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
试卷
一.选择题(共10题,共42分)
1.奇奇从宣传板上还了解到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比如有一种鸟喜欢白天休息,晚上出来觅食,影响它的这种习性的因素是()。

A.空气
B.温度
C.光照
D.水
2.制作生态瓶的正确顺序是()
①在瓶中种上水草,在水面放上浮萍
②植物存活后,放入小鱼、小虾等小动物
③找一个透明的大塑料瓶,洗干净后减去上半部分
④在瓶的底部铺上一层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水。

A.④②①③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3.小草、老鼠、兔子、狐狸、蛇、老鹰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4.我们研究生态系统。

(1)下面适合做生态瓶的是()瓶子。

A.透明的
B.黑色的
C.彩色的
(2)请你选择合适的生物和非生物放入你选择的瓶子做成生态瓶。

()
A.小鱼、水、金鱼藻、小虾、泥沙
B.小鱼、金鱼藻、小虾、泥沙
C.小鱼、水、小虾、泥沙
(3)做生态瓶时也要注意生物与非生物的放入顺序。

下面放入顺序正确的是()
A.先放入非生物,再放植物,植物存活后放入小动物
B.先放入小动物,再放入非生物,最后放入植物
C.先放入植物,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动物,最后放入非生物
(4)在这个生态瓶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动物的粪便为植物提供了,非生物泥沙为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

A.食物
B.养料
C.阳光
5.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 )
A.经常浮到水面
B.钻到水底不动
C.没有变化
6.生态瓶中水量的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应该()
A.少些
B.多些
C.不变
7.完成制作生态瓶的步骤。

①制作准备:透明塑料瓶、田螺、水、浮萍、细沙、虾、石块、水藻。

②将剪掉上面一部分。

③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再装人大半瓶自然水域中的水。

④在瓶里种上几棵,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⑤植物存活后,再放入等小动物。

⑥选择合适的地方安置生态瓶。

8.(1)什么是沙尘暴?沙尘暴的起因是什么?
(2)为了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应该禁止的行为有哪些?(至少写出3条)
9.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造成的。

A.缺少阳光
B.温度过低
C.缺少水分
D.缺少空气
10.王宁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三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
(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没有发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种子都发芽了,一段时间过
后,花盆中的大豆生长得最好。

(3)甲和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甲和丙相对照,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生长的因素是。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
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通常从( )开始,到()终止。

2.科学注重 ( ) 和 ( ) ,容不得 ( ) 和
( ) 。

3.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
( ),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 )。

4.自然界的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 )。

5.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防御办法,我知道的办法有( )、拟态、
( )、蜇刺、喷射毒液等。

6.尺蠖的身体形态与()相似,便于它在草丛中捕食时防御敌害。

7.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 )终止。

8.科学专题探究的第一步是( ),然后根据经验( )。

9.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

在草、田鼠、鹰的食物关系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

10.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 )。

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如果生态群落中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
2.在动物进化史上,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
3.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

()
4.食物链一般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
5.老师的意见一定是有道理的,一定要虚心接受。

()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
7.泡种子的水,温度越高越好。

()
8.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科学家的责任,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
9.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就是指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
10.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越多越好。

()
四.连线题(共1题,共3分)
1.把动物名称与其特殊的繁殖方式用直线连起来。

水螅雄性用哺育袋养育
蜗牛从母体直接分离
海马雌雄同体又需要相互交配
五.简答题(共5题,共24分)
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滋泥,污浊的烂泥,其中含有浮游生物),生动而形象地比喻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吃和被吃的行为在生物之间是互相紧密联系的,这就促成了食物链的形成。

生活中,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试着写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和“偷鸡不成蚀(shi,损失)把米”两句俗语中所描述的食物链。

2.在塑料盆底上划直线把盆底平分成两个区域,在中心处立一塑料纸杯,在杯外两个区域中依次放上5cm厚的干土、湿土。

取出纸杯,把10条健康的蚯蚓放在刚才的杯子处,并用潮湿不滴水的黑布盖好这些土和蚯蚓。

半小时后观察这10条蚯蚓呆在哪儿了。

这个实验想研究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3.你制作的生态瓶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怎么做?(至少写3条)
5.阅读资料,完成分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危害在泥沙”。

作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每年向下游的输沙量达16亿吨。

由于该区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加之长期以来乱垦滥伐等人为的破坏,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的重要原因。

而1500多年前的黄河中游也曾“临广泽而带清流”,森林茂密,群羊塞道,动物种类繁多。

正是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掠去了植被,带来了风沙,使水土流失把黄土高原刻画得满目疮痍,大量的动物死亡或迁移。

(1)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了;黄河流域这个环节最先受到破坏。

(2)“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原因
是。

(3)如果我们请你当个小小科学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治理这种现状?(至少写三点)
六.综合题(共3题,共30分)
1.为了研究蚯蚓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请制订实验计划,并在括号中打
2.某沿海地区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

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

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

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

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山,保住了性命。

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

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
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
的。

(3)该食物链中的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者。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

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1)A
(2)A
(3)A
(4)A;B
5.A
6.B
7.透明塑料瓶;细沙、石块;水藻;田螺、虾
8.(1)沙尘暴是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减小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沙尘暴的主要起因是人类过度放牧、过度采集等行为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禁止过度放牧,禁止乱砍滥伐等。

9.A
10.(1)温度不合适或氧气不足
(2)甲
(3)水分;阳光
二.填空题
1.食物链;绿色植物;凶猛的食肉动物
2.事实;证据;虚假;轻信
3.生产者;消费者
4.影响
5.拟声;硬壳
6.植物的枝丫
7.生产者;最高级消费者
8.提出任务;作出假设
9.食物链;草;田鼠和鹰
10.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水稻→鸡→黄鼠狼
2.10条蚯蚓会呆在潮湿的地方;实验研究的的问题可能是: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湿润的环境
3.生态瓶中应该有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而且各种生物的比例应该适合。

消费者的个体不宜太大。

水的量也不应太多,一般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

如果水量太少,会造成生物的死亡。

4.1.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2.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3.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

4.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5.(1)平衡;植物
(2)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人类的乱垦滥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改造河道。

六.综合题
2.(1)庄稼(或植物);老鼠;蛇(2)庄稼(或植物)
(3)消费
(4)平衡
3.(1)破坏;平衡
(2)人类
(3)退耕还林,保护森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