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安装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TZ50(4810)塔式起重机
安装施工方案
山东天元建设集团起重机租赁公司诚德桑提亚纳项目部
二零一一年六月
QTZ50(4810)塔式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2、场地概述
(1)地形地貌
本工程施工场地原有地形较平坦。
(2)地下水
场区地下水属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中粗砂层中,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径流条件较好,地下水位埋深3.50m左右,水源丰富,地下水对砼等建筑材料无侵蚀性。
(3)场地施工条件
场地南侧经机械和人工整平后低于设计室外标高,相对较为平整,现场施工道路与场外主干道正施工接通,现场施工用电已提供,施工用水可考虑采用地下水,基本达到施工条件。
(4) QTZ50(4810)塔吊概况
QTZ50(4810)塔式起重机是山东大汉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该塔机是一种上回转、水平臂架、小车变幅、有效工作幅度3~48米,最大额定起重量4T ,额定起重力矩500KN.M,独立式高度为29M,附着式高度可达120M,本机工作速度快、高速性能好、工作平稳、效率高,回转机构设有常开式停止器,使塔机就位准确,便于安全作业。
二、塔吊的布置
本工程5#楼总长69.14米,总进深12.85米,QTZ50(4810)塔吊臂长48米,为便于主楼施工,以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故将5#楼塔吊基础布置在主楼南侧车库筏板内21-25/B轴处,具体位置参见平面图,基础采用1400宽*1200高十字交叉梁,基础梁配筋见塔吊说明书,
三、塔吊基础施工方案
根据地基勘探报告,查得塔吊基础下标高处于基础第○5层中粗砂层中,地基承载力约为fak=220KPa,能满足不小于0.2Mpa的要求,为提高塔吊基础的整体性,根据经验,拟做1400宽*1200高十字交叉梁(部分加腋)混凝土基础,塔吊基础顶标高与车库筏
板顶标高一平,即-6.000米,是塔吊基础完全埋于主楼及车库筏板下,由此来保证塔吊基础的稳定性,塔吊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施工时将车库及主楼筏板钢筋甩出,便于与相邻板连接,配筋见塔吊说明书。
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参考文献编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本工程用《塔吊使用说明书》、地质勘探报告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等编制。
四、基本参数
1、塔吊基本参数
塔吊型号:QTZ50;塔吊自重Gt:294.5kN;
标准节长度b:2.2m;最大起重荷载Q:40kN;
塔身宽度B:1.5m;主弦杆材料:角钢/方钢;
塔吊起升高度H:45m;主弦杆宽度c:250mm;
非工作状态时:
额定起重力矩Me:40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P:20kN;
工作状态时:
额定起重力矩Me:400kN·m;基础所受的水平力P:50kN;
2、风荷载基本参数
:1.54 ;
所处城市:山东临沂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
z 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郊区;
:0.4kN·m;
非工作状态时,基本风压ω
工作状态时,基本风压ω
:0.4kN·m;
3、基础基本参数
交叉梁截面高度h
:1.2m;交叉梁宽t:1.4m;
1
基础底面宽度Bc:6m;基础底板厚度h
:0.5m;
2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承台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
十字交叉梁上部钢筋直径:14mm;十字交叉梁上部钢筋型号:HRB335;
十字交叉梁底部钢筋直径:14mm;十字交叉梁底部钢筋型号:HRB335;
十字交叉梁箍筋直径:10mm;十字交叉梁箍筋型号:HPB235;
十字交叉梁箍筋肢数:6;
十字交叉梁腰筋直径:14mm;十字交叉梁腰筋型号:HRB335;
基础底板钢筋直径:18mm;基础底板钢筋型号:HRB335;
车库及主楼筏板钢筋此处照绑
4、地基基本参数
:345.86kN/m2;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a
非工作状态下荷载计算
一、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G=294.50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40.000kN;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1.2×G+1.2×Q=1.2×294.500+1.2×40.000=401.400kN;
2、塔吊弯矩计算
=1.4×1199.20=1678.88kN·m;
总的最大弯矩值M
max
二、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 = M/(F+G)≤20.5Bc/3
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G = 25×1.2×35.337=1060.11kN;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e=1678.880/(401.400+1060.110)=1.149m < 20.5×6.000/3=2.828m;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e = M/(F+G)=1678.88/(401.4+1060.11)=1.149 ≥ Bc/6=6/6=1 地面压应力计算:
P
max =[a (F + G)]/(20.5B
c
3/18-B
c
2a+3×20.5B
c
a2-3a3)
式中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 = Bc/20.5-M
max
/(F+G)=6.000/20.5-1678.880/(401.400+1060.110)=3.090m;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P
max
=[3.09(401.4+1060.11)]/(20.5×63/18-62×3.09+3×20.5×6×3.092-3×3.093)=74.925kPa;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
=345.86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
max
= 74.925kPa,满足要求!
