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
毕凤琼
【摘要】目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纳入该院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8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
其划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24例,干预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常规组采用
一般护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结
果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例(8.33%),低于常规组7例(29.17%)(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髋关节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
患者焦虑评分与髋关节功能状态.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9(016)012
【总页数】3页(P20-22)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风险管理;老年患者
【作者】毕凤琼
【作者单位】四川省沐川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沐川 61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髋关节置换是一种人工关节置换术类型,通过手术方式将人工假体替换病变的关节,
从而达到重建髋关节功能的目的,适应证范围较广,包括多种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的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手术可有效消除患者原发病导致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障碍表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
文章纳入该院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8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析围手术期护理风
险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的48例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24例,干预组:男性 13例、女性 11例,年龄范围在 50~78岁,平均为(64.8±5.0)岁,疾病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股骨颈骨折4例、股骨头坏死6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关节结核 3例。
常规组:男性 12例、女
性 12例,年龄范围在 51~78 岁,平均为(65.5±4.8)岁,疾病类型:类风湿性关
节炎7例、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坏死6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髋关节结核
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干预组:①科室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对骨科过往临床风险案例及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骨科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
骨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健康状态、遵医行为意识低下;护士工作方面:护士业务能力水平一般、护士缺乏主动风险防范意识;科室环境等方面等。
②科室开展持续性护理风险知识培训:医院组织骨科全体医护人员参与护理风险知识培训,提高骨科工作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处理等流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其树立主观上的风险防控意识。
日常工作期间通过组织科室护士参与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护理交流会、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的制度等,每个月召开一次科室具体会议,从多种途径帮助护士了解骨科常见的风险事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急救模
拟训练,带领护士学习风险预防措施的主要内容,提高其风险预见性。
③护士长及时监督护士工作执行情况,在科室宣传护理责任心精神,不断强化护士工作责任心,每个季度评选优秀护士,给予奖励,将护理质量与护士绩效挂钩,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④科室重视专科护理知识培训,组织骨科低年资、新进护士进行基础技能、专科技能与理论的统一培训与管理,不断提高护士自身专业能力水平,科室定期考核,提高护士护理水平,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⑤风险预防与评估:入院1~3 d 护士评估患者原发病情况,对合并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嘱咐其停药5~7 d,降低术中出血风险。
指导家属购买助行器,强调围手术期间
需全程轮流陪伴患者,谨慎活动,预防跌倒。
为患者介绍术前检查的注意事项,监督患者戒烟限酒,教会患者疼痛评分方法,正确评估疼痛,解释疼痛缓解方法。
告知术前并发症预防措施,提前训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床上排便指导。
⑥风险防范对策实施:术前1 d护士评估患者与家属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介绍其
他同类型手术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提前介绍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介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告知术后体位摆放、禁忌姿势等。
⑦术日安抚患者情绪,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为患者取去枕平卧位,禁食禁饮6 h,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误吸,禁食6 h 后为患者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向家属强调禁止食用甜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
为患者提供并发症预防指导,强调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包括出血、假体脱位、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嘱咐患者术后避免过度活动,在伤口处进行局部冰敷处理,必要情况下加压包扎,为患者提供抬臀训练,每隔2 h 协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多饮水,定时夹闭
尿管;做好机体携带的各种导管固定及维护工作[3]。
⑧术后1~3 d,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健康知识掌握度,鼓励患者提出疑问,给予科学解答,给予早期并发症预防指导,预见性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早期征象,如胸闷、呼吸困难可能提示肺栓塞等,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患者多食用粗纤维食物,进行
腹部环形按摩,预防便秘。
术后为患者提供早期功能锻炼,以床上坐位开始逐渐向床边坐位、站立、行走转变,指导患者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术后早期拔除尿管,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盘;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皮肤出血点[4]。
⑨术后4
d 至出院:采取渐进式起床法,嘱咐家属轮流看护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强调术后禁忌动作,如禁止盘腿、跷二郎腿、下蹲、弯腰等。
提供出院指导,强调控制体重的必要性,训练患者自护能力。
常规组:一般手术护理流程,包括术前指导、术后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康复锻炼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Harris 评分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状态,观察项目包括4 项,分别为疼痛程度、关节畸形情况、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00 分,评分较高表示髋关
节功能状态好[5]。
采用SAS 评分评估患者焦虑状态,评分标准:<50 分表示无
焦虑;50~59 分表示轻度;60~69 分表示中度;≥70 分表示重度[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
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别例数术后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
发生率[n(%)]干预组 24常规组24 χ2 值P 值1 3 1 3 0 0 0 1
2(8.33)7(29.17)14.254 0.000
2.2 评估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髋关节功能状态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髋关节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常规组(P<
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与髋关节功能状态[(),分]组别Harris 评分 SA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组(n=24)常规组(n=24)t 值P 值
55.61±3.10 55.83±2.40 0.275 0.785 85.36±3.69 74.11±2.10 12.981 0.000 66.12±2.67 65.76±3.10 0.431 0.668 47.16±1.02 55.16±2.60 14.033 0.000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跟患者年龄、身体基础情况(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用药史、家庭环境、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很密切关系。
因此,我们重视对患者围手术期评估非常重要。
尤其是对患者及家属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可以有效防范手术未达预期效果带来的风险隐患,将安全风险降低。
髋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围手术期间患者存在一定风险,如术后并发症等,常见类型包括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压疮等,一旦发生则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导致预后不良。
随着临床医学理念不断改进,手术技巧与麻醉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疾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焦虑评分与髋关节功能状态均优于常规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通过风险管理制度可不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让其认识到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常见的风险因素、患者常发生的并发症类型,认识到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根据风险因素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管理计划,积极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科室现存、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排查、评估、评价、处理,系统性的消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维护患者住院期间的身心健康,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经济损失,达到以最低成本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目的,不断强化护理当事人的风险预防思想,提高其工作责任心,积极将风险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士主动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髋关节术后康复锻炼的必
要性,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度,通过积极预防护理干预,提供饮食指导、环境维护、用药护理,增加护患交流次数,了解患者认知能力、接受能力、配合能力;嘱咐患者家属配合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等,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疾病预后。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刘迎春,彭贵凌.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干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9):669-672.
[2]宋兰昌.高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人性化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21):2676-2677.
[3]江启慧.风险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自理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3):90-91.
[4]吴秀英,刘俊敏,闫宾,等.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分析[J].中国
社区医师,2018,34(11):154-155.
[5]郭立业.实证整合式超前护理预防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0):89-91.
[6]武艺伟,武杏伟,闫丽欣,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西医
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