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我要上小学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主题教案:我要上小学啦
大班主题教案:我要上学校啦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独自分类整齐和摆放小书包里的主要学习用品,为入学校做好自理技能预备。

2、初步了解感受学校生的学习和活动,激发幼儿入学校的愿望,憧憬当个学校生。

3、愿意与同伴沟通共享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活动预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用盘子装:各种图书、书包、双层铅笔盒、书皮、铅笔削、铅笔、橡皮擦、练习本、垫板、同学卡、红领巾、功课表、“我会书包”记录表;包书皮、系红领巾、铅笔盒、课本及作业本的步骤示意图。

2、事先和班级的一位学校老师家长联系来班级助教事宜,拍摄学校一日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片段的录象及学校生书包的过程的录象。

3、创设学校课堂情景:各种文具、桌椅摆放、粉笔、黑板、音乐磁带、三用机、录象机、VCD。

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提出任务〔地点:音乐厅〕
1、介绍今日我们请来的助教学校老师,请小伙伴跟着
学校老师一起模拟学校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小伙伴,今日我们请来了我们班何嘉欣的姑姑、前埔南区学校的何老师来我们班。

我们用掌声欢迎何老师的到来!”何老师与孩子们问好。

“今日何老师要告知我们怎样做一名一班级的学校生,还要教我们学做学校生呢!”
2、提出任务:学做学校生和学习书包。

今日我们要学做学校生,一些小伙伴可以跟着何老师到教室学习,另一些小伙伴可以留在这里跟吴老师学习。

二、幼儿自由选择所要体验的生活区或体验区,进行活动〔地点:音乐厅和教室〕
〔一〕生活区:“我的小书包”
1、老师出示书包,请幼儿谈谈书包里都放有哪些学习用品?
“小伙伴,你们这是什么?你们知道书包里装着什么吗?”请幼儿个别回答。

2、请幼儿取出和同伴争论书包中的各种学习用品。

“现在请小伙伴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放在盘子里,还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书包里的东西”。

3、提出任务:“今日我们要来学习自己的小书包。


4、老师介绍“我会书包”记录表与步骤示意图的运用方法。

记录表:小伙伴做完一件就按做的先后顺次在表格里
写上数字,比如第一削铅笔就写上1,第二包书皮就写上2……
5、幼儿进行第一次:边边将自己的步骤记录下来。

老师巡察指导,留意观测幼儿的不同顺次与方法。

〔1〕削铅笔:指导幼儿尝试学习掌控削铅笔的方法,并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控制作笔套的方法,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

〔2〕铅笔盒:指导幼儿将各种文具分类有序的,整齐的放入铅笔盒中,培育幼儿的秩序感。

〔3〕包书皮:指导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控包书皮的方法和步骤,在包书皮的过程中,通过观测查找和书本大小对应适合的书皮,培育幼儿的观测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书本及作业本:指导幼儿将书本及作业本归类好,并按大小摆放整齐,同时学习看功课表,找出对应的课本和作业本。

〔5〕系红领巾:指导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控系红领巾的步骤,提高幼儿的动手技能。

〔6〕书包:指导幼儿依据学校生的生活实际按先后顺次分别:削铅笔→铅笔盒→包书皮→课本和作业本→书包,让幼儿在模拟活动过程中学会自理、自强,提高〔大考吧幼儿教育〕幼儿的自理技能及动手操作技能。

6、播放学校生书包的过程的录像。

7、引导幼儿说说学校生是怎样书包的。

8、根据学校生的正确方法再次书包。

〔二〕“学做学校生”体验区
1、请学校老师当助教,另一老师协作。

2、引导幼儿观看学校一日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片段的录像。

3、由学校老师助教组织幼儿模拟学校生学习生活的情景。

让幼儿详细的体验感受学校的学习活动,加强入学校的愿望。

4、仿照学校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体验学校生的学习生活活动,进一步了解学校生的学习状况,培育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学校做好预备。

三、沟通与共享。

1、活动后请幼儿谈谈你活动后的收获,及你感到困惑或有困难的地方是什么?老师和学校老师一起向幼儿解答。

2、幼儿向学校老师提问:说说你对入学校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学校老师为幼儿解答。

大班主题教案:我要上学校啦2
主题说明:
从幼儿园进入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援助孩子做好预备,顺当渡过这一转折,是幼儿园与家
长的责任和义务。

学龄前期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时期,孩子对父母和
老师有很强的依靠性。

如在幼儿园,无论集体教育活动,户
外活动,还是吃、喝、拉、撒、睡等生理活动,都是在老师
无微不至的照看和指导下进行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欢乐地
玩耍,伴随着游戏成长。