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F
1≤ 0.7β
hp
f
t
a
m
h
o
式中β
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
hp
取1.0;当h
大于等于2000mm时,β
hp 取0.9,其间按照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
hp
=0.97;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
t
=1.43N/mm2;
h
o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
o
=0.45m;
a
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
m
= [21/2×(Bc-a
1
)-t]/2 =
[21/2(6-4.2)-1.4]/2 = 0.573m;
F
l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
l
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F
l
=
P max a
m
2=74.93×0.572=24.58kN;
允许冲切力:0.7×0.97×1.43×572.79×450.00=249413.774N=249.414kN ≥ F
l
=
24.58kN;
实际冲切力小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满足要求!
五、交叉梁截面主筋的计算
1、梁弯矩计算
M
I =P
max
(mS3/3-S4/6)/m
式中 P
max -- 基础设计值,取P
max
=74.925kPa;
m -- 基础梁底部应力最大处与应力为0处的距离,m=8.485m;
s -- 基础边缘至最近塔吊脚的距离,s=3.182m;
经计算得:M
I
= 74.925×(8.485×3.1823/3-3.1824/6)/8.485 = 653.765kN·m;
2、截面配筋计算
A
s = M/(γ
s
h
f
y
)
α
s = M/(α
1
f
c
bh
2)
δ = 1-(1-2α
s
)1/2
γ
s
= 1-δ/2
式中,α
l ──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
l
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为C80时,α
l 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
1
=1.00;
f
c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
c
=14.30N/mm2;
h
o
──有效计算高度;
f
y
──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1)、梁上部配筋计算
单筋距形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M = α
l f
c
th
o
2δ
b
(1-0.5δ
b
)=10162667.615kN·m > M
I
= 653.765kN·m
梁上部只需构造配筋。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2%,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200×1400×0.2%=3360mm2 (2)、梁底配筋计算:
αs=653.765×106/(1.00×14.30×1400.00×1150.002)= 0.025;
ξ=1-(1-2×0.025)0.5=0.025;
γs =1-0.025/2=0.987;
A
s
=653.765×106/(0.987×1150.00×300)= 1918.962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200×1400×0.15%=2520mm2。
故取 A
s
=2520.00mm2。
(3)、梁箍筋计算:
F l =24.58kN,选择Φ10,6肢箍,A
sv1
=78.54mm2;
s ≤ (1.25nf
yv h
A
sv1
)/(V-0.7F
t
bh
)
ρ
sv = nA
sv1
/bs
ρ
svmin = 0.24f
t
/f
yv
s=200mm
最小配箍率:ρ
sv =nA
sv1
/bs=6×78.540/(1400.00×200.00)=0.0017>ρ
svmin
=
0.24f
t /f
yv
