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戏表演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戏的唱词风趣幽默 , 乡土气息浓郁 。 五音戏的声母 、 韵母 、 发音和音调 均与淄博和济南 的方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 五音戏 所用 韵辙 分为十三韵辙 和十八个韵部 , 与其他戏曲相 比, 五音戏的突出之处在于方言人韵 。 五音戏具有婉 转甜美的演唱风格 , 其 中最为著名的 “ 云遮月” 唱法是利用真假声结合再加入较多的鼻 腔共 鸣而形成 的。 五音戏
子” “ 唱地摊 ” “ 盘凳子 ” “ 五人班 ”等 阶段发展来 的。在 山东 中部一 直流 传着 “ 听见肘 鼓子 唱 , 饼子
贴 到 门框 上 ” “ 听说 肘 鼓 子来 , 跑掉 了绣 花鞋 ” “ 肘
术成绩的主要标志 , 一个戏 能否站得住脚 , 能否
流传 , 经久不衰 , 决 定 因素 是 它 有 没 有脍 炙 人 口 的‘ 唱” , i 2 0 。 唱 腔是 戏 曲音 乐 最 重 要 的 组 成 部 分, 是 戏 曲的灵 魂 , 包 括声 腔 和唱词 两部 分 。五 音
[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4 . 1 O
俚曲和 民间时调俗曲形成了一些 曲牌体 唱腔 , 例
[ 作者简介 】 陈阳 , 女, 山东 淄博人 , 山东理工大学音 乐学院副教授 , 音乐 学硕士。
9 7
如至今仍存 在于五音戏 中的[ 逗歌 ] 、 [ 茉莉花 ] 、
NO V. 201 7
J o u na r l o f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0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五 音 戏 表 演 特 征 分 析
的舞台表现风格类似 于越剧般柔美温 和 , 舞台动作 细腻到位 , 充 分表达人物内心活动 , 成 功地 塑造 了一系列娇柔
妩 媚的旦角形象。
[ 关键词 】 五音戏 ; 肘鼓子戏 ; 唱腔 ; 唱词 ; 舞 台表达
[ 中图分类号 ]J 8 2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0 0 4 0 ( 2 0 1 7 ) 0 6 . 0 0 9 7 . 0 5
就 。之 所 以能 获 此殊 荣 , 除 了地方 政 府 与 群众 的 支持外 , 还 在 于 五音 戏别 具 一 格 的表 演 风 格 。其
在秧歌腔的基础上借鉴 了姑娘腔 , 姑娘腔是清朝
初 年 山东 的 民 间小 调 ; 后来 五 音 戏也 借 鉴 了聊斋
唱腔妩媚婉转 , 唱词 乡土气息浓厚 , 舞 台表达细
二乡情浓郁的方言唱词五音戏在民间产生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必然深深地打上了地方的烙印乡土气息浓郁主要体现在五音戏的唱词朴实幽默大量运用方言和永不固长点乡村俚语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
第3 3卷 第 6期
2 0 1 7年 1 1月
咒;
讼( 社会科学版)
Vo 1 . 3 3. No . 6
鼓子进 了庄 , 忘 了喝饭汤 ” 等顺 口溜 , 说明了五音 戏在肘鼓子时期就颇受民众喜爱 , 每逢演 出时会 出现万人空巷争相抢看的局面。 建 国后在党和政
府 的关 心 扶 持下 ,成立 了五 音 戏 的专 业 剧 团 , 对 于五 音戏 的传 承 与发展 具 有重 要 意义 。 1 9 9 2年 文 化部将 “ 天下第一 团” 的称 号 颁 发 给 淄 博 五 音戏
陈 阳
( 山东理工大学 音乐学 院, 山东 淄博 2 5 5 0 0 0 )
[ 摘
要] 五音戏是 山东地方戏 曲, 表演特 征体 现在唱腔 、 唱词 和舞 台表达等方面 。五音戏传统 的四大唱
腔板式分别是 : 悠板 、 二不应 、 鸡刨爪 、 散板 。其 中悠板是五音戏 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板式 , 一板三眼 , 长于抒情。五
腻柔美 , 彰显着五音戏独特个性的戏 曲之美 。


独 具 特 色 的唱 腔 体在 舞 台上 留下 独 特
的烙印 , 其重要原因还在于唱腔的独具特色。“ 唱
腔是 否 具 有 自己的 特色 和地 方 特 色 , 腔 调 是否 动 听感 人 , 是 衡 量一 个 剧种 、 一个剧团、 一个 演 员 艺
五音戏原名肘鼓子( 或周姑子 ) 戏, 其代表人 为邓洪 山( 艺名 : 鲜樱桃 ) 。肘鼓子的发展大约经
历了 2 0 0多年 时 间 , 在 向着 不 同地 区 的发 展 与 流 变中, 逐渐产生变异 , 流 向鲁 中 、 鲁北 地区 , 形 成 东、 西、 北 三路 , 即东 路 肘 鼓 子 , 北 路 肘 鼓 子 和西 路 肘 鼓 子 。五 音 戏便 是 西路 肘 鼓 子 经过 了“ 唱 门
下 旬作 为唱腔 的基本 单 位 , 以某 一 曲调 作 为演 唱 的基 础 , 按 照 一 定 的变体 原 则 , 即改变 节 拍 、 演 唱
多用 闪板 或 头 眼 起 唱 , 板上( 第一 ・ 拍) 或过板( 后 半拍 ) 起唱; 悠 板唱腔 以七声音 阶为主 , 兼 有 五
[ 顶灯调 ] 和[ 姐儿调 ] 等 曲牌 ; 在演唱过程 中, 不 同 的 曲牌 体 通 过 不 同 的字 句 、 体式组合 , 同 时加
己把 握 节 奏 , 多 用 于 表 现人 物 的激 动 情 绪 , 介 于 唱 与念 白之 间 。
( 二) 五 音戏 唱腔 的主要 板 式— — 悠板
戏唱腔音乐 以板腔体为主, 曲牌体为辅 。五音戏
唱腔婉 转妩 媚 , 具有很 强 的艺 术表 现力 。
( 一) 五 音戏 唱腔 体 系
五 音 戏 的唱 腔 系统 包 括 唱腔 的音 调 与板式 。 五 音戏 唱腔最 初 是 由民歌 和 民 间小 调贯 穿全 剧 ,
剧 院, 以表彰其五音戏的突出艺术特色和 巨大成
入韵 白、 数板等 , 就形 成了不 同于单 一个曲牌体
成歌的唱腔系统 , 即 以 板 腔体 为 主 、 曲 牌体 为 辅
悠 板是 五 音戏 中运用 最 为 普遍 的板 式 , 也 是 五音 戏 表 演特 征 的集 中体 现 ,一板 三 眼 , 4 , 4拍 ,
的唱腔体系。 板腔体又称板腔变化体 以对称的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