进入学校后,孩子们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同时,
学校的管理模式、生活制度、学习方法、人际沟通等各方面
都发生了改变,对孩子的任务意识,规章意识,独立性,主
动性及与学业相应的运算技能、理解技能和用符号的技能等
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假如这方面孩子没有很好预备,将会
造成人学后的诸多不适应,甚至造成孩子在学习中没有胜利感,没有自信心,失去对学习的爱好,导致厌学的恶果。

选择本主题的主要目标是为幼儿向学校过渡做好生理、心理、智力、技能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预备,以援助幼儿顺
当进入人生的新历程。

本主题从幼儿感爱好的热点问题和自身进展需要出发,选择有利于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内容,如“要毕业了”、“做个学校生”、“学校什么样”、“学校生的生活”等,让幼
儿感受自己长大了,越来越能干了,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
本事了;知道学校与幼儿园的不同,学校生要会自己管理自己、照看自己,要遵守纪律,上心学习等等,为幼儿顺当适
应学校生活打好基础。

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学校生的学习和活动,憧憬当个学校生。

2、熟识了解如何爱惜和正确地是哟偶那个学习用品。

3、模拟学校生的生活,初步感受学校生的学习活动。

4、体会我们已经长大,以开心的心情迎接毕业。

5、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名称:
我的同学
活动目标:
1、辨别人物特征及位置并进行记忆,加强方位知觉感。

2、憧憬学校生活,对结交新同学感爱好。

活动预备:
规律狗板、卡片3234—5
活动过程:
一、聊聊同学、表达自己的感受
出示“同学”字样:什么是同学?你有几个同学?你最要好的同学是谁?
小结:在你们身边有你最要好的同学、有你觉得最有趣的同学、同学们在幼儿园里一起生活、学习,有了很深的感情。

二、记忆游戏,引发认识新同学的愿望
1、沟通已有阅历
到了学校,你会认识很多新同学。

有什么方法能很快认识新同学呢?
小结:先了解你的新同学,比如上心记住新同学的名字,记住他们的特点,然后再主动和他沟通,这样他就会情愿和你做伙伴了。

2、游戏:认识新同学
〔1〕出示图片,这里有好多新同学
有几个新同学?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吗?
小结:把新同学的长相特点和名字联系起来,会记得更牢。

〔2〕老师给大家安排了座位,你有什么方法记住他们每个人的位置?
小结:可以根据左右前面方向记、可以先记住一个人的位置,再记住其他人在这个人的什么位置……
3、幼儿操作卡片。

4、验证、沟通;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座位?
小结:当你想要认识新同学,先要了解他,然后和他多沟通,就能做伙伴了。

主题反思:
《我要上学校》这一活动是以幼小连接为主,情感为
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

我们以幼儿参观学校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学校的新奇、想要上学校,再到对幼儿园的恋恋不舍、对老师伙伴的分别,都表达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进展。

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老师、家长的参加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加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走近学校”——我们组织孩子参观了回民学校,观摩了学校的环境、操场、试验室等场景,并通过学校老师的见面、解疑,清除了幼儿对学校的生疏感,担忧自己没有方法适应学校生活的无安全感,通过对学校生活、学习、交往的了解,渐渐萌发了孩子们“我想上学校”的崇敬、兴奋的心理。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学校的材料、背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歌曲、画面等等为孩子做了入学前的心理适应工作。

“了解学校”——我们以墙饰创设为载体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自己提出有关学校的问题,自己设计“了解学校”的方案,并大胆实践,通过墙饰设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来解答心中的各种迷惑。

孩子在利用各种途径寻求知识、丰富阅历的过程中,各方面技能得到进展,他们以主人的身份参加了整个环境的.转变,满意了探究的需求,也对学校生的生活、学习有了更多的了解。

当墙面作为作品展示空间涌现在孩子面前时,是
一种信息的传递。

这种信息作用于幼儿头脑中碰撞出新的生活阅历,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与更多的小伙伴共享,他们是多么激昂和快乐,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离园时刻”——随着上学校的兴奋渐淡,离园的悲伤渐渐提升,对幼儿园的不舍:滑梯、操场、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么的依恋;对老师的笑容、声音、亲切,都是那么的难以忘却;对伙伴的玩耍、玩笑、生活,都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孩子们开始从对学校的模拟到一次次仔细地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他们想要把幼儿园深深的刻在脑海,作为幼时最美妙的回忆。

这时的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尽力得想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带着对孩子们的不舍,我们预备了大量的活动:设计名片、离园纪念册……都以情感、友情、亲情为主线的,家长们更是积极参加,给孩子们预备了离园小礼物、拍照、摄像,通过多样的方式为孩子留住这一切的美妙。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给了我们不少启示。

孩子的爱好与需求是活动的生长点。

作为老师,我们要满意孩子的爱好与需求,并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质条件和实现想法的精神空间。

主题是孩子积累阅历,学习知识的过程,老师是活动的主导,对于孩子表现出的愿望想法予以积极回应,并将活动的目标与孩子的需求相结合,采用多种有效措施,丰富孩子的阅历,使活动深入开展。

