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年散文——精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忙年散⽂
忙年散⽂
春节渐渐临近,⽼街上的集市,⽐平时热闹了许多。

熙攘的⼈流,灌满整条⼤街。

此起彼伏的叫卖,形⾊不同的商品,更增添了集市的喧闹。

四乡的农民把积攒了许久的收成,铺排成了⼤集上琳琅满⽬的⼭货摊⼦,商家店铺也囤⾜了各⾃的商品。

在我所居⼩区的旁边,是⼀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街,⾃古就商贾云集、摊铺林⽴。

每逢阴历三、⼋⽇便是⼤集,隔五⽇逢⼀集,⼀直亘古不变,延续⾄今。

家乡⼈把腊⽉⾥准备过春节的⼀切活动,习惯称作“忙年”。

⽽忙年前的各种置办采购的主要形式和去所,便是赶⼤集。

⼀进⼊腊⽉,年味便渐渐浓郁起来。

⼈们开始采购年货,添置新⾐,打扫庭院,备吃备喝,着⼿预备着过年的各种事项。

尤其是过了腊⽉⼗五,⼈的⼼思也开始发⽣了微妙的变化,家⾥缺少的要忙着置办,床单被褥要拆洗规整,房屋家舍要打扫⼲净,孩⼦的新⾐更要悉⼼选购,如此等等,忙的不亦乐乎。

在⼈们的⼼中,年节前的准备是⼤事,虽然⽇⼦富裕了许多,但是平素⾥的积攒还是会等着过年的时候尽情地享⽤。

这便是过年最突出的意义,⼀年的⾟劳倦顿,总会等到这个时候去铺展⼤⽅,扬撒激情。

于是,家家都变得不再吝啬,较之平常,⼀夜之间变得慷慨激昂了许多。

毕竟物资的筹备和富⾜是过个好年必不可少的基础。

临近年节,家⼈开始盼着远出的亲⼈按时回家,总之这时候⼈的⼼⾥多多少少都添了些急切,⼤⼈⼩孩都开始板着指头数着距离过年的天数,各种形式的准备也逐渐提上⽇程。

腊⽉下旬,年的⽓氛和⼈的期盼,更是淋漓尽致地集中体现于⼀个“忙”字。

平时原本热闹的⼤集,恍若⼀夜之间扩容了数倍。

⼏⾥路出去,没有⼀块闲置的空地,尽是摊⼦挨着摊⼦,商品摞着商品。

⼀般在这个时候,⼈们对阳历⽇⼦好像都不曾记得,⼀提阴历时间却熟记于⼼。

这样的习惯⼀直要延续到正⽉⼗五之后。

元宵节看完花灯,⼼才算真正静下来,记⽇⼦才开始慢慢归拢到阳历上去。

⽽集市上交易的双⽅都皆是买者还价的⼒度⼩了不少,卖者要价的底⽓也壮了许多。

越临近过年,集市上的买卖有时近乎是⼀种传递的过程,只要价格合适,买主⾃然是顺利地掏出钱来,不再像往⽇那样挑肥拣瘦,讨价还价,买卖⾃然也就容易成交。

商贩也正是在这⼀阶段卯⾜了劲头,望着数倍于平时的商货“吞吐”,他们⾃然也在享受这期盼已久的旺好⾏市。

这种态势会在⼩年(腊⽉⼆⼗三)之后越演越烈,到除⼣的上午达到极致,摊点商铺都也似乎忘了规矩,把摊⼦摆在当街,极⼒地尽揽⽣意。

直到除⼣下午的两三点之后,⼈们开始上坟祭祖,回家准备年夜饭,街道集市持续的喧闹会很快消失,像退了潮的海滩⼀般,寂静消停。

我曾特别享受除⼣下午的那种安静,有时甚会徜徉寂静的街上,享受⼀番这种别样的感受。

因为全年唯独是在这⼀刻有如此的光景。

⼤⽩天,街道上的⼈车却极少见,店铺也都紧闭了门。

街道两旁是满⽬杂乱的弃物和垃圾。

唯有紧凑的鞭炮声和玩耍的孩⼦们才能让你缓解⽬睹这⼀切的感觉,有了浓浓的年味。

其实,所谓的“忙”,就是⼈们临近年节时候的⼀种⼼情。

如今的⽇⼦,谁家还能为吃穿发愁,市⾯上的物资也不是过去匮乏的年代。

曾经只有在过年时才能享⽤的⼀切,如今寻常往⽇都已不是稀奇的东西。

北⽅的年节⼀般正值寒九,天⽓也是⼀年中最冷的时候,有的年份还会欣喜地迎来⼀场雪,更会平添年节的⽓氛。

⼩时过年是在⼀处⼗⼏户⼈家聚居的⼤杂院。

⽓候⼀般都是极冷的天⽓,那时候没有冰箱,⾷物⼀般都置于院中背阴处,盖上我们当地盛产的陶盆,结实且密闭严实,以防沾染灰尘或被⽼⿏偷吃。

这天然的冰箱使得⾷物能得到很好的储存。

于是家家都要想⽅设法做⼀些“年下菜”来款待年节时⾛亲访友的客⼈。

家乡博⼭是远近闻名的烹饪之乡,⾃然春节间的菜肴也是不可马马虎虎。

家家户户都会精⼼烹制,细⼼准备,多少做些菜肴。

特别是除了备⼀些炸制的半成品⾷物以外,独具地⽅特⾊的传统菜肴“博⼭酥锅”是家家必备的⼀道“年下菜”。

“博⼭酥锅”在我们当地有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明朝,有⼀位乡绅春节期间要⼤宴宾朋,其妻苏⽒是⼀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贤妇,掌灶做饭,煎炒烹炸样样得⼼应⼿。