=0.24×1.43/210=0.0016
(4)、梁腰筋计算:
十字交叉梁高度h
1
=1200mm>450mm,所以需要配置腰筋。
As≥t×ho×0.1%=1400×1150×0.1%=1610mm
故取 As=1610mm2。
(5)、板底配筋计算:
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6000×500×0.15%=4500mm2。
故取 A
s
=4937.41mm2。
工作状态下荷载计算
一、塔吊对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计算
1、塔吊竖向力计算
塔吊自重:G=294.500kN;
塔吊最大起重荷载:Q=40.000kN;
作用于塔吊的竖向力:F=1.2×G+1.2×Q=1.2×294.500+1.2×40.000=401.400kN;
2、塔吊弯矩计算
总的最大弯矩值M
max
=1.4×1229.20=1720.88kN·m
二、塔吊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e = M/(F+G)≤20.5Bc/3
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础中心的距离;
M──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G = 25×1.2×35.337=1060.11kN;
Bc──为基础的底面宽度;
计算得:e=1720.880/(401.400+1060.110)=1.177m <20.5× 6.000/3=2.828m;基础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三、地基承载力验算
e = M/(F+G)=1720.88/(401.4+1060.11)=1.177 ≥ Bc/6=6/6=1
地面压应力计算:
P
max =[a (F + G)]/(20.5B
c
3/18-B
c
2a+3×20.5B
c
a2-3a3)
式中 F──作用在基础上的垂直载荷;
G──混凝土基础重力;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距离(m),按下式计算:
a = Bc/20.5-M
max
/(F+G)=6.000/20.5-1720.880/(401.400+1060.110)=3.070m;
不考虑附着基础设计值:P
max
=[3.07(401.4+1060.11)]/(20.5×63/18-62×3.07+3×20.5×6×3.072-3×3.073)=75.325kPa;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f
a
=345.86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大于有附着时压力设计值P
max
= 75.325kPa,满足要求!
四、基础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2.7条。
验算公式如下:
F
1≤ 0.7β
hp
f
t
a
m
h
o
式中β
hp --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不大于800mm时,β
hp
取1.0;当h
大于等于2000mm时,β
hp 取0.9,其间按照线性内插法取用;取β
hp
=0.97;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f
t
=1.43N/mm2;
h
o --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
o
=0.45m;
a
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a
m
= [21/2×(Bc-a
1
)-t]/2 =
[21/2(6-4.2)-1.4]/2 = 0.573m;
F
l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作用在A
l
上的地基土净反力设计值,F
l
=
P max a
m
2=75.33×0.572=24.71kN;
允许冲切力:0.7×0.97×1.43×572.79×450.00=249413.774N=249.414kN ≥ F
l
=
24.71kN;
实际冲切力小于允许冲切力设计值,满足要求!
五、交叉梁截面主筋的计算
1、梁弯矩计算
M
I =P
max
(mS3/3-S4/6)/m
式中 P
max -- 基础设计值,取P
max
=75.325kPa;
m -- 基础梁底部应力最大处与应力为0处的距离,m=8.485m;