相信孩子,将孩子作为主体,老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观测者、倾听者、提问者、合,并为孩子的进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大班主题教案:我要上学校啦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独自分类整齐和摆放整理小书包里的主要学习用品,为入学校做好自理技能预备。

2、初步了解感受学校生的学习和活动,激发幼儿入学校的愿望,憧憬当个学校生。

3、愿意与同伴沟通共享自己对学校的了解。

4、鼓舞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教幼儿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立场。

【活动预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用盘子装:各种图书、书包、双层铅笔盒、书皮、铅笔削、铅笔、橡皮擦、练习本、垫板、同学卡、红领巾、功课表、“我会整理书包”记录表;包书皮、系红领巾、整理铅笔盒、整理课本及作业本的步骤示意图。

2、事先和班级的一位学校老师家长联系来班级助教事宜,拍摄学校一日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片段的录象及学校生整理书包的过程的录象。

3、创设学校课堂情景:各种文具、桌椅摆放、粉笔、
黑板、音乐磁带、三用机、录象机、VCD。

【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提出任务〔地点:音乐厅〕
1、介绍今日我们请来的助教学校老师,请小伙伴跟着学校老师一起模拟学校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小伙伴,今日我们请来了我们班何嘉欣的姑姑、前埔南区学校的何老师来我们班。

我们用掌声欢迎何老师的到来!”何老师与孩子们问好。

“今日何老师要告知我们怎样做一名一班级的学校生,还要教我们学做学校生呢!”
2、提出任务:学做学校生和学习整理书包。

今日我们要学做学校生,一些小伙伴可以跟着何老师到教室学习,另一些小伙伴可以留在这里跟吴老师学习。

二、幼儿自由选择所要体验的生活区或体验区,进行活动〔地点:音乐厅和教室〕
〔一〕生活区:“我的小书包”
1、老师出示书包,请幼儿谈谈书包里都放有哪些学习用品?
“小伙伴,你们这是什么?你们知道书包里装着什么吗?”请幼儿个别回答。

2、请幼儿取出和同伴争论书包中的各种学习用品。

“现在请小伙伴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放在盘子里,还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你书包里的东西”。

3、提出任务:“今日我们要来学习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4、老师介绍“我会整理书包”记录表与步骤示意图的运用方法。

记录表:小伙伴做完一件就按做的`先后顺次在表格里写上数字,比如第一削铅笔就写上1,第二包书皮就写上2……
5、幼儿进行第一次整理:边整理边将自己的整理步骤记录下来。

老师巡察指导,留意观测幼儿整理的不同顺次与方法。

〔1〕削铅笔:指导幼儿尝试学习掌控削铅笔的方法,并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控制作笔套的方法,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

〔2〕整理铅笔盒:指导幼儿将各种文具分类有序的,整齐的放入铅笔盒中,培育幼儿的秩序感。

〔3〕包书皮:指导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控包书皮的方法和步骤,在包书皮的过程中,通过观测查找和书本大小对应适合的书皮,培育幼儿的观测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整理书本及作业本:指导幼儿将书本及作业本归类好,并按大小整理摆放整齐,同时学习看功课表,找出对应的课本和作业本。

〔5〕系红领巾:指导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掌控系红领巾的步骤,提高幼儿的动手技能。

〔6〕整理书包:指导幼儿依据学校生的生活实际按先后顺次分别整理:削铅笔→整理铅笔盒→包书皮→整理课本和作业本→整理书包,让幼儿在模拟活动过程中学会自理、自强,提高幼儿的自理技能及动手操作技能。

6、播放学校生整理书包的过程的录像。

7、引导幼儿说说学校生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8、根据学校生的正确方法再次整理书包。

〔二〕“学做学校生”体验区
1、请学校老师当助教,另一老师协作。

2、引导幼儿观看学校一日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片段的录像。

3、由学校老师助教组织幼儿模拟学校生学习生活的情景。

让幼儿详细的体验感受学校的学习活动,加强入学校的愿望。

4、仿照学校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体验学校生的学习生活活动,进一步了解学校生的学习状况,培育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学校做好预备。

三、沟通与共享。

1、活动后请幼儿谈谈你活动后的收获,及你感到困惑或有困难的地方是什么?老师和学校老师一起向幼儿解答。

2、幼儿向学校老师提问:说说你对入学校还有什么需
要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学校老师为幼儿解答。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是以幼小连接为主,情感为主线的一系列生动的活动。

以幼儿参观学校掀开主题活动的帷幕,到对学校的新奇、想要上学校,再到对幼儿园的恋恋不舍、对老师伙伴的分别,都表达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感进展。

与此同时,一系列活动中老师、家长的参加也是我们作为成人参加者心灵受到了孩子们的触动,萌发了想要为孩子留住幼年回忆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