话说这⽇苏⽒提前备好了⾁鱼蛋菜,准备着明⽇傍晚宾朋⼀到,便可⼤展⾝⼿,做⼀桌上好的宴席款待客⼈。

或许是连⽇来苏⽒过于劳累,没料想翌⽇苏⽒⼀睁眼⽇头已⾼。

这下可急坏了苏⽒,晚宴要等着宴客,还有好多菜肴需要提前准备。

毕竟古时候不像当今,⾼压锅电饭煲⼀应俱全,很多菜肴要⽤长时间煨煮才能做熟。

但苏⽒毕竟是位能⼈,关键时候彰显了她的智慧。

于是她便集中⽣智,找来⼀⼝⼤砂锅,把该煮制的猪⽜⾁、蹄髈、海鱼全部⼊锅,⼜配上⽩菜、海带、莲藕,加上油盐酱醋糖各⾊调料,⼀锅煮制。

⼏个时⾠下来,⼀锅菜弥⾹酥烂,⼤功告成。

到了傍晚,苏⽒将⼀锅煮就的各式⾁菜分切装盘,很快数道鲜美可⼝的菜肴便上了桌。

由于煮制⽕候得当,配料仔细讲究,这⼀锅煮熟的菜肴却有各⾃不同的特⾊,众⼈品罢齐赞苏⽒⼿艺超凡,从没有吃到过如此美味可⼝的菜肴。

众⼈便打探苏⽒是如何制作出这样⼀桌美味的,苏⽒便原本地教给众⼈的制作⽅法。

众⼈回家后便效仿苏⽒⼯艺,这道菜品也就在民间慢慢传播开来。

由于此菜是苏⽒发明,菜品是⽤⼤砂锅⼀锅煮制,既酥烂可⼝,⼜鲜⾹醇厚,众⼈便借苏⽒之姓的谐⾳,冠名“酥(苏)锅”。

于是,⼀道相传⾄今的经典菜肴“博⼭酥锅”就如此这般诞⽣了。

传说毕竟是传说,如今已经⽆从考证它的真实。

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真事。

因为这道传统美⾷,集中体现了家乡⼈的'烹调智慧,它已不仅仅是⼀道菜肴,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依然真切地形成了⼀份历久的民俗,成了家家户户过年时不可或缺的当家菜品,也由此形成了家乡独有的⼀张美⾷名⽚。

单就这⼀点⽽⾔,“博⼭酥锅”已经远远超出饮⾷的范畴,杳然跃升到⽂化的境界了。

⼀⽅⽔⼟养⼀⽅⼈,正是这些美丽的传说赋予了各地不同风情的⽂化内涵,悠久⽽名扬,博⼤⽽精深。

除此之外,忙年间,家家还要煮上⼀锅⾁冻,备下各式可以待客的冷菜拼盘。

总之,在春节期间,⼈们可以挑灯夜战地去制作这些菜肴,忙的是⼀份⼼情,图的是⼀种⽓氛。

唯有如此,才觉得这个年过的才有意义。

过去,从⼤年初⼀到初六,甚⾄正⽉⼗五之前,街市的商家⼤都“歇了年”,购物极不⽅便,才有了家家户户年前集中采购,集中制作,储备⼀些⾷物的习惯。

现如今,超市商店年节⾥也会照常营业,⾃然在⾷物的准备上省却了许多。

⽽进⼊腊⽉的这种忙碌,依旧牢牢地印刻于⼈们的⼼⾥。

不管怎样,都要想办法去忙活⼀阵,这⼤抵是⼈们迎接春节时⼀种⼼情的集中释放。

或许唯有此,⼈们才觉得是在犒劳⼀年来忙忙碌碌的⾃⼰。

唯有此,⼀年的⾟苦才能体现出价值。

我们的祖先有着先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节⽇创造智慧,创造了春节这样⼀个天地⼈⽆限和美的了不
起的节⽇。

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殊的春节⽂化。

也给世代⼈提供了⼀个可以回归⼀年期盼,释放⼀年压⼒,憧憬来年光景的时光,⽽且这个时间会在进⼊腊⽉⼗五⾄正⽉⼗五集中展现,⾜⾜⽉余之久。

如今物质上的过年,已经悄然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进⼊腊⽉,⼈们忙年的习惯和盼年的⼼情⼀直不曾更改过,以平常⽇⼦⾥决然没有的⼼⽓和情怀,充实地过着这段⽇⼦。

并能把⼀切不快和纠结,⼀切忙碌和劳琐都齐整⾃然地放下,尽情地享受着亲友相逢、赏花看景、酒⾁穿肠的极致快乐,悠然饴⼼,酣畅愉悦。

想想我们奔波的⽇⼦,看看我们忙碌的⾝影。

⼀年中,难得有这样⼀段时光,幸运有这样⼀个节⽇,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忘却苦我,还原本性,回归天然。

也唯有春节⾥,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快乐挤满时光、惬意斥满⾝⼼的那份幸福。

所以“忙年’时候的忙才是真正的为⽣活⽽忙,为快乐⽽忙,为享受⽽忙。

这样的忙没有烦恼,尽是⽆尽的期盼;这样的忙没有算计,尽是⾼调的向往;这种忙,⽐平时任何形式的忙都来的实在,显得痛快。

这⼤概就是过⼤年忙春节的最⼤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