s -- 基础边缘至最近塔吊脚的距离,s=3.182m;
经计算得:M
I
= 75.325×(8.485×3.1823/3-3.1824/6)/8.485 = 657.255kN·m;
2、截面配筋计算
A
s = M/(γ
s
h
f
y
)
α
s = M/(α
1
f
c
bh
2)
δ = 1-(1-2α
s
)1/2
γ
s
= 1-δ/2
式中,α
l ──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α
l
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
等级为C80时,α
l 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取α
1
=1.00;
f
c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查表得f
c
=14.30N/mm2;
h
o
──有效计算高度;
f
y
──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1)、梁上部配筋计算
单筋距形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
M = α
l f
c
th
o
2δ
b
(1-0.5δ
b
)=10162667.615kN·m > M
I
= 657.255kN·m
梁上部只需构造配筋。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2%,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200×1400×0.2%=3360mm2
(2)、梁底配筋计算:
αs=657.255×106/(1.00×14.30×1400.00×1150.002)= 0.025;
ξ=1-(1-2×0.025)0.5=0.025;
γs =1-0.025/2=0.987;
A
s
=657.255×106/(0.987×1150.00×300)= 1929.338mm2。
由于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1200×1400×0.15%=2520mm2。
故取 A
s
=2520.00mm2。
(3)、梁箍筋计算:
F l =24.71kN,选择Φ10,6肢箍,A
sv1
=78.54mm2;
s ≤ (1.25nf
yv h
A
sv1
)/(V-0.7F
t
bh
)
ρ
sv = nA
sv1
/bs
ρ
svmin = 0.24f
t
/f
yv
s=200mm
最小配箍率:ρ
sv =nA
sv1
/bs=6×78.540/(1400.00×200.00)=0.0017>ρ
svmin
=
0.24f
t /f
yv
=0.24×1.43/210=0.0016
(4)、梁腰筋计算:
十字交叉梁高度h
1
=1200mm>450mm,所以需要配置腰筋。
As≥t×ho×0.1%=1400×1150×0.1%=1610mm
故取 As=1610mm2。
(5)、板底配筋计算:
最小配筋率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积为:6000×500×0.15%=4500mm2。
=4964.30mm2。
故取 A
s
六、塔吊的安装:
1、组织机构:
安装总负责:
技术负责:
安全负责:
安装组成员:
安装组长:
塔吊司机:
电工:
指挥:
安装工:
配合工种:架子工:
现场警戒:
2、安装准备:
(1)工地在安装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安装塔吊前必须有塔吊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报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
满足要求。
②组织安排人员(含警戒、后勤保障人员);
③进行必要的物资、器材准备(含通信工具等);
④整理好汽车吊进场道路和作业所需场地,确保施工现场无障碍物及运输信
道畅通。
⑤将塔吊大臂两侧10m范围内划作作业区域,拉上警戒线,设专人负责警戒,
禁止非作业人员通行。
⑥塔吊安装工作应安排在晴天且风力小于四级时进行,同时应避免在夜间作
业。
如必须在夜间施工,照明必须保证满足要求。
安装塔吊前必须根据天
气预报情况确定塔吊安装的具体日期。
(2)安装组在安装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①认真编制塔式起重机安装的施工方案,并报有关部门审批;安装方案未经
审批严禁组织安装。
②认真组织安装资格的审查工作。
③认真组织安装人员对安装知识和安装安全知识的学习;对安装人员进行技
术安全交底;
