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好涉军网络舆论治理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实营造新时代强军兴军“正能量”网
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军
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
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
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新闻舆论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给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交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也催生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问题,错误思想言论、涉军敏感舆情、有害政治
[2]。
特别是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技术、资源、资本优势,不断对我国开展意识形态渗透,呈现出了空前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政治敏锐
近年来,网络涉军舆论领域虽然总
体以“正能量”为主旋律,但是关联性
热点燃点话题也呈现频发高发态势。
特
别是当前军队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
期,网上意识形态斗争暗流涌动、危机
四伏,涉军舆情风险持续保持高位。
这
些严峻挑战危害国家和军队安全,破坏
军政军民团结,影响军队建设发展,必
须擦亮双眼,认清形势,绝不能掉以轻
心。
一是境外势力加紧对我开展意识形
态围堵。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美政客极
力甩锅中国,炮制“中国病毒”“武汉
病毒”等负面舆论;“香港国安法”实
施,外媒大肆污蔑;“新疆棉”事件,
不择手段造谣抹黑中国人权。
这些都是
反华势力妄图达到干涉中国内政、颠覆
国家政权等政治目的的具体行动。
二是
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
四是违规泄露
军事秘密屡禁不止。
有些军迷、涉军论
坛、涉军公众号敌情意识淡薄,随意发
布和披露我军事改革、军事行动、军事
装备、部队驻地等涉密信息,敌对势力
可通过对这些互联网开源信息进行综合
比对分析的方式,获取大量军事情报,
几乎相当于拱手送密。
二、把握特点规律,守正创新提升
引导能力
互联网具有传统传播方式不具备的
虚拟性、开放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得
意识形态各种思潮能够广泛传播,被公
众快速知悉,因此,互联网平台这个意
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呈现出许多新
的特点规律,需要我们着重把握。
一是
立场鲜明的政治属性,坚持党的绝对领
导,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党的新
舆情引导、舆论攻防等功能的平战一体的技术平台,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可以在强化日常监控引导的基础上,为未来网络舆论战中与敌交锋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军民融合的制胜机理。
网络时代,军队发展备受网民关注,军地信息交互逐渐打破界限,网络信息产业更是军民融合的典型代表,互联网也成为最利于发挥人民战争优势的领域之一。
主动吸引网民参与涉军网络环境建设,邀
走进军营参观体验,让公众更了解新时代的军营,从而充分建立军地军民互信,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群众基础。
加强与各类网络平台的沟通协作,实现资源信息情报共享,拓展网络舆论宣传引导的阵地和监督、法律规制和行业自律等多种手段
开展的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抓反复抓
的系统性工程。
遵循涉军网络舆论的传
播规律,协调各方,综合施策,使网络
空间真正成为激发强军兴军正能量的主
流阵地。
一是依法依规管网用网。
网络
无形法律有界,一些涉军账号违规发布
涉军信息而被关停处理,甚至移交司法
机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学法、不懂法、
不守法。
近年来,国家、政府和军队有
关部门先后制定了《网络安全法》《互
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关于进
一步加强涉军媒体和军事信息传播管理
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为网民依
法用网、各部门依法管网提供了法律保
障。
网络平台应当依据国家法律对涉军
强大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在舆论宣传中
号召力和公信力强,凭借这种优势,处
置突发涉军舆情时能够迅速形成强大的
宣传攻势,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
各类
媒体要严控负面信息,特别是对虚无党
史军史,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
国家化”,挑拨军政军民关系,泄露军
事秘密的信息要常态化监控清理,并向
军地有关部门报告。
视情组织专业军事
编辑力量,逐步提升涉军信息研判处置
和舆论攻防能力,为做好涉军网络舆论
领域意识形态治理,营造新时代强军兴
军良好舆论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