最权威的影像产业学术论坛,是影像产业学者和专家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讨问题的年度盛会。
坚持公益特色
竞园除了关注产业高端学术之外,还非常关心青少年基础摄影教育。
因此,竞园创办了以促进青少年基础摄影教育为目标的“竞园杯-校园摄影家”青少年摄影大展公益活动。
活动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在全市中小学校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010年首届大展中,组委会共收到来自44所中小学1473名学生提交的5155幅参展作品。
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有23所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学校奖、17位辅导老师获得了优秀辅导教师奖,99位同学最终获得了优秀作品奖,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摄影教育的全面发展。
大展期间,竞园还开展了公益讲座及获奖作品巡展进校园的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使学校更加重视摄影基础教育,从孩子们抓起,更深入、更持续地培养他们对摄影文化的学习。
2011年第二届大展增设了教师组,并举办了北京市基础摄影教育师资学习
公益课程,将根本上促进基础摄影教育的发展。
第二届大展共收到来自55所中小学1295名学生和老师提交的6024幅参展作品。
最终有10所学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学校奖,82位同学和老师最终获得了优秀作品奖。
,大展的组织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第二届大展颁奖仪式现场,竞园同时启动了第三届摄影大展。
第三届大展将正式升级为“北京市青少年影像公益行动”。
该公益行动包括“走进校园影像公益讲座”,“影像游学团”,“竞园杯-校园摄影家”青少年摄影比赛和获奖作品巡展及颁奖礼等。
推动全民影像
为丰富全民影像文化生活,竞园还与2011年起打造了一年一度的“竞园艺术节”,持续组织系列影像展览和线下活动,广泛推广影像文化。
竞园艺术节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及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由竞园(北京)图片产业基地承办。
每年的艺术节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同步。
艺术节期间,竞园会面向社会公众举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