④完成安装所需材料、机械、工具、个人防护用品等准备。
⑤检查进场的塔机的各结构部件,并按要求堆放。
⑥100T汽车吊一辆及吊装索具等。
主要作业的汽车吊应满足以下要求:起
重高度18m,相应起重量 9.2T;最大起重高度24m,相应起重量1.5T。
3、塔吊安装方法
(具体见塔吊使用说明书要求):
(1)基础预埋件安装:
在基础施工时进行,根据塔吊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做塔吊地脚螺栓的安装,其安装方法及尺寸精度应满足说明书的要求。
(2)基础节安装:
根据说明书要求将四根支腿与一节基础节连接好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用水准仪将四个支腿找平。
待基础达到养护期,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要求后方可安装整机。
(3)底部节的安装:
将第2节基础节用M30-6g高墙螺栓与预埋支腿连接牢固。
(4)塔身标准节安装:
①利用汽车吊将一节塔身标准节安装在基础节上,用高强螺栓连接好。
注意
使爬爪位置与顶升架节时的引入方向相反。
②利用经纬仪调整塔身的垂直度,通过调节基础支腿垫板的厚度确保塔身的
垂直度误差小于塔身高度的1/1000。
③确认塔身垂直度满足要求后,将固定螺栓锁紧。
④按说明书要求设置塔吊接地,实施接地保护。
(5)顶升套架安装:
①组装工作台、围栏、顶升油缸、顶升横梁及引进平台于顶升套架的相应位
置。
引进滚轮注油,使滚轮转动灵活。
②用汽车吊吊起顶升套架,从塔身标准节顶部套下,当套架顶部低于标准节
顶部时,插入套架的插销。
再将套架慢慢放下,使插销将套架托住。
(6)下转台、回转支承、上转台安装、过渡节:
①将下转台、回转支承、回转机构、驾驶室及上转台组装在一起。
②用汽车吊将组件吊起安放在塔身顶部,将下转台与塔身用高强螺栓连接。
③将回转塔身用汽车吊吊起安放在上转台顶部,高强螺栓连接。
(7)塔帽安装:
①将平衡臂拉杆的上部连接架、拉杆上节和起重臂前后拉杆的上部连接架,
安装在塔帽顶部。
②将塔帽用汽车吊吊起安放在回转塔上,销轴连接。
③将上转台转至适于安装平衡臂的方向。
(8)平衡臂安装:
①将起升机构、平衡臂拉杆、配电箱、围栏等安装于臂架相应位置。
②在平衡臂的尾部拴大绳,用以控制臂架方向。
③用吊索拴住平衡臂前后吊点,用汽车吊吊起平衡臂,使其根部绞点对准回
转塔身后部绞孔,用销轴连接。
④用汽车吊向上吊起平衡臂尾部15o~20o,将平衡臂拉杆与塔帽后部拉杆连接
在一起。
慢慢放平平衡臂,使拉杆受力。
⑤将2块平衡配重吊装到臂架后部位置。
(9)起重臂安装:
①将臂架按架设方向用销轴连接在一起。
挂上起重跑车,穿绕变幅钢丝绳并
拉紧、固定变幅钢丝绳,最后将起重跑车移至首节臂架处固定。
②起重臂前后拉杆组装于相应吊点上,置于臂架顶端的拉杆支架内并用铁丝
临时捆扎于上弦杆顶部。
③将起重吊索两端分别系于臂架上弦杆前后相应两点上,使其平衡。
④起重臂尾端拴大绳,用以控制臂架方向。
⑤用汽车吊吊起起重臂,使根部绞点对准回转塔身前部绞点,用销轴连接。
⑥向上吊起起重臂尾端,使其抬起15o左右。
起重钢丝绳绕过塔帽顶部滑轮、
穿过拉杆前端滑轮、绕过塔帽顶部拉板架上的定滑轮。
最后固定于拉杆顶
部动滑轮旁的固定点上;启动起升机构慢慢将拉杆拉起,使拉杆上端拉板
对准并接近塔帽上部连接板,用插销连接牢固。
用销轴将拉杆与塔帽顶部
拉杆连接板连接。
拆除捆扎拉杆的铁丝,逐渐放平起重臂,使拉杆受力,
最后拆下起重钢丝绳。
⑦拆下吊索及拉绳。
(10)平衡重安装:
将其余的平衡重吊装到平衡臂后端装好。
用螺杆将其连结在一起。
(11)液压站吊装:
将液压站吊至顶升套架下工作台左后侧放置,接通油路。
(12)接通电源:
连接回转机构、起升机构、变幅机构电路,接通总电源。
(13)穿绕起重钢丝绳:
按从起升机构、塔帽、回转塔身、起重跑车、吊钩的顺序穿绕钢丝绳,最后固定到臂架末端。
(14)空载运转试验:
全面检查以上所有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当确信准确无误后。
分别使起升、回转、变幅机构运转,并注意密切观察各部分运转是否正常。
4、塔吊顶升加节:
(1)准备:
①准备一件环形吊索,用于钩吊标准节。
②将所需标准节吊运至加节引入方向起重臂之下顺序放置。
③将回转机构锁车制动,使起重臂在加节引入方向停稳。
④接通液压站电源。
⑤吊一标准节至引进平台上,沿平台轨道向内拉动标准节,使其靠近顶升套
架。
⑥调节起重跑车位置,使塔机上部机构处于平衡状态。
(2)顶升:
①启动油泵,收缩活塞杆,将顶升横梁提至最高位,使横梁端轴置于标准节
下部爬爪内。
②拆下下转台与塔身标准节之间的连接螺栓。
③启动油泵,伸长活塞杆,当顶升上部结构100mm后,抽出上部插销;当顶
起一步高度时,将上插销插入爬升爪内。
然后收缩活塞杆,使上插销逐渐
受力支撑起顶升套架。
④连续收缩活塞杆,使横梁端轴进入上一步爬升爪内,使活塞杆全部伸出,
支撑住上部结构。
使顶升套架上部开口达到一个标准节高度。
(3)加节:
①将标准节沿加节导轨向内推入顶升套架内,使其与塔身对正。
②用8根高强螺栓穿入新加标准节连接套内使其定位。
③慢慢收缩活塞杆,使新加标准节与塔身对接在一起,用高强螺栓连接;用
扭力扳手锁紧。
④再吊一个标准节到引进平台。
活塞杆缩至最短,顶升横梁端轴置于爬升爪
内。
一次顶升加节作业即完成。
⑤参照上述加节顺序,顶升至所需高度。
本工程首次顶升高度计划至30米
高,以超过两侧的楼房。
⑥最后切断液压站电源。
检查并扭紧所有的螺栓。
5、塔机附着:
本工程主楼总高度29.000m,只需要一道附墙与主楼连接。
具体附墙支撑的位置,根据塔吊使用说明书及楼层结构在4F层楼层设置一道附墙支撑。
塔吊的附墙装置按实际需要确定长度并根据塔吊使用手册的要求制作、组装好。
在结构施工到上述位置时,应在塔吊附墙的位置设置预埋锚固件。
在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时,开始安装附墙装置:
①在塔吊塔身与锚固件同一高度处安装附墙框架。
②吊装附墙杆Ⅰ(见塔吊使用手册),将杆两端分别插入在框架和锚固座内,两
端绞孔分别插入固定销暂时连在一起。
③吊装附墙杆Ⅱ,一端与附墙杆Ⅰ对正销孔插入销轴与开口销固定,一端插入
另一锚固座内,用固定销暂时连在一起。
④吊装第二根附墙杆Ⅰ,一端与框架对正销孔,穿入销轴与开口销固定,另一
端插入锚固座内,穿入销轴与开口销固定。
⑤臂架摆向锚固点方向,移动起重小车平衡塔身,将附墙杆与锚固座框架用销
轴、开口销固定。
⑥用经纬仪找正塔身,通过调节支撑杆端头螺杆,使塔身垂直度误差不超过
1/1000。
塔身校正后,锁紧固定螺母。
6、安全装置调试:
塔吊安装完毕后,须及时对塔吊的安全装置进行调试。
主要包括:
1、高度限制调试;
2、幅度限位调试;
3、回转限位调试;
4、力矩限位调试;
5、最大起重量限制调试。
7、使用要求:
塔吊安装完成,各项性能试运转正常后,必须报有权部门及相关部门办理验收合格证和使用许可证后方可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公司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塔吊安全使用。
七、塔吊的拆卸
塔机的拆卸与安装程序相反(待建筑物施工完成后另定,可按说明书进行)。
八、施工安全措施
1、在整个塔吊安装、拆卸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建委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
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管理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执行。
2、塔吊的安装、拆卸施工作业参照该塔吊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施工。
装、拆
施工风速不大于4级风。
3、安装、拆卸前,全体参加人员必须熟悉该塔机使用说明书、安装拆卸程序,牢
记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上班前,组织操作人员对当天工作
内容进行具体分工、技术交底、提出要求,确保安全不违章。
4、塔吊的安装、拆卸施工作业前需对塔吊进行机械、结构、电器的全面检查,只
有塔吊完好的前提下,方可施工作业。
5、安装、拆卸时,在塔身(汽车吊)周围20米范围内设置警戒线,线内严禁非装
拆人员进行施工区域。
其区域需有明显安全标志予以隔离,严禁立体施工。
全
体操作人员含汽车吊驾驶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特别是在吊车拆卸起重臂和平
衡臂时,严密组织好吊、安(拆)、指挥人员的协调工作。
6、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精力集中,严禁穿妨碍操作和影响安
全的衣服、鞋子。
工具用绳子扣好,禁止零件或工具掉下。
6、在整个施工作业中,上下作业面施工人员之间通讯畅通,指挥人员指挥信号正确、
明了。
7、施工部位由机械施工员一名作为施工总负责,由一名起重工负责总指挥,由机械
管理员和安全员负责施工安全和质量监护。
8、施工部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下达任
务书,做好装拆过程记录,全过程控制装拆施工的安全、质量。
除以上要求外,其它安全要求及技术要求均应按《使用说明书》和有关安全操作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